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教育: 抑制叛逆心理、鼓勵順從行為, 停止鞭打責罵, 孩子也能自主聽話 | 誠品線上

Gentle 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of the Young

作者 Jacob Abbott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非暴力教育: 抑制叛逆心理、鼓勵順從行為, 停止鞭打責罵, 孩子也能自主聽話:,當東方傳統的「打罵教育」遇上美國教育家的「柔性管理」在講求民主的時代,體罰已逐漸被淘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東方傳統的「打罵教育」 遇上美國教育家的「柔性管理」 在講求民主的時代,體罰已逐漸被淘汰, 但——不能打罵孩子,就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了嗎? 那你真是愧對「父母」的身分! 雅各布.艾伯特(Jacob Abbott)告訴你: 只有無能的父母才會訴諸暴力,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認同感」尚未成立! The Principles on Which a Firm Parental Authority May Be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Without Violence or Anger, and the Right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and Mental Capacities Be Promoted by Methods in Harmony with the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venile Mind ——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結構及性格特點的原則下,以柔和手法建立家長的權威;並以非暴力形式正確促進青少年道德與心理發展 ▎三種帶有「暴力」性質的教育方法 ►體罰 有些父母會在一氣之下責打孩子,甚至將孩子關進「小黑屋」, 他們認為這類懲罰能有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事實上,過度的刺激不僅傷害幼童身體的正常發育, 更可能導致孩子長期對父母、家庭抱持怨恨心態, 成為長大後神經錯亂或身體機能失調的根源,為日後生活埋下隱患。 ►恐嚇 所謂「恐嚇」,就是利用恐怖故事和鬼怪形象威脅孩子。 「再不乖乖聽話,幽靈就會把你帶走吃掉喔!」 這些恐嚇看似未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 恐怖心理卻透過孩子的想像無限放大, 最終產生精神疾病,開始害怕黑暗或者害怕獨自一人。 ►斥責 在所有的暴力教育中,斥責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父母希望透過嚴厲的批評和責罵,使孩子產生愧疚感和危機意識。 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如果用力過猛,傷害孩子的敏感神經, 很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孩子出現焦慮症,隨時處於恐懼和緊張中。 ▎兩種樹立父母權威的「懷柔」技巧 ►有錯必懲:抑制叛逆心理 所謂柔性教育,並不是指無止境地溺愛孩子, 而是把「順從」培養成孩子的習慣,讓他們「自主聽話」。 父母要切記:不要讓孩子透過叛逆的行為來獲得好處。 相反,當孩子反抗家長的指示或感到不以為然時, 家長應適度處罰孩子,讓他們因叛逆帶來負面的結果。 本書將引導各位父母辨別正確的懲罰方式, 既避免孩子受創傷,又可達到教育的效果。 ►學會獎賞:鼓勵順從行為 當孩子表現出順從時,父母的反應關係到孩子是否繼續保持。 大多數的父母會準備一項獎賞,作為勸誘孩子向善的方式, 這樣做雖無大錯,卻讓順從變成了一項「買賣」行為: 聽話是為了得到禮物,如果沒有禮物就不一定聽話。 把孩子正確的行為與獲獎的快樂連繫起來,才是積極的獎賞原則! 〔本書特色〕 本書是美國知名教育家雅各布.艾伯特唯一論述柔性權威家教和適度懲戒在兒童教育、成長方面作用和意義的經典著作,出版史達100多年,在西方被譽為教育界的必讀書,至今仍再版,可見作品價值所在,書中的案例雖年代久遠,但道理和方法卻未曾過時,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難覓瑰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美]雅各布·艾伯特雅各布.艾伯特(Jacob Abbott, 1803~1879) 美國著名童書作家、教育家,畢業於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 1821~1824年進入麻州牛頓市安多弗神學院做研究工作,1824~1825年擔任該學院教師。 1825~1829任教麻州阿默斯特學院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 1829年在波士頓創建弗農山女校,1829~1833年間擔任該校校長。 1834~1835年間擔任麻州洛克斯百麗地區伊里亞德公理教會牧師。 1839年之後,與其兄弟們共同創建興辦艾伯特學院,並於1843~1851年間擔任校長。 1845~1848年間擔任紐約市弗農山男校校長。 艾伯特是一位多產作家,創作範圍廣泛,作品涉及青少年文學、簡史、傳記、大眾普及宗教及少量的科普讀物。著有180多本書,代表作:《羅洛在工作》(Rollo at Work)、《羅洛在遊戲》(Rollo at Play)、《羅洛在歐洲》(Rollo in Europe)等「羅洛系列叢書」(Rollo Books)。之後,艾伯特又創作了「喬治叔叔系列叢書」(Uncle George),這個系列主要向青少年讀者傳授倫理學、地理、歷史和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寫了22卷本的歷史人物傳略和10卷本的法蘭克尼亞故事(Franconia Stories),代表作還有:《露西系列》(Lucy Books)、《強納斯系列》(Jonas Books)、《哈珀故事系列》(Harper's Story Books)、《馬可.保羅系列》(Marco Paul)、《蓋伊家庭系列》(Gay Family)及《朱諾系列》(Juno Books)等。胡彧胡彧,資深撰稿人。編譯有:《好孩子是這樣教育的》、《節儉決定幸福》、《締造帝國經濟的50位巨人》、《品格》、《立足商界》、《理財智慧書》等多部外國圖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01章 教育孩子,首先要選對方法 三種不同的教育方法 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 第02章 無能的父母才會選擇暴力 第一種帶有暴力性質的教育方法—體罰 第二種帶有暴力性質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進行恐嚇 第三種帶有暴力性質的教育方法—嚴厲的斥責 拋棄暴力,用「懷柔」的方法教育孩子 第03章 父母必須要有權威 父母應該承擔的兩個重要責任 父母如何發揮自己的權威 第04章 教孩子聽話的第一種方法:有錯必懲 誰該對孩子不聽話負責 讓孩子聽話的三種方法 一旦開始就要執行 第05章 懲罰孩子的基本原則 懲罰的性質與做法 懲罰的目的是告訴孩子:有錯必懲 爭取得到孩子的合作,這會讓孩子熱心於改錯 懲罰也可以充滿樂趣 懲罰也要講究方法 第06章 教孩子聽話的第二種方法:學會獎賞 孩子的順從不能是「買」來的 不妨間接給予孩子獎賞 獎賞的原則:把孩子正確的行為與獲獎的快樂連繫起來 不能讓孩子從聽話變成盲從 第07章 培養孩子也是一門藝術 培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給父母的三條指南 第08章 教孩子聽話的第三種方法:了解孩子 認清什麼才是正確的 褒揚正確,但絕不能忽視錯誤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第09章 情感共鳴導致的認同感:孩子之於父母 情感共鳴的力量 從情感共鳴中產生的認同感在兒童時期的作用 孩子為什麼會恐懼 第10章 情感共鳴導致的認同感:父母之於孩子 蹲下來,與孩子分享快樂 走進屬於孩子的世界 與孩子形成共鳴必須要憑藉真切的情感 適應孩子的觀點 孩子的「傻瓜式恐懼」 當孩子犯了錯 第11章 對孩子要多關心,少挑剔 表揚總比懲罰好 讓孩子形成習慣 孩子為什麼會犯錯 表揚與懲罰的分寸 「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 第12章 孩子犯錯並非故意 孩子犯錯,在於他還無知 人人都會犯錯,因而不能揪住孩子的錯不放 千萬不要嘲笑孩子 第13章 孩子本性就好動 孩子好動是有道理的 孩子蹦蹦跳跳不是壞事 引導孩子行為的實用原則 第14章 孩子的想像力 父母要努力使孩子的想像力之樹茁壯成長 父母促進孩子想像力發展的幾種方法 心理的活動可以緩和疲勞的肌肉 第15章 真話與假話 讓孩子講真話是父母的責任 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孩子真的不明白 孩子很難區分想像和記憶 父母如何教孩子區別真和假 第16章 孩子的判斷和理智 心理成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重要問題上,切莫信賴孩子的理智 對待孩子理智的處理方式 用柔和的方法啟發孩子的智慧 一般的原則 第17章 認真對待孩子的願望和要求 在一些關於孩子的重要事情上,父母要保持絕對的權威 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 在事前而不是事後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要這樣對待孩子的願望 第18章 珍視孩子的發問 好奇心強烈的孩子最聰明 不要將孩子的發問看做自己煩惱的源泉 對待孩子的發問,回答宜簡短 回答應該是溝通式,而不是說教式 一個即使沒有什麼新資訊的回答也是適宜的 要時刻準備說「我不知道」 第19章 教孩子正確使用金錢 不正確的做法會造成終生的傷害 定期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他們學會管理金錢 指導孩子理財的兩種方法 金錢的使用:學會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 金錢的使用:讓孩子懂得義務 不妨與孩子進行一些小小的交易 不正確的做法會導致的苦果 第20章 體罰並不是好方法 《聖經》的訓導 何時會用到體罰 孩子固執地與父母持久對抗怎麼辦 軀體的疼痛會很快過去,心靈的創傷會停留很久 第21章 讓孩子知道對父母感恩 愛的兩種形式:獲得愛,給予愛 孩子情感發展的順序 感恩教育的培養 第22章 結語 人生早期留下的印象影響深遠 童年時形成的基本概念貫徹終生 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商品規格

書名 / 非暴力教育: 抑制叛逆心理、鼓勵順從行為, 停止鞭打責罵, 孩子也能自主聽話
作者 / Jacob Abbott
簡介 / 非暴力教育: 抑制叛逆心理、鼓勵順從行為, 停止鞭打責罵, 孩子也能自主聽話:,當東方傳統的「打罵教育」遇上美國教育家的「柔性管理」在講求民主的時代,體罰已逐漸被淘汰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70450
ISBN10 / 6263570458
EAN / 9786263570450
誠品26碼 / 2682334703000
頁數 / 27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是美國知名教育家雅各布.艾伯特唯一論述柔性權威家教和適度懲戒在兒童教育、成長方面作用和意義的經典著作,出版史達100多年,在西方被譽為教育界的必讀書,至今仍再版,可見作品價值所在,書中的案例雖年代久遠,但道理和方法卻未曾過時,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難覓瑰寶。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01章 教育孩子,首先要選對方法
  「懷柔」的方法培養和教育孩子——這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內容。一些父母看到這句話以後,很可能會產生一種誤解。這種誤解源自「懷柔」這個詞語,因為在相當一部分父母看來,「懷柔」就是要拋棄自己在孩子面前已經樹立起來的「權威」,並轉而用一些小手段、小花招來愚弄孩子。有些父母甚至將這種「懷柔」方法看做是一種軟弱、低效的教育手法。但是,本書所要說的「懷柔」手法卻並非這些父母所誤解的那樣,「懷柔」手法的真正目的在於幫助父母在孩子心裡樹立一種全方位的、絕對的、不容動搖的權威。透過本書,各位父母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地建立及保持這種權威。

三種不同的教育方法

  父母為了使孩子服從管教,通常會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1.耍小手段、小花招的教育方式

  許多母親在將要與孩子「正面交鋒」的時候,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轉而用哄騙、隱瞞等手段來使孩子順從自己的意願。

  舉個例子說吧,一位大病初癒的母親,想和丈夫一起坐著馬車到野外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過因為她的身體還很虛弱,她希望路上能有一個清靜的乘車環境,所以她決定不帶自己的小女兒瑪麗一起去,避免瑪麗一路上吵吵鬧鬧。但是,這位母親也很清楚:如果瑪麗看見了停在家門口的馬車,並且知道了父母都要乘車遠遊的話,她一定會吵著一起去。這時,母親為了掩飾自己的真實用意,便耍了一個小花招。她悄悄地脫掉了女帽和圍巾,趁馬車沒來之前對瑪麗說,妳可以去外面看看小鳥的巢穴,或是和姐姐一起去花園玩耍。同時,她還叮囑瑪麗的姐姐一定要讓瑪麗在花園裡玩得不亦樂乎,直到馬車出發。但是,如果瑪麗聽到了馬車到來時的聲響,或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對母親產生懷疑,這位母親所使用的小手段很容易就會被識破。我們可以想像,瑪麗會十分反感,更有甚者,瑪麗會堅持待在屋裡,使母親無法成行。在這個時候,有些母親會隨便捏造一些藉口,比如謊稱自己要去醫生那裡看病,如果瑪麗非要跟去的話,醫生就會強迫她服用一些很苦的藥。母親認為,這樣的托詞能夠使瑪麗不再跟著自己一起出門。

  但是,當瑪麗佇立在門口,看著馬車漸行漸遠的時候,她的臉上是否會出現迷茫與困惑的神情呢?她的情緒是否會因為對醫生的畏懼和對母親的不信任、失望、惱怒而產生激烈的碰撞呢?經過這樣的打擊,很可能使瑪麗幼小的心靈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而這些所有,瑪麗的母親是否能夠考慮到呢?當母親坐在馬車上,看到瑪麗的身影逐漸模糊時,她的嘴角很可能會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她會為自己成功地欺騙了女兒而感到沾沾自喜。

  母親說「要去醫生那裡看病」,這個理由或許是真的,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母親在撒謊。對女兒撒謊的母親很難區分欺騙與虛假的界線,並且會逐漸將這種方法變成一種習慣。尤其是母親每次都能成功地依靠撒謊來騙取孩子的信任,在這之後,母親更會毫不猶豫地以撒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循循善誘,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愛

  很多母親認為,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循循善誘,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例如,在與上面相同的情形下,母親就會將小瑪麗叫到身邊,一邊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她的頭髮,一邊對她說:「瑪麗,今天下午媽媽要和爸爸坐著馬車遠行,但是妳不能跟著一起去。妳也知道,媽媽的身體最近一直不好,現在大病初癒,到野外走走能夠幫助媽媽的身體早日康復。我知道妳很愛媽媽,也希望媽媽能夠早日康復。媽媽還知道瑪麗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會乖乖地待在家裡,對嗎?這樣,媽媽會更加愛瑪麗,爸爸也會更加愛瑪麗。等媽媽的身體好了以後,就帶著瑪麗一起出去玩,好嗎?」

  這位母親使用這種教育方法,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明白自己所講的道理,同時喚起孩子對母親的那種深厚親情。

3.用父母的權威使孩子服從管教

  與前兩種方法不同,第三種方法則是用父母樹立起來的權威來使孩子服從管教。仍以與上面相同的情形為例,擅長用這種方法教育子女的母親會說:「瑪麗,下午我要和妳爸爸坐馬車遠行,為了妳好,我們決定不帶妳一起去。」

  「為什麼呢?」瑪麗有些疑惑地問。

  「現在我還不能告訴妳為什麼,」母親說,「但我回家以後,一定會給妳一個解釋的。如果妳是個乖孩子,就規規矩矩地待在家裡。妳可以坐在門前的小椅子上,看著馬車到來,我和妳爸爸上車、出發,妳可以向我們揮手道別。」

  這個時候,如果母親發現小瑪麗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悅的神情,或是表現出一些不情願的肢體語言,她還會接著說:「如果妳不能乖乖聽話,還要到處搗亂的話,在出發前,我會把妳關在房子後面的暗室裡。」

  很多情況下,母親這句最後的補充幾乎是沒有必要的。如果瑪麗對母親的這種教育方法已經習以為常,她是不會搗亂的。而且她馬上就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必要再繼續爭論下去。因為無論怎樣,母親都不可能改變決定了,即使她表現出叛逆、反抗的神情或行為也無濟於事。瑪麗雖然會為自己無法與父母一起遠行而感到遺憾,但她絕不會進行激烈地抵抗。因為在此之前,瑪麗就已經發現,就算自己用大聲嚷嚷或其他一些搗亂的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也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遷就。所以,當孩子用反抗方式表達不滿卻無法取得成功的時候,他就不得不放棄這種做法。而對一個從來沒有這些經驗的小孩來說,他完全就不會想到要用這些方法與母親對抗。 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

  在這一章,我們介紹了三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最後一種方法能夠讓父母放心、孩子安心。在父母「懷柔」手法的輔助下,採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孩子,其成效要比其他兩種方法好很多,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向各位父母展示這種良好的效果。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於使他們變得理智。在這一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技巧和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要使這種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就必須建立在一個牢固的基礎之上。這個基礎就是:孩子要絕對服從父母的權威。

  父母對孩子負有撫養、教育的責任。一部分父母認為靠一些小手段、小花招就能使孩子服從自己;或是認為孩子對父母所給予的愛心存感激,寧願委屈自己也要讓父母高興。而且這些父母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會理解父母的訓話,並且學到其中正確、合理的道理。事實上,以上所有的做法與想法,都無法讓孩子乖乖地服從父母。只有當父母樹立起一種絕對的、長久的權威之後,才能讓孩子學會無條件地服從。能不能樹立起這種權威,就要看父母的執行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