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The Place 7: 嘉義縣 | 誠品線上

The Place 7: Chiayi County 

作者 林鈺雯/ 主編; 劉佳旻/ 羅健宏/ 吳其融/ 張雅茹/ 林民昌/ 黃銘彰/ 採訪編輯
出版社 聯灃書報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本地The Place 7: 嘉義縣:2021年本地團隊採集構成《本地ThePlace07:嘉義縣》,接續著2020年花蓮、新北市,2019年桃園、台南、屏東、台東前六本的精神,以在地生活風格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2021年本地團隊採集構成 《本地 The Place07:嘉義縣》, 接續著2020年花蓮、新北市,2019年桃園、台南、屏東、台東前六本的精神, 以在地生活風格的元素,集結成內容豐富的地方誌。 無論你是剛接觸地方創生的入門讀者, 或是想再進一步探尋生活意義的進階讀者, 《本地 The Place》將透過新角度的編輯與採訪, 替你找出在地生活的機會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出版起源: 隨著時代的演變,地方生活的面貌與可能性也隨之改變,《本地》團隊希望透過系列刊物的製作,引領讀者重新找回對於生活的感知能力,並進一步追求在地方生活的各種想像與可能性! 書籍特色: 本書屬於《本地 The Place》系列,通過另一觀看角度,讓地方生活在頁面上促成讀者的知識旅行能力再提昇。提出不同的生活選項,創造讀者對「人」和「地方」的全新認知和想像。 以「時序、地方數字、地圖、經濟概況、習俗、用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一個區域,抓出各項微妙而複雜的「地方事務」、從「經濟、商業活動、品牌」理解在地文化發展,以及「文化、設計、食物、旅行」與「居住者」的關聯。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兼具人文與設計美感。 由平面設計師葉忠宜擔任視覺指導與封面設計,本書以全彩印刷全書,如實呈現採訪路上的精彩攝影圖像與設計版面,提升紙本書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部分內容為英文摘要,提供給外文讀者認識台灣的窗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主編 林鈺雯,採訪編輯 劉佳旻、羅健宏、吳其融、張雅茹、林民昌、黃銘彰總編輯李取中《The Affairs週刊編集》、《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靛花 tien faˊ》總編輯。原是個網路人,曾以「樂多新文創」獲得2009 年網路金手指年度大獎。2010 年將《The Big Issue》這本源自英國倫敦的雜誌帶進台灣發行,並重新定位、編輯,廣受年輕世代讀者喜愛,2018年更獲得國際街報組織(INSP)最佳設計獎殊榮。2017 年創辦編集者新聞社,發行以報紙為主要媒介的《The Affairs 週刊編集》,再一次挑戰傳統媒體營運的思維,優質的內容與設計風格,獲得第43屆金鼎獎新雜誌獎、2018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2018年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等多個獎項肯定。2020 年與客家傳播基金會聯合發行《靛花 tien faˊ》以客家為切點的季刊,企圖以客家的質地,帶出新的時代意涵。藝術總監・封面設計葉忠宜現為平面設計工作室「卵形 oval-graphic」 負責人。曾策劃引進並翻譯知名字體設計師小林章數本著作《字型之不思議》、《街道文字》等書。2016年開始統籌製作字體排印設計雜誌《Typography字誌》中文版,目前已出版至第6期。2017年起與臉譜出版合作,策畫設計教育書系《Zeitgeist》,陸續引進國外平面設計經典/實用著作。編輯團隊主編 | 林鈺雯現任《The Affairs 週刊編集 》編集部專案主編。執行製作《本地The Place 07:嘉義縣》、《本地The Place 05:花蓮》,2019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台三線地方報》。曾任職於網路書店、網路媒體、雜誌與出版集團。文稿編輯 | 劉佳旻採訪撰稿 | 羅健宏、吳其融、張雅茹、林民昌、黃銘彰撰稿作者 | 歐陽瑜卿、安柏霖(Voyu Yasiungu)、何亞芳、羅怡芬、顧瑋英文編譯 | Fang Kai-Ping專案攝影 | Kris Kang美術設計 | 賴婉靖內頁圖像 | BASED DESIGN STUDIO、Manual for all、Jean Zhan、汪德範 Wang Te-Fan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State of Mind 心之所向 發刊言 Foreword p.002 Observation Outline 概論 嘉義縣的地圖 Maps p.006 嘉義縣的數字 Statistics p.009 嘉義縣的時序 Calendar p.010 嘉義縣經濟概述 Economy p.014 Local Affairs 地方事務 人文觀察 Observations p.018 曾文溪:刻劃族群生命的水道 從陂圳到嘉南大圳 新港奉天宮 社區關係 Community Relations p.024 大埔鄉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嘉義縣的書 Books p.026 《阿里山物語》 《大士爺厚火氣》 《打氣粥》 《收藏一撮牛尾毛》 嘉義縣的音樂 Music p.027 伍佰《釘子花》 蔡振南《生命的太陽》 打狗亂 歌團〈嘉義人,自己人〉 Am樂團《故鄉》 嘉義縣的影視 Filmography p.028 《用九柑仔店》 《蚵豐村》 《消失的情人節》 Business 經濟、商業活動、品牌 地方設計 Local Design p.030 看見.臺灣阿里山:林磐聳×茶田三十五號特展 永續經濟 Sustainable Business p.032 皆展溫室 冷研科技 地方品牌 Local Brands p.036 黑龍醬油 林家冠軍烏魚子 洲南鹽場 旺萊山 Culture 文化、空間 文化空間 Cultural Spaces p.046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北回歸線太陽館 維泰號行動圖書館 板頭村藝術工寮 萬國戲院 仁偉書局 文化團體 Theater & Performance p.056 阮劇團 祭典節慶 Celebration p.058 戰祭Mayasvi 民雄大士爺祭 過溝建德宮火燈夜巡 Design & Craft 設計、工藝 地方工藝 Local Crafts p.062 改造街景的交趾陶與馬賽克 展現神明衣裝的刺繡藝術 取自在地素材的簡約竹編 被看見的好設計 Quality Design p.072 小福砌空間設計 嘉義優鮮×永真急制 陽光郊遊社×無氏製作 Travel & Food 旅行、食物 景觀 Spots p.080 阿里山森林 鰲股濕地 魚寮遺址 咖啡店 Café p.086 ISA Coffee & Co. 翌莎精品咖啡 茶館 Tearoom p.088 飲山郁 山角鐵茶屋 餐廳 Restaurants p.092 HANA 廚房 佳香餐飲部 旅店 Accommodations p.096 歐都納山野渡假村 阿里山龍頭當歸民宿 特色小吃 Local Food p.100 溪北產物 陶花源窯烤 日和製冰部 月眉鴨肉羹 Home & Local Livings 當地生活、人 淺山房主人-蔡榮發:「我不喜歡回憶,因為不想被當成老人。」 阿里山咖啡先鋒者-方政倫:「待在園子裡的時間愈久,你就會發現更多東西」 那間賣魚的花店-蔡伊倫:「人不能畫地自限。」 茶山部落獵人-安柏霖:「有了空間連結,才能產生生活感。」 藝術家-王文志:「我回來找尋臺灣的雕塑語言。」 Edits 編選 主編之旅 Editor’s Trip p.130 特富野古道 屬於嘉義縣的美好事物 p.132 地方策展 Local Curation p.137 臺灣文博會嘉義館 照起工:打造一場常民嘉年華 編輯後記 Afterword p.140 Plus 附錄 嘉義縣的物產&餐食設計 Produce & Recipes p.121 金珠黃豆 紫蘆筍 玉女番茄 愛玉 咖啡 生態養殖漁產 嘉義縣的伴手禮 Souvenir p.127

商品規格

書名 / 本地The Place 7: 嘉義縣
作者 / 林鈺雯 主編; 劉佳旻 羅健宏 吳其融 張雅茹 林民昌 黃銘彰 採訪編輯
簡介 / 本地The Place 7: 嘉義縣:2021年本地團隊採集構成《本地ThePlace07:嘉義縣》,接續著2020年花蓮、新北市,2019年桃園、台南、屏東、台東前六本的精神,以在地生活風格的
出版社 / 聯灃書報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424725
ISBN10 / 986542472X
EAN / 9789865424725
誠品26碼 / 2682001408009
頁數 / 1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5X1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關於本地
「本地 The Place」系列刊物的初衷在於探究地方的本質, 試圖跳脫傳統經濟導向的思維,透過編輯團隊對於地方的 內容採集與價值取捨,希望挖掘出屬於地方「最野、最現代」的一面。
隨著時代的不斷演變與人們生活意識的趨向成熟,地方生活的面貌與可能性也已隨之改變。我們期待透過此系 列刊物的內容採集與製作,發掘出那些在地方上努力實踐與定義美好生活的人們及事物,嘗試引領讀者重新找回對於生活的感知能力,並進一步開啟在地方生活的各種想像及可能性。
本地的探索其實也是一個自我存在價值的探索,我們相信只有透過親自用身體去感受、去思考,或許我們才能再次找到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的連結。也或許只有透過每個個體找到真我的過程,才能進而找到我們身為一個人的共同價值,也才能重新去發掘認識我們脚下的這塊土地,並 願意共同去捍衛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方式,即使是一件很小很美的事。

我們必須不斷的探索,我們所有的探索最終將帶我們 回到原點,並第一次認識這個地方。- T.S. 艾略特
― 總編輯 李取中

試閱文字

內文 : (大標)從陂圳到嘉南大圳
(小標)嘉義田野地景的核心⸺農田水利灌溉

(前言)陂圳如同經絡、嘉南大圳則如同骨肉,形成嘉義當代農耕與住居的地景;嘉南大圳將雲林、嘉義、臺南透過灌溉渠道串接,分屬濁幹線、北幹線及南幹線, 其中北幹線的闢建大幅利用了早期嘉義灌溉系統

嘉義縣是漢人最早進到臺灣定居的區域之一,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區;人們隨海運、河運及內海船舶運輸,逐步落腳在此,彼時利用易於取得的河水及小湖泊,逐步形成陂圳,並試圖往上游築埤塘蓄水,以渠道輸水至平原。17 至 19 世紀清帝國統領時期,嘉義地區有 3 大河系 70 陂圳,並依其陂圳形成集村, 聚落也常因陂圳水源而械鬥或彼此協力。然而,關於「何地最早開墾」 又或者「道將圳是否為施琅最早興建」的歷史爭論,或許僅能由地球科學的運用、史料的交錯檢視,一步步找到更接近可能的解答,但無疑地,嘉義縣這座諸多庄頭仍保有完整聚落紋理的縣市,是臺灣文史愛好者的「當代博物館」。

嘉義各個平原聚落依水而生。以鹿草鄉為例,鹿草街區聚落緊鄰劉荊莊陂、大使公埤,而每個聚落均與這樣的水路產生綿密而複雜的關係;穿越鹿草街區的龜仔港溪成為鴨母寮大排,個別老舊的陂圳則利用原先的水路修築成嘉南大圳中的支線、分線、大小給水線。

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些陂圳、大型水利系統的興建,多半都是經濟性誘因。1690 年代前後,中國出現華南地區糧食不足問題,彼時也是嘉義地區大量興建埤圳的時刻,此後一直到 1850 年前,臺灣稻米均是福建省及廣東省的重要稻米進口來源。而日本為了提昇嘉南平原的水稻、甘蔗產量,推動了「官佃溪埤圳計畫」,其中的核心工程是興建烏山頭水庫、開鑿水路溝通曾文溪和濁水溪兩大河流系統,並在後續三年輪作的宣傳中,將此埤圳計畫命名為「嘉南大圳」。

在嘉義縣,特別推薦你走入田間小路,雖偶爾會因道路維護等級不足而有顛簸,但不同的圳溝、不同的作物,及不同的土壤,都形成各個鄉鎮不同的特性。以灌溉系統來分,嘉義平原地區從北到南分別有新港支線、蒜頭支線、朴子支線、八掌溪支線;日落時分,騎車或開車晃蕩在田間小路,你可以看著圳溝的流水、田區的青綠,伴著陽光與田間忙碌的農友,路過他們的日常風景。― QR


--------------------------------------

(大標)黑龍醬油
(小標)製作一瓶無愧於心的風味

(前言)黑代表「穩重」、龍代表「尊貴」,品牌視覺不僅有著沉穩、充滿能量的信賴感,也同時象徵著這家公司的願景⸺讓消費者在琥珀色的醬油中,嚐到品質穩定安全,同時是遵循古法的方式釀製成的滋味

堅持用心,腳步一直比同業更快的黑龍醬油創立於 1944 年,是歐美亞洲超市、臺灣各大生鮮連鎖通路都見得到的品牌。製作工廠三鷹食品有限公司座落嘉義縣民雄鄉,生產線分為醬油、調味醬、醬菜三大類, 主力產品為黑豆醬油。品牌愛好者也能拜訪距離工廠車程 5 分鐘的「黑龍蔭油」門市,吃到由各類產品所製作的簡單家常套餐。

2004 年接續父親已企業化的釀製黑豆蔭油事業, 第三代涂珮鈞與涂靖岳姐弟兩人當時為了將醬油製程 「拉回最原始的味道」,不再依賴食品添加物的調製,而是用科學化的管理改進原本製程與設備,產出完美釀造的原始醬味。並於 2006 年起陸續獲得 HACCP、 ISO22000、FSSC22000 食品安全系統認證⸺這代表除了製程與環境控管,現場所有員工、包括不識字的長輩阿姨們都要做到 SOP,並達到日本企業 6S(工作環境現場管理)訓練標準。

「發酵」是食材產生化學反應的過程,純釀造醬油製造主要以全黑豆或脫脂黃豆片加小麥為原料,以麴菌分解豆類蛋白質,將蛋白質游離出來。在臺灣, 以黑豆蔭釀方式產生的醬油通稱「蔭油」,或因古法陶缸釀造又稱「壺底油」,是臺灣特產醬油。黑豆蔭油製程需要經過五大步驟:洗豆浸豆,蒸煮冷卻,製麴、翻麴、收麴,洗麴,和悶麴。基本上,製作工具、人力都得維持穩定,才能精準控制溫度與麴菌作用;一般而言,製程 4 至 6 個月所得的醬油風味及品質最佳。

釀造製程一致化是控制時間與溫度、濕度的必要手段。「每一顆豆子都會以同樣的速度被攪拌,」負責流程改善的涂靖岳解釋,在翻麴過程中,機械會控制每一顆豆都沾染均等的麴菌。攪拌後的豆子,24 小 時皆以電腦系統控溫。要知道是否有雜菌,只要翻攪的時候看到菌絲就會知道;而濕度控制得當與否,也會影響雜菌跟麴菌共生狀態。悶麴時,溫控的設定是 50° C 以上,此時活化酵素最旺盛。科學製程讓溫度不會因為季節冷熱而變動,維持整個發酵品質一致。

接著,進入靜態發酵⸺黑豆跟固定比例的鹽水一起倒入自行研發的食品級玻璃纖維桶中,在經過特殊設計的溫室裡存放 120 天。這個天數是黑龍認為的釀製最佳時間點。發酵完成後,這個桶子也能將清洗後的髒水完全排出,不會交叉污染。「我們想讓流程省力,不會像是之前老師傅們那樣辛苦,像在照顧孩子,冬天還要幫麴豆蓋被子。」擅長企管的涂珮鈞說, 改善製程並非一蹴可幾,是先以小規模釀製,慢慢實驗出來。接下來,黑龍醬油已經建置一套可將效能提升的日本壓榨設備,更能妥善利用釀製後端最後壓榨出的大量豆粕(蛋白質)。
臺灣是寶島,醬油風味多元,而黑龍醬油則希望能以最親民的價格,提供給大家最原初的美味。― YW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新書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