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vation
作者 | Ischta Lehmann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學習動機: 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 (2016年全新改版):吳沁婕(昆蟲老師)、卓惠珠(花媽)、廖笙光(光光老師)──好學推薦【有效學習】雙書,2016年好評改版再推出從台 |
作者 | Ischta Lehmann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學習動機: 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 (2016年全新改版):吳沁婕(昆蟲老師)、卓惠珠(花媽)、廖笙光(光光老師)──好學推薦【有效學習】雙書,2016年好評改版再推出從台 |
內容簡介 【有效學習】雙書,2016年好評改版再推出從台灣本土現場出發,深入淺出汲取德國知名學習雜誌《焦點-學校》主題口袋書知識,掌握8個增強動機的成因,為期一週到半年的短中長期動機增強計畫,有效激發並發掘孩子的學習動機。啟動學習動機,幫助孩子找到熱衷與投入的關鍵!內附:以數學為例的15分鐘動機測試,了解孩子的樂趣指數、厭惡指數;幫助孩子評估外在動機、競賽動機;協助孩子認識自我能力、調整學習目標。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在於學習動機! 動機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熱情,擁有這樣的正面循環,一輩子受益無窮。一早就聽到小孩抱怨:「我不想去學校!」做功課時間更成為親子間的耐性角力……這樣的情景也在你家反覆上演嗎?學習有問題的學生並非天資愚鈍,通常是缺少學習動機。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缺乏動機。每個人都有驅使他做好某些事的內在動力,內在動力會提升興趣和毅力。研究顯示,自動自發學習的學生,平均成績優於那些不想學習的學生,而且獲得更多樂趣。 學校裡的成就,是能力加上意志力的表現。除了準備就緒的意願及努力用功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學習動機。這股學習動機能夠引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士氣並使學生獲得良好成績。但這追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從何而來?即使得耗費大量精力?又如何啟動這部學習引擎?一切皆能自此書得知。 動機幫助孩子去發現自己的熱情,擁有這樣的正面循環,一輩子受益無窮。而這股求知欲來自何處?如何啟動這股內在動力?就是本書的主題──解釋動機機制的運作,以及教導父母如何協助和鼓勵孩子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 隨書還附有「動機測試」,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機有多高!來自德國知名學習性雜誌《焦點-學校》知識書系,由大腦與學習專家擔綱顧問;深入了解學習動機的來龍去脈;隨書附德國心理學家設計的「動機測試」,務實的短中長期行動計畫,為學校、家庭提供最務實的建議。2016年全新改版,特別增加來自教育教養雜誌《親子天下》編輯群採訪報導,從台灣現場出發,更貼近本土家長經驗。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吳沁婕(昆蟲老師)卓惠珠(花媽)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光光老師)現今社會把一切學習都加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里程」,結果不但沒有讓孩子提早學會更多,反而教導孩子早早學會「放棄」……培養孩子的自我動機,維持孩子的好奇心,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才是讓孩子願意主動學習的關鍵。 --臺安醫院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光光老師)這本書絕對值得你一讀,它將會是你協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的有效書籍。請帶著期待引導孩子,若在短時間內,找不到孩子願意自己付出時間與努力的亮點,請拉長觀察時間,當孩子眼睛突然炯炯有神的時刻,再陪伴他找出可以持續的方法。--《當H花媽遇到AS孩子》作者、「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部落格板主/花媽卓惠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伊旭塔.雷曼 Ischta Lehmann生於1976年,新聞學院畢業。文章散見於多本德國雜誌。■譯者簡介賓靜蓀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視聽教育碩士。曾在東京學習日文,在柏林學習德文。曾旅居德國,在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中,多了一雙反省的眼睛。現任《親子天下》雜誌總主筆
產品目錄 【台灣現場1】打破學習動機四大迷思【台灣現場2】搶救學習動機,別再催生「小忙孩」一、為什麼動機如此重要?二、何謂動機?行動就是作決定生活影響腦部發展自我的動力是最強大人際互動能啟動動機好奇心奠定學習樂趣的基礎自信的孩子勇於嘗試情緒管理扮演重要角色學習需要耐性三、動機為何踩煞車?缺乏關愛會阻礙成長糟糕的校園氣氛會傳染過度保護讓孩子無法自立獎勵可能適得其反壓力減損腦力負擔奪取精力要求過高會削弱力量自認愚笨,就真的變笨欠缺興趣,就無法搭起學習的橋樑過量接觸媒體會傷害學習青春期的大腦是一處工地四、如何增強學習動機?充滿愛的環境界限分明的自由空間對自我能力的信任良好的情緒智商堅持到底的毅力正確的獎勵、正確的批評求知欲與研究熱忱放鬆和運動五、父母可以做些什麼?重要的基本原則一週的短期行動計畫一個月的中期行動計畫半年的長期行動計畫父母應該注意的事項孩子‥‥‥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六、學習動機:日益增強好奇心渦輪壓力殺手力量強大的休息找出干擾動機的煞車器有效的魔法咒語激勵人心的正向回饋【附錄 學習動機測驗】我的學習動機有多強?
書名 / | 學習動機: 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 (2016年全新改版) |
---|---|
作者 / | Ischta Lehmann |
簡介 / | 學習動機: 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 (2016年全新改版):吳沁婕(昆蟲老師)、卓惠珠(花媽)、廖笙光(光光老師)──好學推薦【有效學習】雙書,2016年好評改版再推出從台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248679 |
ISBN10 / | 9869248675 |
EAN / | 9789869248679 |
誠品26碼 / | 2681262574003 |
頁數 / | 17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中文版導讀1】協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的有效書籍
民國104年11~12月,我在新北市板橋國光圖書人文空間開了三場由醫師、心理師、語言治療師參與的動機講座。從這些課程的踴躍參與人數和熱烈提問,都看出現今家長急於想為孩子尋找學習動機。
提問中常聽到該如何獎勵與懲罰孩子,本書中針對這個問題提供了許多明確、有效的思維和答案,非常值得參考。
書中提到,現代社會物質生活富裕,以至於父母常不自覺的給予孩子過多的物質獎勵,例如孩子本來就愛看書,但父母若以食物來獎勵孩子的閱讀行為,結果孩子長大反而變成不愛讀書的胖子。書裡的觀點是:由「內在動機」去驅動行為,這本身就非常令人滿足,不需要什麼外來的肯定與獎賞。
通常孩子有內在動機去做某件事,就不需要使出獎懲等外在動機的手段。提供外在的物質獎賞,絕對不等於愛與陪伴;至於懲罰,同樣也只能帶來暫時的效果,無法使負面行為完全消失。例如,以色列的某間托兒所要求家長每天下午四點前把小孩接回家,否則將有罰金,結果遲到的家長人數卻增加到原來的兩倍!因為原本家長趕著接小孩,是為了怕老師等待;但祭出罰金後,把原來的道義責任變成純粹的商業交易,反而讓來不及的父母願意交錢了事。
這本書絕對值得您一讀,它將會是您協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的有效書籍。請帶著期待引導您的孩子,而不是恐懼看不到孩子的動機,害怕孩子未來充滿荊棘。您對孩子的未來愈恐懼焦慮,就愈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的孩子。如果您短時間內找不到孩子願意自己付出時間與努力的亮點,那麼請拉長觀察時間,等到孩子眼睛突然炯炯有神的時刻,再陪伴他找出可以持續的方法。
──《當H花媽遇到AS孩子》作者/「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部落格板主 花媽卓惠珠
【中文版導讀2】究竟是孩子懶得學習?還是我們搞壞他們的胃口?
孩子就像一個天生的探險家,對於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就連路邊冒出來的小花也不會放過,像是發現什麼非常新奇的東西。他們常常將「為什麼」掛在嘴邊,總要尋根究底的找出答案,才願意罷休。其實,孩子比大人更有學習新事物的「動機」,反而是我們大人比較沉醉於「習慣」當中。
「動機」是最常被我們忽略,卻又最常抱怨的事情。孩子聰不聰明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動機」,不想要去嘗試,沒有意願去學習,才是最大的問題。但是,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孩子「天生」被動?還是被我們「教到」沒有自信呢?
孩子天生就有無比的「好奇心」,對於那些被大人視為理所當然、繼而忽視的細節也充滿好奇。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孩子開始探索環境,並從中學習。不論是從溜滑梯上溜下、攀爬到槓架頂端、嘗試盪鞦韆等,每一個「第一次」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成就感。因為這種快樂喜悅的心情,孩子會不停的嘗試,來獲得他小小的成功。這不是調皮搗蛋,而是自我挑戰;這沒有對錯,而是一種嘗試。這些都不需要被教導,而是出於孩子內心,因為孩子天生就有無比的動機。
對於一個三歲孩子而言,他對世界無不充滿自信,總認為自己是最厲害,是「第一名」的。孩子傾向於嘗試新事物,並從一次次克服問題、找到答案的過程中,獲取成就感。而這樣的成就感,也是鼓勵孩子繼續往前的最佳能量,也讓孩子的「自信心」得以萌芽與茁壯。我們太習慣於指導孩子,告訴孩子正確答案,卻沒有給孩子自我嘗試的機會與時間,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的成就感。沒有成就感,再有趣的遊戲也會顯得乏味,孩子會漸漸變得被動,甚至害怕失敗。因為避免失敗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正確答案的出現。這種害怕失敗的心理使得孩子變得依賴,總要「被教導」才願意學習。
想想以前我們小時候,究竟是幾歲開始寫字的?剛進入小學時,不要說寫ㄅㄆㄇ,一開始都還在練習運筆,畫圈圈、畫叉叉、畫形狀呢。但是,現在的孩子中班就要寫ABC、大班要寫ㄅㄆㄇ,甚至還要抄寫聯絡簿。現今社會把一切學習都加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里程」,以為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這不是在促進孩子學習,而是在傳達孩子一個錯誤訊息——你是笨蛋。結果,不但沒有讓孩子提早學會更多,反而教導孩子早早學會「放棄」。當我們沒有把引發孩子自我動機當作一件重要的事,只是一味要求孩子努力、再努力,孩子從中往往學到的不會是堅持,而是放棄。
身為父母的我們,常常會為了孩子而擔心:為什麼突然哭鬧著不要上學呢?是不是在學校受欺負呢?還是課業壓力大呢?這些都是父母時常有的疑問與擔憂。但是,有時候我們又會過度擔憂孩子的弱點,希望孩子可以快快改變,免得將來吃虧。我們常將焦點集中在孩子的「弱點」上,每天就像是巡視花園的園丁,每看到一株小小的雜草苗,就希望可以儘快移除,深怕久了、根深蒂固的養成壞習慣。久而久之,父母把自己變成緊盯孩子缺點的人,卻忽略了這個花園裡究竟有哪些美麗的花朵。
花園不會因會沒有雜草而美麗,我們要做的不是拚命移除雜草,而是要細心培育花園中的花,用心的施肥、澆水、照顧,讓它綻放出漂亮的花朵,那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有那麼一點點雜草,也無法掩蓋花朵的嬌媚,不是嗎?同樣的,發現與培養孩子的「優點」,才是我們最需要幫助孩子的事。
「動機」才是最重要的,逼迫孩子短時間內成熟懂事,又可以逼到幾歲呢?培養孩子的自我動機,維持孩子的好奇心,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才是讓孩子願意主動學習的關鍵。特別是在這變化快速的時代,十年前才有的DVD,轉瞬間就被USB所取代,甚至即將被「雲端儲存」所取代。當我們的常識已不再是孩子的知識,而是歷史故事的情況下,大量且快速的吸收新知變得非常重要,而「動機」更是新時代必備的關鍵能力。
──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廖笙光
【德文版導讀】
在德國,有一千萬名父母和學童試圖在教育體制的混亂中找出一條成功的路徑。其間父母不斷自問:我該讓孩子滿五歲就上學嗎?上文理高中或是實技中學?如何才能有效的促進專注力、學習動機或是天分呢?我對孩子太嚴苛了嗎?或是我對他要求不夠呢?
藉由《焦點-學校》( Focus-Schule)雜誌,我們嘗試回答這些迫切的問題。為了能夠做正確的決定,父母需有牢固的基礎資訊及有用的建議,正因為如此,我們決定以幾個重要的觀點為主題,進行更加深入的論述。
能夠專注於特定任務或學習內容上,是學業成功最重要的支柱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選擇「專注」做為《焦點-學校》書系的第一個主題,我們將陸續探討「學習動機」與「記憶」。當這三項能力俱足——專心學習,並且有動機去做學校的課業,而且學習內容能儲存得更久,將是對學生最根本、最有效的幫助,學生也能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學校生涯,進而展開就業準備。
我們希望藉由這些書籍讓父母了解,他們的孩子如何才能展現良好的學習成果?若是情況不如預期,問題出在哪裡?父母和孩子能夠共同做哪些訓練?我們很榮幸邀請布朗斯外格大學的大腦與學習專家——馬丁.克特教授擔任本書系的學術顧問,他不僅是個優秀的專家,也是兩個兒子的父親,並且具有帶領資優生的多年經驗。
我們想提供的是啟發,而非劇本般的指示,因為孩子的學習模式非常個人化,而只有做父母的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做什麼、喜歡什麼或厭惡什麼。請你將閱讀這系列有關學習力神奇現象的書,想像成一場緊張刺激、充滿驚異的宇宙之旅。孩子所感知的一切都隱藏在腦神經細胞裡,因此,家長若能更深入了解這複雜的結構是如何運作,以及孩子是如何學習英文、數學、歷史、彈鋼琴、網球等,那麼也就更能理解孩子的學習困擾了。
──《焦點-學校》編輯主任 佳比.米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