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人生的震顫: 用鏡頭寫故事, 捕捉看不到的深情 | 誠品線上

抓住人生的震顫: 用鏡頭寫故事, 捕捉看不到的深情

作者 宋剛明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抓住人生的震顫: 用鏡頭寫故事, 捕捉看不到的深情:相機就是表達思想、藝術的筆除了明白選擇一台相機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真的明白,什麼是攝影攝影或許是人們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相機就是表達思想、藝術的筆除了明白選擇一台相機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真的明白,什麼是攝影 攝影或許是人們透過影像來表達難以抒發的情懷,又或者依附攝影,記錄生活的一切體驗與領悟,如同寄生於攝影般,和影像共存。 本書深入認識攝影與影像的發展,從數位相機的影響談起,回顧攝影的起源,涵蓋攝影題材、攝影心理、攝影倫理及攝影的最終目的。又以日常生活的捕捉,沉思攝影師的角度詮釋,充滿文青般的述說,引人發想背後的思緒跳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宋剛明 1956年生,楚人,喜好文學與設計,略通攝影,現為影像學教授,享長江學者待遇。中國攝影家協會藝委會委員;湖北攝影家協會副主席;U型影像感測器發明人;中國攝影金像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貢獻獎》獲得者。 出版著作有《戒毒女》。重要成冊作品有:用寬畫幅展現中國人十年世俗生活的《吾土吾民》;解剖中國轉型時期社會問題的《留守老人》;反映艱苦勞作的《採石場》;研究藏人民俗生活的《佛澤凡音》、《紅雲》;用現代攝影語言解構中國傳統建築的《徽居映射》;文獻攝影《三峽──永遠的風景》;移民生活《三峽──永遠的家園》等。 欣賞清人李漁的美學觀點:「于淡處見才方是文章高手。」攝影追求:「用看得見的影像,傳達看不見的思想。」 閒暇之時愛給房子加點巧思、賞車、時而沉浸於音樂的世界,對於相機更是著迷。其發明的U型影像感測器,可以讓影像真正達到完美品質,一不小心,也許把全世界的相機改造了。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江湖無情 歷史寵倖後來者樂趣無疆 心態才是開心果年華易逝 鏡中不知幾許真簡單是福 機鋒盡藏反安泰見性成影 心中格局定乾坤世事難料 歷經劫波前路遙風水流轉 堂前飛燕今何往心為何物 攝魄從來非小技獨門暗器 勝者為王一招鮮光影有價 陽光如何論斤買框中觀景 斗方之間有乾坤人文紀實 重在向世解說人街頭狩獵 一種溫和的謀殺聚焦災難 見證生命的尊嚴閱盡滄海 風光無限開新篇送你青雲 俯首當個策展人追名逐利 攝影八股多平庸綁著跳舞 有限制才有超越情由景生 藝術品格心態定激情化影 九天銀河入鏡來寄情寂寞 月宮弄影意韻長音影同理 弦外之意有玄機

商品規格

書名 / 抓住人生的震顫: 用鏡頭寫故事, 捕捉看不到的深情
作者 / 宋剛明
簡介 / 抓住人生的震顫: 用鏡頭寫故事, 捕捉看不到的深情:相機就是表達思想、藝術的筆除了明白選擇一台相機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真的明白,什麼是攝影攝影或許是人們透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794868
ISBN10 / 9863794864
EAN / 9789863794868
誠品26碼 / 2681442604001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樂趣無疆 心態才是開心果
我曾跟朋友討論「思念」的情感,過去兩地分居,鴻雁傳書,一個來回十天半月,那種思念,刻骨銘心,以至於有一種文本叫「兩地書」,有小說比不上的真摯情感,寫這類東西無關技巧,要的只是一份真情與一份堅守。
隨著通訊便捷,我們彷彿失去了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這很像現在的傳統攝影和數位攝影,在數位攝影越趨普遍及性能的提升,無形間壓縮了傳統攝影揮灑的空間。以至於在多數人看著顯示器取景的今天,部分攝影師又把自己的腦袋套進黑布裡,看著影像上下顛倒的所謂大畫幅相機的毛玻璃攝影。
傳統攝影的樂趣好像就是自找麻煩。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攝影的樂趣呢?
攝影的樂趣分為兩種:一種是發現的樂趣,另一種是操控的樂趣。發現的樂趣傳統攝影和數位攝影是一樣的,如果非要找出什麼不同,那就是數位攝影對發現的肯定是及時的,按了快門後,看看顯示幕,立刻就能補捉下來。而傳統攝影則要等一段時間,或許你得離開現場,有時是半天,有時是一星期,甚至半月、半年。這種等待有點像父親等待孩子出生,有時是喜悅,有時是煎熬。因為這期間可變因素太多,這也是我們有時感覺傳統攝影會給我們更大的樂趣的原因,它的生產實屬不易。
數位攝影與傳統攝影前期差別其實不大,數位相機目前不過是把傳統自動相機過去放底片的地方換成了影像感測器,傳統相機的「手動」與「不確定性」,或許就是老相機的樂趣所在吧!
數位攝影與傳統攝影的差別主要在後期,傳統攝影雖然後期也可以明室製作,但那種相片沖印店大批量地生產,一般不被嚴肅的攝影家認可,傳統攝影家更欣賞在暗室裡一張一張地手工製作,雖然是機械複製,由於遮擋、攪動、藥溫等些微的差異,也不可能有兩張照片是一樣的。傳統製作看重的是個人經驗,特別是黑白片的製作,藥水的比例,紙張的選擇,水的酸鹼度,甚至心情,都會影響到製作品質。傳統攝影的後期製作是建立在經驗上的,從這點看傳統製作似乎更接近藝術的本質,畢竟,手功痕跡越重的製作,越能體現自我的價值。
一些人為了追求影像品質和徹底的攝影樂趣,把目光轉向大畫幅,大畫幅是相機界的石化,它與相機剛出現時沒什麼差別,用這樣的相機拍照片,每回都相當於一次歷險,出不得半點差錯。使用這種最接近原始狀態的攝影工具無疑是很刺激的,每次使用都會為我們積累經驗,這種經驗曾是傳統攝影人最看重的技巧,數位攝影即是少了這種技巧。大畫幅是以追求影像的極至為訴求的,它那種再細微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的特性,遠遠超出了人眼的視覺感受,這確實讓人震撼,但它是以犧牲攝影的另一特性:瞬間性為代價的。今天我們不太可能抱著大畫幅拍攝街頭的一個偶遇的微笑,更不能想像用捕捉突發事件,顯然大畫幅的樂趣是以犧牲攝影的另一大樂趣為代價的。你是看重毫無生命的石頭特別清楚地呈現,還是更看重百變人生那直擊心靈的表達?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漫長地等待,在通風不好的暗房裡聞著刺鼻的氣味,看著紅燈下影像慢慢呈現,如果這些是攝影的樂趣,那麼數位攝影透過軟體設置,也可以完成同樣的體驗。試想如果我們所用的數位相機是沒有顯示器的,我們用的記憶卡拔出後必須在三種水中泡過之後才能看到影像,列印出來的紙也必須在三種水中泡過之後才能看到影像,且不說這些工序都必須在暗房中完成,即使在電腦中透過顯示器模擬,你能體會到樂趣嗎?
為什麼在傳統攝影被視為樂趣的體驗,在數位攝影就成了噩夢呢?
操控的樂趣體現在我們人類對自我的認知上,旅途上的困難成就了更堅強的心理。不過,人們大多為了砥礪心志才旅行。這也許是在傳統攝影已近成熟的時候,人類還要發明數位攝影的心理原由。
其實想體驗傳統攝影樂趣的大多是從傳統中積累了太多經驗的人,對從未接觸過傳統攝影的人,他們並沒有這種遺憾,大畫幅、暗房對他們不是樂趣,是噩夢。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攝影中的各種於現今看來很「麻煩」的手序,對某些傳統攝影愛好者來說,無疑地是種無可取代的魅力。
我曾為要裝一個電子暗房還是傳統暗房左思右想,作為發展的方向,電子暗房肯定有優勢,起碼家裡會很乾淨。但我還是裝了個傳統暗房,我確實割捨不下那裡積累下的經驗。只是這個暗房我只用了兩年,當我掌握了PS,而鐳射出片效果接近傳統放大的照片之後,我就再也不願進暗房了。而我的兒子,根本不願進暗房半步,他只願看著顯示器處理照片。顯然他在那裡面取得的樂趣,比傳統暗房裡多。可見我們在暗室中取得的樂趣,只是個認知問題。
現在很難見到有人寫兩地書了,出版的兩地書無疑是文化中的精品,但又有幾人寫的能面世呢,即使是面世,也多半是身後事。數位攝影能夠讓一個新手拍的照片與一個在攝影方面廝混了幾十年的人拍的照片等量齊觀,起碼在技術上看沒太大差別,這是最讓很多人鬱悶的事,這也是很多人轉而投向大畫幅的原因,大畫幅求的是技巧,而且這裡已摻雜了太多與攝影樂趣無關的東西,真正的攝影樂趣不是靠技術壁壘建立的,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從這點看,數位攝影是把攝影的樂趣佈施給了更多的人。真所謂:樂趣無疆,心態才是開心果。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