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特刊: 把城市變健康 | 誠品線上

康健特刊: 把城市變健康

商品描述 康健特刊: 把城市變健康:《康健》25週年,回顧與展望,特別的獻禮。如何讓城市變健康,讓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都能獲得真健康。1998年創刊不久,《康健》即展開城市體檢,首創全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康健25週年特刊> 打造真健康超高齡社會 就從城市開始: 把城市變健康台灣正站在歷史的關鍵高點,根據國發會最新推估,2026年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20.8%,也就是說,三年後,台灣社會將湧出500萬老年人口。想像一下,到時,台灣各城市樣貌會變得如何?各種軟硬體建設,是否都已能滿足年長者們的食衣住行育樂及安全之所需呢?我們真的已經準備好了嗎?隨著超高齡浪潮延展開來的「城市建設」、「居住安全」、「勞動就業」等議題,正面臨極大的危機與挑戰,本專刊,將進行全面探討並給出有力建言,值得朝野各界參考。統整新首長政策、提供因應解方各縣市政府持續擘劃並推動健康城市,《康健》以過去23年調查數據當基礎,關注策動22縣市對於健康城市各個面向的發展,持續倡議「自己的居住環境自己形塑」此主軸,並透過全面盤點各縣市新任首長相關政見, 再搭配國際趨勢,深入分析調研,並提出解方,協助台灣社會加速準備,迎接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專刊內容特色: ★重要倡議: 居住安全、城市建設、勞動就業,該做些什麼準備? -都市的偏鄉,如何實現在宅安老?-人車爭道,長者如何安心出行?-高年級人才庫變現,活用中高齡勞動力★從政見到政策: 民選之人---22縣市新首長的健康承諾宣言-發現問題: 資源套疊循證圖像有助辨識解決-借鏡國際: 日韓北歐如何重構城市基礎建設-具體解方: 高齡友善城市必備工具書★歷年收藏: 康健累積23年<健康城市調查主題>Health in All Policies 「城市,讓健康成為生活」《康健雜誌》前瞻國際健康趨勢,自2000年開始推動「健康城市」大調查,透過歷年主題性調查數據評比,長期關注策動22縣市對健康城市各個面向的發展。https: www.commonhealth.com.tw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Part I 高齡社會 不再是預估!P.18-33台灣老化速度居全球之冠。先進國家可以在緩步老化速度中做足準備,台灣社會卻只剩極短時間可因應,但政策需要「時間」持續構築與落實,如今已不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而是面臨「今天不做,明天就會來不及」的窘境。超高齡社會 此刻正發生且持續加速中_P.20法國花了28年才老化,台灣僅8年就老了_P.21人口老化趨勢難擋,青壯年照顧負擔沉重_ P.25勞動力短缺危機,未來65歲不退休是常態_P.27本土視野 1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們有更好嗎?_P.29國際觀察 高齡人才的溫暖在地連結_P.30Part II 城市建設 馬路依然如虎口!P.36-51行的安全就跟陽光、空氣、水一樣,是基本生活所需,不能打折,也不應該打折。當城市基礎建設使用者的人口結構已經悄悄發生變化,主政者(或城市設計者)的認知是否也跟上,並提出因應措施?人車爭道,長者如何安心出行?_P.38推動參與式規劃,將各方異議與需要納入政策規劃_P.48快速回應能力外,還需要更全面地檢核_ P.50切實納入使用者需求,打造全齡友善行走環境_P.50本土視野 行的正義需要持續推動,讓城市更健康_P.45國際觀察 京都、哥本哈根,以人為本的步行城市_P.47Part III 居住安全 都市中的「偏鄉」? P.56-71人會老,房子也同步變老,相關配套措施,我們準備好了嗎?居住是基本人權,也是台灣當前面對超高齡社會衝擊最大的挑戰之一,如何讓長者出行便利,維持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需求,需要社會各界更多關注。那些困居老舊公寓樓上的長者們......_P.58高齡獨居人口逐年增加,獨老生活成趨勢_P.59嘉義、雲林、南投提前超高齡,人老房子更老_ P.63政府跨部會主動出擊,全面了解長者需求_P.67本土視野 居住安全是城市健康與否的關鍵_P.65國際觀察 從硬體與軟體讓長者安居於宅_P.66Part Ⅳ 勞動就業 缺工?缺人才?P.74-93醫藥科技突飛猛進,許多 65 歲以上的亞健康長者,身心狀態良好,高強度的勞力密集也許無法負荷,但輕勞力負擔的工作仍游刃有餘,加上閱歷豐富,投入職場的勞動量能不輸年輕世代。是好好思考如何利用中高齡勞動參與的時候了!高年級也可以是超強生力軍_P.76台灣「高年級生」比歐洲更早退休_P.77台灣、日本、韓國 男女性勞動參與率比一比_ P.81青年就業人口階梯式下滑,勞動市場恐大缺工_P.82本土視野 高齡與女性勞動力再利用,仍待加強_P.83國際觀察 日本、新加坡、德國調整退休年齡,活用「高年級生」_P.85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康健特刊: 把城市變健康
簡介 / 康健特刊: 把城市變健康:《康健》25週年,回顧與展望,特別的獻禮。如何讓城市變健康,讓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都能獲得真健康。1998年創刊不久,《康健》即展開城市體檢,首創全國
誠品26碼 / 268237030900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8X21X0.6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超高齡時代,
你住的城市準備好了嗎?

「請坐下,車子還沒停,不要站起來走動,這很危險,等到站再走出來,不要急。」公車司機用略帶日語腔的英文快速說著,語氣稍厲,透過擴音器傳遍車廂,我左看右看,原來是指我。這場景發生在 2002 年,我獨自飛往紐西蘭第四大城市漢彌爾頓(Hamilton)住遊,從小鎮搭公車去市區辦事,當時我正準備下車,依照在台北的習慣,快到站之前拉鈴再碎步走到車門口,等車一停,就可迅速下車。沒想到,習以為常的動作,在小鎮公車司機眼中,極度危險。當地朋友跟我說,這是基本
常識吧。我不信。經過我連續多日觀察,朋友沒說錯。不論是媽媽帶著孩童、推著購物車或
年長者乘客,沒有一個人需要提早挪身,總是等公車到站停穩後,才從座位起來,緩步下車,過程中,沒有一位乘客會抱怨,公車司機也靜靜等候,直到乘客悉數下車,才關上車門,駛離站牌。正當我編此刊,訪問專家學者有關高齡友善、出行安全等議題時,20 多年前在南半球小鎮上的公車畫面,躍然眼前;對照當下台灣,甚至被國外媒體以「行人地獄」形容,感慨萬千。


台灣正站在歷史的關鍵高點,國發會最新推估,2026 年我國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將達20.8%,意思是,3 年後,台灣社會將湧出 500萬老年人口。屆時,各城市樣貌將變得如何?各種軟硬體、服務指標等,都一一就位且能讓每位市民感到友善且安心嗎?隨著超高齡浪潮延展開來的「城市建設」、「居住安全」、「勞動就業」等議題,正面臨極大的危機與挑戰,本專刊進行全面探討並給出建言,提供各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倡議「One Health(健康一體)」,以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天然災害及新興傳染病肆虐等問題,為此,建議各地方政府確實力行「Health in all policies(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用更寬闊的角度思考健康,並落實於相關政策推動,讓每一個人都能在世代宜居的永續城市內,獲得真健康。

林芝安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