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旅遊景點民間傳說: 攬勝美漳州 中 | 誠品線上

漳州旅遊景點民間傳說: 攬勝美漳州 中

作者 盧奕醒/ 鄭炳炎/ 編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漳州旅遊景點民間傳說: 攬勝美漳州 中:本書所編選的故事多數是由閩南民間人士口述整理而成,其中夾雜著不少閩南方言和俗語,展現出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因此本書不但保留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所編選的故事多數是由閩南民間人士口述整理而成,其中夾雜著不少閩南方言和俗語,展現出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因此本書不但保留了數百年的地方古建由來與鄉野奇談,也保存了許多即將消逝的閩南方言與民俗典故。內容介紹:漳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其中福建土樓(南靖、華安)是世界文化遺產,分布範圍廣、類型多、內涵深邃,海岸線長達七百餘公里,濱海生態環境優越,景觀資源豐富,再加之峰秀林奇、傳說眾多,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本書特別將這些旅遊景區景點的傳說故事集結成冊。上冊和中冊《土樓的傳說》共收集了漳州市六十四座土樓和寨堡的百餘篇民間故事傳說。下冊《其他旅遊景點民間傳說》則選編了漳州各縣二十多個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一百多篇民間故事傳說。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盧奕醒一九四○年三月生於福建南靖縣金山鎮都美村。一九六○年三月起,先後在漳州二中、民盟漳州市委會、漳州市殘疾人聯合會任教及任職。一九七八年參與創辦漳州市文聯《水仙花》文藝刊物,任執行編委,並主編其民間文學附刊《金盞》小報;一九八八年十一月與人合作,編輯出版市政協「漳州文史資料專輯」《漳州民間故事》。一九九三年參與「漳州市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編纂工作,任副主編;並負責主編《中國民間諺語集成‧漳州市分卷》。曾連續擔任第一、二、三屆漳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一九九三年受命白手起家創辦漳州市光明職業高級中學,並首任校長。近年又先後編纂出版《漳州民盟五十年》、《人生屐痕》、《從容回首》、《追思難忘——邱鐵漢先生紀念文集》、《徐胡奇案》等書。鄭炳炎筆名鄭燦,一九三四年九月生於福建漳州市。歷任縣銀行副行長、《龍溪日報》副總編、《閩南日報》總編室主任、漳州市博物館館長、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漳州市文聯委員、第二屆漳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漳州市歷史學會理事等職;為《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副主編、《中國民間歌謠集成‧漳州市分卷》主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詞典(漳州)》編者、《漳州文物志》主編、《漳州文化志》副主編;編著並出版章回小說《陳元光傳奇》、《吳真人傳奇》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一、報恩樓二、懷遠樓的故事三、朝水樓與新丁墓四、簡文紳造尖峰五、進士樓的故事六、半截甘蔗——倚南樓的傳說 七、雞母樓八、圓塘樓的傳說 1.拱手得樓 2.龜穴二娘九、南歐進士樓的傳說十、石司屏封樓的傳說十一、冠霞樓十二、月眉樓 1.白毛媽 2.十三領麻衫 3.一叢稻稈頭一錠白銀也不賣 4.打縣官和買縣官十三、黃公臺手建藩垣樓十四、仰星樓——客寮尾的傳說十五、方樓墩啞狗造反十六、龍船底山寨的傳說十七、老碧樓十八、雙納寨的故事十九、八角樓與陳大健二十、舊寨和莊上樓的傳說二十一、旗杆樓二十二、崇慶樓的傳說二十三、龍見樓風雲錄二十四、水進士曾萼的三座樓 1.辭官歸建詠春樓 2.隱居再築望雲樓 3.大義歸還永思樓二十五、洛陽樓二十六、店前樓 1.徐、陳合建店前樓 2.陳升的故事二十七、峰山樓二十八、和鳴樓二十九、南安樓的故事三十、蓮花樓和陳超河的傳說 三十一、油車樓的傳說三十二、上埔樓的傳說三十三、賣魚販子建雲樓三十四、樹滋樓的傳說 1.高百萬與宜谷徑樓 2.一粒肉包百廿圓大銀三十五、張士良與菜埔堡的傳說 1.青蒜炒肉,一吃三清桶 2.鬼魂報恩義,陌路逢知音 3.水火陣妙計殺倭寇三十六、龍盤樓的傳說 1.廖龍盤發家 2.雷公陂的傳說 3.廖龍盤結交白尚書 4.建造龍盤樓 5.駝背廖小姐的傳說 6.邱蒙舍戲弄廖龍盤 7.火燒龍盤樓三十七、錦江樓的傳說三十八、拆遷梅月城三十九、子孫要銀池前岸四十、浮山寨的傳說四十一、將軍第的由來四十二、江都寨的傳說 1.籮筐落地定居江都 2.遵守偈語分居臺南 3.家業興旺不忘故里四十三、奎璧齊輝樓的傳說

商品規格

書名 / 漳州旅遊景點民間傳說: 攬勝美漳州 中
作者 / 盧奕醒 鄭炳炎 編
簡介 / 漳州旅遊景點民間傳說: 攬勝美漳州 中:本書所編選的故事多數是由閩南民間人士口述整理而成,其中夾雜著不少閩南方言和俗語,展現出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因此本書不但保留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5732592
ISBN10 / 9865732599
EAN / 9789865732592
誠品26碼 / 2680895717009
頁數 / 21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報恩樓〉

南靖眾多的土樓群,建築形式各異,名稱也不盡相同。在某山村裡有一座重建於清道光年間的圓土樓,名為「報恩樓」。為什麼要稱之「報恩」呢?報誰的恩?這裡有一段故事。

清道光年間,有一個獵人在打獵,急追猛趕著一隻小山獐,從山上直追至山下。那山獐被獵人的獵犬追得走投無路,直竄進小村裡,鑽進一座圓土樓中去。牠見到一位老人,就前腳屈地跪在老人面前,兩眼流出淚水,望著老人「咩咩」地哀叫著,似在求救。那老人見小山獐如此可憐,知道牠是遇到災難、要求搭救,老人家毫不猶豫地把牠抱進樓上的房間裡藏了起來。

老人剛藏好小獐,獵人帶著獵犬隨後趕到。獵人一進門就問老人可有看到一隻山獐奔向這裡來?老人推說沒有看見,獵人哪肯相信,就吹了口哨、令獵犬尋找。獵犬嗅出山獐藏處,「汪汪」地吠叫,結果小山獐被獵人逮住了。老人看到山獐絕望地哀叫,心裡非常不忍,與獵人商量想把牠放了。獵人哪裡肯依,硬要把山獐拖走。老人急忙把住樓門向獵人再次懇求,說願以自家的大公雞作為交換,求他放小山獐一條活路。獵人感到山獐是在人家屋裡逮到的,不能過分強硬,就同意以雞易獐。後來老人把這隻小山獐抱到樓後面的大山放生了。

幾年後的一天,老人家裡大擺筵席請客,歡慶他的孫子誕生「四月日」。村裡的親朋好友都來赴宴,大家圍著坐在椅轎上的小孩,齊聲稱讚這小孩生得眉清目秀,將來必成大器。

這時突然從山上奔下一隻山獐,直衝樓裡,用犄角撞開圍觀的人,然後用角叉著椅轎,把小孩帶出樓外,往田野狂奔。牠在離樓相當遠的地方才停住,把椅轎放下。樓裡的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嚇了一跳,及至反應過來後才大嚷大叫,追的追、趕的趕,亂成一團。

大家跟在山獐背後緊追,追了一段路,忽聽身後一聲巨響,好像山崩地裂,眾人停住腳步回頭一望,只見樓裡塵煙飛滾,接著有人驚呼:「樓被山崩壓倒了!」大家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都在原地呆呆地站著。不一會兒,聽見田野那邊傳來小孩的啼哭聲,才想起孩子的事,急忙再去看孩子。這時,只見那隻山獐守在小孩旁邊,見有人過來了,才往山上跑去。大家趕到一看,小孩安然無恙。

眾人對眼前發生的事感到奇怪,老人猛然省悟過來,對大家說起當年救過一隻小山獐的事,今天莫非是來報恩?是牠知道這座山即將崩塌、全樓人有生命危險,所以用這個方法救人們走出險境?他無限感慨地對大家說:「真是行善必有善報,山獐的報恩實在太厚重了!」老人抱回孫子,雖然全樓一切俱毀,但性命得以平安,也是值得慶幸的。

過了幾年,受災的老人和其他人依靠勤儉奮鬥和各親友的贊助,重新把倒塌的樓再夯建起來。落成時,遠近親友都來慶賀,席中大家議論新建樓的命名問題,提了不少樓名,如「重生樓」、「再興樓」、「復興樓」、「慶瑞樓」等不下十幾個,但老人感覺都未能真正表達那次避開災難的意思,最後決定用「報恩樓」,既是山獐的報恩,也是全樓人的感恩,更可教育子孫要世代行善、做好事,才能「善有善報」。眾人聽了老人的話,深感有理,都支持用「報恩樓」作為樓名,並請著名書法家書寫大字,刻成匾額鑲嵌在樓門上。

(南靖縣王占樸講述,王俊毅、曾章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