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旭陽民俗車鼓劇團_台灣南管唱曲曲_南管曲 演唱_吳鳳珠 吳淑芬 大管弦_王玉川 瞉仔弦_王清標 三弦_吳現山設計_羅文岑 繪圖_黄志偉 攝影_謝三泰《蕃薯毋驚落土爛 向望枝葉代代湠》台灣是多語族的國家,佇這塊土地有真濟經典的歌謠和古調,包括恆春民謠、原住民古調、平埔調、歌仔戲、南管、北管、布袋戲、車鼓、客家山歌民謠、蕃薯根系列將致力於古調的保存並與現代音樂融合,行向世界音樂。旭陽南管樂悠揚-台灣音樂新奇葩文_王榮裕(金枝演社導演)二十年前,三十歲的我有幸認識了影響我甚多的天羅伯,以及他一手打拼成立的旭陽車鼓團。當時為了戲劇創作的需要,我們熱切地渴望汲取台灣的文化菁萃,四處探訪做田野調查,希望為我們內在貧瘠的台灣文化心靈注入生命能量,而機緣牽引我們來到天羅伯雲林的老家。記憶裡,六十多歲的他整天抱著月琴彈唱,不厭其煩地教我們,傾注全身的熱情與能量帶著我們一直唱個不停歇。年輕時天羅伯一個人全台走唱賣膏藥也待過歌仔戲班,這段走唱歲月成就了他身上的文化深度。一位飽足豐厚文化能量底子的走唱藝人,讓我領受到強大的震撼,我看見一位老藝師對土地的愛,對文化藝術的真情。他雖然不曾讀過書,但能出口成章,唱出來的曲調悠美成韻,文詞豐美有義。當時接觸時驚豔不已,深覺台灣有這麼美好的東西,自己所發展出來的民間曲藝,所以我們更需秉持著保存它並且發揚光大的精神學習。南管常讓人聽不懂,天羅伯他們唱的南管卻極為獨樹一格,因為他們把南管變得平易近人了,他們將南管改良到讓人們聽得懂唱了什麼,同時未失去本質上動人的韻味。當時天羅伯看到我們這些年輕人來學,他很開心,把自己的通體能量全散發出來教導我們。他把我們當他自己的小孩看待,從早到晚,一直教一直唱,他的教法不強迫,只是一直彈一直唱,我們跟著唱,有問題就問他。我們在那兒睡在那兒吃,過得非常快樂。在他家的那陣子既學到了東西,又享受到悠靜的農村生活。你想像一幅景像,農閒時有位阿公在那邊ㄟ弦啦,兒孫在他身邊享受娛樂,多美好的台灣農村生活!除了學唱,學車鼓的身段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與土地結合的身體質感與親密關係。做農事時在田裡踩著的都是爛泥巴,所以你不能用力地踩踏,你只能軟軟地踩,車鼓的身體就源動於農事的身體,是農民們於農閒時漸發展出的身體風貌。車鼓是從土地裡長出來的民間小曲,很原始很原本,未經過許多修飾。現在年輕人跳車鼓已看不到以前農民的身體、身段,那已是現代rock、現代舞的身體。然而隨著時代演變,社會經濟環境改變,使得沒有什麼年輕人要學這項藝術,旭陽車鼓團面臨著傳統藝術無後人傳承的危機,民間藝術的傳承工作益顯艱困,但他們仍然堅持著文化傳承的工作實在令人欽佩。如今天羅伯的兒子吳現山先生、媳婦美珠女士,還有他的女兒鳳珠女士都仍持續努力著文化推展的工作,現山就承襲了天羅伯彈月琴的功力,美珠是好演員,女兒鳳珠有一副天生的好歌喉,唱台灣南管非常動聽,悠美有韻味。我覺得台灣人都需要去了解認識台灣土地上美好的東西,希望大家共同來守護,祈祝旭陽車鼓團能持續發光發熱,揚展土地的活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