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歷史名人誌 藝術類: 餘音.舞影.調色盤 | 誠品線上

臺南歷史名人誌 藝術類: 餘音.舞影.調色盤

作者 謝玲玉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臺南歷史名人誌 藝術類: 餘音.舞影.調色盤:,泛黃的書頁上,隱隱的微光他們的生命故事,有些像是曾經淋濕了的書頁,模糊了,難以辨識了,甚至,不經意就能給弄碎了。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泛黃的書頁上,隱隱的微光 他們的生命故事,有些像是曾經淋濕了的書頁,模糊了,難以辨識了,甚至,不經意就能給弄碎了。 撰寫本書過程中,筆者因為偶然間聯繫到了名人後代或友人、學生,陷入膠著的訪查出現轉機,不免欣喜若狂。 12位藝術類歷史名人,12個生命故事。欣喜的是,曾經耀眼如歐威,可謂史上有名。然而,追尋名人足跡的過程中,多數時候,難題千絲萬縷。 本書名人多半歷經戰火與生命的磨難,他們為藝術為薪傳,默默奉獻大半生,卻一直到身後才獲得應有的定位與尊崇。他們的餘生洗盡鉛華,有人終生未嫁,後人難尋;有人英年早逝、後代凋零或是選擇回歸平淡的生活,往往新的線索浮現時卻將筆者帶入另一個瓶頸。 不諱言,筆者幾度陷入更深的迷惑與痛苦之中。幾經思索與探詢,這才明白,歲月的淘洗,可能帶來榮光;時間的巨輪,也會輾平足跡。事實上,穿越大時代裡的烽火兒女,經歷朝代更迭或政權移轉,往事對他們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有人,寧可選擇讓記憶沒入塵煙;哪怕必須得隱姓埋名,窮盡心力,只為保一家平安,只為了將最精彩的一幕呈現舞臺。名,只是浮雲。 除此之外,有些既有的歷史研究,就像不盡完整的拼圖一樣,總是少了那麼一片,或錯置了那麼一角,就難以一窺全貌。幸而,在有限的資源與難得的訪談中,筆者得以在前人辛苦的拼圖之外,調整鏡頭,用另一個視角捕捉名人的生命圖象。 耗梳過程中,有些歷史細節,筆者選擇淡化,轉而著墨於更具人情味的生活樣貌。因而,本書所努力呈現的,是他們曾經留下的優雅身影,他們熱愛生命與化悲慟為藝術光芒的堅靭精神,這些,足堪給一代代人,帶來無比的感動與啟示。 投入家鄉文化書寫多年,從未曾像此刻這般,內心深處感到千斤萬擔。本書付梓,有太多的欣慰與感謝,或有未盡之處,還請讀者與先進們包涵。 但願這些書寫,留給讀者更多的是感動與感懷;家屬或故友也能感受到前人的生命史已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碑記。縱使歲月讓記憶褪色,刻痕模糊,但,名人的精神與典範就像泛黃的書頁上,隱隱的微光始終照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謝玲玉謝玲玉,曾任聯合報記者、近年從事自由寫作與寫作教學。近年作品:《他們的彩筆他們的歌:臺南歷史名人誌–藝術類》《鹽鄉與他們的世紀:鹽分地帶歷史名人誌》、《米鄉地圖:南瀛米食文化》、《臺南天主教信仰研究》、《在晨光中,在月色裡 慢慢走:臺南.文學.散步》、《鹽水港的故事》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前言:與君歌一曲 第二章 跨越時代:歌謠藝界傳唱成經典 第一節 林氏好–音樂界奇女子、美聲歌手戲劇人生 第二節 林清月–歌人醫生、西醫前輩熱愛唱歌也作詞 第三節 王雲峰–首位臺籍辯士、名列作曲界四大金剛 第三章 餘音繞樑:美聲弦音傳承逾半世紀 第一節 林秋錦–聲樂教育先驅、臺灣第一位女高音 第二節 張鴻明–南管音樂家、傳統曲樂國寶在人間 第三節 張晶晶–教學一甲子、留日第一代鋼琴演奏家 第四章 烽火餘生:翩然身影舞動生命奇蹟 第一節 蔡瑞月–現代舞蹈先驅、世界舞姬一生傳奇 第二節 林香芸–,民族文化薪傳,舞蹈教育逾半世紀 第五章 勇敢築夢:譜出影視演藝璨爛人生 第一節 歐威(黃煌基)–兩屆金馬影帝、人稱意志的演員 第二節 柳青(張春美)–多方位演員、歌仔戲天王小生 第六章 浪漫唯美:現代畫家在杏壇在杏林 第一節 謝國鏞–仗義美術教育家、南美會創始前輩 第二節 許武勇–醫生畫家、羅曼畫派自成一格 第七章 結語:泛黃的書頁上,隱隱的微光 附錄1 看西街畫室主人:張常華其人其事 附錄2 亦師亦友:南一中的謝國鏞與蘇振焜 附表1 本書歷史名人重要獲獎與榮譽(表格) 附表2 本書歷史名人年表與重要紀事(對照表) 附表3 本書歷史名人足跡與空間資訊(表格) 參考資料 致謝 作者簡介

商品規格

書名 / 臺南歷史名人誌 藝術類: 餘音.舞影.調色盤
作者 / 謝玲玉
簡介 / 臺南歷史名人誌 藝術類: 餘音.舞影.調色盤:,泛黃的書頁上,隱隱的微光他們的生命故事,有些像是曾經淋濕了的書頁,模糊了,難以辨識了,甚至,不經意就能給弄碎了。撰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701371
ISBN10 / 9860701377
EAN / 9789860701371
誠品26碼 / 2682315529001
頁數 / 32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市長推薦文】
每樣令人津津樂道的藝術背後,總也有說不完的故事,臺灣第一位女高音林秋錦,與楊麗花、葉青、巫明霞合稱「四大小生」的柳青,小小的臺南府城乘載了各種傑出的音色,卻鮮少人知道他們成名之前的經歷。臺南市是臺灣的文化首都,將近四百年的磚木堆砌,造就如今臺南豐富的文化內蘊,各式各樣的人物在這片土地留下深刻的足跡,透過了解這些「歷史名人」,我們或許能找到不同於過往的視角,對眼前的藝術有不同的體悟。
臺南市市長黃偉哲

【局長推薦文】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曾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無論歌唱、舞蹈還是繪畫,這一百多年來,臺南在各項領域都有傑出人才誕生,是他們天生與人不同,還是他們的經歷造就了他們對美的感受與追求?希望人們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能夠了解那些色彩亮麗的藝術背後有的怎樣的故事,從他們的喜怒哀樂中,汲取創作的靈感與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葉澤山

前言:與君歌一曲
也許,這是任何一座古老城市都能醞釀的氛圍。然而,府城臺南,這樣一個古老又隨著不同朝代發展出不同風貌與榮景的城市,名人故事,在咱們既陌生又熟悉的街區,上演著。
那麼,是老城市滋養了他們的人生;又或者是,他們豐富了這座城市的劇本﹖筆者不停地思索著……。
戲院醞釀明星夢
金馬影帝歐威(1937~1973),從小就常到廟口看戲,對戲劇的癡迷早已在他的小小心靈萌芽。1956年期間,19歲的歐威在新化警局服務,他因為職務之便,幾乎每晚都搭免費公車到府城看免費電影。他所居住的新化也有電影院,但府城的洋片多,特別是當時名為全成第一的全美戲院,成了他醞釀電影夢的基地。也就是這一年,他毅然辭去母親為他安排的警局的這份工作,為的是專心一致地追逐他的電影明星夢。
歌仔戲天王小生柳青(1943~2015),同樣從小就懷抱著明星夢。她愛看電影,放學後就等在電影院,待電影快散場時,守門員開啟大門到影片落幕那段時間差,她就這樣享受那短短10分鐘「釣戲尾」,也就是看免費電影。昔日東門圓環一帶的光華戲院,鄰近她的母校勝利國小。這座府城老戲院,也許就是柳青築夢新樂園。
蔡瑞月(1921~2005)從小愛跳舞。她讀初中時看到日本「現代舞之父」石井漠舞團的演出,就立志要學舞。石井漠舞團就是在臺南當時最大的戲院宮古座演出。這也醞釀了她日後赴日學習舞蹈的動力。
宮古座為延平戲院前身,戲院所在這一片綜合商業大樓,陸續有政大書城、星巴克咖啡進駐,2018年真善美戲院來了,為街區延續著戲院風華,留下可追尋的前人足跡。西門路另一頭的大舞臺,也曾留下前輩藝術家的翩然身影。
    緊鄰戲院的咖啡館成藝術沙龍
還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故事。謝國鏞(1914~1975)在府城中正路上開設過望鄉咖啡西餐廳,這兒成了北部南下的藝術家的「巢」。張萬傳(1909~2004)曾天天逗留於此;洪瑞麟(1912~1996)寫信給張萬傳,收件地址就在望鄉。位在中正路上的望鄉,與國華街口緊隔著世界戲院。而世界戲院又與新戎館(原「戎座」)隔著國華街對門而立。當年的望鄉咖啡館所在街區,儼然是一處時髦象徵的繁華商圈與藝術沙龍;就好比是北部的「明星咖啡館」。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自2020起企劃臺南歷史名人誌專書,其中藝術類由筆者執筆,第一年出版的《他們的彩筆,他們的歌》收錄了府城兩大彩繪家族、郭柏川等西畫家與音樂家吳晉淮等人的生命故事。第二年專書收錄的藝術類歷史名人包括美聲歌手林氏好、歌謠藝術家林清月與王雲峯;舞蹈家蔡瑞月、林香芸;鋼琴家張晶晶、聲樂演唱家林秋錦、南管音樂家張鴻明;影視紅星歐威、柳青及畫家謝國鏞、許武勇。全書付梓之際,想像著府城老戲院竟是多數前輩生命歷程的重要驛站,更覺得,前輩的戲夢人生,臺下臺上一樣可歌可泣。
  歐威與柳青都曾是大螢幕巨星,他們圓夢之初曾經付出過人的心血,可喜的是,他們生逢得時,在臺灣影視事業發展的浪潮中,他們乘風而起。
他們的前輩,在時代的洪流中,逆風而行,也終得花開月圓。〈一個紅蛋〉原唱人、美聲歌手林氏好,身為抗日烈士盧丙丁的遺孀,在夫婿失去音訊之後,憑著深厚的歌唱技巧,成為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第一位臺籍歌手。
人生儼然一部大河劇
  若說林氏好的人生是一部大河劇,那麼她如日中天的舞臺風采不過如曇花一現。筆者在電話中訪談她的孫子林章峯時,他很有感慨地說,祖母一生幾乎見不著一個好字。在烽火歲月中,她顛沛流離,從府城到日本,日本到東北,戰後又輾轉隨著國軍的步履南下,終得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土。大半輩子,她為了守護3個子女,展現了堅強的生命靭性,足堪前衛女力。
林氏好晚期罹癌,淡出歌壇,幸運地在治癒之後,持續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成為女兒林香芸舞蹈事業的靈魂人物。舞蹈家林香芸的生命史也堪稱一部烽火兒女情。
同樣是前輩舞蹈家,臺灣現代舞先知、擁有世界舞姬美譽的蔡瑞月,與詩人雷石榆結婚,共譜一曲才子佳人。新婚後的蔡瑞月為舞蹈事業馬不停蹄,同時積極投入勞軍與慈善義演。怎奈,隨之而來的是,白色恐怖的災禍降臨,命運捉弄人,一夕之間粉碎了新婚不久的家庭……夫婿突遭逮捕坐黑牢而被驅逐異域,最後流放廣州。蔡瑞月受到波及,最後被囚綠島長達3年。這一家人,這一別,長達40年。
人生多少40載
40載,人生有多少40載!出生福建的張鴻明,婚後育有2女,未知的命運狂潮席捲而來。1948年他來臺探親之後未久,海峽兩隔,他就此與妻女別離。直到1989年,張鴻明終得返鄉團圓,這時太太已經65歲了。太太回憶那一幕,說:「我65,40年囉,在田中央,……流目屎……。」
  人生悲歡離合,卻都在指尖化為纏綿幽遠的南管曲樂,成就了張鴻明成為臺灣一代樂師,人間國寶,在府城奉獻薪傳大半生。
都說,苦難是上天的禮物。1918年,父親病逝時,母親才39歲,家裡6個孩子最大的15歲,最小的才3歲,排行老二的林秋錦也只有9歲,被迫就此結束溫馨而短暫的童年與鄉間生活。
家庭遭逢變故,林秋錦隨母親前來府城,投靠經營愛育堂診所的大舅顏振聲醫生。兩個大家庭的10多個孩子們沐浴在顏醫生無私的慈愛與信仰的懷抱裡,林秋錦自幼養成樂觀與獨立的性格,並且幸運地能發展音樂專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高音。
年幼喪父,磨難淬煉為生命火花
出生於望族的張晶晶,出生才10個月大時,34歲的父親即因病過世,33歲的母親扛起養育8個孩子的重任。幸運的是,擁有張常華這位長兄如父,而且是一位富夢想性格的藝術家。兄長的一心栽培與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張晶晶成為臺灣第一代鋼琴家。
林秋錦與張晶晶都是年幼喪父,幸運的是她們成長於一個經濟條件相對好的家庭。家庭溫暖或是信仰的力量,讓她們在那個仍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社會中,能踏上純藝術之路,並且在往後的歲月裡育才無數。
  誠如音樂教授張瑟瑟所言,日治時期,臺灣接觸西方音樂和美術一樣,主要跟在日本之後。而1920年代的臺南府城,大概只有3部鋼琴,一般大眾,多半不曉得鋼琴長什麼樣子,更別說是接受鋼琴音樂訓練了。除此之外,那個年代,將子女栽培成畫家或音樂家,特別是女孩子,那可都是劃時代的思維啊!
    浪漫生活家,一個在杏壇,一個在杏林
  走過烽火歲月與旅日留學,是多位前輩藝術家的共同生命軌跡。相較於林秋錦與張晶晶,謝國鏞與許武勇,在當時一般人的眼中,都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了。也許是礙於社會風氣,他們一個在杏壇,一個在杏林,大半輩子奉獻學校教育與醫師專業;然而,在生活中,他們也曾經歷過至友死於戰火或親睹人間悲劇。
  在工作之餘,謝國鏞與許武勇都創作不懈。儘管他們的畫作,都是在身後才受到應有的評價,有意思的是,他們特有的浪漫風格,都成了個人的鮮明印象。比如謝國鏞在生活中浪漫風雅,一派藝術家風格。往日的西門路2段無尾巷到南一中之間,謝國鏞騎腳踏車往返的翩然身影,在學生口中歷歷在目。而許武勇在嚴謹的從醫生涯,是將浪漫思維化為彩筆。特別是他大量的創作府城風情畫,而今看來,已是府城風貌蛻變歷史,珍貴史料。
  林清月與王雲峯音樂前輩,或許是在地臺南人較為陌生的,他們的生活足跡多在北部。臺灣西醫界前輩曾以投入鴉片戒治聞名,然而「歌人醫生」之名同樣響亮。王雲峯,53歲時譜下經典臺語歌曲〈補破網〉而後封筆,留下短暫而精彩的傳奇。他們在府城走過或留下的足跡,仍待有更多的發現。
  繼2021年出版的《他們的彩筆,他們的歌》,本書延續著前輩藝術家的生命故事,同樣是艱鉅的任務與挑戰。幸運的是,前有學術研究、文化史料等相關專書、論文供探索與爬梳,文化局臺南研究資料庫「臺南歷史名人」小傳作者群曾國棟、楊淑芬、張耘書、鄭佩雯、左美芸等人接力拚圖般,在極有限的線索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素材。
  線索有限,訪查困難重重,加上寫作中後期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讓時空彷彿停滯。終於盼得疫情緩解,訪查露出曙光,本書終得順利付梓。筆者仍一本初衷,以報導文學的形式,散文的筆調,盼前人的身影與風範,成為書中有溫度的閱讀。
  也盼著讀者閱讀本書時,能像穿越時空般,親炙前人的喜樂或悲愁。與君歌一曲,留下的是,無比的感動與追尋夢想的勇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泛黃的書頁上,隱隱的微光
他們的生命故事,有些像是曾經淋濕了的書頁,模糊了,難以辨識了,甚至,不經意就能給弄碎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