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 上下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 上下 (2冊合售)

作者 張覺明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 上下 (2冊合售):本書從課題設計到論述方式、到編寫體例、到功用績效都顯得很不一般。所選課題幾乎囊括所有江盈科研究的重要問題,諸如時代背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從課題設計到論述方式、到編寫體例、到功用績效都顯得很不一般。所選課題幾乎囊括所有江盈科研究的重要問題,諸如時代背景、生平事蹟、交遊往來、詩文理論、文藝創作、傳世著作、文學貢獻以及傳記、年譜等等,無不列入。 其中,全書大半文字用來敘說江氏生平事蹟、交遊往來。說生平,分為二十四個專題細道經歷;記交遊,挑出十五位名士詳言故事。將江盈科生平、交往說得如此系統、完備,這是其他專著、專論所沒有的。而敘說中,遍引文獻(如歷史、地理、民俗文獻和江盈科等人的詩文)以介紹人物活動背景和充實交往內容,因而讀者對江盈科生平、交往可能會有的疑惑,多數都能讀其書而自得其解。這一點,也是一般研究江盈科的專題論文難以做到的。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張覺明祖籍湖北公安。曾任公關公司企劃經理,出版社、雜誌社總編輯,報社專欄組主任、主筆,臺灣區域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目前為自由作家、企管顧問、風水顧問、臺北市湖北省公安縣同鄉會理事長、荊州市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至今已出版了著作六十餘種,包括:一、大學用書:《現代雜誌編輯學》、《新聞英語》、《員警公眾關係》、《電影編劇》。二、企管用書:《經營詭道論》、《商戰奇謀》、《經營妙策》、《危機管理大師》、《談判大師》。三、風水用書:《陽宅基礎》、《陽宅文昌》、《陽宅醫病》、《陽宅聚財》、《陽宅佈局》、《陽宅化煞》、《陽宅擇日》、《八宅明鏡精解》、《玄空祕旨精解》、《風水與擇址》、《風水與城市》、《風水與開發》、《風水與佛寺》、《江南的風水流派》、《中國名城風水》、《中國名鎮風水》、《中國名村風水》、《中國名墓風水》、《中國名寺風水》。四、文史類書:《智者大師出生地湖北省公安縣研究》、《湖北公安二聖寺志》、《江盈科研究》、《浙江古今名茶研究》、《浙江建築風水研究》、《湖南洞天福地研究》、《公安縣建置沿革研究:上古至秦代》、《木蘭文化研究》、《木蘭史研究──故里、姓氏、時代、生平考》。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 言第一章 研究綜述第一節 二十世紀第二節 二十一世紀第二章 時代背景第一節 政治環境第二節 社會氛圍第三節 文學思潮第三章 生平事蹟第一節 常德桃源貧農子第二節 坎坷的學習生涯第三節 漫長的科舉歷程第四節 萬曆壬辰科進士第五節 同年會拓展人脈第六節 長洲知縣嘗甘苦第七節 迎春日官民同歡第八節 仕宦生涯吏隱心第九節 增修萬曆長洲志第十節 出錢出力保文物第十一節 舟遊享人生樂趣第十二節 園林之遊與宴飲第十三節 夜間遊樂成時尚第十四節 重視祭祀城隍神第十五節 因催科事遭詈罵第十六節 閒曹吏隱勤著作第十七節 參加京師葡萄社第十八節 學佛喫齋與讀經第十九節 恤刑滇貴全活眾第二十節 前往四川擢人才第二一節 憂國愛民好官員第二二節 萬里鄉心沉醉遣第二三節 卒於四川葬故里第二四節 崇祀鄉賢傳後世第四章 交遊往來第一節 袁宗道第二節 袁宏道第三節 袁中道第四節 王百穀第五節 屠隆第六節 謝肇淛第七節 張鳳翼第八節 張獻翼第九節 錢希言第十節 鄧原岳第十一節 黃輝第十二節 龍膺第十三節 申時行第十四節 徐泰時第十五節 徐廷祼第十五節 曾可前第五章 詩文理論第一節 闡發性靈說第二節 元神活潑說第三節 文學發展論第四節 文學創作論第五節 文學批評論第六章 文藝創作第一節 散文第二節 詩歌第七章 傳世著作第一節 雪濤閣集第二節 皇明十六種小傳第三節 雪濤閣四小書第四節 江盈科集第八章 文學貢獻第一節 恰當的歷史定位第二節 刊行中郎詩文集第三節 為三袁父親撰序第四節 參與創建公安派第五節 完善文學的理論第六節 拓展創作的領域第九章 結 論參考書目附 錄江盈科傳記江盈科年譜公安派集評

商品規格

書名 / 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 上下 (2冊合售)
作者 / 張覺明
簡介 / 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 上下 (2冊合售):本書從課題設計到論述方式、到編寫體例、到功用績效都顯得很不一般。所選課題幾乎囊括所有江盈科研究的重要問題,諸如時代背景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681722
ISBN10 / 9865681722
EAN / 9789865681722
誠品26碼 / 2681443344005
頁數 / 107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袁宏道之最同志,公安派之副旗手──江盈科
──以一位三袁故里研究讀者的江氏認知,祝《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問世

江盈科(進之),這是一個吾人一直像摯愛袁宏道(中郎)一樣摯愛的名字。因此當得知《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一書即將在臺灣出版,興奮不已;當作者覺明君再次囑咐為該書寫點什麼時,也就盛情難卻了。
面對首部沉甸甸的江氏研究大著,不及通覽和細讀,一時難以作出具體品議。不過可以借此以一位三袁故里研讀者的江氏認知歷程,祝賀和呼應《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的問世。因為當覺明君在臺灣撰述《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時,三袁故里也已開始江氏研讀,可說是海峽兩岸,殊途同歸。
早在上世紀八○年代寫作拙著《三袁傳》(知識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月版)時,我的目光就被盈科吸引,文中所用筆墨除三袁以外是最多的。如下僅舉其中幾段書摘:

  二月六日,北京還是「霜刀割地皮,古木凜寒氣」(中郎:《出燕別大哥、三哥》)的天氣,中郎冒著這北國早春的寒霜,告別了伯修和小修,踏上了南下赴任的旅途。……這天與中郎結伴出京的,……其中有他兩位非常知心的朋友:江進之和湯顯祖。

  江進之……中郎同年,也算是湖廣同鄉,這次被選為長洲知縣。長洲縣與吳縣連壤,治所與吳縣同在蘇州城。這樣,進之與中郎就成了同鄉、同年、同僚。江進之不僅是中郎一生交往最密切的朋友,而且是公安派的一員健將。(《江南芳草隨心綠:京師分手》)

  葡萄社成立後,隊伍漸漸擴大,先後加入的有陶望齡、黃輝、潘士藻、丘坦等,特別是中郎最好的朋友江進之,這時也來到了京師,這使葡萄社又增加了一名熱心分子。葡萄社的成立,可以說象徵著公安派隊伍的形成。這葡萄社中的社友,以後大都成了公安派隊伍中的骨幹。(《冀北朝霞載譽紅:崇國寺葡萄社──公安派隊伍的形成》)

而在書中介紹除三袁以外的另十九位公安派成員時,盈科的名字排在第一:

  江盈科:字進之,桃源人。萬曆二十年進士,官至按察司僉事,視蜀學政,竟卒於蜀。「公生於農家,稍長,知刻苦,讀書有異才」(小修:《江進之傳》)。中郎在吳時刻「《錦帆》、《解脫》諸集,皆公為敘。文如披錦,為一時名人所歎。」(同上)中郎在吳樹起公安派的大旗時,進之是他最親近最得力的戰友,他曾說:「余與進之遊吳以來,每會必以詩文相勵,務矯今代蹈襲之風。」(中郎:《雪濤閣集序》)以後鍾惺評論說:「袁儀部(按:指中郎)所以極喜進之者,緣其時歷詆往哲,遍排時流,回顧無朋,尋伴不得,忽得一江進之,如空谷聞聲。」(《與王穉恭兄弟》)進之的文風全受中郎影響。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說:「進之與中郎同官吳下,其詩頗近公安派。」小修評價得更為具體「(進之)詩多信心為之,或傷率意,至其佳處,清新絕倫,文尤圓妙……可愛可驚之語甚多,中有近於俚語者,無損也,稍為汰之,精光出矣。」(《江進之傳》)總之,進之不僅是中郎最親密的朋友,更是公安派最得力的健將。(《冀北朝霞載譽紅:從葡萄社社友到公安派成員》)

以上這幾段文字,是二十五年前一位三袁故里研讀者初入公安派殿堂時,對江盈科的初步認知。時隔十年後我受邀赴韓國釜山大學作二○○○年校慶日演講時,準備了一個演講稿《從袁宏道、三袁到公安派——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道奇觀》(打印本,在釜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班散發),對盈科的認知又有了一次提升,將「公安派最得力的健將」提高到「公安派的領袖人物」的地位。如下僅舉演講稿幾段摘錄:

  當我們的目光越過袁宏道這顆巨星和三袁這個三子星座,投向他們身後這個燦爛星系時,一時竟有點眼花繚亂。不過稍一定神,我們的目光又會被三袁身旁的另兩個亮點所吸引,他們是公安派兩位值得專門一書的重要幹將,甚至可以說是公安派的另兩位領袖圈內的人物──黃輝與江盈科。……

  黃輝與江盈科,一個在公安派發起時站在宗道身邊,一個在公安派樹旗時站在宏道身邊,從他們的功績講,他們應該與三袁一樣稱為公安派的領袖人物。歷來的公安派研究者說起公安派就習慣的說起三袁,往往忽視黃、江這兩位重要人物,這是不妥的。這就像我們說起馬克思主義,就不應該忘掉恩格斯一樣。

  可喜的是黃輝、江盈科都有文集傳世。更可喜的是一九九七年,湖南嶽麓書社首次出版了首部《江盈科集》的輯校本,使我們得以能全面目睹這位湘中才子的風采。(《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燦爛的星系:三袁身旁的另兩個亮點──黃輝與江盈科》)

演講稿中因囿於篇幅,對江盈科的具體介紹並沒超出《三袁傳》,倒是有了一個對公安派整體的描述,並列出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燦爛的星系:公安派主要成員流覽》,列舉出了三袁、黃、江以外的二十六位成員。演講稿改變了三袁傳中按功績大小的排名順序,改成了按參加公安派的先後排名。還增加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燦爛的星系:公安派一般成員及追隨者和支持者》,增加了十五位名單。這樣公安派名單到此總共已列出四十六位。
而到了本世紀初,又在一部電影文學劇本《大明縣令袁宏道》(該劇二○一一年已由中新社湖北分社出品,並參加了香港國際電影節)中,將江盈科作為「男二號」與袁宏道肩並肩登上了銀幕,演繹了一段「袁江二公」的故事。雖然電影不同於學術,免不了情節的渲染,但我著意把握了史實的依據。如下列舉一二鏡頭:

  吳縣縣衙後堂客廳 日
  縣衙後堂客廳裡,擺著一個還燃著餘燼的火盆。火盆四周圍著一圈人,但都歪七豎八的睡著了,鼾聲陣陣。他們是袁宏道、江盈科、袁中道、方文僎、王穉登、張獻翼等人。一縷晨曦照在張獻翼的紅袍上,特別醒目。
  照在張獻翼紅袍上的晨曦漸漸變成耀眼的陽光。
  忽然,有鑼鼓聲傳來。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熱烈,但客廳裡鼾聲正濃。
  徐縣丞疾步走進客廳,見狀又著急又好笑:「各位先生醒醒!街上來了好多春景,到縣衙給袁先生拜年來了!」

  吳縣縣衙大門前 日
  縣衙前廣場,鑼鼓喧天,拜年鬧春的獅子、龍燈、採蓮船等接踵而至。
  袁宏道等人出現在大門旁,炮仗響起,鑼鼓更烈,廣場上歡樂成一團。袁宏道等人興奮不已,連連向廣場上的人群拱手致意。
  一陣巨大的鑼鼓聲咚咚而來,幾乎壓倒了廣場上所有的聲音。原來是幾隻獅子和一群父老,擁著一面大鼓、一把萬民傘、一塊牌匾進了廣場。一群父老中有吳老四及天平山設堂審案時出現過的幾位老農,尾隨的人群中有吳阿秀的身影。牌匾上是四個金色的大字:仁明父母。
  ……全場爆發出經久不息的喝彩聲。一忽兒,喝彩聲又變成「袁先生、袁先生、袁先生」的陣陣呼喚。這時江盈科高聲道:「父老鄉親們,我也來代袁先生與大夥樂一樂吧。我即景吟首《迎春歌》,大夥說要不要得哇?」
  全場同樣如雷般的回應道:「要得!要得!要得!」
  江盈科於是放聲朗誦道:
  太平盛事故無匹,
  縱極繁華未為失。
  但願時和年穀豐,
  歲歲迎春如此日。
  全場一片叫好。這時一匹馬來到場外,一衙役跳下馬急急的穿過滿場人群,來到江盈科面前:「稟江先生,我們縣衙也聚集了很多春景,要給你拜年,請你快回去!」
  袁宏道聽到了衙役的話,忙對江盈科道:「你快走!免得百姓久等。我讓家弟陪你去。」
  江盈科、袁中道匆匆向袁宏道等人拱拱手,廣場上的人群自動給他們讓開一條走道,並響起熱烈的「但願時和年穀豐,歲歲迎春如此日」的齊誦聲。江盈科和袁中道在這熱烈的巷道中邊走邊高拱著手,激動不已。
  袁宏道望著眼前的場面,熱淚盈眶,嘴裡也加入了場上的齊誦。

以上算是一位三袁故里研讀者,已走過的一段對江盈科的認知和推崇的歷程。但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對盈科的認知還遠遠沒有結束。於是在韓國訪學後就已開始資料準備,並進行了十多年的框架構建,旨在全面介紹公安派的新作《公安派傳》中,再次對公安派有了更清晰、更高遠的認知。該作將繼續按先後排名、按功績論述,正式提出公安派「七大領袖」的認證,這就是袁宗道、黃輝、陶望齡、袁宏道、江盈科、袁中道、雷思霈。而對江盈科,將正式推出一個專節:《袁宏道之最同志、公安派之副旗手》。
比起三袁傳中江盈科條目的數百字,目前的專節初稿已達數千字,計畫是一萬字。因是進行式中的未定稿,加上我目前旅居南方,公安派資料尚存放公安老家,難以校正,也就不便在此照引,暫且只能一展專節中三個初擬的小標題如下:

袁宏道之最同志
公安派之副旗手
中華諧謔十大奇書之《雪濤諧史》

《袁宏道之最同志》和《公安派之副旗手》兩小節,思路和論述由《三袁傳》、《從袁宏道、三袁到公安派》發展而來。《中華諧謔十大奇書之〈雪濤諧史〉》一節,是在《公安派傳》進行中特別增加的,是對盈科進一步的認知。
這是在流覽盈科以前不大被重視的笑話小品時,幾個偶爾的發現使我又驚又喜,也愈發增加了對盈科的喜愛與欽佩。這是因為少時在老家孟家溪(三袁出生地),從大人口裡聽講過、也向小夥伴們傳播過一個笑話,說是有個人中了箭去醫院,醫生用剪刀剪斷箭杆就說行了。那人說箭頭還在肉裡呀,醫生說我是外科,肉裡的要找內科。沒想到盈科《雪濤小說》中「有醫者」一篇早已記其事。
還有在上世紀八○年代主編一套地域性民間文學集成時,收錄過這樣一篇笑話:說是兩人打鬥,一人說我在樓上你能把我騙下樓嗎?對方說你先下了樓我把你騙上樓再把你騙下樓。這人聽信了對方的話下了樓,於是上了當。又沒想到盈科《雪濤諧史》中「少年在樓下」一篇也早已記其事。
看來盈科的系列笑話小品成了後世笑話的源流之一。特別在其笑話小品代表作《雪濤諧史》中,還見到作者一大批朋友如三袁等的傳聞軼事,更體現了時代和人文價值。如下僅舉特別精闢的「袁中郎」一篇即可見一斑:

  袁中郎在京師,九月即服重綿。余曰:「此太熱,恐流鼻紅。」其弟小修曰:「不服,又恐流鼻白。」

和袁宏道不僅以大量清新明快的詩文刷新一代文風,更以《瓶史》、《殤政》、《廣莊》、《西方合論》等等一批奇書卓然於世一樣,江盈科也不僅以大量詩文為公安派造勢,而且以《雪濤諧史》等一個系列的笑話奇書大放異彩,這也是公安派兩位正副旗手高於公安派中諸多同仁的地方。
順便公佈一下的是,進行中的《公安派傳》到寫作本文時已列舉出近九十位公安派成員名單。公安派成員到底知多少?鄙人還在探索中。這個九十應該還不是最後的數字。
以上就是《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引發的一位三袁故里研讀者,對江氏認知的一個簡要回顧。旨在是向覺明君報告,同時與讀者諸君分享。雖然這不能與覺明君的洋洋大著相比,卻能說明三袁故里研讀者何以對江盈科及《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如此看重。
其實二○一四年回到三袁故里,在為另一部《袁中郎學佛》(翁心誠著)寫的一篇小文中,就有過這樣一段文字:

  ……除了與心誠君再次當面討論他的書稿,會見剛完成洋洋大著《江盈科研究》的臺灣文化學者張覺明君等,儘量杜門不出、關門謝客,如是者兩月有餘。

《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又是件好事喜事。盈科(進之)是中郎除自家兄弟外最重要的摯友和公安派同道,世有三袁兄弟,亦有袁江二公;中郎在吳縣舉起公安派大旗時,正是盈科並肩站立身旁。前些年出了《江盈科集》(黃仁生輯校),現在又有了《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這是對袁宏道和公安派研究一種令人振奮的拓展。覺明君還將接連推出公安派系列的《雷思霈研究》、《袁宗道研究》、《曾可前研究》等等,這將是個盛事,亦將給鄙人已在進行的《公安派傳》提供重要參照。不及遵覺明君之囑為該書寫點什麼,僅此以示祝賀。(《他「更重要的一面」:「禪擘」袁宏道——〈袁中郎學佛〉序》)
後來見到了熊禮匯教授關於本書的序言,我完全認同其對本書的總體評價,尤其贊同其「本書一大特點,即論述每一個問題,學者們的看法基本上都原模原樣彙聚到了一處。這種一網打盡式的引用方式,使得全書具有很強的學術『全息』性。加上書中所列專題明細而又系統化,《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直可視為江盈科研究的學術檔案」之評語。我知道珞珈山的學者是很嚴謹的,熊教授寫作此序前後幾次與我通過電話,他的評價是慎重的。包括其指出的「他人的觀點說得清清楚楚,而本書作者的觀點卻淹沒其中」的不足之處,也是很中肯的。
這裡,我也補充和強調兩點意見:
第一,我認為《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的問世可謂出手不凡,別開生面,以其令人歎為觀止的巨量史料,一舉成為一部江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與已經面世的《江盈科集》輯校本,將成為江氏研究以至整個公安派研究的奠基石之作。鄙人喜好此種主要憑史料說話的基礎性專著,而且認為這正是當前公安派研究的急需。即使該著全憑史料,述而不作,也不失為一種體例。
第二,本書的成功顯然在於史料之巨,而不足之處也恰恰在於此。這使我想起當年錢謙益評價袁中道詩文時,那句「有才多之患」的話。這裡正好借過錢氏話來說:《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也有「材」多之患。書中有些間接性、純知識性的引文,是否可以去除一些?比如第三章《生平事蹟》之第三節《漫長的科舉歷程》,其中又分童試、歲考、科考、鄉試、會試、殿試、數困場屋七小節,前六小節是否可略去或壓縮?錢氏還有中道詩文「去其強半,便可追配古人」之語,值得我輩記取。
總之我相信《晚明公安派副帥江盈科研究》的問世,將會在以後的江氏和公安派研究中逐漸顯示出它的作用和價值。尤感欣慰的是覺明君父輩是從三袁故里移臺的,覺明君既是臺灣人也算公安人,而黃仁生教授正是桃源人。想不到四百年後因江盈科和公安派,公安、桃源又走到了一起。什麼時候將黃、張兩位江氏專家,加上幾位碩博生,邀集到三袁故里一聚呢?
寫到這裡又忽然想起若干年前接到熊禮匯教授的一個電話,說是要去開一個古代散文方面的會,要見到黃仁生教授。我當即在電話中請他轉告黃教授:公安派研究會認為如果公安派有一個「黨委」的話,袁宏道就是「書記」,江盈科就是「副書記」,熊教授會心地哈哈大笑。不久熊教授又電話告知:黃教授得知盈科被追認為「副書記」,亦欣然大笑。看來那次的玩笑,還真是開對了。

原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公安派文學研究會理事長、國家一級作家 李壽和
2016年仲夏,稿於深圳前海灣畔——廣州珠江之濱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