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世紀原音系列216留聲機雜誌:「『神怒之日』有著僅能以瘋狂的節奏和音量來形容的演出,而『犧牲』一段則以極慢的速度來進行,可以說是虔誠至極。巴倫波因與四位無與倫比的獨唱家,再加上一流的合唱團,和深明莫札特演出藝術的管弦樂團……,這真是一份不容小覷、讓人興奮又極其優美的演出。」在1971年指揮灌錄這份錄音時,原是鋼琴神童的指揮家巴倫波因才28歲,雖然如此,他卻已經嫻熟莫札特音樂的演出型式。當時他正在灌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和獨奏曲全集(前者他身兼鋼琴獨奏和指揮),同時也已經完成莫札特後期交響曲的錄音。由於這些經驗,讓巴倫波因勇於道出尋常指揮所不敢言:以小編制樂團演出莫札特。在當時,貝姆和卡拉揚這些來自柏林和維也納道地莫札特故鄉的指揮,都還在使用大編制演出莫札特,但巴倫波因卻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在交響曲、協奏曲乃至本片中,他所合作的英國室內樂團經他的調教,已經能充份採用小編制來表達他心中的莫札特風格,並且還能夠經由他完整的和聲結構與曲式分析,來效仿他心目中偶像福特萬格勒的演出風格。而這份莫札特安魂曲可以說就是巴倫波因心目中莫札特風格的集大成:戲劇張力十足、卻同時又極重結構與和聲鋪陳,兼得理性與感性之最。片中另一份布魯克納的感恩讚歌錄於1969年,原是和巴哈聖母讚美歌一起發行的。這份錄音是巴倫波因生平第一次與布魯克納音樂的接觸,他顯然是刻意藉由此曲來熟悉布魯克納,因為立志要成為指揮大師的巴倫波因,在幾年後就要率領芝加哥交響樂團完成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的錄音。這份演出,正可以讓我們看到他採用極度精鍊的德意志知識份子風格的演出模式,與一般指揮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