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 鐵支路: 日治臺灣鐵道寫真 | 誠品線上

Photograph of the Railway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作者 鄧志忠
出版社 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行進! 鐵支路: 日治臺灣鐵道寫真:日本自1895年領臺後,著手規劃臺灣島內各項建設,希望使臺灣島內具備一定基礎建設,以利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其中鐵道建設就是重要的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日本自1895年領臺後,著手規劃臺灣島內各項建設,希望使臺灣島內具備一定基礎建設,以利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其中鐵道建設就是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統治臺灣近五十年的鐵道建設成果,總督府鐵道部下轄的官營鐵道,西部幹線從基隆可達潮州,1921年完工通車的海岸線(海線)鐵路可作為台中線(山線)的輔助線,古老的淡水支線肩負旅客運輸與經濟建設運輸所需,西部鐵路往南甚至可以看到計畫延伸至枋寮、修建東港支線,而東部鐵路自八堵至蘇澳也已完成,並且可以藉由海運及自動車路線(公路),連接花蓮港到台東的台東線,環島鐵路網漸漸成型,另外平溪支線與集集支線已經被鐵道部收購,納入支線運輸中。此一時期的鐵道路線,不屬於鐵道部直營的鐵道還有板橋到新店的新店線鐵路及中南部糖業鐵道、羅東森林鐵道與阿里山森林鐵道、台車軌道等,新店線由臺北鐵道株式會社經營,糖鐵鐵道則分由大日本、鹽水港、明治與臺灣四大糖業株式會社所掌握,營林所則負責森林鐵路的經營,這些產業鐵道除了負責原本鐵道建設所需的運輸任務之外,也兼負提供旅客搭乘的客運服務,另外由人力推駛的台車軌道線也由各私人軌道公司所經營。臺灣島內包羅萬象的軌道路線,雖然分別隸屬不同的公司,但也都受總督府鐵道部的監督與規範。二十世紀初期的臺灣島,在公路運輸尚未興盛的年代,堪稱為鐵道王國一點也不為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鄧志忠1977年生,台中大甲人,自學生時代起將研究鐵道當成興趣,曾任《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最大的鐵道蒐藏品是一輛「真正」的火車。著作有《達人開講!鐵道迷的第一本書:100個鐵道愛好者必懂的常識與非常識》、《典藏版鐵道新旅–縱貫線北段:32站深度遊》、《典藏版鐵道新旅–山海線:32+2站深度遊》、《台鐵舊鐵道散步地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1940年代的臺灣鐵道路線圖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基隆港鐵道基隆港驛基隆港水陸聯絡的鐵道臨時棧橋基隆港「滯貨事件」竹仔寮隧道1895水邊腳停車場日治時期前的臺北車站1913年的臺北車站站內風光新北投驛台北鐵道飯店臺北桃園大改線1912淡水河遠眺舊鐵道橋樑桃園停車場新竹驛1945年竹南驛大轟炸速成延長主義下的輕便鐵道十六分信號場台中線連續隧道區魚藤坪橋西部縱貫線第一高橋──內社川橋大甲溪橋九號隧道清水驛臺中驛彰化驛1945年彰化空襲嘉義驛1945的番子田站空襲《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急行列車臺南驛打狗驛高雄港臨港線鐵道下淡水溪橋下淡水溪橋縱貫鐵道全通式蘇澳驛花蓮港驛(今舊花蓮站)1926年花東輕便鐵道1908年縱貫線通車時的列車等級大正雙雄臺灣私設鐵路台車軌道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森林鐵道」專用蒸氣火車頭阿里山森林鐵路神木站阿里山的運材車羅東太平山林業羅東太平山森林鐵道橋仔頭機關車試運轉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本部臺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猴製糖所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埔里製糖所明治製糖蒜頭糖廠明治製糖株式會社麻豆總爺糖廠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中製糖所製糖所的糖業鐵道組織自營農場與原料區臺灣最北與最南的製糖工廠與鐵道日治晚期與戰後的製糖工廠景況糖業鐵道客運線日月潭電氣鐵道製樟台車軌道鐵道與軍事馬公鐵道

商品規格

書名 / 行進! 鐵支路: 日治臺灣鐵道寫真
作者 / 鄧志忠
簡介 / 行進! 鐵支路: 日治臺灣鐵道寫真:日本自1895年領臺後,著手規劃臺灣島內各項建設,希望使臺灣島內具備一定基礎建設,以利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其中鐵道建設就是重要的指
出版社 / 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615631
ISBN10 / 9869615635
EAN / 9789869615631
誠品26碼 / 2681573860000
頁數 / 1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29.5X2.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

只要接觸過臺灣鐵道歷史的人,對於日治時期的臺灣鐵道一定會充滿著無限嚮往。由於當時大規模採用鐵道作為島上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因此日治時期的臺灣本島,鋪設了相當多的鐵道路線!除了官方管理經營的鐵道路線之外,私營企業則鋪設了各式各樣的產業鐵道,也同樣遍佈在這個蕞爾小島之上。只是這些鐵道能夠留存至今的並不多,每當看著老照片中的鐵道光景、多樣化的鐵道與火車時,那似曾相識的沿線風光,張張都激起我內心深處的感動,真想向漫畫中的「哆啦A夢」商借「時光機」,回到那時光搭乘、拍照。此外,誠如這本書的書名一般,「行進」與「鐵支路」,其實是日語與臺語用法的結合,感覺上既衝突又像是理所當然!

雖然當時有如此多樣的鐵道景象,但相機卻不是一個普及的機器,對於一般平民百姓甚至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不像現今人手一支的數位產品,隨時隨地都能輕易地留下影像紀錄。在一個機緣之下,王佐榮先生告訴我,他擁有珍藏多年的日治時期鐵道照片,並且希望我以「說故事」的方式,重新詮釋這些早已被世人遺忘的老照片。這些照片張張鮮活地呈現出當年的鐵道景致,更有它們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經過長時間的歷史資料尋找,我嘗試還原這些照片的內涵,過程中,更將我帶回了那美好年代,彷如夢境般地乘上一列列的火車,漫遊於一條條現已不復見的鐵道路線。

本書最終得以完成,除向慷慨提供珍藏的王佐榮先生致意之外,我還必須感謝許乃懿醫師、洪致文教授及張聖坤老師提供意見與資料供我參考,更要謝謝古庭維館長及諸多好友們費時幫我校稿、指導與審稿,讓這本影像書的內容更加充實而完整。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