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終結者歐本海默: 道德與科學的掙扎, 背負國家使命的原子彈之父, 核武終究是必要之惡 | 誠品線上

戰爭終結者歐本海默: 道德與科學的掙扎, 背負國家使命的原子彈之父, 核武終究是必要之惡

作者 陳劭芝/ 許興勝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戰爭終結者歐本海默: 道德與科學的掙扎, 背負國家使命的原子彈之父, 核武終究是必要之惡:,有人說他是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的創見讓能源產生更進步也有人說他是戰爭罪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有人說他是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的創見讓能源產生更進步也有人說他是戰爭罪人,因為原子彈就是滅世的惡器「身為一位科學家必須堅信,知識以及它所賦予的力量對全人類有真正的價值;更須確信,你是在利用它的力量來傳播知識,而你也願意承受一切的後果。」──歐本海默【天才的求學生涯】他是哈佛大學高材生,物理領域中的聖殿──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生。他的求知若渴讓他成為科學界的通才,跨足物理、化學、天文,韋編三絕、廢寢忘食在他的研究生活中只是基本操作。被譽為當代最聰明的科學家之一,他卻因自己的天才無法獲得科學最高殿堂的殊榮?【公開的秘密──曼哈頓計劃】「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他是「曼哈頓計劃」的催生者。重擊世界的是完美的對稱波,抑或可稱為一團混沌,與生俱來的領導氣質讓他一肩扛起國家計畫,處理軍事、化學問題遊刃有餘。這項史無前例的科學計畫,投注20億美元,選定靜謐僻壤的小鎮作為實驗基地,迎來的結果卻讓他深深自責。他總是理論重於實驗,他驗證了自己理論的威力,卻也帶來罪惡的開端。「我要為毀掉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負責。」【鈾-235:改變世界的胖子與男孩】「科學家不能因害怕他人利用他的成果做壞事而拒絕推動科學前進。」1945年,「胖子」與「小男孩」分別降臨了長崎與廣島。強光後的蕈狀雲下,是人間煉獄,人類死前的痕跡被拓印在土地上,分裂的同位素切割出世界的鴻溝,最先進的武器、最精準的計算卻永遠比不過有心人的利用。原子彈的成功讓他驕傲,十萬人的生命讓他自責,如此矛盾的情感就此折磨著他。【麥卡錫主義的犧牲者】1950年代的反共熱潮延燒到他的身上,曾經的左翼傾向讓在參與國家重要計畫的他,無論何時何地都受國家嚴密的監視。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命名為「Joe-1」的成功,引起美國國內徹查相關人士的政治傾向,特務與他反覆周旋,卻從未找出「不忠誠跡象」,科學的創造不只被濫用,還被扭曲成政治的手段。【本為進步,終陷殺戮】「身為一位科學家必須堅信,知識以及它所賦予的力量對全人類有真正的價值」他積極呼籲限制核武,為受傷的世界貼上OK繃,深知自己「雙手沾滿血腥」,卻被總統當場打臉。他用後半生嘗試為世界撫平因自己的發明而帶來的傷口,他重新當選高級研究院院長,獲頒費米獎,最終因為喉癌,再也說不出話,默默離開了人間。★本書特色:本書詳細記錄了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的一生,他是曼哈頓計劃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抱持著對原子彈危害的深刻認知,以及對美蘇核軍備競賽的不認同,歐本海默致力於原子能的國際控制與和平利用,主張與他國交流核科學情報以達成相關協議,並反對美國率先製造氫彈。在人們眼裡,他是偉大的猶太科學家,也是反共運動的最大受害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陳劭芝 許興勝陳劭芝,從小喜歡數理的二類組人,電機電子相關科系碩士,當過高中老師,但是討厭沉悶的環境,去過新創科技公司但是加班加到肝指數過高,最後落腳老牌科技企業,體驗薛丁格的沉悶與加班。興趣是用寫作把讓人頭痛的東西變得不那麼頭痛。許興勝,專職編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生卒與經歷 成就與貢獻 地位與影響 猶太神童 富裕的猶太人家 童年愛好廣泛 愛冒險的少年 德國旅遊意外患病 進入卡文迪許實驗室 前往哥廷根求學 研究理論物理 一次失敗的戀愛 再回洛斯比諾斯 學術奇才 選擇開放式教學 耕耘在伯克利 深得學生敬慕 支持共產黨陣營 一見鍾情的婚姻 提出天體物理學新理論 參與原子彈研究 總統支持原子彈研究 曼哈頓計劃 成為研究的負責人 主持核試驗 負責籌建實驗室 生活在監視之下 初次試驗取得成功 工程支隊的危機 度過艱苦的生活 迷茫歲月 主張原子彈用於和平 選定三一試驗場 試爆前一波三折 原子彈首爆成功 兩次轟炸日本重鎮 退出原子彈研究 積極推動限制核武器 核彈專家飽受爭議 堅決反對軍備競賽 失意晚年 受到政治迫害 麥卡錫主義的餘威 重新得到肯定 調查對家庭的衝擊 長期的政治「囚徒」 走完人生曲折道路 未完成的和平事業 附錄 經典故事 年譜 名言

商品規格

書名 / 戰爭終結者歐本海默: 道德與科學的掙扎, 背負國家使命的原子彈之父, 核武終究是必要之惡
作者 / 陳劭芝 許興勝
簡介 / 戰爭終結者歐本海默: 道德與科學的掙扎, 背負國家使命的原子彈之父, 核武終究是必要之惡:,有人說他是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的創見讓能源產生更進步也有人說他是戰爭罪人,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327535
ISBN10 / 6263327537
EAN / 9786263327535
誠品26碼 / 2682259171007
頁數 / 26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詳細記錄了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的一生,他是曼哈頓計劃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抱持著對原子彈危害的深刻認知,以及對美蘇核軍備競賽的不認同,歐本海默致力於原子能的國際控制與和平利用,主張與他國交流核科學情報以達成相關協議,並反對美國率先製造氫彈。在人們眼裡,他是偉大的猶太科學家,也是反共運動的最大受害者。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成就與貢獻
  羅伯特・歐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出生於美國紐約富裕的德裔猶太人家庭,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被譽為美國「原子彈之父」。
  1925年,歐本海默以榮譽學生的身分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隨後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1926年,轉到德國哥廷根大學;1927年,憑藉量子力學論文獲榮譽博士學位。
  1927年夏,歐本海默學成歸國,先去哈佛大學,然後到伯克利加州大學和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任教。其間,1928~1929年,他曾又赴歐洲,先後在萊頓大學和蘇黎世大學做研究,始終矚目於物理學發展的最前沿。未到而立之年,他已確立在美國物理學界的領先地位。
1942年,被任命為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主任,祕密進行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27個月以後,數以千計的專家在歐本海默的領導下,成功地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1945年8月,美國將原子彈投到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1965年,歐本海默患了肝炎,身體不佳。1967年2月18日在普林斯頓因喉癌去世。享年62歲。
  他與玻恩合作,發表了〈分子的量子理論〉一文,奠定了研究分子光譜的基礎,建立了分子研究的經典。
  1942年,他被任命為戰時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主任,成為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技術領導。1947年又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並於次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主席。
  1945~1953年,歐本海默成為美國政府和國會制定原子能政策的主要顧問之一,包括擔任過兩屆美國政府原子能委員會的總顧問委員會主席。
  他懷著對於原子彈危害的深刻認識和內疚,懷著對於美蘇之間將展開核軍備競賽的預見和擔憂,懷著堅持人類基本價值的良知和對未來負責的社會責任感,滿腔熱情地致力於透過聯合國來實行原子能的國際控制與和平利用,主張與包括蘇聯在內的各大國交流核科學情報以達成相關協議,並反對美國率先製造氫彈。
  退出政壇以後,歐本海默全身心地投入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教學和管理之中,把他的教學風格和管理才能在這裡發揚光大,並舉辦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學術活動,促進了其間量子理論的發展。
  他曾早在1930年就預言正電子的存在,在1931年指出有整數和半整數不同自旋的粒子有不同的理論結構,並結合當時有關宇宙射線和原子核物理的大量觀察實驗結果,對量子電動力學到基本粒子的性質進行了描述、計算和說明,雖然他還不到30歲,但已確立自身在美國物理學界的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歐本海默也逐步展示出他作為一個優秀教師的潛能和素質。他的周圍總是聚集著一群才華橫溢、思維敏捷的優秀青年,伯克利逐步成為美國的理論物理中心,他培養出的年輕物理學家後來也大多成為物理學界的頂尖高手,並由此形成美國物理學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派。

試閱文字

內文 : 原子彈首爆成功
  7月16日清晨4點,雨終於停了。風也轉向,朝西南方吹,與市鎮反方向。氣象組的哈伯德又等了45分鐘才送出他的最後報告:「地面平靜。風速隨高度漸增,直到40,000公尺處風速最大。未來兩小時內情況基本不變。雲層已開始消散,變為多雲氣候。」
  這份報告送交歐本海默,他同意報告內容。經過商量,原子彈試驗最後定在清晨5點30分進行。
  在鐵塔下守衛的試裝部隊中,有一位年輕科學家喬・麥克說:「我做了一個夢,看見基斯塔科夫斯基拿起一個消防水帶往原子彈上澆水,這時我醒了,發現原來是鐵塔上有水滴落到我臉上,而肯尼斯・班布里奇(Kenneth Tompkins Bainbridge)正俯身在看我。」
  當最後決定進行試驗時,班布里奇正在鐵塔頂上。這時整個武裝部隊,包括基斯塔科夫斯基在內,都最後由鐵塔撤離。在離開之前把所有的開關都合上。
  班布里奇回憶說:
  當我合上最後一個開關時,我的神經非常緊張。因為這個開關接通了向點火機構供電的電源,合上之後就可以由坑道直接引爆原子彈。因此,如果有人回到了塔底下並發生一點什麼差錯,其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基斯塔科夫斯基等人都坐我的汽車最後撤離鐵塔。我拚命加速,好像是在逃命。但由於道路太壞,車速很難超過35英里至40英里。
  不直接參加試驗的科學家們以及貴賓和其他參觀人員,都聚集在試驗場西北20英里以外的一個安全場所,那就是康帕尼亞山上,觀看這次試驗。每個人都發了一副焊工眼鏡,可以透過它的黑玻璃觀看爆炸情景。
  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甚至還帶了棕色護膚膏,以便塗上防止爆炸時的紫外線灼傷。清晨5點10分,在沙漠中各處設置的擴音器響起了山姆・艾利森博士的聲音:「現在還差20分」。
  警衛鐵塔的武裝部隊進了坑道,看到裡面擠滿了物理學家和軍人,還有一兩名神經科醫生,歐本海默也在其中。他瞥了麥克一眼,看出後者還算鎮靜,就走到別處去了。麥克是最後離開鐵塔的人之一,他接受命令引爆第一枚原子彈。
  在此後幾分鐘內,繼續進行倒數計時,歐本海默獨自一人在坑道內外走進走出,顯得緊張與孤僻。有一位坐在麥克旁邊的科學家,負責管理一個緊急按鈕,一旦麥克的控制臺上發生了什麼故障,他可以隨時中斷試驗。
  這位科學家看到歐本海默過分緊張,想開一個小小的玩笑讓他輕鬆一下。
  他說:「歐比,我想很可能在0點差5秒時,我把開關一拉,然後向大家宣布:先生們,試驗不成了,都回去休息吧!你看會這樣嗎?」
  歐本海默並沒有被他的詼諧逗樂,反而冷冷地回答說,「你神經沒有毛病吧?」
  倒數計時繼續進行。營地上的警報器拉響,人們都掩蔽到附近的壕溝之中。
  「差1分,差50秒,」倒數計時的報時聲在沙漠營地周圍發出迴響。在揚聲器中夾雜著美國之音播送的音樂,因為兩者頻率碰巧相同。當時廣播電臺正在播送柴可夫斯基的提琴小夜曲。
  在差45秒時,麥克合上了開關,投入自動定時操作。班布里奇說,「從原子彈爆炸前20秒鐘開始,我完全清楚將要發生的全部過程,因為這些已經事先在儀表系統中設計好了。」
  在起爆前10秒鐘,麥克合上了最後一個手動開關。
  最後倒數幾秒,歐本海默更加緊張,整個人似乎為這項偉大的科學成就付出的努力所榨乾。
  在場的人描述當時的情況道:「他幾乎是屏息以待,從頭到尾保持一個姿勢來穩住自己。」
  而基斯塔科夫斯基衝出掩體,站在坑道頂上。
  「10……9……8……7……」艾利森在倒數計時內忽然想到原子彈爆炸可能產生像閃電一樣的效應,因而他手中抓住的話筒有使他觸電的危險。因此,在計數報到差1秒鐘時,他扔下了話筒然後竭盡全力地高呼:「零!」
  第一枚原子彈爆炸了。
  奧托・弗里施(Otto Frisch)這樣地描寫當時的壯觀景象:
  這時,萬籟俱寂,忽然出現一片耀眼的強烈光,或者說是像太陽一樣的強光。這是一股熾熱的、無定形的白光,把沙漠邊際的小沙丘照得刺眼,彷彿要將它們全部融化。
  正好幾秒鐘之內,光線的亮度沒有變化,然後開始減弱。這時我才轉過身去,想看看這個小太陽似的火球究竟是什麼模樣,但它的光度仍然太強,不可能正視。
  我瞇著眼睛,想看個清楚,大約又過了10秒左右,火球開始膨脹,同時亮度減弱,這時看起來好像用石油燃起的一片大火,其形狀猶如一個大草莓。
  火球由地面緩緩上升,下面連著一個急遽旋轉著的、由塵土構成的長尾巴。我當時想到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像一隻燒得通紅的大象用它的鼻子撐著倒立在地面上。
  然後,當灼熱的煙雲逐漸冷卻而且紅光減弱之後,可以看到在它四周有一圈藍光環繞,這是由離子化空氣產生的光芒……這真是無比壯觀的景象,任何親眼見過原子彈爆炸的人,對此都將終生難忘。
  所有這一切都在一片寧靜中出現,直到幾分鐘之後,才傳來了一聲巨響,我趕緊堵住自己的耳朵,但聲音仍然震耳欲聾。接著是一片「隆隆」的轟鳴,就像遠處有貨運列車開過的那樣。到現在我耳邊彷彿還能聽見這種響聲。
  菲利普・莫里森(Philip Morrison)位於離爆炸中心約16公里處,他說:「雖然還是夜晚,你卻感到彷彿白晝突然來臨,就像在午夜中出現在沙漠中的太陽,使你感到臉上灼熱。」
  在坑道內,人們可以看到由背向爆心的出口處閃進一股強烈的白光,從而知道原子彈已經爆炸。幾分鐘之內仍然是一片寂靜,隨後傳來了雷鳴般的巨響。
  歐本海默回憶道:「有幾個人笑了,有幾個人卻哭了,大多數人驚呆了,一聲不響。我心中浮上了古印度詩聖《博伽梵歌》(Bhagavad Gītā)中克里希那試圖說服王子執行他使命的一句話:『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當歐本海默走出坑道來觀看巨大的火球上升時,人們紛紛向他祝賀。基斯塔科夫斯基激動地拍著他的肩膀說:「歐比,我贏了。」
  歐本海默正處於激動的情緒中,他什麼話也沒說,強壓住心中的激動,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
  在這之後,肯尼斯・班布里奇內心充滿著成功的喜悅,他鄭重地、自信地找到歐本海默,握住他的手說:「歐比,現在我們將永世被人詛咒了。」
  在營地上,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在見到閃光之後而衝擊波尚未來到之前,自己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
  他手上抓住幾張小紙片,當衝擊波侵襲營地時,他撒下手中的紙片。由紙片被衝擊波帶走的距離,他可以估算原子彈的威力相當於20,000噸TNT炸藥。他這個估計值的準確程度著實令人驚訝。
  伊西多・拉比(Isidor Isaac Rabi)也在營地,他從他自己身上觀察到某些現象。在一分鐘之後,他的手背上都起了雞皮疙瘩。
  「當時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是一種可怕的、不祥的、令人倒楣的預兆。直到現在我也忘不了這種憎惡心情。」
  稍晚一些,當天亮時,拉比看見歐本海默剛從觀察坑道回到營地。在微光中歐本海默茫然移步,完全像一個沉思中的陌生人。他的舉止使拉比回想起那不祥的雞皮疙瘩。
  「我永遠忘不了他走路的樣子,」拉比回憶道,「我也永遠忘不了他剛下汽車時顯露出的那種神情。」

兩次轟炸日本重鎮
  1945年7月16日,三一基地的「胖子」(Fat Man)炸彈試爆成功後幾小時,「小男孩」(Little Boy)炸彈的元件,也被送上停泊在舊金山灣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戰艦上。
  當晚,戰艦就駛向美國最前線的空軍基地天寧島。自1945年初以來,此地停駐的轟炸機都以傳統炸藥對日本城市進行轟炸。
  7月16日至21日之間,杜魯門總統連續不斷地收到原子彈試驗成功的報告,一份比一份更詳細地描述了這一驚天動地的事件。然後,在7月21日,格羅夫斯的詳細報告的全文送到波茲坦,它不僅使杜魯門也使邱吉爾感到吃驚。
  到8月初,「小男孩」炸彈的其他部分,連同「胖子」的第一批元件,也由空軍運輸機自新墨西哥州送達天寧島,許多科學家在那裡把兩枚原子彈的部件最後裝配好。
  之後,「小男孩」炸彈被裝置於特別改良的B-29轟炸機上,準備轟炸日本的廣島,這是一個被「過渡委員會」的目標小組所選中的不幸城市。
  就某些方面來看,廣島算得上是個軍事目標,日本第二軍團總部就設在此地,第二軍團是領導抵抗美國入侵軍隊的兵團,另外還有一些相當大的軍用品補給站也位於廣島。
  1945年8月6日天未亮時,一架B-29轟炸機由天寧島空軍基地起飛,這架由飛行員命名為「艾諾拉・蓋」的轟炸機,攜帶被稱為「小男孩」的鈾彈,在轟鳴聲中向廣島方向飛去。
  廣島,一個位於大田河口的城市。此時的廣島人口已由戰爭前的40萬人減少至30萬人,大部分是平民。
  1945年,大規模的轟炸已經使東京以及其他許多日本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廣島當局已料到轟炸遲早會到來,因此已要求部分居民做疏散工作,但很奇怪到目前為止一切仍然很平靜。
  其實,當天早上7點,廣島響起了空襲警報。這是該地在幾小時內的第三次空襲警報。
  不久之後在日本南部發現一架孤獨的氣象偵察機,它向廣島迫近。然而,這架飛機很快就飛走了,因此廣島就在7點30分解除警報,全城立即進入上班前的擁擠狀態。
  在8點後不久,防空監視哨發現另外有一架B-29接近廣島,但並未再發空襲警報。他們僅僅在無線電中宣布有敵機到來,並命令居民在敵機飛臨城市上空時臨時掩蔽,同時還比較有把握地廣播說,這些飛機似乎只是執行偵察任務。許多居民繼續上班,相信被轟炸的危險期已經度過,沒有人想到會有一場空前的災難降臨到頭上。
  「艾諾拉・蓋」號轟炸機的飛行員們,已研究廣島地圖好多天了,所以駕駛員知道要將原子彈投到哪一個目標點。
  一架B-29轟炸機並未在廣島市引起太大的恐慌。轟炸機飛到市郊後,就傾斜飛入市區方向,當飛機飛過大田河上的相生橋後,就由機艙內丟下一枚炸彈。
  在丟下「小男孩」炸彈後,轟炸機減輕很多重量,立刻加足馬力向上沖,盡速拉開飛機與市中心的距離。大約1分鐘後,這枚「小東西」就爆炸了!
  幾分鐘後一道刺眼的強光由廣島市中心迸出,兩道強烈的震波搖撼著「艾諾拉・蓋」號轟炸機。緊接著在幾秒鐘後,飛機受到兩次衝擊波的劇烈震盪。然而飛機平安無事,朝著天寧島返航。
  當強光散開形成一朵蘑菇雲時,機組人員好奇地回頭看廣島市變成什麼模樣。
  其中一位回憶道:「我相信,大概沒有人會想到結果會是這種光景。兩分鐘前,我們還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整座城市,但現在我們卻什麼也看不清了。只見濃煙和大火由山邊往上蔓延開來。」
  在投彈15分鐘後,飛機上的帕森斯上校發回如下的電報:
  結果完滿。據觀察,效果優於三一試驗。各方面均成功。投彈後飛機一切情況正常。
  雖然機組人員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球上升並翻騰數分鐘之久,最後形成一團高達30,000公尺的蘑菇雲,但他們對於在這片烏雲之下所籠罩的驚人恐怖景象卻難以想像。
  由廣島倖存者們的第一手描述中,可以使我們看到當時居民身心兩方面都受到多麼強烈的衝擊,他們簡直無法想像落在他們頭上的武器具有多麼大的毀滅力量。下面是一些倖存者的追述:
  「哦!剎那間,我覺得背後似乎遭到巨大的重擊,之後又被丟入滾燙的熱油中……我好像被向北丟得好遠,接下來我只覺得天旋地轉,再也無法分辨方向了!」
  另一位目擊者回憶當時的慘狀道:「當時我清楚地聽到身後樹旁一個女孩微弱的叫聲,她直喊:『請救我啊!』那個女孩的背已嚴重燒傷,皮膚被掀起,懸在臀部上。」
  「周圍一下子變得天昏地暗……然後,我心裡只想到『世界末日到了!』」
  「到處橫七豎八地躺著死屍。我在地板上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當時我想像不出是什麼力量在一瞬間奪去了這樣多的生命……到處都沒有燈光,我們像夢遊一樣地走動……」
  「我立刻想到這正像我從書本上讀到過的地獄景象。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恐怖的情況,但我想世上如果真有地獄的話,那就是在這裡!」
  這場強烈的爆炸幾乎把整個廣島市掀了起來,立刻摧毀70,000座占廣島市90%的地面建築物,其中45,000座全毀。
  一瞬間的熱度,高達攝氏1,600度,持續了10~15秒鐘,將相生橋方圓2,000公尺內的人,全烤成了肉球。爆炸當場死亡,再加上接下來幾天內的死亡總人數高達10萬人。再接下來的5年內,還有10萬人死於與輻射汙染相關的疾病。
  轟炸廣島的消息傳回美國,給人一種混雜著解脫、驕傲、高興、震盪及悲傷的感覺。
  幾個月前,在洛斯阿拉莫斯進行「牛刀小試」實驗的年輕科學家奧托・弗里施回憶道:「大約在三一基地試爆後3個星期,有一天,實驗室裡突然有一陣騷動,急快的腳步聲中夾雜著喊叫聲。有人推開我的研究室門,大叫著:『廣島被炸毀了!』當時我看到很多同事急忙打電話到聖塔菲市的拉方達飯店去訂位,準備大肆慶祝一番,我心中不自覺地湧起一股不安,甚至十分反胃!」
  在洛斯阿拉莫斯,為製造原子彈最為盡力的歐本海默在當天接到電報後,立即召集實驗室的所有人員,正式宣布這個消息。
  根據在場同事描述,歐本海默在眾人歡呼聲中「進入了大廳,到處是歡呼聲和掌聲,他以優勝者的方式致意。他們兩手握起,高興地舉過頭,一直到他來到中間位置。」
  就在這一刻,他嘗到了權力的滋味,昂然自得,但他是個很複雜的人,不被成功及勝利輕易地沖昏頭。
  從他最喜愛的物理,他創造了一個武器怪物。不久之後,他付出的努力,竟反過來讓他遭受一輩子良心上的譴責!
  儘管廣島的損失慘重,但日本的最高指揮部仍不允許裕仁天皇輕言投降。結果,迫使美國空軍在8月9日中午12點在長崎市區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這是一枚與三一試驗場上試驗完全一樣的內爆式原子彈。人們叫它「胖子」。這枚炸彈原定的目標是小倉,如果不是由於小倉當天低雲多霧,長崎本來可以倖免於難。
  這個南部的城市和廣島一樣,被炸得滿目瘡痍,雖然所遭受的破壞比廣島要小,但仍然造成了10萬餘人死亡或殘廢。在原子彈爆炸12小時之後,長崎市仍然在一片火海之中,從200英里之外的飛機上也清晰可見。
  這次的長崎轟炸後,裕仁天皇不得不在5天後透過廣播向全日本人民講話。這位深居東京皇宮的天皇,平日的一舉一動都如同謎一般,他的聲音根本不是一般日本百姓聽得到的。裕仁天皇以細弱的聲音念出先前準備好的投降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