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電影的藝術人文: 108部世界電影評論 | 誠品線上

感悟電影的藝術人文: 108部世界電影評論

作者 何威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感悟電影的藝術人文: 108部世界電影評論:108部世界電影,108種人文風光與藝術表達精選108部世界電影,涵蓋中外經典作品、獨立電影及劇情短片何威從觀影數十年的世界電影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108部世界電影,108種人文風光與藝術表達 精選108部世界電影,涵蓋中外經典作品、獨立電影及劇情短片 何威從觀影數十年的世界電影館藏中,粹取最具思想深度與人生感悟的108部電影。 通過分析電影的敘事結構、人文創意及文化差異尋索電影裡的哲思與世界的共同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何威何威 字鳳池(筆名:小浪 嘯朗) 紀錄片導演及攝影師作品【豬扒包搭咖啡】獲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影節 評審團大獎作品【音樂天地】澳門國際電影電視節 最佳紀錄片金獎 作品【Only you, is my love】澳門國際電影電視節 最佳短片金獎作品【澳門芭蕾之夜】獲澳門國際微電影節 星火獎RTHK紀錄片【跋涉者蕭紅】(攝影、劇本顧問) 創意香港【首部劇情片】7屆評審委員創意香港【創+作 音樂篇】8屆短片比賽評審委員及導師創意香港【創意智優計劃】評審委員澳門【文化產業基金項目】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委 曾任【東方財經】、【紫荊論壇】雜誌特約撰稿人同濟大學中德學院人文交流【中德影像專欄】撰稿人文章曾發表刊登在【電影兿術】,【亞洲電影研究】等學術刊物著有【江南回憶】攝影散文集 三聯書店發行 香港影評人協會榮譽會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中國亞洲電影研究中心香港電影委員會學術顧問

商品規格

書名 / 感悟電影的藝術人文: 108部世界電影評論
作者 / 何威
簡介 / 感悟電影的藝術人文: 108部世界電影評論:108部世界電影,108種人文風光與藝術表達精選108部世界電影,涵蓋中外經典作品、獨立電影及劇情短片何威從觀影數十年的世界電影館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694976
ISBN10 / 9888694979
EAN / 9789888694976
誠品26碼 / 2681908097002
頁數 / 304
開數 / 32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1. 108部世界電影,108種人文風光與藝術表達
2. 香港影評人協會榮譽會長何威精選108部世界電影,涵蓋中外經典作品、獨立電影及劇情短片
3. 有別評論電影水準的高低好壞,作者更集中注視電影中多元的國別文化與價值的共同性,引導讀者的思考由電影延伸至現實

試閱文字

內文 : 平平安安上學去

《平平安安上學去》(On the Way to School)是法國紀錄片導演帕斯高普利桑(Pascal Plisson)製作的一部關於「上學」路程經歷的紀錄片。上學對於小孩子而言是甚麼樣的一個挑戰?離開父母?開始面對彼此陌生的一群其他小孩子?還是開始要面對那沒完沒了的作業?……對於貧窮地區的兒童來說,這或許根本不是挑戰,相反,是他們改變自己未來前途的一個機會。但這個機會對於他們來說有個前提,那就是要通過一條艱辛漫長的上學之路。全片追蹤了四組不同地區上學的小孩子,看看他們是如何面對每天上學路上的困難。
肯尼亞的積仔和妹妹每天上學要來回步行三十公里,而且需要穿越野生大象的活動區,實在很危險;阿根廷的卡羅斯帶着妹妹也是風雨不改的策馬三十六公里,攀山涉水來往學校;摩洛哥深山的薩希拉和她的同學走四十公里的山路去學校,在上學經過的市集上,用家養的雞來換取在住宿學校的食物;印度的森姆爾雖然他的家離學校僅四公里鄉間小路,但因為行動不便而需兩個弟弟每天推簡陋的輪椅送他上學校,這短短但崎嶇的路程對兄弟三人可不是一般的挑戰。這是有車或由工人接送、在富裕地區成長的孩子完全無法想像的一條艱辛漫長的上學之路。
影片最令人感動的不是美麗的風光,也不僅僅是路途的艱辛,而是孩子們對未來美好的期待。他們夢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他們未來的世界。但未來真會像孩子們所相信的那樣嗎?也許每一個過來人都不忍告訴他們貧富懸殊的真正根源,那因此所導致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公、以及掠奪成性的瘋狂世界……而這倒是富裕地區孩子或早已暗暗明白了的生存之道。但也因為如此,對於富裕地區孩子而言,他們反而沒有了因上學而身陷險境的學童那充滿冒險的
經歷。
你能預計十年或二十年之後,他們終究會走上如何的一條人生之路?

影片榮獲2014 年法國凱撒獎最佳紀錄片。


少年滋味

音樂是人類最原始,也是最直入人心的一種表達手段,它超越了人類語言所能表達的喜怒哀樂層面。因此古時認為,這是巫師才具有的能力。
《少年滋味》裡幾個不同背景的年青人,都有個相同的能力—就是感應到音樂的力量。他們本是一群非同凡響的人類,卻被刻意按照凡人的標準被塑造,這是一種甚麼滋味?幸好導演是他們的同類!他們不會對旁人甚至父母所述之言,在面對理解他們的導演之際終於傾瀉而出。更難得的是,導演在語言和音樂之間找到了一個橋樑,讓我們能夠借此一窺這幾個非同凡響的孩子的心靈。
導演以貝多芬的「歡樂頌」作為主題音樂實在是驚豔之筆。如果大家仔細的去聽這首由貝多芬作曲、席勒作詞的偉大作品,或能感受到這首作品擁有兩個讓這首作品永垂不朽的特質:宗教的神聖感以及個人英雄主義的氣概。影片中孩子們的單純、堅持和深沉的思考所體現出的正是這種宗教的聖神和對抗塵世俗流的那種英雄主義的氣概。
此外,《少年滋味》呈現了一種獨特的敘述結構。這種結構手法雖然在西方紀錄片中常見,但在華語製作的紀錄片中卻屬罕見。我們更習慣於一種順序式尤其是常常循時間為順序的敘述。影片中將受訪者的片段大致分為四個部分:理想、家庭期望、個人經歷和對未來的看法。在每一個部分,觀眾都能一次過了解所有受訪者的觀點。這個結構的好處是觀眾可以自發的建構橫向的比較,對某些相近的觀念產生強烈的印象。例如:理想部分給予觀眾留下的印象是純真的夢;家庭期望部分給予觀眾留下的印象是現實在破滅純真的夢;個人經歷和對未來看法部分給予觀眾留下的印象是獨特的個性和一份悲壯的英雄主義式的抗爭。每一個部分之間音樂的使用都烘托着受訪人的心情和情緒:或溫柔或靦腆;或開心或悲憤。這就是一種立體框架式結構。
本片的結局是開放式的,導演並沒有給出任何關於對或錯的一個結論,這對紀錄片而言又是極為重要的。因為紀錄片所展示的不是對錯而是不同的思考或不同的視角,更不應是導演的一種主訴或發洩,否則就是對紀錄片的貶低。紀錄片是理性和智慧的結晶,這也是它無法被取代的緣由。有形的畫面和無形音樂的完美配合、影片內在精神和歌曲內容的相互呼應,正是這部影片獨特的精彩之處。作為紀錄片製作同行、音樂愛好者,誠意推薦這部張經緯導演的作品《少年滋味》。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