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臺語: 偕厝邊頭尾話仙 | 誠品線上

消失中的臺語: 偕厝邊頭尾話仙

作者 陳志仰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消失中的臺語: 偕厝邊頭尾話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瀕危語言六等級,台語屬於重大危險類級,搶救台語是當務之急。本書收集一些漸漸少用或已被誤寫的台語詞彙,保留台語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瀕危語言六等級,台語屬於重大危險類級,搶救台語是當務之急。本書收集一些漸漸少用或已被誤寫的台語詞彙,保留台語的典雅,更期待台語不要消失。 源自古漢語的台語,保留了許多古典優美的用法,在北京語的強勢壓擠下,許多台語逐漸被遺忘,老一輩口中許多用詞,對新一代的孩子是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 「大跬」、「秏造」、「鋩角」、「歪喎」、「考大字」、「應伨四配」…作者以輕鬆日常的方式敘述,期待透過一點一點的撿拾,能為保留消失中的台語盡一份心力。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陳志仰陳志仰台南將庄人。藉著阿娘講的話--台語,尋找自己的根。這個美麗的語言,從阿嬤阿公、阿娘阿爸,代代傳下來,有的我們曾經熟悉現在忘記,有的根本鮮少聽聞。現在媽媽的話透過志仰的筆,從《消失中的台語》兩冊開始,努力,讓台語,不消失。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作者的話 101 齣頭誠贄 102 秏造 103 鋩角 104 瞪力 105 嘴罨 106 爾爾 107 破風 108 (毛昔)姦(扌橐)撠 109 西瓜哖 110 企腳尾 111 相借問 112 湆糜 113 穿插撆抸 114 立陀位? 115 咱人 116 向腰 117 擔輸贏 118 轉彎斡角 119 現流仔 120 沒沒泅 121 今害矣 122 驚人 123 臭羶 124 冇𠕇有 125 矜 126 加恁買 127 紹介 128 兵仔卒仔掠來鬥 129 有些詞沒有台語 130 我的尻川氣怫怫 131 「阿嬤,錢互我!」 132 細粒大粒卵 133 食飽未? 134 恁公番薯 135 薁蕘 136 鹹汫 137 瘟佝青盲 138 腹肚飢 139 夯枷 140 焉投 141 WX還是ZFB? 142 四句連 143 李商隱ㄢ與ㄣ不分? 144 蚵炱與錣冰 145 台語沒有自然拼音法 146 反切與十五音 147 費氣費篤 148 心適 149 向時 150 歹勢 151 暗頭仔 152 「免」就是「不免」 153 查埔查某 154 考大字 155 落雨鬚 156 倩鬼提藥單 157 台灣碼 158 雞𧉟神 159 這過 160 四兩(竹允)仔無除 161 離腳手 162 揘揘滾滾,豆籤煮米粉 163 孔子白偕土話 164 拍滂泅 165 籗筐仔 166 圍軀裙 167 朽步 168 大跬! 169 烏貓烏狗 170 熘甜粿 171 應伨四配 172 好款 173 黜臭 174 哀爸叫母 175 擤鼻屙 176 搧尪仔標 177 拷水披 178 大箍呆,炒韭菜 179 恁當咧大,阮腸仔咧爛 180 無講無呾 181 米粉炒 182 孫偕孫仔 183 勥腳 184 食酒 185 頭儽儽 186 誠斯秩 187 腥臊豐沛 188 黑雞丸、蒜蓉枝 189 豬母食豆腐 190 豬砧 191 莫怨太陽偏 192 鐵齒銅牙槽 193 草螟弄雞公 194 歪喎錢 195 歌仔冊 196 仩 197 打噫呼噎仔 198 台灣情詩 199 宜蘭的滷蛋 200 雞毛筅

商品規格

書名 / 消失中的臺語: 偕厝邊頭尾話仙
作者 / 陳志仰
簡介 / 消失中的臺語: 偕厝邊頭尾話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瀕危語言六等級,台語屬於重大危險類級,搶救台語是當務之急。本書收集一些漸漸少用或已被誤寫的台語詞彙,保留台語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5573263
ISBN10 / 9865573261
EAN / 9789865573263
誠品26碼 / 2682091568003
頁數 / 33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7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59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臺語天王」謝龍介極力推薦!
★ 全書兩冊共兩百篇,從日常生活故事舉例,讓您輕鬆學習已被遺忘的典雅又趣味的台語。
★ 寫正確的台語字,不做台語文盲,期望您一起傳承「阿娘講的話」。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的話
  在媽媽身體有異樣之後,我才懂得經常回家。

  我會開車載媽媽到附近走走,陪媽媽騎腳踏車晃晃;媽媽去串門子,我會當她的跟班;媽媽在廟裡當義工,我也去聽她跟朋友聊天。我努力跟村子裡的人全程用我已經生鏽的台語交談。
  一次一次的聊天是一回一回的奇妙的旅程,我會聽到一些我很久沒聽到的用詞,在小時候它們曾經那樣的熟悉,自然而然地它們勾起我年少時的回憶:小時候玩的玩具、吃的零食、看的布袋戲、許許多多的器物……。「台語」瞬間化為一條時光隧道,讓我回到數十年前的場景。
  越用心聆聽、越去注意,就發現台語真的像海,對我,她不但浩瀚無垠,更深不可測,在千百年的傳承和累積與轉變下發展出她的寬大、多元和差異。台語是我媽媽說的話,身為一個台灣人,怎能跟台語陌生至此?
  於是,我慢慢地將這些聽到的台語寫下來,先在臉書建立了「阿娘的話-消失中的台語」粉絲頁,現在,出書了。
  在文章中關於讀音的說明是以十五音反切法為主,可能會是許多人不熟悉的,但是我覺得那是有必要的地方,因為如果不說明清楚,就很難傳給年輕一代,一個不懂阿公阿嬤的話的一代。
  這是一本我的台語筆記,也是我過去生活經驗與點滴的載體,書中有你、也有你我共同的回憶。我每寫一篇文章,就會想起媽媽跟我說話的樣子,還有媽媽教我唸「漢文讀本」中:「大雨後,街道濕。地下猫,屋上鳥。猫登屋,欲捉鳥。」的溫柔。

  你呢?邀請你看看我的書,然後也許你告訴我你想起了什麼?

志仰於台南將庄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府城 謝龍介

  近百年前,府城大儒連雅堂作臺灣語典時,不敢自慰且懼嘆曰:夫臺灣之語,日就消滅。傳統漢學(臺語),歷經日據時代乃至國民政府遷台後之政策失當,逐漸流失,惜哉。
  漢學(臺語)傳自漳、泉二州,而漳泉之語傳自中國,源遠流長;凡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皆可以漢學臺語頌吟出其典雅優美之音律。華夏文化最珍貴的遺產,迄今留存在咱的美麗寶島臺灣;近百年來,雖有濟濟有志之士投入漢學臺語、詩詞等探討研究,但臺語文字及呼音之保存,仍然日漸凋零、岌岌可危。
  志仰兄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收集諸多漢文俚俗語匯集成冊,並以十五音切音法為本,對詮釋優美典雅的漢學臺語,有莫大的助益;其精闢內容,堪為漢文俚俗語之經典,亦可作為漢學臺語教本之用,個人十二萬分的敬佩。
  今民眾交流之間,漸減臺語之運用,或因年輕傳承日減,或因不識臺語音韻典雅及淵源之深,甚而對漢學臺語妄自菲薄,實令我輩有志者感慨著急。今聞 志仰兄願拋磚出冊義舉,個人藉此祝福,並深深期待更多有識之士,對漢學臺語繼續薪火相傳、進而發揚光大。

試閱文字

內文 : ●115 咱人
  我一直以為我對很多國小時的國語課本課文都很熟,從「首冊」開始,很多課文都可以背得出來(呵呵,有點無聊!)。有一天我老哥問我記不記得「日曆!日曆!掛在牆壁。」的課文,我別說要背出來,連有這一課我都不記得!頓時信心受到完全地摧毀!
  上網查了那個課文,是這樣:

    日曆!日曆!
    掛在牆壁,一天撕去一頁。
    時間過得真快,使我心裡著急。
    從今起:愛惜光陰,求學要努力。
    日曆!日曆!
    掛在牆壁,一天撕去一頁。
    時間過得真快,使我心裡著急。
    願大家:愛惜光陰,自強不息。

  小時候好像家家戶戶都會掛日曆,新年快到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贈送新的日曆。其實好像除了一天撕一張,日曆唯一的功能是變成計算紙。除了日曆,我記得學校老師在辦公桌上都會擺桌曆,也是一天一張。後來日曆慢慢被月曆取代,月曆都會有漂亮的圖案,掛在牆壁還可以當裝飾。
  日曆的「曆」字台語念【經八柳】(lek-8),現在一般人直接稱「日曆」,也有人叫「日帖」、「日拆」或「日子圖」,但是以前日曆台語叫「曆日」,也有說是「臘日」,不論是「曆日」或是「臘日」,都是唸「臘日」的音,【膠八柳】(lah-8)。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王婆:「娘子家裡有曆日嗎?借予老身看一看,要選個裁衣日。」因此,古時候的「曆日」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通書」,或者近似現在的「黃曆」或「農民曆」。有句台語俗諺:「過時賣曆日」,是指做不合時宜的事情,照理說日曆應該是在過年前賣,過了年賣日曆是要賣給誰?
  而「農曆」有一個滿特別的說法─「咱人」。依教育部台語字典:「咱人」指農曆,可以說是「咱人的曆日」的簡略說法,是臺灣人原本使用的傳統曆法,相對於日治時代日本人引進的新式曆法。例:「阿嬤生日是咱人當時?(奶奶生日是農曆幾月幾號?)」。又例:「咱人三月二三是媽祖生,臺灣逐所在攏有人咧迎媽祖。(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臺灣各地都有人在迎媽祖遶境遊行。)」
  台語講日期的時候,月份會說「月」,但是日期指會講出數字,不會加一個「日」,所以媽祖生要說「三月二三」,不是「三月二十三日」,沒有「日」,也沒有「十」,小小的地方就會是講出來的台語味道不一樣的關鍵。


●117 擔輸贏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奇怪,即使在台北市,走在很多地方,我聽到台語的比例還是很高,讓我不禁懷疑所謂三十到五十年後台語會消失是真的還是假的?
  周一,是讓人出門上班無精打采的一天,捷運上幾位老先生老太太講話干擾了我滑手機的心情,他們講的是台語。下了車進公司前去便利商店買麵包,紅燈的時間聽到兩位老先生的對話,最後一句是騎腳踏車的先生跟走路的先生說:「去行行兮較贏!」是呀,講台語的人還滿多的。
  「較贏」是「比較好」,「較輸」是「不如」。以上面那句話來說,「去行行兮較贏!」就是「去走一走比較好!」,如果說:「較輸去行行兮!」就是「不如去走一走!」這本來也是很平常、很口語的,但是好像年輕人就不會這樣說。
  除了「好壞」用輸贏,很多事也是要拚輸贏啦!
  「拚輸贏」是「較量」、「較勁」、「決勝負」的意思,通常會說:「來!我偕你拚一下輸贏咧!」什麼是要拚輸贏?搞不好是打架、搞不好是打球、搞不好是下棋,也可能是喝酒,什麼都可能啦!
  「相輸贏」比較常用在「打賭」,也可以說「相輸」、「插」或「加插」。願賭服輸,要跟人家「拼輸贏」,也要能承擔許諾的條件或失敗的壓力,叫「擔輸贏」。例如:「輸着輸囉,你着較擔輸贏兮。(輸就輸了,你要服輸啊。)」
  江蕙有一首歌「擔輸贏」,有一段歌詞是:

    一隻傘三人舉,我甘願孤單,
    好壞阮嘛沒怨命,猶在心痛疼,
    就算雨落未煞,目屎擦乎乾,
    緣份早有天註定,敢愛,咱就要擔輸贏。

  最後一句很清楚,既然敢愛,敢去碰觸三角習題,就要敢承擔失敗的壓力。
  或許你會聽到一句話,通常是開場白:「說一句較無輸贏的,……」這裡的「無輸贏」是指沒有偏袒,也就是說:「講一句公道話,……」
  或說回來,我聽到的對話都是有點年紀的人說的。說一句「較無輸贏的」,年輕人會講流利語正確的台語的越來越少了,煩惱也沒有用,大家多花些心力來推動、保存台語,付諸實際行動「較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