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佛經之謎: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八卷 六交報 心囚 | 誠品線上

解開佛經之謎: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八卷 六交報 心囚

作者 雙羽居士
出版社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解開佛經之謎: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八卷 六交報 心囚:◎收錄《楞嚴經‧六交報》章節原文與譯文,分段解讀,並按經文含意附上相關社會案件,或透過聯覺實相系統排列技術等來解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收錄《楞嚴經‧六交報》章節原文與譯文,分段解讀,並按經文含意附上相關社會案件,或透過聯覺實相系統排列技術等來解析經文的真義。◎本書主要講述,人在往生前後穿越邊界的種種感受,作者在此以前所未有的視角為讀者揭開經典中隱含的奧義。◎作者將此生經歷與心靈工作研究所接觸到真實面,以科學觀中立立場來解讀佛經,以教育為本來協助更多人生死無懼。․坦然面對生死是豁達每個人出生在此時的時間、空間,無論貧富貴賤終其一生都要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刻,無人可以倖免;但是許多人卻避諱不談「死」的相關議題,認為會觸霉頭;鮮少人願意了解當無常到來,面臨臨命終前後的感知,隨時替自己死時做準備。․《楞嚴經•六交報》的死亡指引《楞嚴經》第八卷〈六交報〉〈十習因〉是探究有關生命科學──靈魂生死輪迴。此卷詮釋人將臨命終前後的心靈狀態,也說明臨命終前是何種的心靈狀態會進入地獄?誰會入地獄?地獄在哪裡?又如何可以避開往生後進入地獄的入口?在地球上的許多人「活」在地獄裡卻不自知;往生後接著在去另一個「死」後的地獄,無有出期。․雙羽居士的完美詮釋此書摘錄《楞嚴經‧六交報》章節譯文分段落將解讀,按照經文的含意附上相關的社會案件或透過聯覺實相系統排列技術、回溯催眠前世今生真實案例來解析生澀難懂的經文真正的涵義。․依正道,方得正解脫有感許多外道邪說扭曲佛經真實義,很多人對生死、天堂、地獄以訛傳訛,對因果生死輪迴造成無端畏懼,以非非法想要扭轉命運;作者將此生經歷與心靈工作研究所接觸到真實面,以科學觀中立立場來解讀佛經,希望以教育為本來協助更多人生死無懼。◎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9868492738.pdf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雙羽居士雙羽居士 筆者曾經有許多特別的經歷,在高中時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證實楞嚴經第八卷[發明二相 一者合觸 合山逼體] 床邊的牆如兩座山不停的擠壓,靈魂頓然脫離開身體看到房間全景;也曾瞬間跳至雲間,看到下方有田、小車……。瞬間樓上移動至樓下。 真實體驗在佛經中所論及的種種現象,如:回溯前世與今生的相關性〈十習因〉、穿越陰陽界理解魔群〈五十陰魔〉……才得以在此因緣重新解讀經典。得益於各項技巧的整合與團隊協助,解開因果輪迴、生死迷思、宗教習俗及傳統文化的種種盲點,以此印證佛陀所要闡述的生命實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推薦序二自序:探究靈魂生命的議題導讀──從心靈層面解讀《楞嚴經‧六交報》《楞嚴經‧六交報》原文《楞嚴經‧六交報》譯文與案例解說 第一種類別:見報 第二種類別:聞報 第三種類別:嗅報 第四種類別:味報 第五種類別:觸報 第六種類別:思報 文末後記:自述聯覺實相系統排列

商品規格

書名 / 解開佛經之謎: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八卷 六交報 心囚
作者 / 雙羽居士
簡介 / 解開佛經之謎: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八卷 六交報 心囚:◎收錄《楞嚴經‧六交報》章節原文與譯文,分段解讀,並按經文含意附上相關社會案件,或透過聯覺實相系統排列技術等來解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8492738
ISBN10 / 9868492734
EAN / 9789868492738
誠品26碼 / 2681950067008
頁數 / 24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3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生前內在的覺察,死後不落入地獄──以真人實證探究靈魂生死輪迴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探究靈魂生命的議題

地球萬物的形成:物種(肉身)的演化、進化人類無法以有限的認知度量宇宙始末,僅能臆測其範圍;一開始本是空無一物,沒有任何的物體與物質,而瞬間出現第一個[妄]動的超光速宇宙能量粒子,這種能量具有[分裂]與[複製自己]兩種特性,不斷極快速分裂更多粒子,造成摩擦與熱能,粒子團瞬間膨脹引發了劇烈核融合大爆炸成為奇異點後,能量相互撞擊成更大的粒子聚合物,即形成現在所謂的小為能量元素,大至可見宇宙中的隕石及星系。
生命的起始是因大爆炸時出現了超熱能星球(即類太陽),許多的奇異點形成無數的類太陽散佈在宇宙各地,太陽內部粒子依舊不斷快速分裂、複製、核融合粒子會盤結,才產生火、風、水、地(註1)催化元素成萬物,進而撞擊出更多光子與元素向周圍噴發,此時氣雲堆疊生成許多的星球,因緣的聚集成地球,而地球本身也具有核融合的特性,所以地心才會不斷湧出岩漿,並使物種演化與進化,才有今天的動、植物。
現今科學家追溯生命的起源來自於能量,對於身、心、靈的探究卻無法整體性的追溯起因,因為科學僅能找到物質的初始,對於心與靈的研究僅能「以管窺天,以蠡測海」(註2)。

─────────
註1:粒子因盤纏效應產生元素,元素撞擊中融合產生了(熱)火與風,爆炸中氫原子與個氧原子成為水分子,水分子與其他元素交互作成產生土(水垢),所以四大以火、風、水、地催化元素成萬物的過程來表述。與一般所說的地、水、火、風不同面向。
註2:「蠡」是測量工具,「管」則是管狀的器具。「蠡測管窺」若分解開來,則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這句話是出自東方朔的〈答客難〉一文。意思是說,用管子來看天,只能看到小小的一部分,不能看到全面;而用蠡測量海水,但海水何其廣大,只能測量極渺小的部分。比喻目光短小之輩。東方朔在文中諷刺世俗的人,只看到表面的功名利祿,而忘記了涵蓋面更廣泛時代意義與精神。而「以管窺天」一句,最早則是出於《莊子.秋水》:「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這句話是形容這世界上的知識是何其的廣泛,絕對不可能完全讀遍,頂多只能像用管子看天一樣,只看到極微渺的一部分。所以莊子又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是說知識是無窮盡的,如果以我們有限的生命來追求的話,是不可能的。莊子在這裡是主張主體精神的超越,而不是靠外在知識的累積。(網路轉載)
─────────

靈魂來自哪裡?又是以何種形態存在呢?
靈魂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神佛之子。靈魂是宇宙的初始元素聚集演化、進化、激活之產物。宇宙最初始能量粒子都是超光速速率進行波動,即在不同空間、時間及形態的轉變,依然是超光速率分裂。唯一不同的是,當超光速粒子分裂、複製後,不斷互相撞擊發生核融合現象,一旦粒子進入核融合階段,質量會變的粗重,速率也由超光速減緩成光速的光子,就譬如氫、氧原子單獨的運動速率是非常的快,一旦氫、氧原子兩種元素互相撞擊組成無機物成為水(化學式:H2O),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然而水是提供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可見單一元素是難以捕捉的形態,而元素的撞擊時聯結為更粗糙的形態,速率變慢的波動與脈動的元素鏈。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就因為光子為變慢才能形成更多的元素是物質的基礎,長時間的光子熔合元素的量子海醞釀生命萬物。
生命萬物演化與進化是因為太陽能量帶動元素與元素的電子迴路形成能量記憶,漸漸地由單細胞進化至多細胞的結果,也成就一個完整的個體形態,同樣需要分裂與複製的過程,這時會自動承襲前者的經歷產生記憶效應,包含DNA,都有著這種記憶效應就是前述所說,最初始妄動的超光速宇宙粒子能量的聚集,這種能量不但形成肉身的細胞,也會記錄發生的一切所有感受;所以肉身就是超光速能量粒子撞擊後質量變得粗重,減緩為光速後形成物質的載體,所以在一個載體中會同時存在超光速能量粒子(記憶)與光速能量(細胞),當細胞融合的載體(肉身)消失時,會激活超光速體能量記憶――靈魂。靈魂存在的形態各異,與生前最後記憶有關,往生後的靈魂才會出現與生前的模樣與心靈感受。
以基礎科技研究,無法見到靈魂存在;因為靈魂是以「超光速」粒子活動的能量聚合體,人類使用的科學儀器皆以光速的元素為材料創造出來,無法捕捉到超光速的靈魂形態。
靈魂將複製記錄生前一切感受(執念),帶著記憶轉世。靈魂以超光速將累世的記憶堆積.以各種因緣複製了入胎後母體的DNA肉身的形態,也複製前世記憶來演化來世形成的各種形態身軀,身軀成為靈魂能量的載體;但累積龐大的記憶與來世的因緣,漸漸進化到有智慧的生物。

肉身形態又是如何記得累世的?前世的記憶又存放在那裡?
我們難以用具體科學來解讀宇宙以及上述靈魂的奧祕。大型粒子加速對撞機目的是尋找與走最初始的粒子反推臆測宇宙的形成,對於生命與靈魂卻難有深入的發現。靈魂記錄無始以來的所有經歷。在許多前世催眠回溯的個案中,能追溯來到地球前的記憶,星球的形態與各種事件,乃至更早的宇宙形成原理;在不同個案、不同時間追溯中,發覺眾多共通之處。靈魂能量記憶著累世發生的許多事件。
透過深度回溯來擷取資料,從人的深層潛意識記憶黑盒子,打開靈魂記憶庫。幾千年來,人們都在談論生死迷思、瀕臨死亡的經驗、對死亡的瞭解有不多。坊間屢屢出現許多相關新聞、談話議題及研究書籍,然而死亡過程的心靈狀態與輪迴的原理始終無一定論。
經由聯覺實相系統的技術追溯個案,有關輪迴的上千則真實案例當中,探索出死亡前後的心靈狀態與輪迴的原理。實際上,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就在《楞嚴經》中闡釋了瀕臨死亡經驗,這便是第八卷的「六交報」。
筆者曾經歷佛陀在佛經中所論及的種種現象,如:瀕臨死亡經驗(六交報)、回溯前世與今生的相關性(十習因)、穿越陰陽界理解魔群(五十陰魔)……才得以在此因緣重新解讀經典。得益於各項技巧的整合與團隊協助,我們解開人性善惡、生死迷思、宗教習俗及傳統文化的種種盲點,以此印證佛陀所要闡述的生命實相。
佛陀欲告訴人們生命的實相,不僅僅是自然法則的現象,並教導人們放下執著,毫不避諱地去勇敢面對死亡。在面對死前的消極思維,該如何在世時通過實際行動去化解並放下它們,以消去輪迴中靈魂反反復復所遭受的痛苦。
本書主要講述,人在往生前後穿越邊界的種種感受,筆者在此以前所未有的視角為讀者揭開經典中隱含的奧義。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跟隨老師讀《楞嚴經》算一算也有超過十五年了,當時聽到老師以科學的角度,而不是一般以宗教學或是玄學的角度解經,頓時讓佛典賦予了新的生命,讓我們可以從出世的角度,而不只是入世的角度去理解經典,賦予了生命一個全新的高度:不要光想到來生如何,今生的努力和修煉才更重要,那才是會生生世世累積的;不要老想著如何做功德,如何善待身邊的、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事物,才是真正的累積善報;沽名釣譽的善舉不會有功德,發自內心的才會是真正的功德。
尤其對於本書中一再提到的「回溯」,老師也以科學的角度解說累世記憶的來由,為什麼累世的記憶(不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會干擾到自己或身邊的人的心靈或是身體狀況。而在每個案例的處理過程中,你又能看到所謂「因果輪迴」的真正意義,還有面對因果輪迴的正確態度,從而你可以逐漸了解老師要為讀者所構築的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展讀本書後,心中一如十數年前初聞大道時一樣的震撼。再印證現在各種媒體上的妄言妄聽妄聞,就能瞭解「六交報」確是精神智商遠高出我們的佛菩薩為我們累積的生活智慧,值得我們實踐在生活之日常中,每分鐘的生命都值得細細品味,每一個因緣都要好好珍惜並善待,才會真正的分辨所謂的「好人」是如何。
看到老師多年來,堅持為讀者建構正確生命觀的付出和所經歷的一切,將多年的心血整理成書,讓讀者可以有系統的了解原本難解的佛典,並以現實的案例印證,深覺此深入淺出的生命智慧,應該有更多人了解並實踐。
謹以此推薦序,冀收拋磚引玉之效,為老師的志業略盡綿薄。

陳運昌
聯合通商電子商務 解決方案經理
2019.11.22誌於敦化北路辦公室下班後

‧‧‧  ‧‧‧  ‧‧‧  

推薦序二

接觸 「聯覺實相排列」技術,是很偶然的機緣,但就靈魂而言,這樣的接觸是必然的結果。
之前,我大概自許自己,是一個理性的理工女。偶而和朋友下午茶,一起分析一些時下科學謬論;在宅男大談時光機蟲洞時,給予物理觀點上的吐槽。總覺得世界,應該是理性、邏輯、科學的。
即便自己生活過程中,偶有許多的不可思議的靈異事件,比如在親人過世前後,在半夢半醒之間。每次經歷中,從年輕時的大驚小怪,轉變成年長後學學孔老夫子「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們讀書人不靠近,不接觸,不評論,阿Q式相安無事的態度來應對。
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雙羽老師,看了幾場的排列,聽了許許多多的前世今生故事,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和認知,對世界,對以前所學的物質物理所認知的世界。因天生好奇心使然,總想分析這些前世今生,靈魂運作,和意識的發想流動,想要進一步探討背後的道理,歸納出宇宙的運行法則,看看能不能有一個法則理論,可以讓我參考,讓自己的人生如何運作。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普通幸福的。雖然有些波折,總體來說還算過得下去。看著於許多前來尋求排列解答的朋友,故事總有許多的生生死死,恩恩怨怨,撕裂淚水的。人生的平靜,恍若下雨後的彩虹,幻麗縹緲而不可得。相較之下,我的故事,更是顯得小恩小怨,有時都不知道為什麼該談論。
更多時候,冷看自己的人生,聽著別人的故事,卻有更多的知識讓我驚豔,更多的故事讓我更有收獲。
原來,人生的恩怨痛苦,是可以轉身說放下就放下。因為我們累世的愛恨情仇、生死痛苦都放在靈魂記憶的資料庫中。當我們將這些資料庫,像是電腦主機硬碟中的檔案一樣,重新轉存或編碼,資料庫中組成檔案就有所不同。這些仇恨感情,也就有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和面對。放下,好像就不太難了。
我們兜兜轉轉輪迴幾世,不只是為了追討,也是為了圓滿我們靈魂的發想和期待。當年慈禧太后和英國人,在互相欣賞愛慕後,礙於雙方人生角色按壓下的愛情,可以在轉世後,脫去清朝時角色地位的外衣,重新開花結果在一起。而孫逸仙在外太空來地球前,就想拯救處於水深火熱的居民離開未果,那一世想拯救人的殘念大爆發,一舉推倒中國五千年的帝制,今生已滿足念想的他能放心去追尋自己的幸福。知道許許多多的靈魂,在輪迴幾世後能圓滿自己的想望,是很令人安慰的。
原來,靈魂可以對我們錙銖必較,我們卻可以寬大為懷。這麼多生生死死,真心計較誰殺了誰,誰傷害過誰,是很難計算清楚的。畢竟靈魂記憶也有死角,有時還有誤會在其中,但我們可以學會對這些靈魂寬容些。即便是在街上無差別殺人的兇手,背後靈魂都有要追討和平衡的故事。對錯有時很難分辨,尤其靈魂經歷了這樣長的時空,但我們這一世可以學會寬容和諒解。
理解了這些,才發現我所認知的地球,有著另一個非物質世界的樣貌。不論我怎麼專研物質的面向,講著物質界所說的科學道理,最終我們都將被靈魂所掌控,走入靈魂想要的結局很少能跳脫,終將陷入而不自知。
靈魂並不虛幻,只是能解釋靈魂的科學,不是物質世界的物理定律。以西方宗教說,那是光的世界。而我的理解,那是意念的世界。意念的世界,有規則,能運作,和大自然所見的花開花謝相同,現象和規則俱足。只是我們不理解背後道理,以為無法掌控,好似無規則可循,物質物理的定律又少有能解釋,所以常認為靈魂不科學,討論靈魂是虛幻無稽的。但其實只是我們不了解靈魂的科學道理。
另一個角度來說,人類歷史上以為不可思議的事件,後來常證明可以使用科學來解釋,只是那時科學的進展不足以解釋這些玄幻事件。以我這樣科學崇拜者來說,這世界無論物質或非物質,還是不脫科學理論所能解釋的現象。總之,我們人類所擁有的科學,還需更大的努力和成長。
這本書是雙羽老師在這些故事裡看到了佛經中所說的道理,相較於我進大觀園般對知識獲得的讚嘆,她更在意這世界是否有更多的朋友,能經由此而走向佛經所說的解脫涅槃,終止恩怨情仇,了結因果,不再輪迴轉世,能否一起把人間煉獄轉變為喜樂天堂的可能與機會。
從佛經中的「六交報」開始,可以看看這些前世今生的故事,包括雙羽老師和她的排列團隊所理解到的輪迴法則,也看看我們在今生輪迴和生死面前,怎麼樣走入「六交報」所說的地獄情境,進入自己的心囚世界。
很適合像我一樣的朋友,對佛經只是初學,常常淺嚐即止,回頭上岸立即束之高閣的人。也希望讀者朋友,能對靈魂的世界和佛經的道理,有更多認識和理解,進而參考改變人生,前往更喜樂美好的境界。

賴郁暄
科技公司副總

試閱文字

內文 : 《楞嚴經‧六交報》譯文與案例解說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

譯文:
佛陀在講解《楞嚴經‧六交報》時,反問阿難:阿難!
所有人類的身體功能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種感官與外界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景象、聲響、滋味、香臭、觸性、分析外緣能力互相交錯,產生了六識也稱之為妄想症(視聽嗅味觸)的感受;看到、聽到、接觸到外界種種,不斷分辨、識別、分別、判斷、批判外界的種種事物的方法,養成妄想、執著、無明貪嗔癡慢疑的習性與慣性,因而造作善惡的行為(業);臨命終時如何產生的惡報(進入痛苦的心靈狀態)呢?
(七識)行為造作後,與其他意識形態(人或生靈)衝突,產生反作用力(業力)反撲的感受,最後招致痛苦的回報;臨命終時得到痛苦的感受,是因六根所造作行為的結果。
六根得不到(愛不到、掌控不到、無法擁有、無法滿足、不甘心、不甘願、不平衡、愛別離苦)無法滿足或造惡招致反擊的下場遭受折磨,可能是意外、疾病、干擾心靈狀態進入像在地獄般的痛苦,這都是因為六根在發生事件時,內在的記憶全都錄。如何解釋臨命終時關閉了五官,惡報所得到的痛苦還停留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


‧‧‧  ‧‧‧  ‧‧‧  

第一種類別:見報

原文
一者、見報,招引惡果。
此見業交,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
發明二相:
一者、明見,則能遍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
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
如是見火。
燒聽,能為鑊湯、烊銅;
燒息能為,黑煙,紫燄;
燒味能為,焦丸,鐵糜;
燒觸能為,熱灰,爐炭;
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

原文
一者,見報招引惡果。
譯文
第一種類別的果報為「見報」。
對眼前所見事物,常處於不滿、憎惡、憤怒的情緒之中,以唯我獨尊的自私心態去批判,導致心中欲求不滿,生起無明火。此種看見以貪、嗔、癡、慢、疑的習性,妄想及分別心的慣性思維,與五識感受相互交錯,以致心中產生憤怒或恐怖的心靈感受。
命終時便想起生前所見無法滿足的執著,而導致苦痛。

原文
此見業交,則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
譯文
看見發生事端,感到窩火憋氣,憤怒不已。
命終時,五根關閉,神識將脫離身體,眼識進入深層的感受,憶起生活中所有的憤恨不平,猶如看到自身處在猛火圍繞之中,身心煎熬。
此時亡者悲痛萬分,神識像夙風,急速墜落到火燒般痛苦的深淵,進入痛苦無間斷的煉獄。

原文
發明二相。
譯文
看見事物都不順心、易憤怒者,命終時,會產生「明見」及「暗見」兩種心靈狀態。

原文
一者、明見,則能遍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
譯文
「明見」的發生源分兩種。
一種是生前看到的情境:由於生前性情易怒,或看到特定不如己意的人事物,例如不孝子孫、債權人、加害者等,便起無明妄想、批判、嗔恨;命終時,亡者靈魂已漸漸脫離身軀,呈現看見的特質(天眼通),在腦海中浮現生前令他不安的相關人或事,產生厭惡、恐怖的心靈狀態。
另一種是往生後意識界所看到的情境:命終時,剛進入中陰身,意識渾沌不清,看見生前所犯殺業或恩怨的對象,或累世的冤親債主將要帶領到下個因緣,心中感受到無比恐懼。
命終時,神識會看到周邊有靈體或光體,為指導靈(可能來自累世有因緣的心靈夥伴)接引往生者,或許是累世的生生父母、親友、師長,示現前世的身形未必是今生認識的模樣。
累世的惡因緣聚集,對方感知往生者進入中陰身,將其帶領到下個因緣,才能達到對方想要報仇的目的。

原文
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
譯文
「暗見」的發生源於不願正視傷害他的對象、無力改變事情的發生,或習慣逃避所有的傷痛,心靈的痛苦便引發身體的疾病,如:青光眼、白內障、腎臟病引起的失明等眼疾。
命終時,進入未知的時空,陌生的環境使迷茫的心靈感受到無限的恐懼害怕。

原文
如是見火。
譯文
往生時,此人看見厭惡或害怕的人、事、物,情緒激動,燃起心中的無明火。

原文
燒聽,能為鑊(註1)湯、烊銅。
譯文
命終時,六識開始放大,五大神通開始顯現,連結到周邊人的感受,比如周遭人在飲食、食器相互敲擊的聲音。
「明見」:亡者看見卻吃不到,聽到家人用餐食器敲擊音聲,飢餓難熬深感痛苦。
「暗見」:生前因疾病無法飲食或對生命有抗拒感,拒絕飲食或餓死、渴死;往生後「聽」到周遭飲食聲響,心如火在燒,陷入痛苦之中。

─────────
註1:鑊是古代一種烹人的刑具。
─────────


以上內容節錄自《解開佛經之謎──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八卷【六交報】:心囚》雙羽居士◎著.實相生命研究發展有限公司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849273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