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四十歲重拾畫筆投身創作,五十歲舉辦展覽,先後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多次個展;2006年舉辦最後一次個展後,即隱居新竹,潛心創作。正當藝術市場沸沸揚揚之際,袁旃卻未被市場左右,堅持以最簡單的生活方式與心境,創作豐富的畫作。 袁旃在「大隱隱於市」般的生活狀態下,盡情揮灑畫筆,悠遊東方與西方,描繪生命,創作的能量與熱情更是達到巔峰,令人驚艷。這五年來的持續創作,積累了五十餘幅精彩作品,也發展為完整的系列作品。而近五年來從未曝光之系列作品、包括家系列、石系列、銅器系列等各個系列的精選作品,皆收錄於本畫冊中。 「從心所欲不踰矩」,可視為袁旃悠遊藝海的寫照;而「求新、求變」在袁旃的創作概念中,也具有極高的重要性。中國傳統藝術為袁旃的寶藏及根源,卻不成為包袱或羈絆,袁旃另闢蹊徑,在傳統中融入當代元素,並勇於嘗試,為水墨繪畫開拓一種新的可能,她以古畫為創作依歸,做創造性的變古,並建立出一套新的視野。袁旃的藝術,無庸置疑的跨越了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藝術形式的鴻溝,形塑出屬於21世紀中國人的當代藝術世界格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袁旃出生於重慶,成長於書香世家的她,自幼便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涵養。1958-62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早年在台灣師範大學接受丹青繪畫的訓練,師承溥心畬、黃君璧、金勤伯、吳詠香、林玉山、廖繼春等大師,培養出堅實的國畫基礎。畢業後赴歐洲留學,取得比利時魯汶大學考古美術史碩士學位,之後再進入比利時皇家文物維護學院(簡稱IRPA)習得文物維護專業,並獲得推薦至大英博物館東方部門實習一年。回國後,進入台北故宮器物處服務,並籌組科學文物維護室,至2001年退休。這一段不平凡經歷讓袁旃得以親炙豐富的中華文物收藏,不僅開拓了視野,也重新發現中國古代繪畫的特殊面向,對創作之路產生深遠的影響。袁旃早期的水墨作品,氣勢磅礡,筆法線條酣暢淋漓;並在傳統中創新突破,融合西方近代藝術對空間多視點分割重組的視覺創意,既法古又戲古,顛覆傳統水墨面貌,煥然一新。袁旃多年的持續創作,不僅在風格及使用材質上突破,也發展為完整的系列作品,其創作的能量與熱情更是達到巔峰,令人驚艷。近年來未曝光之系列作品、包括家系列、石系列、銅器系列等各個系列的精選作品,皆收錄於本畫冊中,完整呈現藝術家的風格轉變及精采的創作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