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he Rupert Murdoch Way: 10 Secret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Deal-Maker
作者 | Stuart Crainer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全球企業購併大師儒伯.梅鐸: 傳媒鉅子經營成功十大祕訣:◆「如果你不知道該往哪兒去,那你就得特別小心,因為你可能永遠到不了那裏。」——尤吉.貝拉(YogiBerra)◆「 |
作者 | Stuart Crainer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全球企業購併大師儒伯.梅鐸: 傳媒鉅子經營成功十大祕訣:◆「如果你不知道該往哪兒去,那你就得特別小心,因為你可能永遠到不了那裏。」——尤吉.貝拉(YogiBerra)◆「 |
內容簡介 ◆ 「如果你不知道該往哪兒去,那你就得特別小心,因為你可能永遠到不了那裏。」——尤吉.貝拉(Yogi Berra) ◆ 「他上個世紀一定是個美國的強盜首領。」——英國《週日獨立報》形容梅鐸;該報還寫道︰「若想要他停止掠奪,就像要禿鷹改吃素食一樣不可能。」 究竟梅鐸是狂人、惡人、還是為民主制度帶來禍害的人呢? 澳州媒體大亨儒伯.梅鐸有些人對他投以高度質疑的眼光,有些人對他感到畏懼和厭惡,但也有些人卻對他的經商能力、獲獎能力、以及創造全球事業王國的能力讚譽有加,就連《華盛頓郵報》也曾稱呼他為「地球村真正的傳播部長」。有人甚至將梅鐸冠上「傳播業魔王」的封號,英國一家文筆諷剌的《密眼》雜誌(Private Eye)稱他為「卑劣的澳洲佬」。另外一位傳播業鉅子泰德.透納在法庭作證時稱梅鐸為「令人討厭的人」及「危險人物」。但洛杉磯市長里查.李奧登卻認為他是位「素質非常高的人」。 儒伯.梅鐸不但掌握英國重要報紙與電視台,也長期對英國執政黨及政府重大決策擁有影響力,與歷任首相均私交甚篤。有一位新聞主管形容梅鐸是英國的第24位內閣官員時說:「在唐寧街10號,每個重大決策都得考慮三個人的意見:首相、副首相和梅鐸。」,但如果你認為梅鐸會讓任何政治信仰影響商業決策的話,那你就錯了。其實梅鐸是個如假包換的務實主義者,他很懂得見風轉舵,也很清楚西瓜偎大邊的道理。之所以順應潮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駕馭潮流使其為自己所用,因此他有支持勝利者的習慣,失敗者是絕對得不到他半點青睞的。一提到梅鐸的名字時,即便平常言語較為溫和的人也禁不住要激動起來。英國政治家上議院議員哈特斯里在提到梅鐸時,從政治的角度把他形容成「危及我們民主制度的鉅子」。一九九八年一月,梅鐸獲得聖喬治天主教堂騎士指揮官的榮銜,他也是獲得這個頭銜的三名非天主教人士之一,騎士指揮官是天主教堂頒發給具有「聖潔操守」教徒的一項殊榮。從梅鐸獲得這項榮譽的事實看來,也許聖喬治天主教堂知道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事情吧!雖然儒伯.梅鐸被人稱為魔王(有時又被人奉為傳播業界的首腦),但實際上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梅鐸。 商場上的傑出生意人通常都不相信任何事情。這可能和你以前的認知或和你心裏的期待相反,但事實確實如此。生意人就像是商場上的無神論者,他們的追求目標是金錢或自我。儒伯.梅鐸也不例外。他是一位行動力強的成功生意人,他唯一的信條就是生意,除了生意之外,他對其他事物似乎都不感興趣。 不管你認為梅鐸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你都不能否認他在商場上的卓越表現,更不能忽視他那橫跨52個國家、780家公司、總資產額高達300億美金的全球事業王國-News Corp(新聞集團)。這個龐大的事業集團包括紐約郵報、洛杉磯道奇隊、福斯廣播網、哈潑柯林斯出版公司、倫敦泰晤士報、米拉貝拉雜誌、20世紀福斯公公司、及戴爾菲網際網路公司…… 翻閱本書將帶領你進入這位媒體鉅子的思維深處,讓您領略他非凡成就的核心。不但引人入勝,也頗具啟發性,為你揭示梅鐸的經營策略和基本哲學,使你更了解這位讓許多人感到痛恨的人物。書中詳述他的經營秘訣及他對領導、管理、獨佔;媒體力量的看法;他那務實的政治關係;他那喜好冒險的精神(梅鐸擁有與生俱來的賭徒天份);如何看待未來世界,如何推銷他的遠見;永無止境的野心和旺盛的精力。這本書並非在塑造什麼偶像,而是提供讀者一個向世界一流商業鉅子學習經營竅門的機會。
作者介紹 史都華.柯萊納史都華.柯萊納(Stuart Crainer)英國管理記者、商業理論家及IE商學院的兼職教授,以其管理理論的歷史和發展水平而著稱。於1980年代開始擔任《泰晤士報》專欄作家,並擔任商業新聞記者,編輯和幽靈作家。1990年代初,他與人力資源顧問David Clutterbuck和教育家Eddie Obeng共同撰寫了第一本管理書籍,著作甚豐,企管類的暢銷書有《終極企業大師的鉅著》(The Ultimate Book of Business Gurus)、《終極商業文庫》(The Ultimate Business Library)、《企業嘉言》(The Ultimate Book of Business Quotations)、《金融時報管理手冊》(The Financial Times Handbook of Management)、《金球企業購併大師》(Business the Rupert Murdoch Way)等,定居英國。張篤群張篤群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德國BIELEFELD大學法律碩士,德∕英文專業譯者。譯有《X世代的未來》、《致富頻道》、《企業同盟》、《耶穌談生活》、《領導智商》。
產品目錄 目錄 序言 儒伯.梅鐸的生命與時代 第一章 順應潮流 第二章 再見了!好好先生 第三章 下注 第四章 站在第一線 第五章 事業王國的主宰 第六章 DNA行銷 第七章 速度狂熱者 第八章 未雨綢繆 第九章 永不止息的企圖心 第十章 驅策公司活動 如何像儒伯.梅鐸一檬成功 新聞公司會生存下去嗎? 進階閱讀
書名 / | 全球企業購併大師儒伯.梅鐸: 傳媒鉅子經營成功十大祕訣 |
---|---|
作者 / | Stuart Crainer |
簡介 / | 全球企業購併大師儒伯.梅鐸: 傳媒鉅子經營成功十大祕訣:◆「如果你不知道該往哪兒去,那你就得特別小心,因為你可能永遠到不了那裏。」——尤吉.貝拉(YogiBerra)◆「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8393820 |
ISBN10 / | 9578393822 |
EAN / | 9789578393820 |
誠品26碼 / | 2681884792007 |
頁數 / | 22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究竟梅鐸是狂人、惡人、還是為民主制度帶來禍害的人呢?
書中詳述他的經營秘訣及他對領導、管理、獨佔;媒體力量的看法;他那務實的政治關係;他那喜好冒險的精神;如何看待未來世界,如何推銷他的遠見;永無止境的野心和旺盛的精力。
自序 : 序言
管理大師總是告訴我們,處在現代商業世界中,學習是一種競爭優勢的泉源。經理人員必須不斷學習新技能與技術,才能自我武裝邁入公司戰場。公司組織必須不斷自我再創新,以學習做為其基本體與文化的中心,使公司本身成為學習的組織。就理論而言,這類說法無疑確然屬實。但就現實言之,這世界上真正不斷學習的組織少之又少。實際上,公司主管們往往並不善長於學習。哈佛學院的克利斯•艾吉利斯(Chris Argyris)說:「能否在市場上取得成功,越來越依靠學習,但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如何學習。許多人以為那些大公司組織的核心成員必然是學習的佼佼者,而事實上這些成員往往並不十分善於學習。」。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主管們學習,讓他們有機會從最優秀的人身上學得一些事。
這個目標聽起來似乎有些好高騖遠。不過,請試想一下經理人如何學習。首先,他們透過經驗學習。但誠如克利斯•艾吉利斯所指,經驗並不能保証學習。你曾經遇到多少真正有智慧的主管?他們或許可以說擁有三十年經驗,但通常他們有的只是一年的經驗重覆三十次而已。經驗並不能自發性導致學習,年復一年的時間累積並不等於智慧。
主管們學習的第二個來源是訓練課程。絕大多數高級管理階層都參加過商務學校的主管課程。
透過個案研究與強調分析的方式,這些商業學校無疑能使經理人員取得重要技巧。但技巧的廣度與實際效益經常令人質疑,就連在商業學校任教的人也對此抱持懷疑態度。策略專家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就曾說:「有人認為只要經過兩年的課堂訓練,你就能將那些二十五歲、聰明但沒有經驗、從來沒有管理過任何事物、任何人的年輕小夥子訓練成有效率的經理,這樣的想法荒唐得可笑。」
夙享盛譽的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是又一位多年來一再批判商業學校的人士。早在一九六九年,他就曾經撰文指出:「美國境內成立不滿百年的商業學校,一直在造就的都是訓練有素的店員人材。」杜拉克近年更預言商業學校終將沒落。他說:「商業學校因發跡過早而反受其害。現在,他們正設法將昨天犯下的錯誤略加改善。而最糟的就是去改善那些原本就不該做的事。」
商業學校仍然只忙著談理論;但商業講究的是行動。本田公司創辦人本田宗一郎說:「我對文憑不感興趣。文憑不管用。我的成績比不上其他同學,而且我也沒有參加期末考。校長把我找去,對我說我必須退學。我告訴他我不要文憑。文憑的價值還不比上一張電影票。電影票至少能保証你有權進入戲院看場電影,而文憑什麼也保證不了。」
曾為克萊斯勒(Chrusler)汽車公司負責人的李•艾科卡 (Lee lacocca),也對商業學校有輕描淡寫得令人稱奇的說法︰「正式學習確能教導你許多,但人生許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巧都是必須靠你自行發展才能取得的。」已故艾維斯(Avis)公司主管兼《前進組織(Up the Organization)》一書作者羅伯•唐森(Robert Townsend),對商業學校的成見更深。他警告︰「不要僱用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依我看來,這些精英欠缺了成功必備的以下若干相當基本的條件:謙恭;對於站在第一線人士的尊重;對於商務性質,以及對於那些能以促進商務繁榮為樂的人士的深度了解;對於下階層員工的尊重;擁有明確紀錄,足以証明膽識、勤奮、忠誠度、判斷力、公正、與遭到壓力時仍能保持誠正的態度。」
比爾•蓋茲(Bill Gates)、維京(Virgin)的理察•布蘭森、以及美體小鋪(Body Shop)的安妮•塔•洛迪克(Anita Roddick)等人,都是未能出身於商業名校卻終能登上商業成功頂峰的例証。安妮塔•洛迪克說:「當年在開展美體小鋪時,我擁有的一大優勢就是我從來沒有進過商業學校。」同樣,一∼八○○花卉(1-800-Flowers)公司創辦人士吉姆•麥坎(Jim McCann)也說,如果他進過商業學校,這家公司永遠也起不來。麥坎說,如果進商業學校,「我一定會對這宗交易為什麼做不成的事想得太多」。
主管們學習的第三個來源是與同事以及夥伴們的切磋。這種學習的效果非常強大。目前提攜後進與師傳的趨勢,証明高級主管在提升其他較低層經理人員的能力方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但如果你的老闆是那種不重效率、只知趨炎附勢、對於發展明日英才毫無興趣的人,又當如何?如果你的老闆無能,如果你的抱負遠超過你的老闆的專業層次所及,你該怎麼辦?到那時,你應該向誰學習?
對許多人而言,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就在於越來越多的公司領導人所著、各式各樣的暢銷書籍。購買這些書籍的主管們以數百萬計。他們想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位頂尖的公司負責人,希望從這類書本中找出明確的指標。但他們總難免以失望收場,因為絕大多數公司負責人出的書都氾濫著自我標榜與後見之明。它們往往出自代筆捉刀之人手中,它們的價值也往往只是不可捉摸的幻覺。這些書絕大多數只是為事業成功之士粉飾喝采,卻少有對管理技術的客觀檢討。儘管這些書確具娛樂價值,但它們提供的學習資源頗為有限。
《全球商業大師》(The Business Way)系列叢書的目的正在於其填補這種空隙。它的宗旨在於對商業案例以及對若干公司巨人的思維提出客觀看法。對於本系列網羅涵蓋的每一位商業領導人——無論是比爾•蓋茲、儒伯•梅鐸(Rupert Murdoch)、理察.布蘭森,或是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我們都設法探討其商務做法的精髓。他們何以與眾不同?他們善長些什麼?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他們的商業成功中可以學得什麼教訓?
你會發現,這些教訓不是什麼精密科學。管理其實主要是一門口袋學問。儒伯•梅鐸說:「專家?你可以在各種地方發現寶石。不過它們絕大多數都沒有多少深度,你知道。你走進雙日(Doubleday)的營業部門,見到各式各樣的奇妙珍寶,然後你花了三百美元,之後你就將它們全拋開了。」理論是為那些有閒的人設計的。如何化理論為現實才是管理與商務精義之所在。
內文 : 第1章
順應潮流
如果你不知道該往哪兒去,那你就得特別小心,因為你可能永遠到不了那裹。
——尤吉.貝拉 Yogi Berra
別相信任何事
商場上的傑出生意人通常都不相信任何事情。這可能和你以前的認知或和你心裏的期待相反,但事實確實如此。生意人就像是商場上的無神論者,他們的追求目標是金錢或自我。如果你想證明這一點的話,不妨去找幾本成功生意人寫的自傳來讀讀。在長期的自我發展過程中,貪婪或自我辯白,或二者兼俱,扮演著主導角色。儒伯.梅鐸也不例外。他是一位行動力強的成功生意人,他唯一的信條就是生意,除了生意之外,他對其他事物似乎都不感興趣。他有一艘遊艇,在世界各地擁有好幾棟房屋,但他不花錢買藝術品、跑車、或設置酒窖。除了生意之外,他簡直就像個空殼一般(至少對外面的人來說是如此)。「梅鐸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四十年,至今仍然是個不可思議的人物。雖然他是全球傳播業鉅子,但卻堅持不透露他的任何實際想法。」《商業週刊》的一篇文章寫道。
梅鐸曾縴提到過他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自有一套道德標準。但如果真有道德的話,那一定是一種旁人很難發現的道德。梅鐸父親那一支脈對宗教非常虔誠,但梅鐸似乎比較喜歡他報紙上的上空模特兒女郎,而且也不覺得刺探別人隱私有什麼不妥。梅鐸在其事業生涯中似乎沒有遵守什麼道德規範,他沒有設定不可逾越的信仰,也沒有建立作為最高標準的哲學。造成這種結果的部分原因固然是因為他的興趣和活動非常廣泛而且多樣,但至今仍然很難明確指出驅動梅鐸生命力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因為這些因素是會隨著時間改變的。
例如,讓我們來看看梅鐸的政商關係。你可以很快地從報紙和雜誌內容發現儒伯.梅鐸是一位極端的右翼分子,而這也是梅鐸王國的媒體形象。
這並非空穴來風。梅鐸好幾次以實際行動來表現他的右翼色彩。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梅鐸捐給加州共和黨一百億美金。他也是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夫人最堅強的支持者之一,在她一九七九年當選時的前後幾年,梅鐸一直是柴契爾夫人有力的後盾。據說柴契爾夫人喜歡前往《太陽報》編輯室向梅鐸請益並且和他共飲威士忌。她接受梅鐸的建議,包括梅鐸關於權力及市場力量正當性的觀點。梅鐸和柴契爾夫人同聲一氣地一搭一唱,在梅鐸和工會打完威平那場仗之後,他們唱得更大聲了。
但如果你認為梅鐸會讓任何政治信仰影響商業決策的話,那你就錯了。他是個懂得見風轉舵的人。一九八○年代,梅鐸的腳步完全配合右翼的政治企圖和時程,他似乎完全站在他們這一邊。但對梅鐸而言,在英國支持柴契爾夫人或湯尼.布萊爾(Tony Blair),或在澳洲支持戈夫.懷特蘭(Gough Whitlam)或麥爾肯.弗萊舍(Malcolm Fraser)和良知或信仰一點關係都沒有。梅鐸是個如假包換的務實主義者,他很清楚西瓜偎大邊的道理。「他的政治聯盟和意識形態沒有半點關係,」一家報紙這樣寫道。
選擇政黨時,儒伯.梅鐸充分發揮他務實主義的才智,有的時候甚至表現得過度務實。政治人物通常患有健忘的毛病,誰的影響力大而且多金,他們就聽誰的意見。只要稍微觀察一下梅鐸的政商關係,就會發現他的態度經常會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一九七二年,梅鐸支持澳洲勞工黨的戈夫.懷特蘭出任首相。一九七五年,梅鐸支持保守黨的麥爾肯.弗萊舍出任首相,並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攻擊懷特蘭。評論家蒙哥.麥克隆(Mungo MacCullum)把當時的情況描述成「最殘酷的一面倒政治護航行動,令人難忘。
梅鐸順應潮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駕馭潮流使其為自己所用。一九九八年初,有報導指稱英國首相湯尼.布萊爾和梅鐸走得太近,而布萊爾本人又直接支持梅鐸的事業,這篇報導甚至影射布萊爾試圖說服義大利總理幫助梅鐸完成他在義大利的一筆交易(這是一筆和布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的電視公司Mediaset之間的交易,後來沒有成交)。
令人驚訝的是,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幾乎沒有人提起梅鐸是柴契爾夫人強大支持者的事情。在支持柴契爾夫人之後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梅鐸很明顯的對勞工黨首相表示友善,而友善的程度早已搶盡媒體鏡頭,沒人再注意到他和柴契爾夫人過去的親密合作關係。
年輕時,梅鐸給人一種傾向左翼的印象。在牛津時,梅鐸在家中壁爐上放了一尊列寧半身像,據說他的父親對於梅鐸稱列寧為「偉大的導師」一事感到不悅。當梅鐸在三十年後,也就是在一九八○年代,對米凱爾.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向西方提出的提議表示強烈質疑時,他根本忘記自己曾經傾向左翼的事情。他不喜歡《週日時報》連載戈巴契夫的書(由梅鐸旗下另一家公司出版),「那個人還是個共產黨員。」他告訴當時的編輯安德魯.尼爾(Andrew Neil)。
梅鐸深切了解文字的價值,他運用文字的方法之一就是出版關於政治人物或由政治人物自己寫的書籍(羅勃特.麥斯威爾也採用類似的政策,故意討好東歐共黨領袖,希望他們答應由麥斯威爾為他們出書)。梅鐸的公司和一些重要政治人物簽下了出書合約,這些人物包括米凱爾.戈巴契夫、瑪格莉特.柴契爾、鄧小平的女兒(鄧小平本人因為年紀太大而且身體虛弱,不適合寫書)、以及紐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合約金高達四百五十萬美金)。這些合約並不只是關係到出書而已。鄧小平的一生讓人感到好奇,他治理的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但出版商並不那麼急著想替他出書。關於鄧小平生活的書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值得先付一百萬美元定金,他的書只能當作攬客促銷書來賣。《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把鄧小平的書形容成「奉承阿諛——歷史上有缺陷,市場上又滯銷。」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本書要拿來攬什麼客?促銷什麼?
其實決策背後的政商關係考量是再清楚不過的了。這些政治人物的共同點在於當梅鐸決定為他們出書時,他們不是在權力邊緣,就是已經取得權力。梅鐸有支持勝利者的習慣,失敗者是得不到他半點青睞的。一九九七年紐約市長選舉時,梅鐸的《紐約郵報》支持艾德.柯希(Ed Koch),不支持馬利歐.古歐模(Mario Cuomo)。據說有人問梅鐸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時,他解釋道︰「很簡單,因為紐約市有二百五十萬猶太人,但只有一百萬義大利人。」沒人比他更務實的了。
梅鐸懂得提早下注的道理。早在勞工黨贏得一九九七年大選之前,梅鐸就已經表態支持勞工黨。他邀請湯尼.布萊爾在國際新聞社幹部會議中演講,他的《太陽報》更在布萊爾競選之初就公開表示支持布萊爾。在保守黨人看來,梅鐸的這些舉動無疑是給了他們一記悶棍,而梅鐸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新聞公司一九九七年度報告更明白指出梅鐸集團完全了解《太陽報》決策的重要性︰「每到選舉年時,政治圈便成了《太陽報》的最大勝場。它支持勞工黨新領袖湯尼.布萊爾,而選民的看法也和《太陽報》一樣,給予布萊爾較多的支持。」從那時開始,《太陽報》便三不五時示威性地發出一些反對聲浪,讓政府瞧瞧誰真正具有左右選情的實力。
但這並不表示梅鐸已接受勞工黨或保守黨的黨證。如果說他真的持有什麼黨證的話,那就是他自己發給自己的那張了。就像其他生意人一樣,梅鐸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才去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