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中國歷史 13: 隋朝風雲之繁盛與衰敗 | 誠品線上

漫畫中國歷史 13: 隋朝風雲之繁盛與衰敗

作者 韓陽動漫/ 編
出版社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漫畫中國歷史 13: 隋朝風雲之繁盛與衰敗:◎中國人編繪中國歷史最對味◎藉由穿梭古今的科幻探險◎讓小朋友親臨歷史現場印證史實!本套書以漫畫為載體,透過一個個有趣的故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人編繪中國歷史最對味◎藉由穿梭古今的科幻探險◎讓小朋友親臨歷史現場印證史實!本套書以漫畫為載體,透過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將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展現在孩子眼前,讓孩子在輕鬆的「閱圖」中了解過去,在歷史的輪迴中洞悉未來。故事結合現實,又帶些科幻色彩,使學習型漫畫更加具有漫畫的趣味性,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有趣,引導孩子愛上歷史,愛上華夏文明……420年,南朝(宋、齊、梁、陳)與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對峙,形成南北朝時代。54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統一中國,並對各項政治制度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後世稱這段治世歷史為「開皇之治」。之後,隋煬帝楊廣繼位。期間,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建造東都,但終因其窮奢極侈與荒淫殘暴引起農民揭竿而起,最後被宇文化及絞殺於江都。至此,僅僅存在了37年的隋朝也隨之滅亡。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韓陽動漫立足於精品漫畫的原創,是一家以設計、製作為主的專業動漫公司。在創作風格方面,強調不拘一格、不求同一的畫風,更有專業設計、製作的年輕團隊融入其中,韓國知名漫畫家的加盟也給企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先進的理念,使整個團隊更加富有朝氣和活力。相信這樣優秀的團隊能給讀者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第一回 五胡十六國第二回 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三回 隋文帝的誕生第四回 結束分裂,開創新世代第五回 開皇之治第六回 錯立太子第七回 隋煬帝篡位稱帝第八回 隋煬帝的窮奢極侈與隋朝衰退第九回 群眾起義與隋朝滅亡第十回 隋唐交替

商品規格

書名 / 漫畫中國歷史 13: 隋朝風雲之繁盛與衰敗
作者 / 韓陽動漫 編
簡介 / 漫畫中國歷史 13: 隋朝風雲之繁盛與衰敗:◎中國人編繪中國歷史最對味◎藉由穿梭古今的科幻探險◎讓小朋友親臨歷史現場印證史實!本套書以漫畫為載體,透過一個個有趣的故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690779
ISBN10 / 9865690772
EAN / 9789865690779
誠品26碼 / 2681285684000
頁數 / 15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隋朝簡史
420年,南朝(宋、齊、梁、陳)與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對峙,形成南北朝時代。 54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統一中國,並對各項政治制度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後世稱這段治世歷史為「開皇之治」。 之後,隋煬帝楊廣繼位。期間,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建造東都,但終因其窮奢極侈與荒淫殘暴引起農民揭竿而起,最後被宇文化及絞殺於江都。 至此,僅僅存在了37年的隋朝也隨之滅亡。
第一回 五胡十六國
結束三國時期課程後,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南北朝時代的歷史了。
我們上回學習到,280年,晉武帝消滅東吳,統一了中國。對不對啊?
對……

可是,統一後的政權並不穩固。
啊啊……不可以。
從304年以及之後百年間,在華北地區,匈奴、羯、鮮卑、羌、氐等五個少數民族先後建立政權,並開始相互融合。
五胡十六國,正是當時北方民族所形成的北方諸國的概稱。
其中,也有漢人建立的政權,國家超過16個,所以當時被稱做「五胡十六國」。
熙 熙 攘 攘

隨即,漢帝國強制征服周邊的少數民族,並開始滲透漢文化,居住在內陸的各族也逐漸增多。
北方新推出最好的羊毛靴,穿上它在寒冷的冬季一定暖和和哦!
喧鬧
小姐,請試穿一下吧!
別……別害怕……
你這傢伙想做什麼!啊

你這卑賤的蠻子,你知這是誰?快放開你的髒手!
砰 啊 呃
不要打了,好疼啊!

這該死的蠻子,滾一邊去!
大人,我錯了,請饒了我吧……
這市場裡到處都是匈奴蠻子,怎能讓人放心外出呢?
砰 呃 砰
看什麼!你們這些卑賤的傢伙!還不快點閃開!
失去民族自主權的各族人,受到漢民的壓迫,不少人淪落為奴隸或農奴。

當時,西晉採用分封制,分封各皇族為王,以郡治國。結果擁有皇位繼承權及強悍軍隊的諸王共存,這八名君王又為爭奪王位展開激烈戰鬥,史上稱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於306年結束,這場戰亂使西晉日漸衰微。
哇啊 哐 哇啊 哇啊 鏘 鏘

匈奴族的劉淵以西晉的衰退為契機,304年兵發并州(現屬山西省),自立為漢王。
被他們這樣剝削,實在無法忍受啦!不想淪落成奴隸的人,都隨我戰鬥吧!
好!讓我們群起反抗!
殺啊,把他們全部殺掉。哇 啊 哇 啊

同年,李雄於四川稱帝,國號「大成」(338年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
甘肅地區,西晉揚州刺史張軌控制凉州,建立前凉;而鮮卑族的拓跋猗盧建立「代」國。
此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鮮卑、氐、羯、羌為主,統稱五胡,「胡」泛指非漢族的民族。其中,五胡也可解釋為「非漢族的多種民族」。所謂十六國,源於崔鴻撰寫的《十六國春秋》,實際上當時不僅僅是十六個國家。
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國北方民族大舉遷往中原,此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融合時代。五胡是以胡族為中心的政權,以游牧民族特有的部落形式將胡族緊緊團結在一起,而漢族採用傳統郡縣制,因此當時實施的是胡漢兩種不同體制。

君主中雖然有不少是暴君,但他們都尊重漢文化,禮遇漢族士大夫,這些王族大多主張維護正統性,所以絕非野蠻與無知的時代。
當時佛教盛行,佛圖澄、鳩摩羅什等西域僧和漢僧道安等都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具有卓越的貢獻。
噹 噹 噹
但是,以游牧部落制度為基礎的政權,阻礙各國的統一性,再加上各王族的衰落,形成複雜動盪的局勢。

中國館藏
馴服契丹(以胡制胡)
  大業元年(605年),因契丹人侵擾營州,隋煬帝詔令通事謁者韋雲起監領突厥兵討伐契丹。突厥啓民可汗派出兩萬騎兵,聽命於韋雲起指揮討伐契丹。韋雲起把兩萬突厥騎兵分為二十營,分四道一同進發。每營相距一里,聞鼓聲而行,聞角聲而止。 契丹原本是依附突厥,所以對突厥騎兵並沒有猜忌和防範之心。韋雲起率軍進入契丹境內後,讓突厥兵詐稱他們是借道去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與高句麗人做交易。契丹人未加防備,韋雲起率領突厥軍前進到距契丹營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裝轉向南方欺瞞契丹人,晚上又率軍折反,繼續向契丹營地行進。在離契丹營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韋雲起命令部隊結陣而宿。天剛剛微亮,契丹人還在夢鄉中。韋雲起命令兩萬騎兵一起急馳,突然向契丹大營發動進攻,結果大勝。契丹人從此對隋朝百依百順,朝貢不斷。  韋雲起把俘獲的契丹女人和牲畜一半賞賜給突厥人,其餘「戰利品」都帶回隋朝。隋煬帝聞訊後大喜,召集百官高興的說:「雲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師奇譎,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諤,朕今親自(推)舉之。」韋雲起被升任為治書侍御史。 韋雲起隻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兩萬並運用計謀擊潰契丹人,堪稱有勇有謀。這種將領及其事蹟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古人云:「以蠻夷伐蠻夷」計之上者也。煬帝楊廣只派一人,就取得俘獲敵人四萬人的輝煌戰果。用突厥人打敗契丹人,把「以胡制胡」的戰略方針發展到極致。


第二回 魏晉南北朝時期
420年至全國統一的589年,由漢族建立的南朝與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北朝形成對峙局勢,各有朝代更迭,這時期稱為南北朝時期。

由漢族建立的南朝,從宋朝文帝開始到齊、梁、陳,經歷四個王朝,直至589年陳國被隋文帝滅亡為止。

北朝,是指由平復五胡十六國之亂的北魏太武帝開始,到隋朝滅南方陳朝,統一中國為止的時期。其中,北魏又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被北齊取代,西魏又被北周代替,直至北周滅了北齊後才統一華北地區。但不久又不得不禪位於外戚楊堅(隋文帝),至此南朝最後的王族陳國滅亡,中國得以統一。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這時期的政治特徵:南朝門閥世族幾乎壟斷當時的政治,而北朝則強化君主權。
南朝貴族延用九品中正制,通常地位顯赫,但王族交替的命運則掌握在擁有軍事權的武官手裡。

北朝,由鮮卑族出身的拓跋氏建立,因此為了強化君主權而任命鮮卑族擔任軍士重任,並控制戶口執行鄰保制與三長制。

並且第一次實行了均田制*。
嗯,李家有八口人,到那棵樹為止都是你家的耕地。
哎啊,太感謝您了,大人!什麼?比我多了兩倍……
同時,還實行府兵制*。這兩個制度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唐朝。哇啊啊啊 哇啊

夏天種地,冬天訓練,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真是累死人!
不過,農閒時訓練,會不會給免稅啊?那也不少啊!那個……應該吧!呵呵

*均田制:是指政府將收集的土地分給百姓,並收取稅金的制度。*府兵制:是指農閒時抽調均田農民進行集中軍訓,並分擔該地區防衛工作而為此免除賦稅的制度。

文化方面,佛教和道教比儒教更加盛行。
阿彌陀佛 阿布拉卡達布拉
在北朝,建造國家級的巨大佛門石窟風靡一時,如雲岡、龍門石窟以及麥積山石窟等。噹 噹 噹

道教,因南朝梁陶弘景的發揚而昌盛,他也是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

北魏太武帝時期,寇謙之創立「天師道」,並提倡改革道教,制訂樂章,確立道教在中國的地位。阿布達

文學方面,在南朝,從晉到宋時期,陶淵明、謝靈運等著名詩人、文學家應運而生。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此趨勢反映了當時貴族社會的流行風潮,以華麗的修辭的「駢文體」廣為流傳。
梁朝昭明太子的《文選》和徐陵的《玉台新咏》,正是以此為基礎編撰的詩文集。

除了貴族間蔚然成風外,當時還有一些生動描繪民間風情的「樂府」,而南朝的音樂中有很多表現愛情的樂曲。

北朝的樂府*大多是歌頌戰爭和英雄,因此旋律渾厚雄壯,盪氣迴腸。

此外,北魏酈道元所作的《水經注》、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顔之推的《顔子家訓》等著作,雖然不能算是文學名著,但仍然受到關注。

*樂府:中國傳統詩歌詩體的一種,可以配樂演唱的詩。
中國館藏
推行漢化運動的北魏孝文帝
北魏獻文帝執政時,被嫡母馮太后毒殺。馮太后改立獻文帝之子拓跋宏為帝(即孝文帝),並把持朝政。馮太后生性猜忌、多疑且濫刑,但她在朝時,國政平穩。孝文帝可能因為馮太后的關係而仰慕漢文化,認為鮮卑人應該要深入漢化。他為人英明好學,親政後擴建首都平城為漢城。由於洛陽較平城繁華,地理位置上又便於掌控全國,隨時可調度軍隊發兵江南,擺脫保守派勢力,於是孝文帝於493年假借南征南朝齊名義,率眾南遷洛陽。 孝文帝在遷都後的三年間推動漢化運動,採行漢官官制、禁胡服胡語、推廣教育、改姓氏(包括改拓拔氏為元氏),並與漢人世族通婚,禁止歸葬及採用漢制度量衡。漢化運動提升南遷的鮮卑人的文化素質,為北魏的政治與經濟帶來新契機,但同時也導致暮氣沉沉的鮮卑貴族由尚武精神趨向奢侈及文弱。而孝文帝在多次南征南朝齊後皆無功而返。至於留在北方六鎮的鮮卑貴族由於不願南遷,逐漸不受洛陽朝廷重視而失勢,這使得北魏內部分裂成鮮卑化與漢化兩大集團,成為日後六鎮民變的原因之一。 494年,太子元恂意圖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後廢太子並賜死。保守派穆泰、陸睿於平城擁王兵變,被鎮壓後孝文帝還親自北巡安撫。孝文帝死後,
北魏開始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