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30期 | 誠品線上

商業周刊, 30期

商品描述 商業周刊, 30期:挑別人沒有的下手!台灣咖啡傳奇全球均價最高咖啡豆,來自阿里山!>做出市場精品、賣3倍溢價,5個品牌突圍故事>從隱形冠軍,到寫下自己的名字關稅戰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夕陽西下,車子沿著有如電話線彎折的阿里山公路緩緩爬升,即使天色漸黑,濃霧聚集,面對連會車都有困難的狹窄山道,只得沉住氣,慢慢向前開。 這是通往鄒築園的路,也是台灣咖啡翻身的起點。 講到全球頂尖的咖啡產地,多數人會想到:半數國土位在高原、氣候乾爽的巴西,或是擁有數千個原生咖啡品種的衣索比亞,甚至是發展咖啡產業近百年、合作社制度成熟的哥倫比亞。 相較之下,台灣國土狹小、高溫多溼,不僅沒有原生咖啡品種,也缺乏種苗供應與產銷體系,幾乎所有利於咖啡生豆產業發展的條件,台灣都沒有。 台灣地理條件不利咖啡豆 竟創「咖啡界奧運」競標均價最高 但也正因此,當台灣在全球精品咖啡競賽中異軍突起,更顯得不可思議。 有「咖啡界奧運」之稱的卓越盃(Cup of Excellence,COE)創辦二十六年以來,台灣竟成為競標均價最高的國家,每磅高達八十四.○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七十元),足足是第二名的近三倍。 二○二五年剛落幕的卓越盃中,台灣囊括二十七支獲獎咖啡,其中二十支來自阿里山,占比高達七四%。 「阿里山是目前最強勢的產區,很多人講台灣豆,都是指阿里山,」世界咖啡大師賽冠軍、興波咖啡創辦人吳則霖觀察,「其中鄒築園超級關鍵!」 這個名為「鄒築園」的莊園,是阿里山咖啡奇蹟的核心,而人稱「咖啡王子」的鄒築園莊園主方政倫,則是這場變革的催生者。 他的起點,是想找回屬於自己的名字。 家族世居阿里山,方政倫是當地土生土長的鄒族人,他曾赴台北求學,卻始終無法適應都市生活,專科沒畢業就選擇去服兵役、退伍後他決定回到部落生活。 當時,他的父親在阿里山區已有穩定的高山茶與蘭花事業,鄉里間眼紅的「富二代」至今仍記得那時的耳語:「都說我是要回來接父親產業的二代,沒有本事。」 他曾是鄉里眼中沒本事的富二代 家有高山茶、蘭花事業,卻迷上咖啡 他想找一條完全屬於自己的路,某天接觸到咖啡樹,他意外著了迷:「我很有興趣研究,成就感很高啊,沒有人在做這件事情嘛!」 即使鄰居及親友勸他:「種咖啡哪有高山茶好賺?」他仍決定捨棄家族高山茶、蘭花事業帶來的穩定現金流,把積蓄砸進完全陌生的產業。 就像通往他莊園的那條單行道,狹窄崎嶇,沒有迴轉空間,也沒有退路。 咖啡不像高山茶,茶樹是台灣主流作物,專業種苗場隨時備有現成種苗;但台灣的咖啡種苗場沒有販售經馴化(編按:適應台灣氣候環境的基因形態)、好種植、品種純正的現成咖啡苗。 方政倫從兩百棵咖啡樹開始,一邊觀察樹形、葉形,分類記錄,一邊搭配研讀英文文獻,理解品種特性,也篩選出較有機會在台灣存活的品種。 光是這番篩選、純化種苗的工作,就得經過數年才能上軌道。 採收後,他研究後製、處理方法,甚至為此跟著中美洲經貿辦事處,飛過大半個地球,到咖啡大本營中美洲參訪,觀摩當地成熟的咖啡後製法、與咖啡農交流,還特地引進設備回台,提升成品穩定性。 七年後,方政倫靠著這批從零馴育的咖啡豆,拿下首屆全國精品咖啡評鑑冠軍。 那時古坑仍是台灣咖啡的代名詞,還主辦盛大的咖啡節;而這位「半路出家」的年輕人,卻憑著幾棵咖啡樹、一座園子,硬是闖出屬於阿里山的一席之地。 「這個獎對我就像一把鑰匙,啟動了引擎的電門。」方政倫回憶。過去那個被看扁的靠爸二代,成了點亮阿里山的第一盞燈。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商業周刊, 30期
簡介 / 商業周刊, 30期:挑別人沒有的下手!台灣咖啡傳奇全球均價最高咖啡豆,來自阿里山!>做出市場精品、賣3倍溢價,5個品牌突圍故事>從隱形冠軍,到寫下自己的名字關稅戰後,
誠品26碼 / 2680105211303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0x0x0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