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古書之媒》是一個系列,共有4本書,每本選擇四五位人選進行細緻訪談。因為恰好11月就是中國古書拍賣20年的時間節點,所以順應先推出了《古書之媒--感知拍賣二十年摭談》。另外三本則分別談北方的古舊書市中心琉璃廠、南方的中心上海福州路以及介紹國內著名的書商。從古至今大家對於書商都沒有一個大的評價,但我其實對書商是懷有感激之情的,有了書商才有了古書流通,他們才是古籍流通最重要的人。也正因為此,此系列書把一些能梳理的東西整理出來,取之“媒介”之義。這系列書難度大、關鍵就在於訪談提綱的設置。為了達到預期效果,花費大量時間在提問上,比如準備蘇州90高齡書商的訪談,就擬了近160個問題。」--韋力《 古書之媒--感知拍賣二十年摭談》為我國民間藏書名家韋力先生同嘉德拍賣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總經理拓曉堂的對談錄。全書分七個部分,詳細解讀了近二十年來我國古籍拍賣的奇書、奇人、奇事。二十年古籍拍賣的點點滴滴,見證一段段歷史、一個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個愛書人的喜怒哀樂與癡情。喜的是好書得藏,文化得以傳承;悲的是錯失良緣,斯人斯書已失。本書隱含著古籍鑒別、版本選擇、價值判斷等專業知識,介紹了這二十年來我國市場上出現的一些重要古籍的收藏價值及流傳情況,以及一些大藏家藏書歷程,從中可見他們的人生趣味及其對傳承文化的拳拳之心,並從古籍拍賣的徵集、圖錄、封面、估價、傭金、保證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賣的市場運作情況以及它對保護、傳承我國古籍的重要意義,對認識我國古籍善本的流傳及保存狀況大有裨益。編輯推薦:1.韋力,中國民間藏書第一人,繼《古書之美》後又一力作;拓曉堂,中國古籍拍賣的領軍人物,開創中國古籍進入拍賣市場的先河,確立古籍善本每年春秋大拍的慣例。2.《古書之媒》的“媒”,是指韋力和嘉德拍賣的拓曉堂對談,有旗鼓相當的舒暢感,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娓娓道來古籍拍賣二十年的風雲秘事和喜樂悲苦,是瞭解古書文化、版本鑒別及價值判斷的必讀之作。3.本書不僅彙聚蕭盅友、黃裳、黃永年、韋力、拓曉堂等一批大家的藏書經歷與心得,而且從古籍拍賣的徵集、圖錄、封面、估價、傭金、保證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賣的市場運作情況,看完即可基本瞭解古籍的流通和運作。4.幾百冊毛邊本一上市,頃刻被搶購一空。5.四色彩印,用紙考究,收錄近百幅重要古籍的書影,還原古書之厚重與優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一、忠義錄二、考工記1.徵集2.圖錄3.封面4.估價5.拍賣師6.拍品7.傭金8.保證金9.佈陣10. 點睛11. 海外回流12. 中西權衡三、藝文志1.甲骨封泥2.明清奏摺3.天祿琳琅4.敦煌寫經5.西域殘片6.名人書劄四、百豔圖1.《春秋經傳集解》2. 《出師頌》3. 《唐賢寫經遺墨》4. 《十百齋書畫錄》5. 《紅樓夢》6. 《冬心先生集》7. 《玉台新詠》8. 《兩漢策要》五、英雄譜1. 瓶花密約2. 雲煙過眼3. 荀陳跡遠六、先賢贊1. 大姑2. 羅振玉3. 曹大鐵4. 沈仲濤5. 曾仲鳴6. 蕭盅友7. 嚴一萍8. 程硯秋9. 田濤10. 劉蒼潤11. 潘景鄭12. 陳伯達13. 鮑耀明14. 唐弢七、清暇錄1. 黃門公案2. 適之逸聞3. 千部西文4. 大倉文庫5. 寅恪遺稿6. 秦城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