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住哪比賣方在哪更重要: 虛實整合經濟下的消費者行為模式, 跟你想的不一樣! | 誠品線上

Location Is Still Everything

作者 David R. Bell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買方住哪比賣方在哪更重要: 虛實整合經濟下的消費者行為模式, 跟你想的不一樣!:華頓商學院首創「數位行銷與電商」課程只要我們還在實體生活,世界就不會是平的我們在網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華頓商學院首創「數位行銷與電商」課程只要我們還在實體生活,世界就不會是平的我們在網路上搜尋什麼、買什麼、賣什麼我們所住的「地點」決定了一切明明是各自上網買日用品,為什麼鄰居和我上的是同一個網站?公司轉角就有一家書店,為什麼還要上網買書?為什麼搬家後,愛喝的咖啡品牌也跟著改變了?為什麼美國上情色網站的人會上加拿大的網站,而不是英國的?大衛‧貝爾(David R. Bell)是第一位在華頓商學院開設「數位行銷與電商課程」的教授,也是多家數位行銷與電子商務新創事業的天使投資人。他認為:實體與虛擬世界正以許多令人振奮的方式結合,但我們對這方面的理解卻遠遠不足。這個解答不只是要研究消費者是誰?令人意外的是,「消費者在哪裡」才是行銷關鍵!是「地點」,決定了我們搜尋什麼、買什麼、在哪裡買、和誰社交、甚至影響了我們如何工作。我們在實體世界所住的地點是一個選擇的結果,而這結果影響到我們虛擬世界行為。而且虛實兩個世界的關係很穩定,甚至可以預測消費者的需求,這套原理對媒體、電商、實體商店一致適用,作者稱之為「引力(gravity)理論」。引導消費者行為的「引力理論」有六大關鍵要素:●地點:實體世界的「地點」影響消費者在虛擬世界的行為.你住哪,決定了你需要網路的程度,比如郊區居住者上網網路購物比例會比都市居民高。.你住哪,也決定了你對品牌與產品的選擇,還有,去哪個網站消費。.你的鄰區(鄰近區域的人)跟你的互動越多,就容易改變你的網路行為。(社會資本的影響力)●阻力:消費者不論在實體或在虛擬世界消費或搜尋,都會遇到阻礙。.實體世界在購物、搜尋時會有許多阻礙,網路可以幫忙克服一些,卻不能完全消除。.網路世界也有摩擦,例如在需要觸摸、需要操作的商品時【問題】:有線上購買、商店取貨的服務後,能增加線上銷售嗎?.令人意外的,網路的內容也受引力法則影響。美國人比較常上加拿大的色情網站,而不是英國的。(研究發現,你居住地國家與另一個國家的距離每增加1%,你造訪該國網站的可能性就降低2%)●比鄰:虛擬世界的銷售擴散一開始經常是群集方式,也就是從靠近你的鄰區開始。(趨同效應).我們想像我們鄰近區域的人會有類似的偏好,所以當他們在虛擬世界發表評論,我們會信任他們的意見。.當虛擬世界有個活動發生,實體世界的鄰近各區就會依序受到影響。例如Harry’s com的刮鬍刀在郵遞區1跟2熱賣,我們就可以預期郵遞區3的銷售很快就會上升。●相近:網路事業經營一段時間後,獲得新顧客的方法主要就是相隔遙遠,但人口特性及品味類似的顧客。.與你距離遙遠,但喜好、品味類似的人,拜網路之賜可以更加緊密的連結。這現象不止於個人,連公司、組織都受到影響。(ISO9000的例子)。.【問題】:如果你開了一個新節目要做宣傳,你應該要?(A)找10個不同團體的人,在10個不同地點進行10次節目宣傳?(B)找一群人在100次不同的談話中密集討論?【網路公司可以「播種」,以擴大行銷效應】●孤立:實體世界的限制,創造了特定網路事業的高成長.當我們對產品或資訊與鄰居有不同的品味,虛擬世界可以解放我們。個人在實體世界無法獲得滿足的地點,線上銷售就會較高。.利基品牌從偏好少數族群的地點獲得高比例的線上銷售,領導品牌從全國各地吸引較平均的銷售。●景觀:虛實整合大環境下的消費者、科技產品與內容訊息.活躍於虛擬世界的人,與生活在實體世界鄰區的一般人有點不同。例如亞洲人比白人上網的可能性高出3%。.用固定上網裝置搜尋當地店家,你與店家的距離每減少一哩,點擊率就提高12%。但用行動裝置搜尋則會讓點擊率加倍。.以地方為基礎,組織緊密的網路媒體,雖然每次報導的效果比傳統媒體小,但報導較頻繁,加總效果仍會超過大媒體。這本書寫給新創事業、電商經營者、網路行銷、專業投資人,以及對虛擬世界的購物、傳播、販售、搜尋有興趣的讀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大衛‧貝爾(David R. Bell)賓州大學華頓學院教授,也是一位屢獲獎項的學者和老師,他開創了華頓學院第一套數位行銷與電子商務課程。貝爾擁有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是數家數位行銷與電子商務新創事業的天使投資人。他居住於費城和舊金山,但仍保有母國紐西蘭的公民身分,而且熱愛紐西蘭的一切。■譯者簡介吳國卿台北市人,1956年生。政大新聞系畢,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十數年。譯作包括:《跛腳的巨人:中國即將爆發的危機》、《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下一個榮景》、《誰劫走了全球經濟》、《趨勢力》、《亞洲未來衝擊》、《碳交易》、《債券天王葛洛斯》等數十本。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實體世界影響著我們在虛擬世界的搜尋、購物和銷售行為我們使用虛擬世界的方式,取決於實體世界的居住地點實體地點先於虛擬地點引力理論決定我們的行為平坦的虛擬世界,不平坦的實體世界地點的規模愈大,對人們的購物吸引力就愈大深入探究虛擬世界的運作核心GRAVITY(引力):實體世界如何影響虛擬世界Chapter1 地理(GEOGRAPHY)【引言】實體世界的組織:個人決定、鄰里組成和國家層次的模式‧個人決定個人行為由偏好及所處環境而形成──購買紙尿布的故事我們所在的地點,對非線上行為的影響力──聖路易的百威啤酒、舊金山的福爵咖啡──搬家,你喝的咖啡會跟著改變!──回到購買紙尿布──地理對購買行為的雙重影響‧鄰里組成影響我們決定居住地點的三大因素──「誰住在哪裡」形成了實體世界的種種特性個人偏好、居住地點和人口流動性──居住地點的選擇,來自對成本和利益的評估──鄰里社會資本將影響人們的行為──房屋擁有者V.S.租屋者的社會資本‧國家中的城市如何組織形成──城市的冪定律與齊普夫定律──齊普夫定律的實際範例:美國城市──中心地理論:市場的形成與消費者可接受的最遠距離‧摘要Chapter2 阻力(RESISTANCE)【引言】為什麼磨擦會存在,又要如何克服‧實體世界的磨擦搜尋正確產品與合宜價格的困難──搜尋範例:在實體世界尋找電視機城市規模與選擇多樣性──網際網路創造了人人可通達的大市場‧使用網路克服搜尋磨擦和地理磨擦讓取得物品的路程成本最低化──網際網路替代了缺少多樣性的當地商店──人們距離特定商店的路途愈遠,就愈可能上網購物──每一百萬人的網站數量和流量模式──在線上買咖啡機的優勢──虛擬世界的亞馬遜V.S.實體世界的書店‧產品與資訊的跨國界貿易虛擬產品也受到實體世界距離的影響──為什麼美國人看南非的橄欖球新聞、看加拿大的色情內容──洗衣機、啤酒和「間皮瘤」的價格──天氣變化影響社群網站的活動‧摘要Chapter3 比鄰(ADJACENCY)【引言】為什麼接近很重要:個人交互作用、比鄰機制和鄰里效應‧比鄰和個人間的交互作用比鄰的個人間傳播──「哪裡的早餐好吃?」與傳播的四根支柱──傾聽實體和虛擬世界鄰居說的話──虛擬世界的評論與可信度──身邊有愈多人用過該產品,人們就愈可能嘗試鄰居間的行為觀察,影響一個人的決定──人們在購買公開可見的東西時,會模仿地理上的鄰居──有關回覆傳單的實驗‧比鄰的運作機制郵遞區間的比鄰關係比鄰及其影響力‧鄰里的地點特性實體鄰里的特性和交互影響──以定義明確且被廣泛使用的郵遞區為分析單位‧鄰里效應的實際作用商店的交易區和引力原則──在實體和虛擬世界購買雜貨──比鄰和顧客的擴散──比鄰的傳染力量‧摘要Chapter4 相近(VICINITY)【引言】結合的關係:實體距離、社交距離和空間長尾‧實體世界的地理距離和社交距離鄰居間的有樣學樣行為伊利諾州春田鎮V.S.加州洛杉磯文化類似性可彌補實體世界的距離‧虛擬世界中的相近虛擬鄰里的性質──共同的興趣,分散的地點──拉近人際距離,縮小興趣範圍──虛擬世界的物以類聚──傳播的寬度勝過深度實體世界對虛擬世界活動的影響──販售者會對你的臉書朋友做廣告──實體世界特性在虛擬世界中的影響力‧虛擬世界販售商如何運用相近性修正版的趨同現象──地理鄰居和人口統計上的鄰里分身──遠距趨同:相隔遙遠,但居民的類似性極高網際網路販售商的銷售革命──新顧客來自鄰近及類似性高的郵遞區──對空間分散的顧客播種,效果較好‧摘要Chapter5 孤立(ISOLATION)【引言】為什麼非線上的孤立,意味著線上解放:虛擬世界如何賦予「偏好屬少數的族群」力量‧偏好孤立的驅力和元素人口的增加與廣播電台數量實體與虛擬世界的報紙閱讀及意見表達同儕壓力和個人偏好的能見度孤立促使人們與虛擬世界連結實體世界從虛擬世界的匿名性受益利基產品和偏好孤立‧偏好孤立的作用比較大型連鎖商各分店的嬰兒產品偏好孤立的族群,很難在實體世界得到應有的滿足網路販售商如何從偏好孤立的顧客間受益‧摘要Chapter6 景觀(TOPOGRAPHY)【引言】演變中的實體與虛擬世界:人、產品和資訊及其發展‧虛擬世界的磨擦:普及率與行動上網帶來的改變──重溫數位鴻溝──「固定」相對於「行動裝置」的購物者磨擦──行動上網的五個特性知名度與自我揭露──知名度提高和追蹤者多寡──隱私顧慮仍是虛擬世界的重要部分‧實體加虛擬世界的資訊流動以時裝零售商bonobos.com為例大媒體、小媒體和販售商的成長主動和被動的資訊分享選擇與處理效應的交互作用使用谷歌搜尋來「現測」(Now-Casting)商品銷售狀況‧實體加虛擬世界的顧客來自何方獲得顧客的方式,隨著實體世界的地理而不同銷售稅與業績變化的關係販售商必須同時跨足實體與虛擬世界‧摘要結語:你【引言】讓GRAVITY為你工作‧眼鏡販售網站Warby Parker的創建故事應用GRAVITY架構‧創建你的新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則洞燭機先的創業構想‧最後的祝願參考書目作者簡介

商品規格

書名 / 買方住哪比賣方在哪更重要: 虛實整合經濟下的消費者行為模式, 跟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David R. Bell
簡介 / 買方住哪比賣方在哪更重要: 虛實整合經濟下的消費者行為模式, 跟你想的不一樣!:華頓商學院首創「數位行銷與電商」課程只要我們還在實體生活,世界就不會是平的我們在網路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261593
ISBN10 / 9869261590
EAN / 9789869261593
誠品26碼 / 2681340414009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我們使用虛擬世界的方式,取決於實體世界的居住地點
《星艦迷航記》(Star Trek)片頭的旁白說,太空是「最後的邊疆」(final frontier)。它在太空深處,浩瀚無際,不同於我們在地球所習知的一切。同樣的,網際網路及其相關技術,帶我們來到充滿難以置信的產品與資訊的新世界。在短短幾年前,這種管道根本不存在,甚至我們無從想像。
首先,網際網路是一種促成大轉變的科技,值得我們探究如何善加利用其功能。它能改善你花錢的方法,讓你的工作更有趣(甚至不用工作),改變整個產業,並讓你與世界各地的人連結。更廣泛地說,它在發掘像蘿兒(Lorde,來自紐西蘭德文港的流行歌明星)這種有才華的歌手、發現像阿拉伯之春(the Arab Spring)這種重大政治與文化事件的趨勢,到我為什麼不到超市買刮鬍刀而上Harrys.com直接購買,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雖然使用網際網路(大部分人都會使用)是一回事,但了解它如何幫助、傷害或改變個人或群體的生活,卻是另一回事。事實上,網際網路對我們日常生活和對全世界的商務,已產生和將產生的影響,已經超越以往任何事物,包括像內燃機和印刷機等重大發明。
從經濟體系中的電子商務產業規模,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概念。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最近的電子商務報告,美國線上商務的規模達到約5.5兆美元,而非線上商務約19兆美元。過去十年電子商務的成長率超過125%(是非線上商務「名目」成長率的四倍多)。在整體經濟的四個主要部門──製造、批發、零售和服務中,零售路分的成長最具爆炸性,在過去十年超過220%。
我想說明的是,我們使用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來進行商務和汲取資訊的方式,相當大程度取決於我們居住的個別實體世界。這種影響及於所有人,而它發生的方式有許多值得探究的細節,對了解我們在實體與虛擬兩個世界的生活都有其意義。
以下是我在本書各章將探究的主要意義:如果你和我居住在不同的實體情況和不同的實體環境,我們利用虛擬世界的方式將大不相同,即使我們在年齡、收入、教育水準等方面都是很類似的人。我們將以不同方式購物和搜尋,且吸引我們的販售商也不會一樣。
因此,如果我們想了解人們如何利用虛擬世界,我們將需要有一個架構,以便了解郵遞區號(zip code)、鄰里、城市甚至國家,對居住其中者的線上採購、搜尋和販賣,有何不同的影響。
我們也必須思考人們想要什麼,例如,希望快速做好事情、取得可靠的資訊,和找到許多他們想擁有的物品的渴望,以及這些渴望的動機。有時候,人們想要透明化,或至少我們希望其他人透明化。另一些時候,我們卻寧可保持匿名。
如果我們充分認識這些行為的基本驅力,就能發展出可利用的洞察力,知道在哪些條件下,虛擬世界能提升、補充、強化或取代我們在實體世界做的事。
這種知識不僅本身很有趣(分享它,你就會在雞尾酒派對上更受歡迎),而且對想創立新網路事業、提振舊網路事業,或只是想更了解這些新技術對我們有何意義的人,都很實用。
年輕、富裕和受良好教育的人,是在虛擬世界最活躍的一群。這反映出所謂的數位鴻溝(digital divide),也就是方便上網者與不方便上網者之間的差距。在一個國家裡,住在農村地區或教育程度較低與收入較少者,傾向於較少使用網際網路。除了這個上網管道的基本差距外,居住在某些地點的人,遠比其他地點的人更傾向於在線上購物。某些類別的個人使用線上來「解放自己」,以解決缺少非線上選項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上述種種情況?
評論和資訊的價值相當程度取決於它們來自哪裡(而不只取決於來自誰)。有些網站創造的流量幾乎全來自特定地點。網上拍賣的買家偏好與住得較靠近他們的賣家交易。商店的距離對消費者決定在哪裡購物,永遠是最重要的一點,但我後面還會解釋,當我們在行動裝置上搜尋販售商時,我們更不願意跑遠路去購物。
實體世界對我們如何在虛擬世界購物、販售和搜尋的這些和其他影響,背後的道理究竟為何?

這就是本書探討的內容。
到頭來,地點(仍然)是最重要的。

摘文試閱
Chapter 1 地理 GEOGRAPHY
◎購買紙尿布的故事
Diapers.com是一家極成功的新創公司,2005年由羅爾和巴拉拉創立,而且如前言中提到的,在五年後以5.45億美元賣給亞馬遜,成為亞馬遜的系列網站之一。Diapers.com的故事以戲劇化的方式,說明網路如何藉著累積在地理上相隔遙遠,但展現相同基本需求的顧客,而創造出新市場。
我們居住在實體世界的何處,以及如何生活的情況,會影響我們使用虛擬世界的方式。住在德州休士頓郊區的媽媽泰勒對使用Diapers.com的偏好,可能不同於住在費城市區、對街就有一家CVS藥房的媽媽佩姬。這兩位分別住在兩個地點的假想顧客,即使看起來相同(例如,年齡一樣,子女人數一樣,家庭收入和生活方式也都相當),她們的非線上搜尋及購物成本,仍然大不相同。
根據實體世界的條件所產生的非線上購物成本,影響了泰勒和佩姬(或任何人)在實體世界的行為。這是因為費城市中心的顧客與休士頓郊區的顧客,面對著紙尿布和嬰兒相關產品的不同價格及不同選擇,當然還有方便程度不同的通路。事實上,實體世界不會改變的一點,是不同地點的價格、產品種類與可得性,存在很大的差異!
我從第一手經驗得知這一點。我拿著捲尺和筆記型電腦到費城的各種商店,實際檢查不同品牌產品的價格和實體貨架空間。(我在第五章「孤立」中,會談到更多這次尷尬的實體世界冒險。)
有趣且對我們的主題很重要的一點是,Diapers.com對例子中的兩名顧客,提供完全相同的價格、產品類別和方便度(超過50美元的訂單免運費,一日送達)。換句話說,虛擬世界完全平坦,提供相同的「方案」給兩個實體世界的地點。但因為泰勒和佩姬的實體世界地點不同,在她們個別的地點(費城或休士頓)向Diapers.com購物的相對吸引力,取決於當地非線上替代選項的比較。
住在費城市中心的佩姬,其住處靠近一家實體商店。這家就位在對街的CVS藥房很容易到達,且24小時營業,因此對佩姬的「引力」很強。但對住在休士頓郊區的泰勒來說,最近的非線上商店(對她引力最大的)距離有兩哩之遠,來回一趟包括停車和採購紙尿布的時間,大約30分鐘。不僅如此,賓州的佩姬到非線上商店買紙尿布不必繳稅,而德州的泰勒則須繳稅。目前這兩位購物者在線上購物都無須繳稅。
整體看起來,我們看到佩姬至少深受一家非線上商店的吸引,因為沒有稅金附加在平常的價格上,她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買到產品。總之,她的「非線上購物成本」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非線上商店對泰勒的吸引力低得多,且她面對的價格更差(特別是把德州的非線上稅賦考慮進去時)。她的非線上購物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比佩姬更可能上Diapers.com購買商品。
當這些個人的選擇透過鄰里而放大時,我們可以看到跨越地點的差異開始出現,最後,一種系統性的擴散模式傳遍各州,進而至全國。

◎我們所在的地點,對非線上行為的影響力
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前,地點對我們的行為就有很大影響力,不管我們是否覺察到它。我說的不只是對個別產品的偏好(很明顯的,波士頓人對吹雪機的興趣會比洛杉磯人高)。還有許多證據顯示,我們對個別品牌的偏好,是由我們居住的地點所塑造的。
我知道這似乎有點難理解,所以讓我們深入探究一番。
首先,讓我們探討一些無差異產品(undifferentiated products)在實體世界銷售模式中,所呈現的地理變異。「無差異」這個詞很重要,我指的是在味覺盲測或類似的比較(視覺、嗅覺等)中,大致相同及無法區別的產品。
在我們開始探究前,得回溯到網際網路尚未問世之前。我們要看一些令人意外的東西,它們將形成一個基礎,協助我們了解實體世界的條件,對我們做什麼和喜歡什麼的影響有多重大。我們可能預期會發現差異產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在地區上的差異,例如,德州人喜歡辣醬料,加州人則偏好較淡的口味。但此處,我們專注於沒有差異、沒有人能分辨其不同的東西。
如果品牌A和B彼此之間真的沒有差別,就很難想像為什麼品牌A(舉例而言)在特定市場的占有率,可能是品牌B的兩倍。在你猜測那是因為品牌A的廣告支出是B的兩倍前(這個解釋是滿不錯的嘗試),請繼續讀下去。
假設兩個品牌都花費相同的行銷支出,那麼請嘗試想像為什麼洛杉磯的消費者偏好品牌A的程度是兩倍之多,而費城的消費者偏好品牌B的程度是兩倍之多。這個有關無差異產品問題的答案,顯示出地理在塑造我們品味上的重要性。

-聖路易的百威啤酒、舊金山的福爵咖啡
以下的討論在乍看之下可能有悖常理,但事實上,這項發現非常了不起。重點是:我們對品牌的偏好,是由居住地點的實體條件所塑造的。例如,先試著想像:⑴你喝很多汽水(先不管醫學專家建議你不應喝太多),⑵你住在亞特蘭大。那麼,兩大汽水品牌,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你比較可能購買哪一牌的產品?如果你說可口可樂,那麼請給自己一個鼓勵。重複同樣的練習在啤酒上(百威相對於Coors),並想像你住在聖路易。如果你說你偏好百威,再給自己鼓勵,然後讀下面的解釋。
從美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所做的有趣研究中,都可發現這個相同的答案。這些研究揭開了地點和環境發揮驚人的力量,塑造許多基本產品的銷售模式。研究結果發現,被廣泛購買和消費的超級市場產品,如啤酒、咖啡、蛋黃醬、軟性飲料等的領先品牌,在美國各地大不相同。光是這個事實就很令人驚訝。為什麼福爵咖啡和麥斯威爾咖啡在美國各地有很不一樣的市占率?原因是系統性的差異模式,以及哪一種品牌先進入哪一個市場有關。
福爵咖啡的市占率在舊金山地區高出許多,因為這裡是該品牌在1872年最先推出的地方。同樣的,麥斯威爾咖啡在東北部表現較好(該品牌於1892年在納許維爾推出),而福爵咖啡在這裡的市占率最低。
此外,還有一個更為普遍的現象。無數種超級市場中的領先品牌,在它們最先推出的區域裡,都擁有最高的市占率。雖然在大多數例子中,這些品牌的誕生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有時候,只是最先在特定市場推出,就能讓你數十年來始終保持領先,儘管有許多新業者加入。

地點效應確實是強而有力!

學者和顧問把這種持續的品牌忠誠稱為「先行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這表示先進入市場的品牌比後來的競爭者,更有塑造消費者偏好,以及與配銷商建立更好關係的機會。與我們有直接關係的,是先行者優勢可能具有很強的地理成分。這點讓牽涉其中的品牌得以創造良性的循環。他們先進入市場,在初期擁有較高的市占率,進而在配銷通路獲得更好的地方支持,再進一步提高市占率。
懷疑者可能想:「我可以想像這對更大和更重要的決定,如選擇手機和航空公司,可能說得通,但在雜貨店買基本產品也會如此,似乎說不通。」
這是很好的觀點。手機和機票很昂貴,這類選擇本身會製造「轉換成本」(switching costs)。一旦你擁有iPhone並開始使用許多應用程式,通常很難放棄這個平台並改用Galaxy。同樣的,你愈常搭乘某家航空公司的班機,累積的里程數愈多,等級愈高,讓你更難放棄它而改搭別家。如果你經常搭飛機,可能發現自己與一家並不喜歡的航空公司糾纏在一起,只因為你賺到許多可以利用的獎勵。
如果iPhone比另一家競爭者先進入一個特定的地點,它在那裡建立強大的優勢就不足為奇。至少在另一個更強大的對手出現之前,會是如此。但就此處我們討論的基本產品來說,地點性的差異,來自無差異品牌進入市場並讓當地顧客建立持續的購買習慣。
這就是如果你住在亞特蘭大就比較可能喝可口可樂(而非百事可樂),以及你住在聖路易就較可能喝百威啤酒(而非Coors)的原因。
讓我們再仔細地思考這個發現。並非所有喜歡可口可樂的人都決定住在亞特蘭大,而喜歡喝百威啤酒的人都湧向聖路易。這些顧客的選擇,並非由天生的偏好所塑造,而是居住地點的地理環境塑造了他們的偏好。

◎地理對購買行為的雙重影響
因此,環境對偏好的影響,有兩個強力、穩定且可能令人意外的方式。第一個是,你的居住地點,影響你如何使用網際網路及其相關技術,來購買產品與服務,以及與他人連結,且這個影響會透過你擁有的非線上選擇而發揮作用。(老實說,我們在此處只觸及這個面向的表層原因,但本書的其餘章節將深入論及。)
當你仔細思索這一點時,似乎很合乎常理。你肯定回想起自己曾上線買東西,就是因為你在當地買不到,或是非線上的通路太不方便了。
第二個影響較不明顯,卻同樣強而有力。促成你喜歡、購買和消費個別品牌的偏好,也是由你居住的地點所塑造。如果你在一個麥斯威爾咖啡稱霸的城市(波士頓),你就會傾向於喜歡麥斯威爾咖啡勝過福爵咖啡,但若你搬到由福爵咖啡支配的城市(舊金山),你的偏好將轉變成喜歡福爵咖啡。
這種影響有數個原因,例如,福爵咖啡可能在你新居住地點中較著名、較流行、較具價格優勢或較容易買到等。
第二種影響的最大啟示為,它對基本上無差異的產品發揮影響力。這裡指的是,不管你宣稱多愛特定品牌的啤酒、汽水、咖啡等產品,有許多證據顯示,你的偏好只是你在何處長大的產物。
另一方面,這似乎令人有點沮喪。你只喜愛你所暴露環境中的東西。在另一種產品類別裡,這種影響比較容易被接受。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想像比較文化性的產品,如電視劇,會從地點汲取許多風味和意義。
如果你在英國曼徹斯特長大,《辦公室風雲》(The Office)就代表瑞奇.賈維斯(Ricky Gervais)。住在美國新罕布夏州曼徹斯特的人,可能偏愛史蒂夫.卡瑞爾(Steve Carell)。所以,地點的影響力作用在所有類別的產品上,從我們預期會發現它的東西,例如文化性的產品,到我們完全沒想到會發現它的東西,像是無差異產品。
落在中間的產品,像是高階消費品(衣服、鞋子等)、耐久產品(電子用品等),其銷售也取決於地理,而方式是透過「可公開觀察」的性質,以及願意聊天和分享資訊的鄰居。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