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黃帝內經大全 | 誠品線上

圖解黃帝內經大全

作者 陳昌駿
出版社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圖解黃帝內經大全:圖解經典‧易學易懂‧居家必備以現代手法詮釋中國傳統醫學的經典巨著一次學會人體生理學、病理學和治療原則的養生真經現代養生本源全球熱銷50多個國家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圖解經典‧易學易懂‧居家必備以現代手法詮釋中國傳統醫學的經典巨著一次學會人體生理學、病理學和治療原則的養生真經現代養生本源全球熱銷50多個國家被譯成10多種語言融合醫學與科學,實現延年益壽的健康養生大法《黃帝內經》是一部中國流傳久遠的古代傳統醫學聖典,包含中醫學的基本理念、人體構造認識、病理病因、發病時的各種癥狀和針灸治療宜忌等臨床療法,都有詳細說明。並包含中國獨特的「陰陽五行學說」,具有高度的科學觀和可行性。自成書問世以來,影響中國二千多年的醫學和診療發展方向,並可運用到現代治療和養生中,幫助忙碌的現代人克服文明病,實現人們實現延年益壽的健康養生大法。●綜論古籍《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流傳許久且影響深遠的經典著作之一,記錄黃帝和臣子間的對話,包含醫學和陰陽五行、順應四時觀念,揭露眾人都想知道的長壽養生密碼。●精采圖說本書精選百幅精美圖片,加入圖解說明,搭配一目了然的編排,幫助所有讀者解省翻找資料的時間,一次讀懂《黃帝內經》這部養生大典。●解說詳盡本書將《素問》、《靈樞》的每一章、每一句都詳細分析,透過譯文,完整體現養生學說的精髓。認識中國式養生,養心修性、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必讀經典《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每部有81卷,共有162篇,包含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臟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症學說、診法學說、探討養生學等多方精要。《黃帝內經》認為生命的根本就是陰陽平衡,也就是只有掌握天地和陰陽變化的規律,順從陰陽的消長和適應四時的變遷,人體機能才能夠維持正常,生命才能得以延長。《黃帝內經》透過陰陽調和,四時順養生理論,指導大眾完成長壽養生的最完美境界,達成「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目標。本書將古老的《黃帝內經》用圖解的形式,詳細解說眾多養生觀念,化繁為簡,圖文並茂,將深奧的養生理論,製作成多張生動易懂的圖解與表格,呈現給廣大讀者。另外,還將提供一套實用的行動指南,使所有讀者都能輕鬆學到養生知識,並由此強壯身心、延年益壽。本書特點●歧黃之術──中醫的來源●十二臟腑的關係●十二經脈詳解●天、地、人三氣●針灸治療的要點●面色和脈象的生剋關係●病理病癥和脈象對應關係●四時和五臟的相應聯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昌駿研究《黃帝內經》和中醫理論多年,精通針灸、推拿按摩等傳統療法,對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有獨門見解。從事醫學工作十餘年,具備紮實豐富的臨床經驗。近年來,樂於從事演講和教學分享,活躍於各大醫學研討會和經驗分享會,並完成多部解說《黃帝內經》和人體病理學、構造學、健康養生的醫療著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上卷 素問卷 一上古天真論第一古人的長壽之道人的生長周期古人養生的四種境界四氣調神大論第二順應四季的養生法違背四時陰陽的後果生氣通天論第三保持陰陽平衡的重要性人體陽氣的重要性陰陽的關鍵所在五味調和金匱真言論第四四時發病的規律事物的陰陽變化五臟與四時的對應卷 二陰陽應象大論第五自然與人體的對應如何調和陰陽學習自然規律來養生治療陰陽病症的基本原則陰陽離合論第六千萬種陰陽都只是一個陰陽三陰三陽的離合狀況陰陽別論第七人體四經十二從經脈發病時的症狀脈象與陰陽的變化從脈象看病症與死亡日期卷 三靈蘭祕典論第八十二臟腑的分工協調是強身、立國之本六節臟象論第九六六節制與九九配合五運之氣的相勝五氣、五味對人體的影響不同臟象的意義五臟生成論第十五臟相互制約五味與五臟所對應的關係五臟呈現在面部的變化五色、五味、五臟所對應的關係望色與診脈結合五臟別論第十一五臟六腑、奇恆之腑切寸口脈可診斷五臟卷四異法方宜論第十二不同地區疾病的診治方法移精變氣論第十三不同時期疾病的療法什麼是色脈診察法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湯液醪醴論第十四如何製作湯液醪醴五臟陽氣衰竭引發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法玉版論要第十五《揆度》、《奇恆》的內容面部氣色變化與疾病的關係脈象的表象與病情的輕重診要經終論第十六診斷疾病的要領四時針刺的法則不按四時誤刺的後果針刺的基本原則十二經脈氣絕的情況卷五脈要精微論第十七診脈的基本原則五臟精氣在面部的表現脈象變化相應四時的變化而變動夢境而得知陰陽之氣的變化六點診脈大法疾病的成因及其發展變化如何判斷是舊病或新病尺膚的診脈方法脈象與疾病的對應關係平人氣象論第十八正常人的脈象特點脈象與胃氣的變化寸口脈的太過和不及病變出現真臟脈的狀況反四時的脈象卷六玉機真臟論第十九四季脈象的特點脾脈的正常與異常病邪在五臟中的傳變疾病的傳變規律真臟脈出現所導致的病變脈象的五實與五虛三部九候論第二十三部九候的理論如何利用三部九候進行診斷冬陰夏陽從脈象上的區分卷七經脈別論第二十一各種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營養和水分在體內的運化六經氣逆產生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法臟氣法時論第二十二五臟與四時、五行的對應關係五臟病變的規律五臟病變的症狀與治療方法五臟與五色、五味的對應關係五味的功用宣明五氣論第二十三五行歸納血氣形志第二十四氣血在經脈中的分布及表裡關係灸刺取穴的準則形志疾病的針刺療法卷八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治病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從正神明論第二十六針刺治療疾病的準則離合真邪論第二十七四時之氣對人體經脈氣血的影響針刺時的補瀉與候氣如何利用三部九候來診察疾病通評虛實論第二十八氣的虛實變化氣的重實變化氣的重虛變化疾病所表現的症狀及其癒後四時疾病的針刺療法太陰陽明論第二十九太陰經和陽明經的關係陰經和陽經的循行方向陽明脈解第三十陽明經脈病變後的狀態卷九熱論第三十一傷寒病的傳變傷寒症的表現症狀傷寒病的治療方法表裡受寒邪時脈象和症狀熱刺第三十二病邪侵襲五臟的症狀治療熱病的針刺法針刺治療熱病的氣穴評熱病論第三十三陰陽交的病症風厥病的症狀勞風的病症腎風病的病症逆調論第三十四氣逆病的表現症狀和根由卷十瘧論第三十五瘧疾病的潛伏期和發作期瘧疾發作時的周期規律風病和瘧疾的症狀寒瘧、溫瘧和癉瘧的發病症狀針刺瘧疾的禁忌溫瘧和寒瘧產生的原因刺瘧第三十六三陽經與三陰經引發瘧病的症狀五臟瘧疾的產生針刺治療瘧疾的原則氣厥論第三十七五臟六腑的寒熱相互轉移的情況熱邪在五臟內的傳變咳論第三十八五臟咳嗽的原因六腑咳嗽的症狀卷十一舉痛論第三十九五臟突然作痛的原因九種氣機的變化所引發的病症氣機變化所引發的病症腹中論第四十鼓脹病的治療方法血枯病的治療方法伏梁病的治療方法厥逆病的治療方法熱病疼痛時其脈象的表象刺腰痛第四十一六經脈病變引起的腰痛及其針刺方法卷十二風論第四十二風邪侵襲人體後的種種病症五臟風邪的病症痺論第四十三產生痺病的原因與分類痺病侵入到五臟,所表現的症狀營衛兩氣若不與外邪相合不會引發痺病痺病的各種表現及成因痿論第四十四五臟的病變會發生痿病鑑別五種痿證的方法「獨取陽明」治療痿病厥論第四十五寒厥與熱厥的形成六經脈厥症的病症表現卷十三病能論第四十六睡臥不能安寧的原因奇病論第四十七大奇論第四十八五臟與脈象的關係經氣不足的死亡日期脈解第四十九六經病變卷十四刺要論第五十針刺療法的要領刺齊論第五十一針刺深淺程度的掌握刺禁論第五十二人體禁刺的部位針刺失誤所導致的後果針刺禁忌刺志論第五十三虛實的要領針解第五十四虛補實瀉的原則九針與天地四時的陰陽變化長刺節論第五十五卷十五皮部論第五十六十二經脈在皮膚上的分屬病邪在人體的傳變過程經絡論第五十七陰絡和陽絡氣穴論第五十八人體上的處氣穴孫絡與穀氣府論第五十九足三陽經脈手三陽經脈督脈、任脈、衝脈卷十六骨空論第六十風邪是一切疾病產生的根由經脈的循行路線及取穴部位治療水病的腧穴灸治寒熱病的二十九個部位水熱穴論第六十一水腫病形成的原因治療水腫病的個腧穴四季針刺治療熱病的五十九個腧穴卷十七調經論第六十二病屬有餘和病屬不足神的有餘和不足所表現的症狀氣的有餘和不足所表現的症狀血的有餘和不足所表現的症狀形的有餘和不足所表現的症狀志的有餘和不足所表現的症狀氣血逆亂與疾病的形成實症和虛症形成的原因虛證與實證的補瀉方法卷十八繆刺論第六十三繆刺的含義繆刺與巨刺邪氣入侵各經脈的症狀及針刺方法屍厥病的成因與治療方法四時刺逆從論第六十四六經之氣有餘和不足所表現的病症人體經脈隨四時之氣的變化違背四時規律變化而導致疾病的發生誤刺五臟病人的症狀表現標本病傳論第六十五疾病的標本及針刺順序疾病在五臟的傳變卷十九天元紀大論第六十六五運與六氣結合五運分主四時的情況氣的多少與形的盛衰天氣和地氣互相感召的規律天氣和地氣的循環定數三陰三陽與六氣的相合五運行大論第六十七五運的規律天地動靜的運行規律司天在泉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六氣變化與人體的對應關係六微旨大論第六十八六氣所應的地理位置六氣的盛衰天符、歲會、太一天符六氣的起始與終止六氣的運用變化卷二十氣交變大論第六十九五運氣化太過所出現的現象五運氣化不及所出現的現象五氣與四時的對應關係正氣的變化與四時氣候的相應五運的不及太過與五星的相應五常政大論第七十五運的平氣、不及和太過的表象五運平氣之年所出現的表象五運不及之年所出現的表象五運太過之年所出現的表象不同的地區產生的疾病及治療方法天氣的寒熱與地勢的高低對壽命的影響司天之氣對人體五臟的影響五運變化對動物所產生的影響六氣對萬物生化產生的影響藥物治療所遵循的原則卷二十一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太陽司天之政的表象太陽司天之政的養生原則陽明司天之政所出現的現象陽明司天之政的養生原則少陽司天之政的表象少陽司天之政的養生原則太陰司天之政的表象太陰司天之政的養生原則少陰司天之政的表象少陰司天之政的養生原則 厥陰司天之政的表象厥陰司天之政的養生原則六氣的相應及不相應五運與在泉之氣同化的關係時令與藥性的關係五運之氣的運行與主歲之年的常數復氣發作時的各種表象四時之氣的運行情況五運六氣變化與所見的物象相對應六氣的相互作用和六氣的不及與太過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刺法論第七十二(遺篇)鬱氣的預防和祛退司天、在泉之氣失守時疾病的預防剛柔失守其司天在泉之位對人的影響對五疫發病的防治人體真氣的保全本病論第七十三(遺篇)天地氣交異常的變化過程天地氣交異常對發病的影響六氣不退位對人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剛柔失守其位對天運的影響人的正氣不足導致死亡的原因卷二十二至真要大論第七十四六氣分時主歲時的情況風的氣化運行與疾病的治療司天在泉侵入人體產生的疾病與治療司天之氣病變所表現的症狀在泉之氣所致疾病的治療方法六氣偏勝引發人體發病的症狀六氣報復引發人體發病的症狀六氣相負所致疾病的治療氣有上下之分與人體的對應關係勝負之氣運行的時辰客氣與主氣的勝負所表現的症狀藥性與五臟、五氣的關係陰陽劃分的依據與治病準則六氣到來時其脈象所表現的症狀六氣變化所導致的疾病藥物的陰陽屬性及配方原則正治法與反治法方劑的制方分君臣卷二十三著至教論第七十五三陽莫當示從容論第七十六疏五過論第七十七診治上的五種過失徽四失論第七十八治病失敗的原因卷二十四陰陽類論第七十九方盛衰論第八十解精微論第八十一◎下卷 靈樞卷一九針十二原第一經氣的變化虛補實瀉的要點九針的功用邪氣的危害與針刺原則五臟六腑的經氣所出的情況針刺要點十二原穴本輸第二十二經絡循行的起止四季針刺原則小針解第三邪氣臟腑病形第四邪氣侵犯人體的情況邪氣侵犯人體而傷及五臟臉部不怕冷的原因病邪侵犯人體所發生的病症脈象的診察方法五臟病變的六種脈象及治療方法卷二根結第五不同形體之間的刺針區別壽夭剛柔第六形體和臟氣發病情況推測人的壽命營分、衛分、寒痺的病症及治療官針第七針治的要點針刺有九種方法本神第八終始第九寸口脈和人迎脈的診斷針刺法的要點針刺的禁忌卷三經脈第十手太陰肺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手陽明大腸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足陽明胃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足大陰脾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手少陰心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手太陽小腸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足少陰腎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手厥陰心包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手少陽三焦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足少陽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足厥陰肝經循行線路及其病變治療十二經脈氣衰竭時所出現的症狀十二經脈受邪時所出現的症狀十五絡脈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經別第十一臟腑與自然界的對應關係經水第十二卷四經筋第十三足太陽經筋的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足少陽膽經筋的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足陽明胃經筋的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足太陰脾經筋的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足少陰腎經筋的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足厥陰肝經的筋的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足厥陰肝經筋的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手少陰心經的筋循行線路及病變治療骨度第十四五十營第十五營氣第十六脈度第十七脈氣循行的經脈通道五臟的精氣從體內顯露於七竅脈的起止之處營衛生會第十八營氣與衛氣的運行規律三焦之氣的起始之處四時氣第十九四時的邪氣所致的疾病及治療方法卷五五邪第二十寒熱病第二十一癲狂第二十二癲癇病發作時的症狀與治療方法狂病發作時的症狀與治療方法厥逆病發作時的症狀與治療方法熱病第二十三熱病禁用針刺的九種症候治療熱病的五十九個穴位突發性心疝病的症狀及治療厥病第二十四厥氣上逆導致頭痛的表現症狀及治療方法厥氣上逆導致心痛的表現症狀與治療方法病本第二十五疾病的標本所採取的治療先後順序雜病第二十六周痺第二十七口問第二十八卷六師傳第二十九醫病先醫心判斷五臟六腑的大小決氣第三十人體中的精氣津液血脈六氣在人體中的有餘和不足腸胃第三十一平人絕穀第三十二海論第三十三人體的四海與自然界的四海相對應四海及經脈重要穴位的位置四海對人體的滋養和損害五亂第三十四營衛氣逆亂的反常情況氣的五種亂症脹論第三十五脹病發生的部位脹病所表現的症狀脹病的產生以及其產生的根源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人體中的五種津液五閱五使第三十七五官五色五臟逆順肥瘦第三十八針刺的深淺和次數的標準不同形體的人針刺深淺和次數血絡論第三十九陰陽清濁第四十清氣濁氣清氣與濁氣的治療方法卷七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十二月和十日與經脈相配合十二經脈與十二月的陰陽配屬關係的應用病傳第四十二邪氣侵入到五臟後所發生的病變淫邪發夢第四十三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人體的陽氣變化與四時變化所相應五臟的五種變化外揣第四十五五變第四十六疾病的產生以形體診斷疾病本臟第四十七健康人體的狀態五臟的形體大小、堅厚對健康的影響六腑與其他部位的相應關係卷八禁服第四十八寸口脈與人迎脈的病變部位五色第四十九辨別五官的表象判斷病勢加重與病邪的衰退根據色澤的變化來判斷病情的輕重預知病人的死亡時間論勇第五十背腧第五十一衛氣第五十二經脈的陰陽標本各部的氣街所聚且所運行的通道論痛第五十三天年第五十四新生命的孕育人的壽命的長短人體的血氣盛衰,以及從生到死的過程逆順第五十五五味第五十六營衛之氣的運行規律五穀的性味五色與五味的關係五臟之病對五味各有禁忌卷九水脹第五十七賊風第五十八衛氣失常第五十九如何診察皮、肉、氣、血、筋、骨的病變辨別人體的脂、膏、肉玉版第六十小針是治療疾病的重要工具癰疽病的逆順表現症象手足經脈所不可用針刺的穴位五禁第六十一動輸第六十二胃氣與脈搏跳動的表現足陽明胃經搏動的原因足少陰腎脈搏動的原因五味論第六十三過食五味對人體五臟的影響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陰陽人的區別陰陽二十五種人的特徵年忌的計算方法根據各經脈血氣的多少候查體表的情況二十五種人的針刺標準針刺三陰三陽經脈所出現的病變卷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婦人沒有鬍鬚的原因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積病的發生到形成內臟形成病變的原因行針第六十七上隔第六十八憂恚無言第六十九針刺治療失音症的方法寒熱第七十邪客第七十一人不能入睡的原因及其治療方法人的四肢和天地相呼應持針的法則,進針的原理手少陰經脈沒有腧穴持針縱舍透過人體八虛,能診察出的疾病通天第七十二五種類型人的不同特點五種形態的人及治療方法五種形態的人及辨別方法卷十一官能第七十三五臟六腑的病變及其治療方法不同的人委任不同的事論疾診尺第七十四刺節真邪第七十五五節刺法五邪刺法解結的道理虛邪賊風侵犯人體所產生的疾病衛氣行第七十六衛氣在人體內的循行九宮八風第七十七九宮的規律八風入侵人體所致的疾病卷十二九針論第七十八針和九數相應關係人的形體對應九野的情況五臟之氣失調所產生的病症五臟化生五液五味各有走向五臟對精神意識活動各有所藏三陽經與三陰經的表裡配合歲露論第七十九瘧疾發作的時間四季中八風對人體的傷害四時八節氣候的影響所致的疾病大惑論第八十發生眩惑的原因健忘形成的原因時常想睡眠的原因癰疽第八十一經脈營衛晝夜循行的度數癰腫病的成因癰疽的形狀、忌日和名稱

商品規格

書名 / 圖解黃帝內經大全
作者 / 陳昌駿
簡介 / 圖解黃帝內經大全:圖解經典‧易學易懂‧居家必備以現代手法詮釋中國傳統醫學的經典巨著一次學會人體生理學、病理學和治療原則的養生真經現代養生本源全球熱銷50多個國家被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020732
ISBN10 / 9869020739
EAN / 9789869020732
誠品26碼 / 2680878525003
頁數 / 68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素 問

《黃帝內經‧ 素問》簡稱《素問》,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相傳為黃帝創作,實際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

原來九卷,古書早已亡佚,後經唐王冰訂補,改編為二十四卷,計八十一篇,定名為《黃帝內經‧ 素問》,馬蒔在《內經素問注症發微》中說:「《素問》者,黃帝與岐伯、鬼臾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六臣平素問答之書。」所論內容十分豐富,以人與自然統一觀、陰陽學說、五行說、臟腑經絡學為主線,論述攝生、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藥物,以及養生防病等各方面的關係,集醫理、醫論、醫方於一體,保存《五色》、《脈變》、《上經》、《下經》、《太始天元冊》等二十多種古代醫籍,特別闡發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源。

上古天真論第一

本篇主要是黃帝和岐伯的對話,論述古人的養生之道、男女生長的周期,並介紹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養生之道,強調養生要善於順應自然規律。

遠古時期的黃帝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慧。他小時候就善於言談,少年時則善於理解事物,長大後,他敦厚又勤勉,在成年便登上天子之位。

古人的長壽之道

黃帝問岐伯:我聽說遠古時代的人,壽命長達百歲,動作卻依然靈活,沒有衰老跡象。而現在的人,剛到半百之年就顯出衰老的跡象了。難道是時過境遷,現在的人們是否連古人的養生之道也要失去呢?

岐伯說:遠古時期的人,懂得養生之道,能按照天地陰陽變化之理,而適應調和自身的陰陽變化;做到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過度勞累,所以能夠使形體與精神相協調統一,活到自然壽命終結,度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卻不是這樣。他們把喝酒當成喝水,把反常的生活成為平常的習慣,醉酒還肆行房事;縱情色慾而使精氣枯竭、真元耗散。不懂得保持精力充沛的重要性,而不斷地勞心傷肺,違背人生真正的生存價值,生活起居毫無規律可言,所以剛到半百就衰老了。

遠古時,聖人教導平常人總是講:要避開自然界中一切可能導致生病的因素,保持清心寡慾,真氣在體內才能正常運行,精神內守而不耗損,這樣,病邪又從何而來呢?所以在古時,人們都淡泊明志,心境坦蕩而沒有恐懼,即使是經常勞動,身體也不感到疲倦,人體真氣平和順暢,大家都能如心所願。吃什麼都覺得美味可口;穿什麼都心情舒暢,正因為如此,所以每個人都安於現狀,彼此之間從不羡慕地位的貴賤。這樣的人才可稱得上樸實無華。不良的嗜好就不能左右他們的視聽,任何淫念邪說都不能動搖他們的意志,迷惑他們的心志。無論是愚笨的、聰明的、有能力或無能力的人,都不會因身外之事而勞心費神,所以其言行也合乎養生之道。

他們之所以能活到百歲而不顯得衰老,是領悟和掌握修心養性的方法,使真氣得到保護,而不受內外邪氣干擾危害。

人的生長周期

黃帝問:人老了就不能生育,是因為人的精氣耗盡,還是因為要遵循自然規律的變化呢?

岐伯說:一般來說,女子以七年為一個生長周期。女子七歲時,腎氣開始旺盛,於是乳齒更換,頭髮變得濃密。十四歲左右,天癸產生,任脈通,衝脈旺,月經按時來潮,女子便具備了生育能力;二十一歲時,腎氣飽滿,智齒長出。生長發育達到頂點。二十八歲,筋骨強壯,肌肉豐滿,頭髮茂盛,身體強健;三十五歲,陽陰脈血開始衰退,容貌開始憔悴,頭髮也開始脫落。四十二歲,三陽經脈氣血都衰減,面容枯槁,頭髮開始變白。四十九歲,任脈氣血虛弱,衝脈氣血衰少,天癸枯竭,月經絕止,形體衰老,所以不再有生殖能力。

男子以八年為一個生長周期。男子八歲,腎氣充實,毛髮漸盛,乳齒更換;十六歲,腎氣旺盛,天癸產生,精氣充滿至外泄,可以和女性陰陽交合,生育子女。二十四歲,腎氣已經充滿,筋骨強壯有力,智齒長全,身高達到最高;三十二歲時,筋骨豐實,肌肉健壯。四十歲,腎氣慢慢衰退,開始脫髮掉牙。四十八歲,陽明經開始衰退,面容憔悴,鬢髮逐漸斑白;五十六歲,肝氣衰弱,天癸枯竭,精氣少,腎臟衰弱。六十四歲,頭髮全白,牙齒掉光。腎主水,它接受五臟六腑的精氣,並吸收貯藏。唯五臟功能強盛,腎臟才能外泄精氣。現五臟功能衰弱,筋骨鬆懈發軟,天癸枯竭。身體沉重,步伐搖晃,不能再生兒育女。

黃帝說:有些人已經老了,但仍有生育能力,這又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這是因為他先天精力不同尋常,氣血經脈平和順暢,腎氣仍顯盛的緣故。因此這種人仍有生育能力,但一般男子不超過六十四歲,女子不超過四十九歲,先天稟賦的精氣已全部枯竭。

黃帝問: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年紀都有百歲,還可生育嗎?岐伯說: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防止衰老並能保持身體健康。雖年事過高,但仍可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