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特刊: 換日線 千面東南亞 (夏季號) | 誠品線上

天下雜誌特刊: 換日線 千面東南亞 (夏季號)

商品描述 天下雜誌特刊: 換日線 千面東南亞 (夏季號):封面故事:從台灣出發,循著季風與潮汐,來到不遠的東南亞11國,看這些熱帶島國的子民們,如何從歷史的浪花中乘勢而起,找到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從台灣出發,循著季風與潮汐,來到不遠的東南亞 11 國,看這些熱帶島國的子民們,如何從歷史的浪花中乘勢而起,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而台灣的年輕人們,又用什麼樣的創意與努力,與東南亞朋友們,展開新世代的島嶼對話......編者的話:文‧換日線季刊執行主編林欣蘋暨換日線主編張翔一換日線編輯團隊(陳慧穎、莊宜庭、林慧慈、鄧紹妤、張詠晴)今年 6 月,《換日線》成立將滿 3 年,就在它「生日」前夕,我們自 2017 年至今所出版的第 5 本季刊,也終於誕生,真是「雙喜臨門」。做一個網路媒體,具體有多難?既要維持內容的多元性與豐富度、追趕即時新聞,又要鞏固社群的熱度與成長,線上與網友們互動之餘,更要時常透過線下活動,與讀者們面對面溝通、拉近彼此距離。那麼做紙本媒體,又有多難呢?當全球媒體都面臨數位轉型的浪潮,紙本媒體的讀者與銷售量大不如前,更遑論紙本文章往往缺乏網路的即時性與可更動性,在繁忙的與網媒奮戰之餘,還要跑紙本雜誌那宛如手工業的編輯流程:選稿、審稿、三次校對、打樣、送印刷廠......,委實不太「經濟」。如此,我們難免要自問:讀者們真的「需要」這本雜誌嗎?猶記得今年春季號出刊不久,我們在台北國際書展上,舉辦了讀者見面會。講座結束後,其中一位大學甫畢業的讀者來到台前,有些靦腆地問我們:「紙本季刊的內容,和網路有什麼不同?」一時間,我不禁感到有點心虛。我們的紙本選文,的確有一部分摘自網路,既然如此,讀者何不線上閱讀網路文章就好,何必花錢買雜誌呢?這個問題想必也是很多讀者的困惑,在此,試將這段時間,編輯部的心得與想法整理如下,希望能多少回答提問:首先,做一本雜誌,從選定主題到決定方向,相當於編輯部的一次策展。換日線每周更新至少 35 篇文章,如今網站文章更接近 2000 篇,讀者大多透過社群媒體的演算法,獲得片面推播的資訊,若非有意識與目的地在網站上搜尋,幾乎很難透過網路,聚焦於特定主題。紙本既是一種主題性的收納與彙整,也是一種詮釋與溝通。此外,正因紙本無法輕易更動細節,所以我們選用的文章,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與歷時性,使文中的核心討論、觀點與感動,不至輕易隨時代湮滅。就拿《千面東南亞》來說,東南亞 11 國中,就有 6 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東帝汶)與台灣同為臨海島嶼,不僅地理特色相近,歷史文化亦多交會;然而,台灣人對東南亞的認識,卻十分有限。若非近年來政府強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以及新住民和東南亞移工的增加,讓我們有機會從產業與文化面,窺見東南亞諸國燦爛多樣的面目,這島嶼間的對話,不知還要再等多久?據此,編輯部希望能透過「從島嶼到島嶼」的概念,由歷史、文化、生活、職場、學習等面向,連結台灣與東南亞--這樣的設計,除了避免讓本書淪為「東南亞科普書」,也恰如其分的展現出換日線「立足台灣,連線世界」的初衷。其次,為了讓前述的「策展」回應到讀者需求,我們從今年開始,會於選文前調查讀者們對內容的期待,並檢討我們過去疏於經營的面向。這一次,我們發現:讀者們好奇的,不再只是「台灣人或外國人如何看待東南亞」,還有「東南亞在地人的真實想法」。於是有了 One-Forty 對回國移工安娜的專訪,與馬來西亞作者暮凝在台求學的切身分享。而〈全國 11% 人口「走出去」〉,雖然場景在非洲,卻道出了許多東南亞移工們,不分工作地域的共同心聲與處境;作者更以自身的台灣人身份,反思「同為海外工作者,將來如何把資源帶回家鄉」。儘管主題不盡相同,〈從質疑到想念〉一文,也透過異鄉人對異鄉人的觀看,傳遞出相似的關懷,讀者不妨對照兩篇文章,將更能掌握其間的情感與覺察。最後,為了讓年輕讀者,更能感受到個人與東南亞的關聯,本刊收入多篇針對年輕創業者及研究者的訪談,包括東帝汶台商會秘書長、新南向政策研究者、越南新創負責人,以及台灣本地相關機構--One-Forty 和「1095,」的創辦人們。他們用行動和實力、青春與熱血,證明自己對土地的熱愛及影響力,謹在此表達換日線衷心的祝福與感謝。《換日線》夏季號共收入 23 篇文章,在此列舉不盡,只能交給讀者自行探索、體會--千面東南亞,你看見的將是哪一面呢?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千面東南亞台灣「台灣人口中的鬼島,是移工眼中的希望」--專訪 One-Forty 創辦人吳致寧與陳凱翔撰文‧陳慧穎、採訪‧陳慧穎、莊宜庭、鄧紹妤/換日線編輯部東帝汶「東南亞到處是機會,但你能把握嗎?」--專訪東帝汶台商會秘書長黃耀輝撰文‧林欣蘋、採訪‧林欣蘋、張翔一/換日線編輯部台灣生命史的書寫:「1095,」--移工三年,故事未了何則文/香蕉夢想家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雨林之中,尋找客家先人安息之地李問/狂飆三輪車新加坡從質疑到想念--新加坡的種族融合與多元文化Elsa Ho/國際職場與文化觀察筆記馬來西亞我再也不會因來自東南亞而羞愧--台灣人眼中,我們如何被定義?暮凝Dada/任性的旅人菲律賓全國 11% 人口「走出去」,背後的辛酸、覺悟與勇氣I M YIPIN/讀者投書柬埔寨西港的眼淚:一座城市的繁華,要用什麼做交換?Lan Ying Pin/柬埔寨隨記緬甸看似機會處處的緬甸,真的是「亞洲最後投資勝地」嗎?Jack Huang/The World 2.0印尼勇闖印尼電視台:印尼人做新聞,究竟與台灣有何不同?札克利/印尼的日常閒話印尼「我想再回台灣,不作看護而是研究生」--專訪回國移工安娜One-Forty泰國別人申請研究所都主攻歐美,為什麼我偏偏要選泰國?Hiro/讀者投書台灣換日線作者李問:「我們的世代任務,就是拓展台灣的國際友誼」撰文、採訪‧林欣蘋/換日線編輯部越南你是「第三種旅人」嗎?歡迎來到「西貢人客」--程翰亭的越南新創路何則文/香蕉夢想家無國界的夢想世界致年輕而迷惘、憤怒的你:當我們成為「大人」,切莫忘了此刻的自己林志都/南方之南美國Columbia商學院的 42 個故事--圍繞一項美國學校最重視的學生特質Jen Chen/Leaning In - 女性談判與職場荷蘭【作者通信】無論環境如何,請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準備出國經費任恩儀/N1的田野筆記異文化的反思韓國「好勝」的韓國年輕人,背後的不得已:若不成為那「5%」,很容易就落入地獄黃惠農/草木留日誌馬爾地夫從馬爾地夫觀光飯店的「剩食奇觀」說起:每年浪費的 7,500 億美元,誰來買單?顏孝真/Vanessa潛進世界印度失序也是一種秩序,凌亂也是一道風景--加爾各答的一人一日楊永苓 Sandy Yang/一路上 On the Road跨邊境的職場世界別說「狼性」,為什麼台灣人不能有「島性」?文‧郭誠涵、Mark Chih/跨出「同溫層」,針鋒不相對荷蘭逃離「鬼島」,就能邁向「人生勝利組」的康莊大道?--請小心「生存者偏誤」台客 J/台客 J 的橘色筆記英國「老闆,我心情不好,要請病假!」--英美職場要你正視「心理健康」小職員張太咪/英國辦公室小職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天下雜誌特刊: 換日線 千面東南亞 (夏季號)
簡介 / 天下雜誌特刊: 換日線 千面東南亞 (夏季號):封面故事:從台灣出發,循著季風與潮汐,來到不遠的東南亞11國,看這些熱帶島國的子民們,如何從歷史的浪花中乘勢而起,找到自
誠品26碼 / 2681573690003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