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智慧 | 誠品線上

曾國藩的智慧

作者 高蹤嘯
出版社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曾國藩的智慧:從曾國藩大量的家書、日記、筆記和文章中,精心遴選了近200條箴言警句,加以翻譯,也結合當下生活進行解讀,以期對讀者在勵志、處世、治學、治家、修身等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曾國藩大量的家書、日記、筆記和文章中,精心遴選了近200條箴言警句,加以翻譯,也結合當下生活進行解讀,以期對讀者在勵志、處世、治學、治家、修身等有所啟迪和幫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高蹤嘯讀書人,喜百家之言,好杜康劉伶,無論孔孟之道,老莊之言,皆有所悟,書畫醫史亦有所獵,自言平生樂事莫過於醇酒下春秋,夜半品周易。及中年,思書悟經之餘,提筆寄言,遂成此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章 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勵志篇一 志之強者,能獨立不懼1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2 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於人?3 男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二 人無恆心,終將一無所成1 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2 爾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恆二字下手。3 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三 逆境中磨練,不退不縮1 若能風霜磨煉,苦心勞神,亦自足堅筋骨而長識見。2 無折肱不成良醫,無垂翅亦不成名將也。3 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恭然自餒也。4 事機不順之際,要當寬以居之,靜以待之,不可過於焦急。四 務實理性,自修求強1 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強。2 只可力求自強,不可輕動氣。3 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五 無怨無尤,樂觀通達1 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2 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所以養身卻病在此,所以持盈保泰亦在此。3 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第二章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裡作用—處世篇一 人交際,誠信為本1 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2 「勤」之所以醫惰,「慎」之所以醫驕。此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之立本立志。3 心竅要正,要直,不可歪曲,好動與人鬥機鬥巧。4 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二 剛柔並濟,立身之道1 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2 雖內懷句踐棲會稽、田單守即墨之志,而外卻十分和讓。3 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4 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三 隱忍適度,退讓有道1 大丈夫可屈可伸,何必過於焦慮。2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3 有忍有容,退藏於密。4 古人處大憂患必有一種動忍之動、寬裕之度,不特藉以進德,亦且藉以保身。5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且當以忍耐處之。6 如能守一「耐」字訣,久之處履亨衢。四 忠勇務實,順勢而上1 凱章辦事皆從淺處、實處著力,於勇情體貼入微,閣下與之共事,望亦從淺處、實處下手。2 惟恃一片忠勇之心,臨危則居人之先,虛公之度,有利則居人之後。五 善待他人,不計小節1 君子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2 取人為善,與人為善。3 不可以訐為直,尤不可背後攻人之短。六 審時度勢,以不變應萬變1 惟「明」字甚不易學,必凡事精細考究,多看、多做、多問、多想,然後漸做成個「明」字。2 應事接物時,須從人情物理中之極粗極淺處著眼,莫從深處細處看。3 主守則專守,主戰則專戰,主城則專修城,主壘則專修壘,切不可腳踏兩邊橋,臨時張惶也。4 英雄舉事,變化無方。5 譬若舟行遇大風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則成敗雖不可知,要勝於他舟之慌亂者數倍。第三章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為官篇一 身居高位,謹慎名利1 大度者,不與人爭利,雖辦得掀天揭地事業,而自視常若平淡無奇,則成大器矣。2 得了名就顧不得利,莫作名利雙收之想,但立名揚萬古之志。3 古來多少英雄,功高名重,其後非敗於驕,即敗於貪。二 勤政廉潔,非沽名釣譽之工具1 為將之道,謀勇不可以強幾,「廉明」二字則可學而幾也。2 治軍之道,以「勤」字為先。3 勤可以得名,廉則不宜有名,此中最貴體貼。4 總要銀錢看得輕,然後志氣振得起。三 胸襟宏大,將心放寬1 竊謂治身當以「不藥」二字為藥,治心當以「廣大」二字為藥。2 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3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4 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勝人。5 不居大位享大名,或免於大禍大謗。6 閣下宜以「寬」字自養,能勉宅其心於寬泰之域,身體不就孱弱,志氣不至摧頹,而後從容以求出險之方。7 將此心放得寬,養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四 不染壞習,踏實肯幹1 自以專心讀書,不染官場氣習為妥,即世態人情,亦不宜遽令識透。2 大抵激之而變薄者,吾輩之通病。3 莫說半句荒唐之言,莫做半點架空之事。4 令兄每遇褊急之時,有所作為,恆患發之太驟。五 勇於攬責,乃有成事之可冀1 以苟活為羞,以避事為恥。2 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3 鄙人亦不敢置身事外,但僅統兵萬餘,專辦一路,如昔八、九等年規模,或可免於大戾。4 蓋統將之道,必須身先士卒。六 善用言辭,溝通有道1 辭謝出以至誠,著語亦不必過於切實,恐不知者疑為矯也。2 閣下向來每遇得意之際,說話多不檢點。3 自出京後,在軍十四年,所奏之折無一語不樸實,無一字不謹慎。七 處事圓融,注重人脈1 竊謂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2 閣下居高處事,如能於天真爛漫中略加慮以下人之意,則忠信篤敬,上下共亮,必不至多所齟齬。3 如能和光同塵,處事縝密,出言必謹,則獲上信友,必當重履亨衢。八 精鑽謀略,必能成功1 此次必須謀定而後戰,切不可蠻攻蠻打,徒傷士卒。2 兵事喜詐而惡直也。3 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足以包括古今兵書。第四章 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德行篇一 處事公正,不可偏袒1 維持是非之公,則吾輩皆有不可辭之任。2 軍中不可無保舉,而保小勝、偽勝者,則大勝、真勝者必不服。二 謹言慎行,得志不驕1 概願儉於自奉,不可倚勢驕人。2 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3 軍事有驕氣、惰氣,皆敗氣也。4 聲名太盛,宜常存一不自滿之心,庶幾以謹厚載福。5 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謹慎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6 吾輩心中有一分矜氣,勇夫口中便有十分囂氣。三 心存敬恕,為他人著想1 不可不一存恕道,設身而處也。2 至於做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3 敬則小心翼翼,事無鉅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倭。4 爾在省以「謙敬」二字為主,事事請問意臣、芝生兩姻叔,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四 無視小利,不誤大局1 無欲速,無見小利。2 今日說定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3 宜切戒我軍弁勇謙卑遜順,匪驕匪傲,語言之間莫含譏諷,銀錢之際莫佔便宜。4 布小惠而誤大局,鄙人亦斷不肯為。五 堅持操守,愛惜名聲1 名者,造物所珍重愛惜,不輕以予人者。2 凡好名當好有實之名,無實則被人譏議,求榮反辱。3 以保護其令名為第一義,銀錢等事不掣肘次之,保獎功名又次之。六 意志堅定,受人尊敬1 凡治軍辦事,須忍苦耐煩,有堅定之力。2 精細耐勞,苦心經營,天下有何不可辦之事。3 棘手之際,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4 凡事患在不為,不患不能。第五章 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修身篇一 修身養性,莫難於養心1 聖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2 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二 崇仰平和,減少忿欲1 時時以「平和」二字相勖。2 存其倔強,而去其忿激。三 堅守原則,立身之本1 宜仍守吾拙,不妄悅人。2 無使吾心之賊,破吾心之牆子。3 辦事不執己見,亦不輕循人言。四 反躬自思,吾身不足處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2 得力惟有一「悔」字訣。五 內外兼修,完善自身1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2 來書痛自刻責,足徵樂於聞過,然處處疑人防人,究非君子坦白之道。3 內則讀書習字,令人起敬,外則忍氣寡言,令人起慕。六 養生靜心,則身強體健1 性急則愈燥,總宜少為靜息。2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3 心血肝血,以靜養而得凝聚,則百病胥除矣。4 善言「靜」,猶是存養之道。第六章 家中興衰,全繫乎內政之整散—治家篇一 家之興衰,斷不可忽1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2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恃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3 居官有四敗,居家有四敗。4 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二 和睦則福生,家道可長久1 家和則福自生。2 兄弟和,則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3 和氣致祥,乖氣致戾。4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三 寶貨易用盡,忠孝享無窮1 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2 貴忠誠切直3 以勤儉自恃,以忠恕教子。四 嚴教子女,家運可盛1 家中兄弟子侄,總宜以勤敬二字為法。2 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3 後輩子侄,總宜教之以禮。五 惜福節儉,福延子孫1 居屋莫太宏麗。2 不可日趨奢華。3 勤儉二字,無論居家居官,皆不可少。4.為先人留遺澤,為後人惜餘福,除卻勤儉二字,別無做法。六 遠近親疏,多策略巧避嫌1 與長輩常存休戚一體之念。2 禮厚不如情真。3 門第鼎盛,而居家規模禮節愈要認真講求。4 誡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第七章 高明由於天分,精明由於學問—治學篇一 讀書即是立德,多讀多學1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2 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3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二 為學虛心,成就經世之才1 吾人為學,最要虛心。2 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3 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4 謀事貴於謙下,宜常存己不如人之心。三 勤學研讀,求其甚解1 若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2 看漢書有兩種難處,必先通於小學、訓詁之書,而後能識其假借奇字;必先習於古文辭章之學,而後能讀其奇篇奧句。3 爾欲作五古七古,須熟讀五古七古各數十篇,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四 腳踏實地,終有所得1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2 勵志以廣之,苦學以踐之,才力無不日長者。才力之增,亦在乎漸而已矣。3 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五 求新求變,漸入佳境1 文章之雄奇,其精處在行氣,其粗處全在造句選字也。2 爾詩胎息近骨,用字亦皆得當。3 至於純屬文字,極力揣摩固屬切實工夫,然少年文字,總貴氣象崢嶸,東坡所謂蓬蓬勃勃如釜上氣。六 對己嚴苛,刻苦努力1 作詩文是爾之所短,即宜從短處痛下功夫。2 一面細讀,一面抄記,一面作文,以仿傚之。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訓,不手抄則不能記,不摹仿則不慣用。七 學會讀書,不斷提升1 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2 凡看書只宜看一種,一種未畢而另換一種,則無恆之弊,終無一成。3 本根之書,猶山之幹龍也,編集者猶枝龍護砂也。閣下如購書,望多買經史,少買後人編集之書為要。4 欲著字之古,宜研究《爾雅》、《說文》、小學、訓詁之書;欲造句之古,宜倣傚《漢書》、《文選》;欲分段之古,宜熟讀班、馬、韓、歐之作。第八章 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交友篇一 與貴人相交,慎擇賢友1 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 。2 不輕進人,不妄親人。3 擇交是第一大事,須擇志趣遠大者。二 親近良朋,汲取其之優點1 不可不殷勤親近,親近愈久,獲益愈多。2 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3 明奉為友,暗師法之。三 選才有法,識人有道1 大抵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2 目下以求才為第一義。3 用人之道,取之欲廣,用之欲慎。四 結識諫友,從中受益1 雖賢哲難免過差,願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2 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3 書曰:「非知之艱,行之維艱。」自此後當以九弟言書諸紳,而刻刻警省。4 弟與希之矜氣,則彼此互規之,北岸當安如泰山矣。5 凡目能見千里而不能自見其睫,每苦於不自見,若不自知。五 廣識英才,百人百用1 高明者獎之以忠,卑瑣者馭之以嚴。2 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六 豁達交友,有容乃大1 情願人占我的便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宜2 大抵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亦無完全無隙之交情。3 取其所長,略其所短。

商品規格

書名 / 曾國藩的智慧
作者 / 高蹤嘯
簡介 / 曾國藩的智慧:從曾國藩大量的家書、日記、筆記和文章中,精心遴選了近200條箴言警句,加以翻譯,也結合當下生活進行解讀,以期對讀者在勵志、處世、治學、治家、修身等有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491761
ISBN10 / 9869491766
EAN / 9789869491761
誠品26碼 / 2681538582008
頁數 / 278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