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 下冊 | 誠品線上

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 下冊

作者 陳平原
出版社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 下冊:本書選文共分三組,分別對應文學史、教育史、都市研究。至於時間段,則是晚清以降的中國。對應:一是學術史,即收入《中國現代學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選文共分三組,分別對應文學史、教育史、都市研究。至於時間段,則是晚清以降的中國。對應:一是學術史,即收入《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的《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二是圖像史,即收入《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2008)的《城闕、街景與風情--晚清畫報中的帝京想像》,還有就是正在苦心經營的「述學文體研究」,即《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魯迅的述學文體及其接受》。換句話說,選擇這十二則小文,除文章本身的水準外,希望體現不同的學術旨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三十餘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 治學之餘,撰寫隨筆,借以關注現實人生,并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小引 上冊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現代中國學者的自我陳述 一 學者為何自述 二 自傳與自定年譜 三 「我與我的世界」 四 「詩與真」的抉擇 五 「懺悔錄」之失落 六 「朝花夕拾」與「師友雜憶」 新教育與新文學--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 一 「虛文」之不可或缺 二 「文學史」的意義 三 「桐城」與「選學」之爭 四 作為知識生產的文學教育 思想史視野中的文學--《新青年》研究 一 同人雜誌「精神之團結」 二 「仍以趨重哲學文學為是」 三 以「運動」的方式推進文學事業 四 文體對話與思想草稿 五 提倡學術與壟斷輿論 六 文化資本與歷史記憶 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魯迅的述學文體及其接受 一 文體家的別擇 二 論著、雜文與演講 三 古書與口語的糾葛 四 直譯的主張與以文言述學 五 文體的「抵抗」 中國大學百年? 一 兩種大學史 二 關於「旁採泰西」 三 關於「上法三代」 四 敢問路在何方 下冊大學之道--傳統書院與二十世紀中國高等教育 一 書院之遠逝 二 借鑒書院的努力 三 書院在二十一世紀 文學史視野中的「大學敘事」 一 大學歷史與大學敘事 二 三閭大學與西南聯大 三 兩個北大的糾葛 四 故事化了的「老大學」 當代中國人文學之「內外兼修」 一 日漸分裂的大學校園 二 大學擴招與「國學熱」 三 素質教育與通識課程 四 學術工程與評審文化 「五方雜處」說北京 一 為什麼是北京 二 作為旅遊手冊的北京 三 作為鄉邦文獻的北京 四 作為歷史記憶的北京 五 作為文學想像的北京 六 作為研究方法的北京 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 一 在「記憶」與「忘卻」之間 二 城市歷史與文學想像 三 穿越諸多科學科領域 四 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北京」 五 引而未發的「雙城記」 城闕、街景與風情--晚清畫報中的帝京想像 一 帝國風雲與個人遊歷 二 作為「景物」的宮闕 三 在禁苑與公園之間 四 日漸模糊的風俗畫 五 十字街頭的「巡警」 六 新學如何展開 七 觀察、見證與遙想 長安的失落與重建--以魯迅的旅行及寫作為中心 一 眾說紛紜的「西安之行」 二 何處是長安 三 愛情、女性還是都城 四 可疑的「古都」情結 五 時間意識還是空間想像 六 如何「遙想漢唐盛世」

商品規格

書名 / 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 下冊
作者 / 陳平原
簡介 / 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 下冊:本書選文共分三組,分別對應文學史、教育史、都市研究。至於時間段,則是晚清以降的中國。對應:一是學術史,即收入《中國現代學術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963003
ISBN10 / 9864963007
EAN / 9789864963003
誠品26碼 / 2681733188005
頁數 / 248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十二則小文,除文章本身的水準外,希望體現不同的學術旨趣。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