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丁頓 3: 派丁頓幫幫忙 | 誠品線上

派丁頓 3: 派丁頓幫幫忙

作者 Bond, Michael
出版社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派丁頓 3: 派丁頓幫幫忙:適讀年齡自己閱讀:8~18歲親子閱讀:8~12歲『我向來對派丁頓有崇高的敬意!他是英國家喻戶曉的角色。』--知名喜劇演員兼作家/史帝芬弗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適讀年齡自己閱讀:8~18歲親子閱讀:8~12歲『我向來對派丁頓有崇高的敬意!他是英國家喻戶曉的角色。』--知名喜劇演員兼作家/史帝芬弗萊Stenphen Fry『對我來說,派丁頓永遠是個真實的角色。他腳踏實地,而且有很強烈的是非感。真實到--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問自己,若是派丁頓--他會怎麼做?』 -- 英國知名童書作家、本書作者/麥可龐德Michael Bond『沒有人在讀完故事後,會不喜歡派丁頓的,因為你我曾經都是派丁頓,為什麼呢?讀了,你就知道!』--兒童文學工作者/幸佳慧五十多年來,派丁頓熊總是帶給全世界的孩子許多歡樂!不知道為什麼,麻煩總是自己找上派丁頓......布朗太太驚訝的瞪著醫生,「我們得待在床上整整兩天?」醫生扣上出診包,「少一秒都不行。如果兩位到處傳播細菌,後果我可不負責。」可是……家裡只剩下派丁頓。布朗先生呻吟了起來,「我覺得我的病情開始惡化了!」這屋子的雜事很少有機會需要派丁頓幫忙,一向熱心助人的派丁頓此刻正覺得自己身負重任,尤其,派丁頓注意到,博德太太新買的羽毛撢子,他一直渴望能試用一下……。派丁頓穿上博德太太的圍裙,翻開食譜--用麵粉煮出了「一隻廚房裡的討厭鬼」;經過派丁頓的熊掌DIY,鄰居柯里先生家的一張餐桌也成了「兩張」;派丁頓陪古博先生去參加拍賣會,卻用十分錢買下了價值五英鎊的銀製古董果醬架……一向喜歡新鮮事與驚喜的派丁頓,其實更常帶給大家「驚喜」,並伴隨著一點「驚嚇」!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麥可龐德(Michael Bond) 著作超過百本的英國作家麥可龐德(Michael Bond),生於1926年伯克夏郡的紐伯瑞,而後在瑞汀長大成人。麥可十四歲離開學校,進入律師事務所工作一年,之後加入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工作團隊。二次大戰期間,麥可服役於英國皇家空軍和陸軍,在1947年駐紮開羅時,寫下了第一個故事,並獲得《倫敦評論》的錄用,這也為他撒下了寫作的種子。不過,麥可成為全職作家前,曾在BBC當過好幾年的攝影師。 麥可最著名的創作靈感誕生於一個下雪的聖誕夜。當他在倫敦雪菲吉高級百貨裡躲避風雪時,看到一隻玩具小熊孤單的留在展示架上。這就是《一隻叫派丁頓的熊》的靈感來源,書籍在1958年出版。「派丁頓」後來更發展出十四本小說、各種圖畫故事書,還有各式各樣的改編作品,獻給有赤子之心的讀者。■譯者簡介幸佳慧擔任過童書編輯、記者,持續翻譯、評論、創作等文字工作,並主持童書社群網站「童書榨汁機」。分別在台灣與英國、藝術與文學領域有兩個關於繪本的碩士研究,為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作品有兒童繪本、少年小說、文學導讀、傳記等,曾獲金鼎獎、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創作等獎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船上的野餐 第二章 拍賣會競標 第三章 熊掌DIY 第四章 豪華電影院 第五章 廚房裡的討厭鬼 第六章 自助洗衣店的怪現象 第七章 夏日生日餐會

商品規格

書名 / 派丁頓 3: 派丁頓幫幫忙
作者 / Bond, Michael
簡介 / 派丁頓 3: 派丁頓幫幫忙:適讀年齡自己閱讀:8~18歲親子閱讀:8~12歲『我向來對派丁頓有崇高的敬意!他是英國家喻戶曉的角色。』--知名喜劇演員兼作家/史帝芬弗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515988
ISBN10 / 9577515983
EAN / 9789577515988
誠品26碼 / 2680563563006
頁數 / 17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推薦序/



你我曾經都是「派丁頓」 文/幸佳慧



如果1957年耶誕夜天氣不是那樣嚴寒,時任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公司(BBC)攝影師的麥可‧龐德(Michael Bond)下班回家途中就不會躲進百貨公司,那麼兩年前,84歲的龐德也無法幫派丁頓慶祝五十歲的生日。而全世界的大人與孩子們也將少了一個惹人疼惜、擁抱的玩偶。當然,英國文化的代言人更少了一名大將。

那一晚,龐德縮著脖子進入百貨公司時,眼前架上的禮品幾乎被搶購一空,只剩一隻小熊孤零零彷彿受人遺棄。龐德立即對它有了憐憫之情,於是將它帶回家送給妻子。因為他們就住在倫敦派丁頓車站附近,於是他們為小熊取名為派丁頓。幾天之後,龐德在打字機前打算寫一些劇本故事,但心思一片空白,於是他對旁邊的小熊自言自語起來。有了家的派汀頓,像是為了報答龐德知遇之恩而施了魔法,不一會兒,打字機動了起來答答答答打出「布朗先生跟布朗太太第一次遇到派丁頓是在火車站的月臺上……」這麼一句話。一個星期過後,《一隻名叫派丁頓的熊》就誕生了。就這樣,耶誕夜時,龐德改變玩偶派丁頓的命運,讓它有了愛它的主人。而隔了一年,書中從黑森森祕魯移民來的派丁頓則改變了龐德一生的命運。自此,不只英國人無人不知曉派丁頓,派丁頓的名氣還紅遍全球。

五O年代是英國社會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摧殘後復健的第一個十年,當時社會中還充滿戰後的傷疤與後遺症。尤其是一九三九年德軍轟炸倫敦時,英政府緊急下令首都與近郊的孩子都必須疏散到其他城鎮。短短幾天,就有數百萬的兒童被召集。

由於事發突然,發送手續一切從簡且充滿未知,每個孩子就像貨品一樣被繫上大大的標籤,拎著簡單行李成批成批的被送上火車,在一聲聲鳴笛後便不知去向。當時很多孩子的父母只能簡要寫個紙條或短信讓孩子帶在身上給未知的收容家庭,上頭多半有「請你照顧這孩子,謝謝!」這樣的話。

戰事平息後,被轟炸慘烈的倫敦當然產生了許多「人事已非」的家園。孩子離家後有隻身避難的特殊經歷,歸來後也要面對昨是今非的變化。由於龐德在大戰時也曾服務英國皇家空軍軍隊,他對這些戰爭後遺症特別有所感觸,因此這些影子都化身進入故事裡,除了派汀頓之外,故事裡的博德太太與古博先生也是典型戰後會出現在社會裡的角色──大戰後失去親人、丈夫的婦女會到親戚家當廚師兼家管餬口,或者因為戰爭被迫離開家鄉到他國謀生。

有趣的是,雖然故事中充滿戰爭的影子,但龐德並不處理戰爭議題。相反的,他寫出一個烏托邦式的喜樂世界來療癒戰後人們的創傷。這個使命的達成,完全歸功於那個堅守原則、即知即行、處處為人著想、多謀卻不諳俗世的小傢伙──派汀頓。我想,沒有人在讀完故事後,會不喜歡派丁頓的,原因並不是他有多強大的超能力或者聰慧幽默。而是,你我曾經都是「派丁頓」!

為什麼呢?讀了,你們就會知道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