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天使海倫凱勒: 眼盲心不盲, 用心感受世界, 耳聾口未啞, 致力造福盲人 | 誠品線上

黑暗中的天使海倫凱勒: 眼盲心不盲, 用心感受世界, 耳聾口未啞, 致力造福盲人

作者 鄧韻如/ 賀欣欣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黑暗中的天使海倫凱勒: 眼盲心不盲, 用心感受世界, 耳聾口未啞, 致力造福盲人:,「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 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三歲時的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光明與聲音…… 她的世界陷入黑暗與寂靜,她活於人間卻與世隔絕。 幸虧遇見了無私付出並照顧、陪伴她一生的恩師, 安‧蘇利文成為她的眼耳,教會她世界、愛與希望。 海倫‧凱勒是一位傳奇作家、慈善家、社會運動者。 ▎意外之病,黑暗寂靜中看見光明 出生後三年的光景,是海倫‧凱勒對世界唯一的印象。一場突來的猩紅熱讓她永久失去了視力與聽力,因為感官的喪失,她也說不出話來。隨著年紀增長,比手畫腳已經沒辦法讓她表達自我,孤立的她變得暴躁易怒、任性跋扈,這時,安‧蘇利文走進了她的世界,為她絕望的生活與未來帶來一線希望。 ▎成功的教育,開啟以心感應世界的大門 初來乍到的蘇利文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戒除海倫的壞脾氣,並與她建立起信任,不厭其煩的在海倫掌心寫下單字,讓她與實物連結。從一天只能學會六個詞到一天幾百個,海倫學會閱讀、盲文、寫字,她與世界隔絕太久,瘋狂地想要吸收一切知識。她用雙手了解世間萬物,用心去感受每一次空氣中的震動,她眼盲耳聾,卻用手用心補足。 ▎學會說話,刻苦求學 海倫沒辦法用耳朵學習說話的聲音,只能用手放在咽喉上感受震動,放在唇上感受開闔,一點一點揣摩出念法,終於學會了說話。她不想因為自己的殘缺而放棄其他機會,她成績優異,甚至成功從哈佛大學畢業,比一般人的學歷還要更高,她成功凌駕命運之上,用自己的意志抵抗常人無法忍受的低谷。 ▎出版著作,警惕心盲者 她出版了她的故事,看不見的她能感受生活中每一處細微的美好,但是看得見的人卻總是忽略了美好的事物。她的作品以常人不可能接觸到的視角,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也被她的生命故事所感動。 ▎投身社會運動,救盲反戰 一戰爆發,她對人類血腥殘殺的事實深感痛心,決定投身社會運動,除了反對戰爭、爭取婦女投票權,更為盲人謀求福利,她見證了盲人圖書館的誕生,此後盲人有更多的管道獲得知識,她加入盲人基金會,周遊世界演說,用她的一生造福後代。 馬克‧吐溫:「19世紀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本書特色:海倫‧凱勒以一介聾盲人士之姿,不只一路攻讀至哈佛大學,甚至可以跟常人一樣行動,她對世界有更深刻的感受,並透過寫作帶來全然不同的視域。最後投身社會運動,用一生影響他人,為世界帶來美好。本書將介紹海倫‧凱勒的人生,向讀者訴說一段令人感動的奮鬥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鄧韻如 賀欣欣 編著鄧韻如,西洋文學、歷史雙碩士,喜歡蒔花弄草、看看詩集、研究東西方歷史,靠著一片熱愛讀完兩個文組碩士,現職自由作家,投稿報章雜誌專欄與整理大量歷史資料,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每個歷史人物在文字之下都有動人的故事,每一個人物都該有傳記錄。賀欣欣,專職編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成就與貢獻 地位與影響 盲童生活 對一切充滿好奇 災難向小女孩襲來 與朋友朝夕相處 海倫和妹妹 有了新的希望 蘇利文來到海倫家 啟蒙教育 第一課不歡而散 師生之間的較量 實施單獨訓練 來自水的靈感 不斷理解文字涵義 開始體驗生活 愛是空中的雲彩 接連不斷的喜悅和驚奇 享受山間秋季 蘇利文的心願 學會了發音說話 建立信心 承受誤解重塑信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學習帶來的樂趣 終於突破入學考試難關 多彩的生活 勇敢面對挑戰 嗜書如命的性格 生活富有朝氣 廣結良師益友 懷念馬克‧吐溫 永不服輸 做生活的主人 絕不服輸的人 克服演講時的困難 懷念貝爾博士 在戰亂中奔波忙碌 勇敢嘗試新的領域 替老師儲備養老金 慈母不幸去世 為募捐踏遍美國 友誼支撐著海倫 引領殘障者的明燈 在安靜的鄉村暢想 附錄 經典故事 年譜 名言

商品規格

書名 / 黑暗中的天使海倫凱勒: 眼盲心不盲, 用心感受世界, 耳聾口未啞, 致力造福盲人
作者 / 鄧韻如 賀欣欣
簡介 / 黑暗中的天使海倫凱勒: 眼盲心不盲, 用心感受世界, 耳聾口未啞, 致力造福盲人:,「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三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327511
ISBN10 / 6263327510
EAN / 9786263327511
誠品26碼 / 2682259176002
頁數 / 24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西元1880—1968年),19世紀美國盲聾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全名為海倫‧亞當斯‧凱勒。
  西元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於阿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坎比亞。她在19個月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視力和聽力。因為聽不到別人說話,所以她也不可能學習說話。但是在這黑暗又寂寞的世界裡,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並在安‧蘇利文的努力下,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海倫‧凱勒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西元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享年88歲。

成就與貢獻
  海倫‧凱勒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5國語言。她一生共寫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餘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師》、《再塑生命》被選入教材。海倫‧凱勒致力於為身障者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西元1915年,她與其他美國人創建了「海倫‧凱勒國際慈善機構」,宗旨是協助政府開展防盲,著重於融入社會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能夠獨立生活和工作。

地位與影響
  海倫‧凱勒在年幼時失聰失明成了個聾啞人,然而卻奇蹟般地走完了一生。她的一生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在全世界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海倫‧凱勒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接受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用盡生命力量到處奔走,建立起一家家慈善機構,終身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她的溫柔與果敢征服了她同一時代的人,並讓這首生命的昂揚讚歌一直譜寫下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
  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試閱文字

內文 : 盲童生活
  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身後。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海倫‧凱勒

對一切充滿好奇
  西元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的塔斯坎比亞鎮,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地方。海倫的祖先原來生活在瑞典,後來移民到美國,定居在馬里蘭州。
  海倫有一位祖先是聾啞教育專家,他創作了許多聾啞教育的著作。這真是一種巧合,誰能料到海倫這樣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竟然是他的後人呢?
  每當想到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海倫就情不自禁地感慨:世上最無法預知的東西就是命運了。海倫的父親叫亞瑟‧凱勒,曾在南北戰爭時期擔任過南部聯軍上尉,而且是個優秀的軍官。海倫的母親凱特‧亞當斯比父親小好幾歲,是父親再娶的。
  在生病以前,海倫也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在海倫的記憶裡,當時只有一間正方形的大房子和一所僕人住的小房子。那時候,南方人家常常在居住的住宅旁邊另建一棟房屋,以備不時之需。南北戰爭以後,父親也在地基旁邊加建了一間屋子,他和海倫母親婚後就住在那裡。
  從園子看過去,這個宅子宛如一座樹枝和綠葉搭的涼亭。黃薔薇和茯苓花的花叢掩蓋了整個小陽臺,在這個快樂的天堂裡,輕歌曼舞的是成群的蜜蜂和蜂鳥。
  祖父母的老宅距薔薇涼亭僅幾步之遙。海倫家房子四周生長著茂密的樹木,籬笆上爬滿了蔥郁的英國常青藤,鄰居們非常喜歡海倫的家,並稱它為「綠色家園」,這是個多麼富於詩意的名字啊!雖然這座花園樣式很舊,但海倫非常喜歡,因為這裡珍藏著海倫的美妙童年。
  小海倫的嗅覺很靈敏,剛剛綻放的紫羅蘭和百合花會引導她很快找到它們的方位,那撲鼻而來的清香氣息令人頓覺神清氣爽。有時,海倫心情不好,就會來這裡尋求安慰。海倫把炙熱的臉頰藏匿在涼氣襲人的綠葉和草叢之中,這是使煩躁難耐的心情冷靜下來的最好辦法。
  每當來到這個「綠色家園」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會從海倫心底油然而生。這使海倫禁不住伸出手去觸摸,有時觸摸到一根枝條,根據花瓣和葉子的形狀,海倫就知道,那是蔭庇著涼亭的藤蔓。
  這裡低垂著芬芳的茉莉;有匍匐在地上的龍鬚藤,還有罕見的蝴蝶荷。這種花異常美麗,富有靈氣,因為它的花瓣凋落時和蝴蝶翩飛的翅膀有幾分相似,而且還散發出絲絲甜蜜的芬芳,所以名叫蝴蝶荷。
  但是,在海倫的心中,那些爬藤薔薇才是最美麗的,而且這種花在北方花房中很稀少。它們一長串一長串地倒掛在陽臺上,四處攀爬,空氣中瀰漫著它的芳香,掩蓋了塵土的氣息。
  清晨的薔薇尤其讓人陶醉,上面沾著亮閃閃的露珠,摸上去柔潤而滑膩。人們都說上帝御花園中的黃日光蘭異常美麗,而且獨一無二,海倫想它與這清晨的薔薇相比也不過如此吧!
  與普通的孩子一樣,海倫的出生簡單而平凡。海倫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因此海倫的誕生令家人既緊張又欣喜。海倫呱呱墜地,睜開了雙眼,全家人的目光都投在海倫的身上。然後,大家開始絞盡腦汁為海倫取名字。
  取名字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事,他們吵吵鬧鬧,都覺得自己想出來的名字最適合海倫。
  父親希望以「米德爾‧坎培兒」當海倫的名字,因為那是他最尊敬的一個祖先。而母親則認為「海倫‧阿爾弗雷德」是最合適的名字,因為那是外祖母少女時代的名字。
  後來,父親就不再發表意見了,大家經過一番討論,決定依照母親的意思,用外祖母的名字「海倫‧阿爾弗雷德」作為海倫的名字。
  海倫的名字取好之後,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帶海倫去教堂接受洗禮。也許是父親過於緊張和興奮,或許是本來就不想用那個名字,總之,在前往教堂的途中,海倫的名字曾經在他的大腦中消失了。當牧師問他孩子的名字時,父親這才想起要用外祖母的名字,於是脫口而出:「海倫‧亞當斯」。
  海倫在很小的時候,就對什麼事情都很好奇,常常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這也是海倫最可愛的地方。還沒滿週歲的海倫,就能清晰地發出「茶!茶!茶!」的聲音,海倫說得真真切切,家裡人也聽得明明白白,令他們感到十分驚喜。
  在海倫成了盲啞人之後,雖然忘掉了以前學的單字和發音,但海倫仍然記得幾個月大的時候學會的那個單字──水。
  在海倫的語言能力完全喪失以後,「水」這個單字的音,海倫仍能模模糊糊地發出來。後來,老師教海倫用拼寫表達自己的意思後,她就再也沒有發出「水」這個單字的音了。
  海倫比普通孩子早開始走路,大概是剛滿週歲的時候。有一次,母親幫海倫洗完澡,把海倫從浴盆中抱出來放在膝蓋上。外面樹枝的影子在光滑的地板上輕輕閃爍。
  剎那間,海倫的好奇心突然被引發了,她從母親的膝上溜下來,邁開蹣跚的步伐,跑過去踩踏那些影子。
  當海倫的好奇心逐漸降溫時,身上的那股衝勁也消耗殆盡了。於是,原來有力踩踏影子的兩條腿也失去了力量。
  海倫跌倒在地上,並用力掙扎著想要再次站起來。這時被驚得發呆的母親才回過神來,把海倫從冰冷的地上抱起來。
  雖然海倫擁有視力和聽力的時間十分短暫,但是美好的大自然依然在她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春光短暫,百鳥啁啾,鶯歌燕舞;夏天,豐滿的果子和美麗的薔薇在枝頭招搖;深秋來臨,草黃葉紅,滿園飄香。只是,在海倫活潑好動牙牙學語的年幼時期,這三個美好的季節匆匆而過,沒有留下太多痕跡。
  然而,好景不常,幸福轉瞬即逝。一個本應是百花爭豔,知更鳥和百靈鳥表現婉轉歌喉的春天,海倫卻在一場高燒的病痛中遁入了黑暗和沉寂。
  在海倫的一生中,只有19個月是五彩繽紛的有聲世界。但那美麗的「綠色家園」──蔚藍的天空、翠綠的小草、茂密的樹木和嫵媚的花朵卻都永遠留在了海倫的記憶中,這些零零碎碎的景色,始終是海倫黑暗沉寂歲月的最好裝飾。

災難向小女孩襲來
  西元1882年2月,海倫莫名地高燒,而且久燒不退。醫生們診斷是急性胃充血和腦充血,他們竭盡全力挽救,最後還是對海倫的家人表示愛莫能助。
  然而奇蹟出現了,一天清晨,海倫又莫名其妙地退燒了,這次高燒發得奇特,退得也奇特。全家人都為海倫死裡逃生欣喜若狂。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這場莫名其妙的高燒竟然奪走了海倫的視覺和聽覺,海倫再也看不見任何東西、聽不見任何聲響了。
  海倫被殘酷地放逐到一個混沌無知的世界,像嬰兒一樣矇昧地生活,而對這些,家人卻全然不知,甚至連醫生也感到意外。
  後來,每當回憶起病中的情景,海倫對母親的印象尤為深刻。她在海倫高燒不退、昏昏沉沉的時候,輕柔地撫慰她,耐心地哄勸她,鼓勵海倫勇敢地接受治療,這些減輕了海倫的痛苦和煩躁。
  當海倫從病痛和昏迷中醒來時,只感到眼睛灼熱疼痛,記憶中那可親可愛的陽光投射過來,刺得眼睛發痛,海倫翻身面向牆壁,蜷伏在床角。
  在接下來的日子,海倫的視力日益下降,陽光日益黯淡,再後來,陪伴海倫的就只剩下一團模糊的光影了。
  直至有一天,海倫睜開雙眼,記憶中那可親可愛的陽光消失了,那令人煩躁的聲響也消失了,代替它們的只有漆黑和靜寂。海倫就像跌入了噩夢的深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海倫本能地想叫,卻叫不出聲音,那種悲傷和恐懼令人終生難以忘懷。
  在此後的一段時光裡,海倫漸漸適應了黑暗與寂靜,對以往的事也漸漸沒有什麼印象了,只是覺得整個世界到處充滿了黑暗和冷清。
  病癒後幾個月的事幾乎沒有在海倫的腦海中留下記憶,只是依稀記得海倫常坐在母親的膝上,或是緊拉著母親的裙襬,母親忙裡忙外地做事,而海倫就跟著母親後面到處走。
  時光匆匆而逝,海倫逐漸開始用手去觸摸各種東西,並憑著感覺去分辨它們的用途。或者揣摩別人的動作、表情,來猜測發生了什麼事,然後表達自己想說的、想做的。
  於是,在渴望與人交流的作用下,海倫開始試著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搖搖頭表示「不」,點點頭表示「是」,拉著別人表示往她這邊「來」,推表示「去」。
  當海倫感覺到冷時,海倫就會縮著脖子,做出發抖的樣子,告訴別人海倫冷了。當海倫想吃麵包時,她就用切麵包、塗奶油的動作來表示。
  母親也竭盡所能與海倫交流,她做出各種動作,讓海倫了解她的意思,海倫總是可以清楚地知道母親的意思。
  說實在的,在那漫長的黑夜裡,海倫完全是靠母親的慈愛和智慧才感覺到生活的一絲溫暖。
  透過與母親交流,海倫漸漸懂得了一些生活上的事。5歲時,海倫學會了把洗好的衣服疊好收起來,把洗衣店送回的衣服分類,並能從中挑出自己的那幾件。從母親和姑母的梳洗打扮,海倫知道她們要出去,就求她們帶著自己。
  親戚朋友來串門,海倫總被叫來見客人。他們走時,海倫揮手告別,這種手勢的意義對她影響深刻。
  有一次,有重要的客人到家裡來拜訪,從門的啟閉,海倫知道他們已經來了。於是,她趁著家人不注意時,跑到母親的房間,學著母親的樣子在鏡子前梳妝,往頭上抹油,在臉上擦粉,用髮夾把面紗固定在頭髮上,並且讓面紗下垂,輕蓋在臉上,爾後,海倫又找了一件寬大的裙子穿上。然後,海倫便穿著這身奇怪的裝束,去樓下與他們一起接待客人了。
  海倫曾注意到母親和別人都是用嘴巴在交談,而不像海倫用手比劃著。因此,為了弄明白他們交談的內容,海倫會站在兩個談話者之間,用手觸摸他們的嘴巴,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管用。
  於是海倫瘋狂地擺動四肢,蠕動嘴唇,企圖與他們交談,但他們一點反應也沒有。
  於是,海倫憤怒地又踢又叫,直至精疲力竭為止。
  海倫心裡也知道這樣是不應該的,可是一有事情到來,她又急躁得控制不了,還會瘋狂地胡亂踢打,以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海倫‧凱勒以一介聾盲人士之姿,不只一路攻讀至哈佛大學,甚至可以跟常人一樣行動,她對世界有更深刻的感受,並透過寫作帶來全然不同的視域。最後投身社會運動,用一生影響他人,為世界帶來美好。本書將介紹海倫‧凱勒的人生,向讀者訴說一段令人感動的奮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