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 | 誠品線上

我的阿勒泰

作者 李娟
出版社 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我的阿勒泰:李娟一家子在阿勒泰山區經營小生意,隨著牧民在夏牧場和冬牧場之間輾轉遷徙。流動的生活讓她深入遙遠的北疆,與陌生的人事物相逢,從牧民文化與大自然的力量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李娟一家子在阿勒泰山區經營小生意,隨著牧民在夏牧場和冬牧場之間輾轉遷徙。流動的生活讓她深入遙遠的北疆,與陌生的人事物相逢,從牧民文化與大自然的力量之中,體驗到生命的深厚底蘊。透過清靈簡白的文字,她讓我們看見世界很大,時間很長,而人很小。 上篇「記憶之中」紀錄了細瑣如繁星的生活碎片;下篇「角落之中」則書寫她與家人在北疆移動的軌跡與心情。困頓艱難的生活,在李娟筆下幽默風趣到近乎荒謬,但文字背後卻是對生命最為真誠敬重的態度。在如此騷動喧囂的時代,李娟的文字使我們重回寧靜。不僅抵達戈壁、草原、雪山、帳篷、駿馬和牧人,也走進我們內心深處某個甚少敞開的角落。 阿勒泰是李娟寫作的原鄉,她的文字重新喚起我們幾乎要遺忘的「天真」、「純淨」之美,也讓阿勒泰從一個地理和精神上雙重的偏遠角落,變成大家所熟識的文學地標。與其說她是用細膩的情感和質樸的筆致描述了個人的生活,毋寧說,她透過私人的感觸呈現了新疆的面貌。書中有許多信筆為之的片段,即使擺在最最鄭重的篇章面前,依然真誠、可靠。 作家 王盛弘、李桐豪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宗潔 ──真摯推薦 各界好評 「閱讀李娟,因此宛如跟著她進行一趟遷移的旅程,她以文字融雪,融出一條讓人、馬、駱駝、貓狗、牛羊、雞鴨、雪兔都可通行其上的小徑,若我們願意跟隨他們的腳步,走過無盡的荒涼和寒冷之後,或許也會看見,春天就在20公分之外。」──黃宗潔 「她的文字一看就認出來,她的文字世界裡,世界很大,時間很長,人變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現的東西。那裡的世界很寂寞,人會無端製造出喧嘩。」──王安憶 「只有像李娟這樣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著裁縫、賣著小百貨,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寫出自己不一樣的天才般的鮮活文字。」——劉亮程 「她是阿勒泰的清少納言。她讓我們這些弄文字的傢伙覺得絕望,讓人想起《呼蘭河傳》……就像黑龍江呼蘭河冰天雪地的小鎮裡,奇跡般地生長出蕭紅這樣的大師一樣,由新疆阿勒泰山區的荒野裡,忽然出現了這樣一個作家。」——舒飛廉 「李娟的文章,是不耽溺的,她在人性與人情之外,別開了一方天地,若與天地精神輕盈往來。彷彿讓人吸進一口氧氣,動心恍悟,若無意指認那在傷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們本來的生命,那麼,總還有別樣乾淨明亮的生命,等著人去認領。」——芳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娟李娟 生於新疆,童年與少女時期不停輾轉於四川、新疆兩地,高中輟學後,曾隨家人於阿勒泰哈薩克村落生活。 1999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已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記一忘三二》,長篇紀實散文《冬牧場》、《羊道》三部曲、《遙遠的向日葵地》,詩集《火車快開》等。並於《南方週末》、《文匯報》等定期發表專欄文章。多年來已獲茅盾文學獎新人獎、人民文學獎、上海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天山文藝獎等多項殊榮,2018更以《遙遠的向日葵地》獲頒中國最高文學榮譽的魯迅文學獎。張錦如張錦如 喜歡閱讀,在字裡行間飛舞;實踐閱讀,在天地人間遊覽;觸動閱讀,在偶然瞬間逐影。 閱讀之外—— 習慣速寫,簡單線條,似是而非;隨興烹飪,細火慢燉,耐人尋味;自在旅行,涉足回望,風雨相伴。 本書收錄圖照,均攝於新疆。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上篇:記憶之中(2007-2009) 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 屬於我的馬 小鳥牌香菸 打電話 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 通往滴水泉的路 過年三記 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 蝗災 我們這裡的澡堂 我家過去年代的一隻貓 下篇:角落之中(2002-2006) 漢族孩子們 阿瑪克家的小兒子 河邊空曠的土地 喀吾圖的永遠之處 要是在喀吾圖生病了的話…… 鄉村舞會 坐班車到橋頭去 彈唱會上 古貝 在荒野中睡覺 我們的家 通往一家人去的路 木耳

商品規格

書名 / 我的阿勒泰
作者 / 李娟
簡介 / 我的阿勒泰:李娟一家子在阿勒泰山區經營小生意,隨著牧民在夏牧場和冬牧場之間輾轉遷徙。流動的生活讓她深入遙遠的北疆,與陌生的人事物相逢,從牧民文化與大自然的力量之
出版社 / 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56082
ISBN10 / 9869756085
EAN / 9789869756082
誠品26碼 / 2681799179009
頁數 / 22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3X14.8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願你能通過我的眼睛和情感
體會到遙遠的阿勒泰角落裡的一些寂靜、固執的美好
暢銷作家李娟的原鄉書寫
清靈的文字,真摯的情感,永恆的感動

試閱文字

自序 : 致台灣讀者

  幾年前,我出版了第一本繁體字版書,即《阿勒泰的角落》的節選本,被臺灣出版方改名為《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們可能會對「阿勒泰」這個角落有個朦朧印象。而眼下這本《我的阿勒泰》被讀者稱為《阿勒泰角落》的姊妹篇。兩本書的內容形成於同一時期(二○○二年至二○○九年)。最初我是想結集為一本書的,無奈字數太多,只好分成兩本出版。如今這兩本書一前一後都去到了海峽彼岸,感到非常開心。如果有機會,希望將來還能出版《阿勒泰的角落》的全本。
  這兩本關於阿勒泰的書,是我所有的北疆體裁文字的開端。以至於從此我就被打上了「阿勒泰」的標籤,好像成為了這個地方的代言人。感到羞愧。真實的阿勒泰更廣袤,更豐富。我只不過棲身於阿勒泰一道最狹小的縫隙裡井底觀天罷了,完全依託個人視角和個人思考任性講述。與其說我在講述阿勒泰,不如說是在通過講述阿勒泰而講述自己。字裡行間,強烈渴望被人得知。我後來的寫作趨於節制、敞亮。這兩部阿勒泰系列的文字卻更恣意、衝動。它們對應著不同階段的各個真實自己。很多評論家和讀者置疑這種極個人化的非虛構寫作,認為危險且狹隘。對此我難以辯解,並且也同樣自我懷疑。好在因性格的原因,這些方面也沒什麼可堅持的。唯一堅持的是,誠實耐心地繼續往下寫。
  此外需要解釋的是,很多讀者誤以為阿勒泰就是我的家鄉。其實不是的,我只是此處的過客(我的文字裡也處處可見外來者的視角和判斷)。童年時代,我在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度過了三年時光。少女時期又隨著家庭輾轉阿勒泰深山,與哈薩克牧人為鄰,生活過短暫幾年。後來我離開阿勒泰外出工作,我媽仍然留在牧場上經營她的小雜貨鋪。直到如今我仍沒能離開那個地方的牽絆。感到怎麼寫都意猶未盡、耿耿於懷。我想,自己將來的寫作可能仍會圍繞它進行吧。
  感謝臺灣讀者和東美出版社。
李娟
二○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三版序

  這是這本書出版的第七年。
  在這本書後,我又創作出版了幾部長篇非虛構作品。再回過頭看看這部同樣是非虛構的短篇集,覺得相比之下,文字的精緻與精心,更像是一部短篇小說集。
  這個新的版本最大的調整就是去掉了之前的第三部分。因為以前不打算再出版處女作《九篇雪》,便將其一部分內容編入此書。可後來出於各種考慮,《九篇雪》還是再版了,於是這兩本書便有部分重複。在我的要求下,新版的《我的阿勒泰》終於去掉了重複部分。從此,我出版的十一本書再無任何重複內容。總算是舒一口氣。


自序

  挑選在這裡的文字,其內容全都與我在阿勒泰的鄉居生活有關。我小時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一個以哈薩克為主要人口的小縣城──度過一大段童年。在我的少女時期,我又隨著家庭輾轉在阿勒泰深山中,與遊牧的哈薩克牧人為鄰,生活了好幾年。後來我離開家,外出打工,繼而在阿勒泰市工作了五年。但媽媽仍然在牧區經營她那點小生意。於是我始終沒有離開那個家的牽絆,我的文字也始終糾纏在那樣的生活之中。怎麼寫都意猶未盡,欲罷不能。
  而此刻,我仍生活在偏遠寂靜的阿克哈拉村,四面茫茫荒野,天地潔白──陰天裡,世界的白是純然深厚的白:晴天,則成了泛著熒熒藍光的白。這幾天,溫度一直降到了零下四十多度,大雪堵住了窗戶,房間陰暗。家中只有我一人。
天晴無風的日子裡,我花了整整半天時間,在重重雪堆中奮力挖開一條通道,從家門通向院門。再接著從院門繼續往外挖。然而挖了兩三米就沒力氣了。於是在冬天最冷的漫長日子裡,沒有一行腳印能通向我的家。
  在大雪圍擁的安靜中,我一遍又一遍翻看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溫暖──我正是這樣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的。
  按時間順序,我將這些文字安排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近兩年零碎記錄的生活片斷,大都作為博客貼在網上。但經驗是,信筆為之的文字往往比鄭重地寫出的更真誠,並且更可靠。便收錄進來。
  第二部分與我的另一部書稿《阿勒泰角落》應該是一體的。它們同一時期寫成,貫穿著同樣的背景與情感。文字裡的那個「我」還是十八九歲的光景。貧窮、虛榮、敏感又熱情。滋味無窮。
  第三部分是我多年前的一本舊書《九篇雪》裡的部分內容。有出版社要再版《九篇雪》,我左思右想,實在不敢。那些小時候的文字,自以為是,輕率矯情。但老實說,其中也不乏天真可親的片斷,令現在的自己都羡慕不已。於是摘錄了一部分放在這裡。
  ──便合成了這樣一個集子。說起來有些七零八落,卻完整地展示了這些年來自己的寫作成長歷程。對於個人,這是一場整理和盤點;對於閱讀者,願你能通過我的眼睛和情感,體會到遙遠的阿勒泰角落裡的一些寂靜、固執的美好。願能為你帶來快樂。
二○一○年一月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

  我從烏魯木齊回來,給家人買回了兩隻小兔子。賣兔子的人告訴我:「這可不是普通兔子,這是『袖珍兔』,永遠也長不大的,吃得又少,又乖巧。」所以,一隻非得賣二十塊錢不可。
  結果,買回家不到兩個月,每隻兔子就長了好幾公斤。比一般的家兔還大,賊肥賊肥的,肥得跳都跳不動,只好爬著走。真是沒聽說過兔子還能爬著走……
而且還特能吃,一天到晚三瓣嘴喀嚓喀嚓磨個不停,把我們家越吃越窮。給牠什麼就吃什麼,毫不含糊。到了後來居然連肉也吃。兔子還吃肉?真是沒聽說過兔子還能吃肉……後來,果然證實了兔子是不能吃肉的,牠們才吃了一次肉,就給吃死了。
  還有一次,我從烏魯木齊回來,帶回了兩隻「金絲熊」(烏魯木齊真是一個奇怪的地方……)。當時我蹲在那個地攤前研究了半天,覺得這種「金絲熊」看起來要比上次的兔子可靠多了,而且還更便宜一些,才五塊錢一隻。就買了回去。我媽一看,立刻罵了我一頓:「五塊錢啊?這麼貴啊!真是,咱家還少了耗子嗎?到處都跑的是,還花錢在外面買……」我再仔細一看,沒錯,的確是耗子,只是少了條長尾巴而已……

  只要我從烏魯木齊回家,一定會帶很多很多東西的。烏魯木齊那麼大,什麼東西都有,看到什麼都想買。但是買回家的東西大都派不上什麼用場。想想看,家裡人都需要些什麼呢?媽媽曾明確地告訴過我,家裡現在最需要的是一頭毛驢,進山馱東西方便。可那個……我萬萬辦不到。
  家裡還需要二十到三十公斤馬蹄鐵和馬掌釘。轉移牧場的牧民快要下山了,到時候急需這個。另外我叔叔給牧民補鞋子,四十碼和四十二碼的鞋底子沒有了,用來打補丁的碎皮渣也不多了。我家雜貨店的貨架上也空空落落,香菸和電池一個月前就脫銷了。
  可是每次我回家,帶給大家的東西不是神氣活現的兔子,就是既沒尾巴也沒名堂的耗子。
  我在烏魯木齊打工,也沒能賺上什麼錢。但即使賺不上錢,還是願意在那個城市裡呆著。烏魯木齊總是那麼大,有著那麼多的人。走在街上,無數種生活的可能性紛至沓來,走在街上,簡直想要展開雙臂走。
  晚上卻只能緊縮成一團睡。
  被子太薄了,把窗簾啊什麼的全拽下來裹在身上,還是冷。身上穿著大衣,扣子扣得一絲不苟,還是冷。
  我給家裡打電話,媽媽問我:「還需要什麼啊?」我說:「不需要,一切都好。就是被子薄了點。」於是第二天晚上她就出現在我面前了,扛著一床厚到能把人壓得呼吸不暢的駝毛被。
  原來她掛了電話後,立刻買來駝毛,連夜洗了,燒旺爐子烘乾。再用柳條兒抽打著彈鬆、扯勻,細細裹上紗布。熬了一個通宵才趕製出來。然後又倒了三趟班車,坐了十多個鐘頭的車趕往烏魯木齊。
  我又能給家裡帶來什麼呢?每次回家的頭一天,總是在超市裡轉啊,轉啊。轉到「中老年專櫃」,看到麥片,就買回去了。我回到家,說:「這是麥片。」她們都很高興的樣子,因為之前只聽說過,從沒嘗過。我也沒吃過,但還是想當然地煮了一大鍋。先給外婆盛一碗,她笑咪咪喝了一口,然後又默默地喝了一口,說:「好喝。」然後死活也不肯喝第三口了。
  我還買過鹹燒白。封著保鮮膜,一碟一碟擺放在超市裡的冷櫃裡,顏色真好看,和童年記憶裡的一模一樣。外婆看了也很高興,我在廚房忙碌著熱菜,她就搬把小板凳坐在灶台邊,興致很高地說了好多話,大都是當年在鄉壩吃席的趣事。還很勤快地幫著把筷子早早擺到了飯桌子上。等鹹燒白蒸好端上來時,她狠狠地夾了一筷子。但是勉強咽下去後,悲從中來。
  ──不是過去的那種味道!完全不一樣。烏魯木齊的東西真是中看不中用……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過去事物、過去感覺的「永不再有」。她九十多歲了,再也經不起速度稍快一些的「逐一消失」了。
  我在超市裡轉啊轉啊。這一回,又買些什麼好呢?最後只好買了一包紅糖。但是紅糖在哪裡沒有賣的啊?雖然這種紅糖上明確地標明是「中老年專用紅糖」……媽媽,外婆,其實我在欺騙你們。

  我不在家的日子裡,兔子或者沒尾巴的小耗子代替我陪著我的家人。兔子在房間裡慢慢地爬,終於爬到外婆腳下。外婆緩慢地彎下腰去,慢慢地,慢慢地,終於搆著了兔子,然後吃力地把牠抱起來。她撫摸兔子倒向背後的柔順的長耳朵,問牠:「吃飽沒有?餓不餓?」──就像很早很早以前,問我「吃飽沒有,餓不餓」一樣。天色漸漸暗下來,又是一天過去了。
  還有小耗子,代替我又一年來到深山夏牧場。趴在鐵籠子裡,背朝廣闊碧綠的草原。晚上,媽媽脫下自己的大衣把籠子層層包裹起來,但還是怕牠冷著,又包了一層毛衣。寒冷的夜裡,寂寞的沒尾巴小耗子把裹著籠子的衣物死命地扯拽進籠子裡,一點一點咬破。牠們在黑暗中睜大了眼睛。
  儘管咬破了衣服,晚上還是得再找東西把牠們包起來。媽媽點著牠們的腦門大聲訓斥,警告說下次再這樣的話就如何如何。外婆卻急著帶牠們出去玩。她提著籠子,拄著拐棍顫巍巍地走到外面的草地上,在青草蔥蘢處艱難地彎下腰,放下籠子,打開籠門,哄牠們出去。可是牠們誰也不動,縮在籠角擠作一團。於是外婆就嘮嘮叨叨地埋怨媽媽剛才罵牠們罵太狠了,都嚇畏縮了。她又努力彎下腰地把手伸進籠子,把牠們一隻一隻捉出來放到外面,讓牠們感覺到青草和無邊的天地。陽光斜掃過草原,兩隻小耗子小心地觸動身邊的草葉,拱著泥土。但是吹過來一陣長長的風,牠們頓時嚇得連滾帶爬鑽回籠子裡,怎麼喚也喚不出來了。

  我從烏魯木齊回家,總是拖著天大的一只編織袋。然後驕傲地從裡面一件一件地往外面掏東西。──這是給外婆的,那是給媽媽的,還有給叔叔的、妹妹的。燈光很暗,所有的眼睛很亮。我突然想起,當我還拖著這只編織袋走在烏魯木齊積著冰雪的街道上時,筋疲力盡,手指頭被帶子勒得生疼。迎面而來的人一個也不認識。
  當我還在烏魯木齊的時候,心想:這一回給家裡人買什麼好呢?我拖著大編織袋在街上走啊走啊,看了很多很多東西,有貓,有小狗。我看了又看,可是我的錢不多。有鞋子,有衣服,有好吃的。我想了又想,我的包已經不能塞進去更多的東西了。這時,我看到了有人在賣小兔子。那人告訴我:「這可不是普通的兔子,這是『袖珍兔』,永遠也長不大的,又乖巧,吃得又少,很好養的。」
  又想起我拖著編織袋,懷裡揣著「袖珍兔」的籠子回家的情景。
  回家的路真是漫長。夜班車壞了又壞,凌晨時分車停在戈壁灘深處一家孤零零的小飯館門口。我疲憊不堪,坐在冰冷的車廂裡(那時候臥鋪車還不多),凍醒了好幾次。最後一次終於決定下車。我抱著籠子,走進飯店烤火。深夜裡一個客人也沒有,條桌和長凳空空蕩蕩。天線鍋信號不穩定,電視機播放著遙遠模糊的內容。胖胖的維族老闆娘不知從哪裡走出來,給我倒了碗熱茶,又順手給兔子一塊白菜。這時同樣胖胖的老闆也出來了,大家坐在一起,邊烤火邊看兔子抱著那塊白菜慢條斯理地啃啊啃啊。我說:「這是袖珍兔,永遠長不大的,只能長這麼大。」胖老闆就說:「啊呀,真的這麼一點點?那太虧了嘛,養幾年還不夠一盤子菜。」看我們都笑了起來,他便又誇張地重複一遍:「你們看啊,這麼一點點,真的不夠一盤子菜。」那時我遠在回家的路上,卻已經感覺到家才有的溫暖。
  在回家的漫長途中,總是暈車。便坐到司機旁邊的小凳上,抱著兔子籠筆直地挺著脊背坐著。又怕兔子會突然死去,便不時伸手進籠子撫摸牠。深夜裡,路邊的樹木在車燈的照耀下,向路心整齊地彎拱,形成神秘的通道。車燈只能打幾米遠,遠處漆黑深沉,像沒有盡頭的洞穴。後來東方的天空漸漸有些亮了,我想像著到家時會有的情景,終於歪倒在引擎蓋子上睡著了。如此漫長的歸途。
  兔子死了的時候,我媽對我說:「以後再也別買這些東西了,你能回來,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外婆對我說:「以後再也別買這些東西回來了,死了可憐得很……你回來了就好了,我很想你。」
  又記得在夏牧場上,下午的陽光濃稠沉重。兩隻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裡試探著拱一株草莖。世界那麼大。外婆拄杖站在旁邊,笑咪咪地看著。她那暫時的歡樂,因這「暫時」而顯得那樣悲傷。


蝗災
  蝗蟲來了。
  他們說蝗蟲來的時候,跟沙塵暴似的,半邊天都黑了。如烏雲密布,遮天蔽日。人往重災區一站,不一會兒身上就停滿了蟲子,像穿了一身又硬又厚的盔甲。
  那情景是我沒有見過的。
  還有這麼一個數據,說今年鬧蝗災的地區,最高蟲口密度為一萬五千頭/平方米。這也是我沒見過的。想想看,一個平方米的面積裡居然能擠下一萬五千隻蝗蟲!那肯定是蟲摞蟲了,而且還會壘得很高很高。一個平方米一萬五千隻!真噁心……他們怎麼算出來的?難道還一隻一隻地數過嗎?真噁心……
  為了抵禦這場災害,政府號召災區群眾多養雞。有人告訴我,養雞滅蝗的事情還給編了新聞上了電視呢。畫面的大概情景就是:村幹部們全體出動,把一群雞從山上往山下呼呼啦啦地趕,雞們紛紛展著翅膀,光榮地浩浩蕩蕩衝向抗災一線。
  哎!肯定吃美了!
  可惜,那幕情景還是沒有親眼見過。
  說到養雞,想起了另外的一件事。十幾年前塔克斯肯口岸剛剛開關的時候,我表姐也去那裡做生意了。我和我媽便跟著去瞅了瞅熱鬧。在那裡,政府要求當地群眾積極參與貿易活動。提倡的辦法之一也是號召大家多養雞,因為雞下了蛋就可以用雞蛋進行邊貿互市了。另外,還可以把雞做成紅燒雞賣給外國人吃。不知道蒙古國那邊有沒有雞……
  呃,回過頭來再說蟲災。那麼多的蟲,雞能對付得了嗎?一個個吃到撐趴下,也是趴在蟲堆裡吧?那麼多的蟲──每平方米一萬五千隻……太可怕了。
  不過用雞滅蝗好歹屬於生物技術呢。聽說還有的地方在噴藥。噴藥當然會更有效一些,但那麼做總讓人感覺不舒服:「藥」比蝗蟲更可怕吧?因為它實在太「有效」了,全盤毀滅一般地「有效」,很不公平地「有效」。
  我們在深山裡的庫委牧場,離災區還很遠,但也能明顯地感覺到蝗災的跡象。尤其是前山一帶地勢坦闊的地方。往草叢裡扔一塊石頭,就像往水裡扔一塊石頭似的「嘩啦啦」濺起一大片。在又白又燙的土路兩邊,一片一片全是黑乎乎的東西。開始還沒在意,後來不小心踏上去一腳,踩死一大片,才知道……
  我們這裡的小孩子,釣魚用的餌全都是蝗蟲。不知道這有什麼好吃的,魚居然也能給騙上鉤。

  我記得小時候,還在縣城裡上小學時,我經常穿過整個縣城去到北山腳下找一個叫燕燕的女孩玩。她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叫霞霞,一個叫明明。她家的房子很破,很空,但是很大。院牆從南到北、山上山下地圍了一大圈,差點兒就無邊無際了。她們的父母總是不在家,我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地玩。後來我們跑了出去,外面是成片的戈壁灘、起伏的粗礫沙丘。我們四處撿拾乾牛糞,拾回來可以當柴燒。因為她家很窮。窮人就燒這個,富人則一年四季都燒煤。我們去了很遠很遠,遠得快要回不來了。後來我們回來時,紅日懸在山頭,晚霞輝映大地。我們放下牛糞塊,開始捉蝗蟲玩。那麼多的蝗蟲,那個時候就已經有那麼多了。
  ──我們輕輕地走上前,輕輕地蹲下身子,突然罩上手,一下子就逮住了。捂在手心的蟲子仍虛弱地掙扎著。因為牠是活的,有生命的,於是捏在手心裡總是令人異樣地興奮。牠的腿能動,關節靈活;觸鬚雖然看來和麥芒一樣,但卻是有感覺的,是靈敏的,再輕微的觸碰都會使牠迅速作出反應;還有牠的翅子,那麼精巧對稱……對一隻蝗蟲仔細觀察,從尋常中看出越來越多的不可思議時,世界就在身外鮮明了,逼近了……我看到燕燕的眼睛閃著瑰麗的光。抬頭一看,緋紅的夕陽恰在此時全部沉落西山。天色迅速暗下來。一回頭,一輪大得不可思議的金黃色圓月靜止在群山之上。

  蝗蟲是有罪的嗎?作為自然界理所應當的一部分,牠們的種種行為應該在必然之中:必然會有蝗災出現,必然得傷害人的利益以維護某種神秘公正的平衡。當蝗蟲鋪天蓋地地到來的時候,我們為保護自己而使用的任何方法,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另一種損傷吧?
  唉,我們這個地方的農牧民真倒楣。不下雨的時候總是會鬧旱災,雨稍微一多又有洪災;天氣冷的時候有雪災,太熱了又有冰雹災;秋天會有森林火災,到了夏天呢,看看吧,又總是有蝗災。此外還有風災啊、牲畜瘟疫啊什麼的。然而儘管如此,還是有那麼多的人願意在這裡繼續生活,並且也不認為受點天災有什麼太委屈、太想不通的。
  蝗蟲也願意在這裡生活呢,草地一片一片地給牠們咬得枯黃,於是羊就不夠吃了。蝗蟲真可恨,但也可憐。因為牠們的初衷跟羊一樣,只是找口吃的而已。
  比起蝗蟲,羊群的規模更為龐大,並且發展態勢更是不可阻擋。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向羊的利益傾斜,其實是向自己的利益傾斜──我們要通過羊獲得更寬裕的生活,什麼也不能阻止我們向著無憂無慮的浪費一步步靠近。我們真強大,連命運都能控制住了。
  蝗蟲來一撥,就消滅一撥。我們真強大,一點兒不怕牠了。
  可是,這是不祥的……因為蝗蟲仍在一撥一撥地繼續前來,並且越來越難以對付(名字也越來越神氣,什麼「亞洲飛蝗」啊,「義大利蝗」啊……)。自然界的宏大程序繼續有條不紊地一步步推進,無可抗拒。儘管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也感覺不到,只能以本能的敏感去逼真地體驗些什麼。
  只知道,「更多的那些」,已經不像蝗蟲那樣好打發了。又想起童年中的燕燕和明明。此時,不知她們正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裡平凡地生活。已經完全忘記了過去那些蝗蟲的事情,一日一日地被損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