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安德魯.裴洛 指揮 泰凡納古樂團、合唱團與樂手、波士頓早期音樂節管絃樂團古樂學者兼指揮家安德魯裴洛多年來是引導近三十年古樂演出風潮的主要人物,在2003年,他所創辦的泰凡納古樂團與合唱團渡過了第三十年的生日,這三十年來,他們推動古樂演出,讓世人發現了許多巴洛克時代罕見卻動聽的音樂、同時也讓古樂演奏成為現代人聽覺經驗中最奇妙的一環。 裴洛和泰凡納古樂團的演奏與其他古樂團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裴洛本人是位學有專精的古樂學者,舉凡他的演出莫不經過詳細的重建和考據工作之後才推出,像這份精選輯中第一首韋瓦第的光榮讚,歷來都是以男女混聲演唱,但是裴洛考據後確定此曲是為韋瓦第在威尼斯指揮的可憐女子之家的樂手們所寫,所以在這份錄音中,裴洛創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女聲合唱團演唱的光榮讚紀錄,而更重要的,如此以來,這首樂曲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聽覺效果,讓人耳目一新。同樣的作法也出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帕海貝爾卡農上,裴洛採用特殊的巴洛克式運弓,不加揉音,特別俐落率性。 裴洛一開始創辦泰凡納古樂團與合唱團的目的是要重現文藝復興時代英國聖樂的曲目,所以該團用了當時作曲家約翰泰凡納的名字,但後來為了詮釋不同時代、不同編制的音樂,乃有了各種不同型式的組合和調整,人員編制也視樂曲不同而定,他們可以演奏像帕海貝爾卡農這樣小編制的室內樂、也可以演出像巴哈約翰受難曲和韓德爾神劇「所羅門」和「彌賽亞」這樣大編制的合唱樂曲。 在這兩份選輯中,我們聽到裴洛與泰凡納古樂團演奏了最知名的巴洛克樂曲,儘管每一首都是大家熟知且喜愛的名曲,但在他們獨特的處理下,卻總是有一種讓人婉如聽到一首新樂曲一樣的驚喜。那旋律是那麼的熟悉、可是卻又與自己聽過的那麼的不同。在維京唱片獨特的音響技術捕捉下,泰凡納古樂團那種細膩的巴洛克古琴音色尤其顯得格外華麗而清新。 片中比較特別介紹的曲子,像是菩賽爾的「輪旋曲」,這首曲子日後就被布瑞頓用在他的「青少年管絃樂入門」中作為主題。而巴哈第二十九號清唱劇的前奏曲其實就是以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知名的前奏曲樂章改寫的。至於巴哈第二號管絃組曲則其實是一首長笛協奏曲,我們熟知的巴哈長笛旋律就出自此曲、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則是一首小號協奏曲,這兩首曲子都讓我們聽到泰凡納古樂團特別重建的巴洛克式無音栓管樂器的演奏。阿雷格里的垂憐經在自從十六世紀完成後,一直到十八世紀都還是梵帝崗不外傳的秘寶,據說莫札特在聆聽一次以後就將此曲記憶下來,到教堂外才抄成譜,從此才讓外國人有機會聽到這首優美的聖樂。蒙台威爾第的幸哉世人是文藝復興時代最活潑的一首聖樂,聆聽此曲有一種如同眾天使降臨輕撫世人頭頂的愉快的感覺。而如果要選一首最能代表巴洛克時代宮廷內華麗且典雅風格的樂曲,則非韓德爾的豎琴協奏曲莫屬,在這份錄音中由安德魯.羅倫斯.金恩採用巴洛克時代的豎琴演奏,這是還未發明半音階豎琴以前的豎琴,其音箱也不若今日大,所以會帶著一種居爾特豎琴的鼻音。 ■曲目 CD 1 1.韋瓦第:D大調光榮讚(第一樂章) 2-3.帕海貝爾:卡農與吉格 4-5.菩賽爾:依頑固低音寫成的三聲部樂曲、輪旋曲 6.韋瓦第:詩篇121 7-9.韋瓦第:「春」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全曲:快板-緩板-快板) 10-14.韋瓦第:G小調長笛協奏曲「夜」(全曲:緩板-疾板-虎板-疾板-緩板-快板) 15.巴哈:第二十九號清唱劇「我們感謝您,上帝」──前奏曲 16.巴哈:第一四七號清唱劇「以心與口、行為和生活」──聖詠曲「耶穌,世人期待的喜悅」 17.巴哈:D大調第三號管絃樂組曲──G弦之歌 18-19.巴哈:B小調第二號管絃樂組曲──小步舞曲、戲謔曲 20-22.巴哈:F大調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全曲:快板-行板-稍快板) 23.韓德爾:神劇「所羅門」──希巴女王駕臨 24-25.韓德爾:神劇「彌賽亞」:前奏曲、哈利路亞大合唱 CD 2 1.韓德爾:上主垂聆 2.嘉布瑞奧利:八聲部奏鳴曲 3.阿雷格里:垂憐經 4.蒙台威爾第:幸哉世人 5-7.韓德爾:降B大調豎琴協奏曲,作品四第六號(全曲:行板-緩板-中庸的快板)(裝飾奏:安德魯.羅倫斯.金恩) 8-10.韋瓦第:「夏」小提琴協奏曲(全曲:不太過份的快板-慢板-疾板) 11-13.菩賽爾:瑪麗皇后的葬禮音樂(進行曲-主啊您知曉的──短歌) 14-16.巴哈:D大調第三號管絃樂組曲(嘉禾舞曲、波雷舞曲、吉格舞曲) 17.巴哈:聖約翰受難曲「一切都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