從輪子到諾貝爾: 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 | 誠品線上

從輪子到諾貝爾: 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

作者 劉炯朗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從輪子到諾貝爾: 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如果突破輪子的概念而發明新的移動工具,或許能贏得諾貝爾獎的肯定如果只是重新發明輪子,可能就只有搞笑諾貝爾獎可以領了便利貼的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如果突破輪子的概念而發明新的移動工具,或許能贏得諾貝爾獎的肯定 如果只是重新發明輪子,可能就只有搞笑諾貝爾獎可以領了 便利貼的黏合材料開發出來後好多年都沒被採納使用,直有人修改成便利貼以取代做書籤用的小紙條,此產品才開始廣受歡迎。 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氣機之前一百年,已有不少人提出蒸氣機的構想,甚至做出模型,然而直到瓦特發揮巧思,蒸氣機才真正成為穩定的動力,進而促成了重要的工業革命。 成功的創新發明,就是要看見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構想別人沒有想到的地方、做出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本書著重科學發展、創新思維對文明進步的影響;透過生動的比喻、親切的推演,讓看似艱深的科學理論、科技發展,全都成為貼近生活、啟發想像的階梯。例如,從電子貨幣談到無人駕駛系統,再談及科學家們創意無限的研究,在在讓學術走進你我的生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讀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劉炯朗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曾當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出會員。2011年榮獲卡夫曼獎(Phil Kaufman Award),該獎項被認為是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獎。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1998年回臺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國際上聲譽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近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以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談科學、文學、歷史、科技發展等各領域的知識學問,深得大眾喜愛。著作 :《劉炯朗讀三字經》《學校沒教的邏輯課》《國文課沒教的事》《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一次看懂自然科學》《一次看懂社會科學》《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Part One 創新發明,從電子貨幣談起 有錢能使人創新? 要不要保護,兩難 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創新 貨幣制度 貨幣的發明 金本位的貨幣制度 美元本位的貨幣制度 以「信心」來發行貨幣 比特幣 現款、支票、電子支票 無實體錢幣的貨幣系統 比特幣系統的總帳 比特幣系統的交易行為 挖礦 技術問題──散列函數 結語Part Two 便利生活的創新發明 黏與不黏都有用 三秒膠 便利貼 不用膠也可以 從速度中存活下來 行車安全的思維 安全帶 安全氣囊 駕駛人突然昏了怎麼辦? 無人駕駛系統 在1000萬方公里的地域中找10個氣球 外包和內包 眾包 社會網路 9小時找到氣球的祕密Part Three 推動歷史的創新發明 突破性的思考 立即獲取照片 貨櫃的發明 農業革命的推手 動植物馴化 工業革命的推手 金屬冶煉 一再被發明的輪子 蒸汽機 從人工到自動化生產 殖民帝國出現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手 內燃機 汽車工業興起 電力的發現 儲電技術 電動車,汽車的替代品?Part Four 登峰造極的創新發明 諾貝爾獎 死亡販子的遺願 為什麼諾貝爾沒有數學獎 獲獎的限制 搶第一的獲獎 發現氧氣的反思 諾貝爾回顧獎 舞臺劇I 歷史的記載 舞臺劇II 搞笑諾貝爾獎 可保命的胸罩 輪子又一次被發明了 千人協力完成的論文巨作 Z級的央銀總裁 味道的重要 莫非定律 彼得原則 電子雞 死都要避稅 鄉村音樂可以殺人 果子狸咖啡

商品規格

書名 / 從輪子到諾貝爾: 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
作者 / 劉炯朗
簡介 / 從輪子到諾貝爾: 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如果突破輪子的概念而發明新的移動工具,或許能贏得諾貝爾獎的肯定如果只是重新發明輪子,可能就只有搞笑諾貝爾獎可以領了便利貼的黏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61086
ISBN10 / 9571361089
EAN / 9789571361086
誠品26碼 / 2680915888009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黏與不黏都有用

.三秒膠

「三秒膠」,也有人叫它「即時強力膠」、「萬能膠」,顧名思義就是一下子能將兩件東西牢固地黏合起來的黏合材料。三秒膠最原始的品牌現在也變成了通用的名詞,是美國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1958年上市的「Super Glue」。
在二次大戰時,柯達公司的一群化學家,為了武器的應用要尋找一種透明的塑膠材料。在過程中,他們發現氰基丙烯酸脂的化合物黏性很強,可是並不適合用來製作武器,但於五、六年後,他們利用它發明了今日應用非常廣的三秒膠。三秒膠除了可以用來黏合塑膠、金屬和陶瓷製品之外,在醫學上也有專用的三秒膠可以取代縫線,把傷口黏合起來,尤其是在戰場上臨時應急。
按照考古學家的考證,遠在八萬年前,人類已經知道使用樹皮的膠汁來作黏合材料,後來,人類也發現植物分泌的汁液、澱粉、蛋白,或動物的骨頭、血液都可以提煉出黏合材料。隨著化學技術的發展,人工合成的黏合材料也愈來愈普遍了。有些黏合材料是在需要使用時臨時混合,有些需要加熱,有些需要用壓力,有些則必須耗費好幾個小時才會完全黏合。同時,黏合材料能夠承受多大的拉力?黏合力可以維持多長時間?會不會受到水分、溫度變化的影響?有沒有含有對身體有害的元素?能不能夠導光、導熱和導電等,都是工業應用上需要考量的因素。而三秒膠,便是經過種種的考量才發明出來的。

.便利貼

黏合材料似乎都必須黏合得堅固,三秒膠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可是不牢固的黏合材料真的一點用也沒有嗎?一個眾所皆知的例子就是美國3M公司(3M原來的全名是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所發明的便利貼,英文叫作「post it」,就是把它貼起來的意思。它便利的地方在於隨時可以貼上去,又隨時可以不費力氣地拿下來。便利貼的發明過程相當有趣,可說是個「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故事。
1974年,3M公司的工程師傅萊(Art Fry)參加了教會的合唱團,每個禮拜天在做禮拜時,會先唱幾首預先選定的聖歌。傅萊有一個老習慣:剪幾張小紙張做為書籤,夾在歌本裡要唱的那幾頁,省掉臨場翻找的麻煩,但是這些紙條常常掉下來,很不方便。有一個禮拜天,不知是因為牧師講道有點枯燥,還是天賜的靈感,他忽然想起幾年前3M公司一位同事所發明,但是一直沒被採納使用的黏合材料。這位同事發明的黏合材料,它的黏合性不強,使用時要輕輕地施加一點壓力才會黏起來,黏好了以後又很容易拿下來。傅萊想,這不正是兼具臨時性和永久性的黏合材料嗎?這就是今天被廣泛使用的便利貼的起源。隨手貼上去,輕輕一按就黏在那裡,不會掉下來;可是隨手一撕,卻又輕而易舉、不留痕跡。
禮拜一回到實驗室,傅萊馬上就開始實踐他的靈感,經過了一年半的努力,才將當初同事發明的黏合材料修改成為今天的便利貼。但是,當傅萊將發明送到行銷部,準備安排上市銷售時,行銷部並不看好,他們認為沒有人會願意用便利貼來取代用一張小紙條來做書籤的習慣。當行銷部在四個地方測試使用者反應時,有兩個地方反應熱烈,另外兩個地方反應冷淡。仔細分析後,他們發現在反應熱烈的地方採用了免費贈送試用的策略,這也說明了即使是好的產品,也必須想盡辦法主動地把它?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