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達人誌, 二月 | 誠品線上

文創達人誌, 二月

商品描述 文創達人誌, 二月:【文創達人有約】郝譽翔以文學回到生命的初始文◎劉曉頤圖◎郝譽翔提供郝譽翔,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奇女子,一直被公認是文壇少見的美女作家,其過人的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文創達人有約】 郝譽翔 以文學回到生命的初始 文◎劉曉頤 圖◎郝譽翔提供 郝譽翔,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奇女子,一直被公認是文壇少見的美女作家,其過人的美貌與才情令人久久神往。採訪她,對我而言是一次特殊的經驗,我坐在她目前任教的台北教育大學附近咖啡廳等候,對於即將初次親炙她的丰采,採訪經驗豐厚的我竟感到有些雀躍。由於蒐羅過她的資料和其他訪談,加上之前的訊息往來,我知道,這不會是一個因頂著光環而目空一切的高傲美女,反而相當隨和親切,因此,我期待著她的芳跡來到。 沒多久,剛下課的她,因應疫情而戴著口罩,推門進入陽光半敞的明亮咖啡廳,許因忙碌而步履有些倉卒,纖瘦婷裊,口罩外的眼神帶點疲累,卻堅定坦蕩——那麼美的眼型,所謂美目盼兮當如是。 成長於破碎家庭 「要有光,就有了光。」這是郝譽翔會令人聯想到的句子。 聽聞過郝譽翔的故事,再聽她娓娓道來,使我更加相信,她的美之所以具有療癒的力量,甚至使人看見希望,許因她走過坎坷,漸漸從一個無辜的受傷者成為奇女子,無論在再惡劣的環境下,都會努力撐起一絲鋼弦般細而堅韌的力量,漸漸在母性中重生,把這份力量帶給女兒,也感染了身邊的人。 未明所以者,也許只看到她的成就、風光面:知名學者作家,年僅28歲時就拿到博士學位,37歲便升上教授;在綺年玉貌的青春年華寫出〈洗〉這篇關於女性情慾的出色之作,榮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旋即在聯合文學出版短篇小說《洗》,2020年復出版複刻版。著有小說《幽冥物語》(聯合文學)、《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聯合文學)、《初戀安妮》(聯合文學)、《逆》(聯合文學)、《洗》(聯合文學);散文《回來以後》(有鹿文化)、《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九歌)、《一瞬之夢:我的中國紀行》(高寶文化)、《衣櫃裡的秘密旅行》(九歌);電影劇本《松鼠自殺事件》;學術論著《大虛構時代—當代台灣文學論》(聯合文學)、《情慾世紀末—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論 》(聯合文學)等。其中《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榮獲中國時報2005年開卷十大好書,《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榮獲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2012年文藝創作獎。 然而,跟許多人的想像不同,郝譽翔不是所謂天之嬌女,反而身世坎坷,成長於破碎的家庭。甫出生幾個月,父母已經離異,她與同父異母的姊姊們,不是逃家,就是寄住別處,家裡成員總是流動不定,甚至不曾吃過真正團圓的年夜飯;與父親鮮少見面,母親總忙碌於掙錢養家,母親為了多賺點錢,還曾把公寓用隔板隔成許多小房間出租,「於是在『家』這個字眼的定蓋之下,蜂巢似的塞滿了陌生人的小小蝸居。家,從此四分五裂了。」 「起初我還是懵懂的,繼之困惑,轉而憤怒,一個孩子的憤怒。我逐漸明白自己原來一生下來,就理當享有的東西:一個家,居然在沒有任何交代的情況下,就被硬生生地白走了的憤怒。但我的父母對於此,卻竟一點也不在乎。」郝譽翔在《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中寫道。 《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榮獲2011年金鼎獎圖書類文學獎、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2012年文藝創作獎,被王德威稱為是郝譽翔最誠懇動人的一部作品,陳芳明則說「這是一部令人傷心欲絕的尋父記」。這本著作,郝譽翔在自序中說,還有許多話言之無盡……為了寫這本書,正埋首自己身為之著迷的學術工作的她,毅然決然把寫了八萬字的論文擱到一旁,全力書寫這本書,以文字招喚那徘徊於逝水空間之中的、孤獨的靈魂,而寫到結尾,她幾乎是不忍畫下最後一個句點了,因為這一回,她把自己掏得很深很深…… 「分明已經寫出十二多萬字,卻還有許多話沒交代清楚似的,於是這篇序,便是非寫不可了的,並且在心中輾轉翻騰了許久。夜裡我躺在床上,話語便源源不絕自暗中湧出,如絲纏繞,如繭自縛,又如河水氾濫沒入窗來而我以棉被蒙住臉,心卻沉落到比黑夜還靜、還深。」郝譽翔在自序中寫道。這是向來不愛寫自序,這篇自序卻非寫不可的原因。 文學生涯 後來隨母親北遷,當時是1975年,郝譽翔回溯說那正是台灣鄉土意識萌芽,黃春明、王禎和的小說已經嶄露頭角之際,然而卻也是一個經濟起飛,導致生活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小人物正要離開故鄉,往大城市遷徙的時刻。當然,北遷之後,母親仍忙碌於工作,郝譽翔的童年是流徙且孤單的。 她說,很羨慕出身書香世家的孩子,母親雖為國小老師,但家裡並沒有書和雜誌等課外讀物,只有母親有時需買兒童讀物給班上的小朋友,在那之前郝譽翔會先讀過一遍。 後來,她在學校讀到許多國立編譯館的書,例如潘人木的兒童故事書,她深受吸引。國小四年級時,她興奮地發現了租書店的存在,透過租書店讀了許多瓊瑤小說,而瓊瑤小說中常有大量古典詩詞的引用,她每首都讀到會背。國中則是活在聯考壓力陰霾之下的心靈黑暗期,中斷了她對文學的追求,由於課業壓力太過滯重,即使有空閒時光,她也只想看漫畫或偶爾看倪匡小說,連金庸小說都讀不下。 高中時期較為自由了,她國中三年累積下來的文學飢渴爆發,沒甚麼方向地自己找書來讀,後來受到志文出版社所出版的許多存在主義著作吸引。至於在學業上,就讀中山女高的她被人視為高材生,但她語氣謙和地說,自己國中時是升學班的末幾名,直到快聯考了才突然開竅,掌握到讀書方法。 她羨慕書香世家,也羨慕家裡有鋼琴、可以去學鋼琴、上才藝班的孩子,她連看什麼書都是自己瞎找的。遺憾歸遺憾,懂得往好處看的她說,這未嘗不是欠缺,卻也是好處——她很小就懂得獨立自主,半工半讀、到處接家教,從大學以後就沒再用過家裡的錢。念博二時,她還身兼許多工作,本來研讀戲曲的她想要轉而研究現代文學,正好當時東華大學成立,她的指導老師曾永義教授勸她說,這是個好機會,別再蹉跎,趕緊拿到學位去任教——於是她才三年就拿到博士學位,到東華大學任教。 藉著女兒再活一次 一度任教於嘉義的中正大學,是因為結婚——這對郝譽翔而言是遠超出人生規畫的事,也令周遭的人都驚訝,因她曾是不婚主義者,深怕自己從破碎家庭帶來的陰霾會傳承給孩子,「我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中,跟著母親長大。我曾經立誓這輩子一定不要生養小孩,因為我總懷抱著一種原罪,覺得如果不是因為我和姊姊,我的母親就可以自由自在,不會明明已經離了婚,卻還要被家庭、被小孩綑綁一輩子。」 「我從來不是一個樂觀的人,也不太相信美滿家庭。我覺得人生就是千瘡百孔,但問題是,你要怎麼看待它。所以我很希望,我的作品,不要說帶給別人什麼,但至少讓自己在這作品中,也能夠感受到有一種可以在千瘡百孔中,看到人生美好的感覺。這些經驗都是值得的,而且都是寶貴的。或許,這才是人應該有的態度。」 曾經相當灰色的郝譽翔,如今臉上發光地說: 「我很重視家庭,就是這樣。孤單一個人當然也不錯,可是一輩子的孤單,滿可怕的。人最終還是要有人作伴,可是那東西必須好好經營。對我來講,結婚或家庭,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不是兒戲。我覺得我經不起婚姻失敗的壓力,打擊。我會花很多時間經營家庭,其他的事情擺在後面,這是我的價值觀。一個人再怎麼成功,如果他的家庭失敗了,他的人生就是失敗的,他就不快樂。」 就她的經驗而言,父母離異,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 「最大的傷害就是他的價值觀都必須自己重新建立起來。他不像一般的小孩,有一套傳承,爸媽會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們會做示範,所以你有一套價值觀的傳承。可是對於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孩,只有一個爸爸或媽媽都不夠,而且要身兼父職或母職,最後只剩半個或幾乎沒有,所以很多價值觀,孩子必須自己建立起來。 這個過程滿辛苦的,尤其對一個小孩而言。我覺得自己滿幸運的,就這樣糊里糊塗長大,但終究我的價值觀走向一個比較正面的發展。」 原名叫郝蘊懿的她,改名郝譽翔後,漸漸漸漸,她飛翔了!小時候因為母親用姓名學算出她原名筆劃不好,根據姓名學挑選出數十個吉祥名字的組合,將成堆的名字捧到她面前,要她自己挑選一個字,而她一眼就挑中了「翔」。表面風光之外,她內心真正的翱翔,是生下女兒小虎之後——為人所津津樂道地,六年間,她跟著孩子重新張望世界,遊遍了二十多國,編成一張專屬母女倆的旅行地圖。她說:「我和她在過去的六年之中,曾經用雙腳走出了一張屬於我們母女倆的旅行地圖,也期望這只是她人生地圖的開端,而這趟探索的旅程將會一直朝地平線的盡頭延伸下去,通往四面八方,在那兒沒有極限,沒有終點,更沒有禁地。」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帶著女兒用旅行張望世界》是郝譽翔首度以「母親」身分書寫的親子旅行,是她的第一本教養書,也是她寫得最快樂的一部作品。 「每個當父母的人,或多或少,也在彌補自己的童年。」她說:「其實當媽媽不僅只是犧牲奉獻,也是獲得一次新的生命,再活一次!」如今,有女萬事足,郝譽翔連在之前寫《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時,於扉頁就提下: 給我的女兒, 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 她帶來了新生的契機。 郝譽翔在《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中,對六歲時那個蜷縮在牆與牆隔間搭出的小而暗公寓的自己說: 「根本不必感到罪惡,也不必憤怒,因為那些都是大人製造出來的假象,不是生命的本質。而如今的我終於長大了,所以終於可以心平氣和地,一起回到生命的初始,去見證這一切發展的脈絡,並且將命運之輪所碾碎的、扭曲變形而不堪卒睹的記憶渣滓,全都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 經常以親身血肉來寫作,郝譽翔創作起步很早,國小時開始投稿聯合副刊。她認為閱讀優先於創作,郝譽翔的創作自有一套嚴謹的生活規律,盡量拒絕所有邀約,早上用兩三個小時寫作,下午閱讀或游泳。 雖然不固定每天產出多少字,但是她會規定自己每天的閱讀量,「比如一天一本書,無論如何都要靜下心來看,因為一本好書會刺激詞窮的大腦,激發想像力。」 近年來搬遷至台北,轉往台北教育大學任教,一方面是因為母親習慣台北,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女兒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女兒的到來,不僅深化了郝譽翔對先生、對自己的認識,也重新連結了她與母親。年輕時常與母親的尖銳對峙,但當她抱著女兒,小時候那聞著母親的體熱、一起午睡的回憶,就不斷重播起來,使她感到溫暖。創作、書寫療鬱了她,也療鬱了她一路的坎坷、與母親的關係,她說: 「有了女兒以後,陪伴著她成長,我也彷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才恍然大悟,原來當年的我,並不是我母親的拖累和綑綁。原來生養小孩這件事情,雖然辛苦,但其實也帶了很多正面的力量。所以我的想法完全改變了,我覺得幸好我母親當年生下了我和姊姊,因為有我們,她的人生活得更有力氣也更踏實了!」 藉著書寫,藉著女兒,郝譽翔再活了一次!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文創達人誌月刊第101期(本期為336頁) 004【寫在前面】「文創」,始終新鮮的「趣味點」 文◎阿魚 005【輪值主編的話】門 文◎阿嘉 006【文創達人有約】郝譽翔:以文學回到生命的初始 文◎劉曉頤 圖◎郝譽翔提供 017【郝譽翔創作大賞】消失的屋頂、二十四歲的夏天 文◎郝譽翔 038【林野屯墾區】布衣將軍與西北軍 文、圖◎林野 071【散文特區】心不寬不自在 文◎楊牡丹 076【散文特區】往日情懷-傻男孩的故事 文、圖◎王海嵐 083【散文特區】糖爸爸 文、圖◎楊仲男 090【散文特區】家法 文、圖◎葉孤城 096【散文特區】鳳林二三事 文、圖◎李染衣 104【散文札記】隨筆三則:筆耕、昂揚的新綠、永遠的恩德 文◎王建裕 120【散文札記】重返球場、球隊就這樣散了、沒有機車的日子、吃喝一條街、第三代早餐店、雨中約會 文◎徐夢陽 132【散文特區】此法無實無虛 文◎阿嘉 142【生活雜記】有你真好 文◎喬安 146【散文特區】英雄美人終究要回歸平凡的生活、回顧.傳承.展望 文◎瑪麗羊 153【若羽心情小記】想做的事就立刻去做 文、圖◎若羽 181【散文特區】臘八粥背後的事兒 文◎周脈明 184【散文特區】習慣、不習慣、遲來的賀詞 文◎席輝 188【散文特區】書簽伴你好讀書、危機也是轉機 文◎鎮娟 193【散文特區】恬淡安寧.撫平心靈、疫境.書香.心靈 文◎東瑞 200【新詩特區】液態時間(外三首) ◎江彧 204【新詩特區】溫柔的情事(外二首) ◎蔡明裕 211【新詩特區】我們都是世界的孩子:童詩十首 ◎席輝 214【小說特區】哀歌 文◎陳愴 274【小小說特區】蝸牛作詩、橫掃千軍、婚姻大事 文◎圖斯曼 285【小說特區】大梅和小文、一張假幣 文◎鎮娟 289【小說特區】果醋豬軟骨麵、幸福大炒飯、焦王和餃皇說的故事、陶鷹鼎失蹤之謎 文◎東瑞 305【小小說特區】夢靨、贏家 文◎許秀杰 316【文學的活動告示】2022 2 10-2022 3 10 331【2022年1月文壇事件簿】 335【文創之友.善心芳名錄】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文創達人誌, 二月
簡介 / 文創達人誌, 二月:【文創達人有約】郝譽翔以文學回到生命的初始文◎劉曉頤圖◎郝譽翔提供郝譽翔,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奇女子,一直被公認是文壇少見的美女作家,其過人的美
誠品26碼 / 268149997001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試閱文字

內文 : 《寫在前面》
「文創」,始終新鮮的「趣味點」
「文創」因為過年長假加上印刷廠例行歲修,準時在20日當天截稿,22日送廠付印,所以有幾位熟悉文友的大作缺席了,希望下一期他們能夠持續接棒演出,雖然少了一些熟人,卻也意外迎接幾位新面孔的進場「播種」。
這一期的封面人物專訪,曉頤邀到帶有傳奇色彩的奇女子,一直被公認是文壇少見的美女作家郝譽翔,描述她如何走過坎坷,漸漸從一個無辜的受傷者成為奇女子,「為母則強」,進而在母性中重生,把這份力量帶給女兒的心路歷程,相信是給廣大年輕男女的最佳典範。
最該感謝「東瑞」和「林野」兩位默默付出,長期替本刊「接生」新作家的大貴人,「東瑞」在兩岸三地挖掘不少傑出作者,有如他們的精神導師,本期他引介的「新秀」鎮娟的作品,果然不同凡響;「林野」的觸角更擴及海外資深作者,他甚至加入「以文會文」的社團,促成那些作者和「文創」連線,努力篩選後「轉推介」到文創發表,聽他說:「該社團的兩位始創者楊仲男和楊育英倆姐妹都在美國欣然同意此事」,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林野」體恤「文創」的經濟拮据,表示那些國外作者,凡經刊登,都由他自掏腰包代寄,真是體貼入微啊 !德不孤,必有鄰,感謝這兩位「鎮刊之寶」的苦心和支持。
「文創」雖然走過一百期,但長期關注我們腳步的人不難發現,我們沒有主觀成見,也沒有任何包袱,只要不觸犯我們普世道德要求的「頹廢血腥暴力」底線,您大可盡情揮灑創意,構築心中快樂城堡,自娛娛人,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期的「文創」會有什麼文章,會有什麼風景,讀者和我們是在同一個「趣味點」上的,也正由於這個既新鮮又未知的「趣味點」,「文創」不管走到一百期、二百期甚至一千期,抑或有另一批人手接棒,她始終都是清新可人,不會庸俗顢頇,是個可以讓人療癒和成長的最佳讀本。
本期「輪值主編」由阿嘉接棒,雜誌22日送廠當天才獲知他高齡86歲的老母已於截稿日(1/20)上午往生,感謝阿嘉強忍悲痛,未耽誤流程的戮力完成編務,感恩有他滿腔投注的熱情和踏實的經驗,一定會一步一腳印,讓「文創」邁向前所未有的全新風貌。(阿魚)




《輪值主編的話》

文創達人誌踏入第101期,足夠產生回憶。
如果,回憶能夠把現在跟遙遠的過去相聯結,那麼,就像為生命的這個當下,打開了一扇門,讓輕風、冬陽充滿了整個心情,好不暢快。四十五年前,我在大學時代當過編輯,這次的文創達人誌第101期,聯結了回憶,也打開了門。
在編輯的過程,感受到了不少的關鍵事件:
首先,總編阿魚的堅持與細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傳奇。編輯是一件非常繁雜瑣碎的工作,從面對稿件開始,到校對、排版、修訂等等,其間所經歷的煩悶,只有渡過整個流程的人,才能夠體會其中的辛苦與單調。我們敬愛的阿魚,默默地承受著寂寞,替文學保留了這一片清淨的創作園地,像老友、老樹一般,陪伴大家。
其次,透過《輪值主編》的設計,作者與編輯之間,打開了一扇互相溝通的門。讓我們更加體諒編輯的點點滴滴,我們學會了:注意內文使用12級細明體(本文)、篇名用28級超明體、次標用24級新特明體、作者名用12級標楷體、照片的位置要在文中註明、分段落要空兩個全型字間、說話要用「」號。這些小地方,都可以減輕編輯的工作負荷。
最後,透過相互閱讀,可以改進自己的寫作思路與技巧。仔細去體會創作者的初用心,可以發現每一位作家都有一份純真善良的心地,看到這樣美好的心地,足以讓我們充滿正能量來面對人生的總總起伏。
每個月按時出刊的文學雜誌,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琉璃珠寶》,而我有幸參與《輪值主編》的任務,更加珍惜這扇珍貴的《門》,它打開了許許多多。(阿嘉)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