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筆記
作者 | 陳煒舜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神話傳說筆記:「滿洲」的名稱來自「文殊」?武當山真武大帝的背後隱藏著明成祖篡位的合法性?九龍「聖山」宋皇臺、油麻地眾坊街,名稱細節中有甚麼掌故?孔子嫡系後人今何 |
作者 | 陳煒舜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神話傳說筆記:「滿洲」的名稱來自「文殊」?武當山真武大帝的背後隱藏著明成祖篡位的合法性?九龍「聖山」宋皇臺、油麻地眾坊街,名稱細節中有甚麼掌故?孔子嫡系後人今何 |
內容簡介 1.本地大學教授的神話學小品,既有豐富專業性,也適合大眾閱讀。2.經過報章連載(《大公報》副刊"大公園"),具備一定認受度。3.包涵本地社區掌故,敘述貼地。「滿洲」的名稱來自「文殊」?武當山真武大帝的背後隱藏著明成祖篡位的合法性? 九龍「聖山」宋皇臺、油麻地眾坊街,名稱細節中有甚麼掌故? 孔子嫡系後人今何在?神話傳說是人類精神世界與現實生活都不可剝離的存在,也是人類文明史中最悠久和深遠的一部分。對於歷史悠久、文明不斷經歷演變與交流的華人社會尤其如此。不同的宗教神話會相互交織,讓人看不清本來的源流。神話傳說也會被政治攝取能量,在現實中發生影響。有時民間的傳說把現實的故事渲染出神話色彩,凡人漸漸躋身神或仙的行列。在更廣大的天地間,山川草木、禽獸蟲魚皆有靈,也常常成為神話傳說擷取元素的寶庫。 本書作者分別以佛教、道教、華夏上古神話為源流,輔以埃及、印度、希臘、北歐神話故事材料,講述各自脈絡下的神祇與故事。神話傳說之間的脈絡交纏、神話與現實的互動、神祇形象在凡人世界的變化,一一應聲而解。講解中穿插考證香港、臺灣、中國大陸的城市社區,舉重若輕點出背後的神話傳說掌故;或比較中外神祇的差異與共通之處,文筆優美風趣,令人眼界大開之餘也常常莞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煒舜(Nicholas L. CHAN)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意文、德文雙副修)、研究院中文學部碩士、博士。先後執教於臺灣佛光大學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研究領域及興趣為中國古典文學、文獻學、神話學等。著有《林雲銘及其文學》(2000)、《明代楚辭學研究》(2003)、《楚辭練要》(2006)、《屈騷纂緒》(2009)、《明代前期楚辭學史論》(2011)、《從荷馬到但丁》(2013)及《楚辭: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2013)等,並於海內外期刊、研討會上發表論文多篇。餘暇從事散文、新舊體詩歌之創作,及外文詩歌與歌詞之翻譯,結集出版者有新詩集《話梅》(1999)與音樂隨筆《尋找繆思的歌聲》(2006)。
產品目錄 題字/黃耀堃教授序.蓮華千葉映娑婆/張澤珣教授序.古帝仙佛的時空神遊/林佳燕教授第一輯 佛法無邊 佛教的法界眾生釋迦牟尼彌勒菩薩.燃燈古佛阿彌陀佛藥師佛.阿?佛觀音.度母.聖母大勢至.金剛手文殊.普賢孺童菩薩.衍聖公活佛地藏菩薩閻羅天子.青溪小姑善財.哪吒海神.龍女大梵天王黎明女神.摩支利天孫悟空.豬八戒聖愚.濟公梁武帝.長眉羅漢第二輯 丹道仙班 道教的仙凡神鬼狐仙花朝呂祖乞丐祖師趙宋諸帝赤腳大仙.藍采和.劉海趙太祖師.宋皇臺西秦王.唐玄宗隋煬帝.鼠仙媽祖彭祖.姜尚.老聃壽星祿星.文昌.張仙福星.太歲.陽城喜神.商紂王玉皇大帝關帝.岳王東皇太一.太乙天尊東王公.雷神西王母太陽星君.明思宗月神.嫦娥第三輯 三皇五帝 上古神話的帝王與英雄伏羲.女媧炎帝.神農姜齊.巫兒蚩尤上巳.高禖黃帝.混沌倉頡少昊顓頊.冥伯北帝東嶽大帝帝嚳.帝俊后土.后稷殷契三官大帝帝堯.天官大帝虞幕.句芒帝舜.地官大帝大禹.水仙尊王四方風.飛廉伯益.嬴秦跋語:青鳥飛來是故知推薦閱讀書單
書名 / | 神話傳說筆記 |
---|---|
作者 / | 陳煒舜 |
簡介 / | 神話傳說筆記:「滿洲」的名稱來自「文殊」?武當山真武大帝的背後隱藏著明成祖篡位的合法性?九龍「聖山」宋皇臺、油麻地眾坊街,名稱細節中有甚麼掌故?孔子嫡系後人今何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8369508 |
ISBN10 / | 9888369504 |
EAN / | 9789888369508 |
誠品26碼 / | 2681347190005 |
頁數 / | 248 |
開數 / | 32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8.8X12.8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第一輯
佛法無邊 佛教的法界眾生
釋迦牟尼
18世紀時,英國語言學家瓊斯爵士(Sir William Jones)發現拉丁語、希臘語、波斯語和梵語及其衍生的各種語言在語法與詞彙上頗有相似之處,因而提出「原始印歐語」(Proto-Indo-European language)的概念。舉例而言,英文的wise、德文的Wissen、意大利文的vedere、俄文的?????? 以及梵文的Veda(吠陀)皆有知道或看見之意。一萬年前,原始印歐人大約居住於土耳其一帶,其後逐漸分散。西遷的形成希臘、斯拉夫、日耳曼、拉丁諸族,東遷的包括伊朗、塔吉克等中亞民族,南遷的主要為雅利安人(雅利安[Aryan]和伊朗[Iran]為一詞)。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次大陸後,征服土著達羅毗荼人(Dravidians),建立了種姓制度。種姓於梵文稱Varna(與德文Farbe 同源),本義為顏色。雅利安人以膚白自傲,視達羅毗荼人為不入流的賤民(outcastes)。而其本族內則分四等種姓。《梨俱吠陀》記載:創世之神大梵天王(即「四面佛」)由頭生婆羅門(Brahmins,祭司和教師)、肩生剎帝利(Ksatriyas,國君和武士)、腿生吠舍(Vaisya,農戶和納稅者)、足生首陀羅(Sudras,勞動者),皆世襲。佛教《長阿含經》則云,婆羅門種白皙,故自居第一,餘三者黑冥,皆視為卑劣。換言之,在聖雄甘地倡議廢除種姓制度以前,首陀羅及「賤民」已被統治壓迫了數千年。幾年前,尚有新聞謂一首陀羅青年被毆致死,只因施暴的婆羅門青年不忿對方與自己同名。可見種姓雖廢,影響依然至鉅。
西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出生於北天竺迦毗羅衛國,為淨飯王長子。因其地在今尼泊爾境內,故有人懷疑佛祖為黃種人,繼以其推崇眾生平等之說,乃是對根深柢固之種姓制度的挑戰。如此考據,歷史意義遠遠大於宗教意義。所謂人雖有南北,佛性無南北。印度人認為佛高鼻深目,他就高鼻深目;華人希望佛褒衣博帶,他就褒衣博帶,此即應機說法。佛有三身︰法身為體、報身為相、應化身為用。法身本自清淨,一切物象心念皆其所現,一如基督教所言「道就是上帝」。報身指以法為因,經修行而得佛果位之身,一如耶穌生為猶太人而肉身成道。應化身乃救度眾生、隨緣教化的變現之身,一如聖靈之無所不在。耶穌身為「選民」而能將耶和華信仰推廣至非猶太人,故佛祖縱是雅利安人而非黃種,亦絲毫不礙其提倡平等。
不了解佛教者,往往指斥禮佛為拜偶像。若比照觀之,耶穌又何嘗沒有造像?《約翰福音》云︰「那真正敬拜父的,要在靈和真實裡敬拜祂。」然而對於那些不善抽象思維的信眾而言,耶穌就是道之具象化,此便宜法門也。同理,禮佛乃是行尊師之儀,透過相、用以觀想其法。人人皆可成佛,故理論上並無偶像、階級可言。又如觀音號大悲、文殊號大智、普賢號大行、地藏號大願,亦以相表法,不異九階天使有智、力、能、權諸名號。或謂有人向佛祖乞保祐、求財富、問休咎、請神通,仍墮於偶像彀中。相形之下,西方之賣贖罪券者、乃至以《聖經》占卜者,也不在少數。僅憑信眾之賢愚而輕判教義之高下,道術其不為天下裂乎?
(2013.05.17)
彌勒菩薩.燃燈古佛
大乘佛教有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佛、未來彌勒佛。彌勒據說現在兜率天修行,五十六億年後將繼釋迦而在人間成佛。彌勒(Maitreya)是姓,意為慈氏,其名阿逸多(Ajita),意為無能勝。早期彌勒造型寶相莊嚴、手持淨瓶,與一般菩薩無異;宋代以後才演化成今日團面大肚、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形象。布袋和尚法名契此,別號長汀子,五代浙江奉化僧人。別人問他何為佛法,他就笑著把布袋放下,以表心無罣礙;再問放下後如何,便提起布袋離去,以表擔荷眾生。契此平日喜好耕作,曾於插秧時誦偈:「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退後原來是向前。」以諧音、比喻來講述求道之法。居士蔣宗霸拜契此為師,追隨甚久。一天兩人共浴溪中,宗霸驟見他背上有一目,驚道:「和尚是佛也!」契此禁勿言,不久在磐石上圓寂,留下一偈:「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人們方知他是彌勒轉世。宋代高僧普濟有〈彌勒大士二月八生〉一詩,但民間卻將彌勒誕辰定於正月初一,以符其未來佛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