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全觀察: 蕉廊脞錄 | 誠品線上

清朝全觀察: 蕉廊脞錄

作者 吳慶坻/ 原著; 蔡登山/ 主編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清朝全觀察: 蕉廊脞錄:《蕉廊脞錄》在作者吳慶坻生前尚未定稿,死後由其長子整理分類。近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於一九二八年將《蕉廊脞錄》補入《求恕齋叢書》刻刊問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蕉廊脞錄》在作者吳慶坻生前尚未定稿,死後由其長子整理分類。近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於一九二八年將《蕉廊脞錄》補入《求恕齋叢書》刻刊問世。 《蕉廊脞錄》分為國聞、里乘、忠義、經籍、金石、書畫、嘉言、雑記等八類,涉及清代政治鬥爭、典章制度、人物逸事、金石考證、書畫鑒別等,其所記對研究清末政治、文化、風俗、民情有其一定價值。其中有關「國聞」的記述更是本書的重點,如〈端肅遺事密札〉、〈罷奕訢議政王〉、〈榮祿傾陷沈桂芬〉、〈張之洞電駁更張官制〉等,作者或直接抄自上諭、奏摺,或轉錄時人之日記、信札者,可與正史相互對讀,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另外,作者因曾先後編纂《浙江通志》與《杭州府志》,對浙江之史事與人物極為熟稔,「里乘」一類,便保存相當多地方人物誌的史料;「忠義」一類,是對晚明及不仕清朝人士之高風亮節多所表彰;至於「經籍」、「金石」、「書畫」等,大都是作者收藏或目睹過的,顯示其收藏之富及鑑賞之精。 《蕉廊脞錄》原書並無標點,亦無小標題,閱讀甚為不便。後雖有多家出版社發行過,然皆依劉承幹刊本影印出版。今則重新打字排版並點校、分段及製作小標題,便於閱讀及查尋。是研究清史者與喜愛清朝史的讀者們不可多得的收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吳慶坻(1848-1924)/原著字子脩、敬彊、子修,號補松老人、悔餘生、蕉廊,浙江錢塘縣人。生於仕宦之家,從乾隆至清末,七代仕宦,三世史官。光緒十二年(1886),吳慶坻登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後升任國史館協修。光緒三十一年,任政務處總辦、次年署理湖南提學使,曾隨各省提學使日本教育考團赴日考察。辛亥革命後,吳慶坻與馮煦、樊增祥、陳夔龍等組「超社」、「逸社」。以舒情志,一心只做遺老,不再參與政治。他以詩社替仕途,和詩明志。蔡登山/主編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 吳慶坻和《蕉廊脞錄》/蔡登山 原序/劉承幹【卷一】乾嘉優禮詞臣祭堂子典禮雍和宮有塑成熊羆九九消寒圖每字皆九畫咸、同日講故事《治平寶鑒》徐桐異數彗星占驗咸豐宮園怪異六曜並會同治二年日暈同治武英殿火災光緒天壇祈年殿災康乾普免錢糧海望老成謀國光緒十九年歲入光緒十五年浙省編查戶口旌表貞節婦女光緒十六年京津久雨成災祿米倉虧短案張之萬被參劾案神機營漸懈弛何璟辭讓兼管閩海榷稅《端肅遺事密札》不准垂簾聽政諭勝保奏請太后親理大政摺銷除載垣等所擬諭旨罷奕訢議政王奕訢與文祥不睦奕訢奕意見之深勝保縱恣終必敗光緒初奕之自處慈禧諭皇帝親政親奠惇親王奕誴屠仁守開去御史林紹年諫報效遭申飭吳大澂請崇奕典禮遭斥奕飾終之典【卷二】同治三年變通軍需報銷林則徐明察胡林翼臨終異聞胡林翼論戰守兩信榮祿傾陷沈桂芬崇綺等謀廢立載灃為攝政王召見樞臣賜坐隆裕與宣統光緒臨終奇兆扃鐍留中密摺李文田疏請起用奕訢張之洞電駁更張官制張之洞因遺摺而改諡貢院石刻狀元大學士不開東閣四十年長沙搶米風潮謝維藩忼愾尚志節湖北三御史黃國瑾詩讖接場軼事梁鼎芬詼諧庚子鄉試陸襄鉞持正北京于謙祠京師全浙會館京師武林會館藤花故事京師陶然亭【卷三】丁澎謫居軼事周{雨澍}逸事石交田居大俠裘信甫郁氏東嘯軒藏書梁履繩玉繩兄弟顧光有惠政于謙不諫易儲疑案《東城雜記》千字大人頌皋皋鵬鵬張應昌性孤介龔麗正鞫囚讀書人家曹籀說經治小學富陽董氏絕而復續鐵華吟社王文韶天資過人徐業鈞夫婦葉貞甫不就勝保之召陳善著述不傳查奕照詩酒自娛黔語與黔陽雜詠楊文瑩三事沈偉田有惠政水月老人厲鶚墓桑孝子祠桑調元號五嶽詩人西溪花塢報恩寺黃庭堅祠永賴祠竹素園履泰將軍岳飛宅杭州府署土地神安定學堂金衙莊忠清里揚清祠岳官巷目耕園西湖諸別業杭州諸詩社浙江重宴鹿鳴十五人西湖多遺老【卷四】方孝孺後人姚湘為僧毛大瀛工詩張中寅善書朱光縉戰死倪霖好騎射曹燮坤禦敵而死沈耀章血書求救華學本被賊所戕王臺異聞壽富殉節前之書詩辛亥三秀才行劉毓崑父子夏同善夢言果驗孫步蟾事母至孝謝維藩前生為寺僧翁運標兄弟被稱孝子許承基繪《連枝圖》桑東愚隱居東郭治麟孝行可風齊占魁事祖母孝王貞女墓張悟音趙馮氏有賢德陸氏婦乞食撫孤應撝謙入儒林傳凌文衡、沈志可受業於應撝謙錢朝彥家貧苦讀陸圻少時詩名籍甚汪汝謙有「五老」之會張遂辰清門世德張右民窮究經籍丁叔範家貧授徒為生虞鈖被稱孝子柴紹炳少奇敏沈昀考究性命顧、施萬皆善篆書陳廷會自號鴸客孫治篤於友誼張丹振奇之士沈謙詩多淒婉之音施相性高潔徐介非狂乃狷姚文虞善書狂草徐宏道寄跡湖山陳麗韜晦隱居胡介意氣傲兀張兢光性峭傅齡文被執而死吳本泰西溪種梅徐之瑞浙中四先生汪渢寡言笑關鍵絕口不言世事李南賣藥自給馮軾有抱石焚山之節沈齊賢以濟時為己任周介隱得秘授【卷五】《永樂大典》僅存三百餘冊《笠澤叢書》《司馬溫公年譜》《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王荊公詩注》黃道周夫婦所書《孝經》卷冊黃道周疏倪元璐手稿《甲申傳信錄》《魯春秋》《罪惟錄》《爝火錄》《流寇長編》敦煌石室影照本宋槧《劉夢得集》《西湖老人繁勝錄》《永憲錄》杭州古志《松月堂目下舊見》《繡谷亭熏習錄》《訂訛類編》《句餘土音》郝蓮所選清人詩《明詩紀事》南宋《寶祐四年登科錄》《武林覽勝記》《寒夜叢談》吳農祥遺稿杜集袖珍版張問陶日記《雲南備徵志》與《滇繫》《煙海紀聞》《朝鮮詩錄》《石經儀禮考文》不許兌入浙江再記《西湖老人繁勝錄》陳僅著述胡珽丁景鴻詩柳枝詞《式敬編》章學誠事略及遺書本末《道聽錄》手稿《中書典故》《西域考古錄》《小墨林詩鈔》、《雜著》《儒門法語》《酒志》魯宗山著述《柳營詩傳》《灌記》《鐵華山館詩稿》【卷六】遼刻石經柱拓本涿州雙塔諸碑記雅州高君碑涪州雙石魚德陽上庸長碑梓潼逍遙樓三字碑梁天監十三年題名石刻杭州顧豹文塚杭州鎮東樓碑道統十三贊淳化閣帖宋刻原石溪州銅柱湖南學政衙門漢韓玄故物于謙填河鐵犀銘郎兆玉墓磚刻地券文衛毅夫壙記吳越金塗塔拓本雲泉山風水洞唐人題名 左列凡七行吳越國投太湖水府銀簡玉簡曇山朱文公題名唐代朱氏墓志銘曲阜元代殘石九鐘宋湘弔李長庚詩么妹黃體芳詩李慈銘四君詠鄧承修奏議刻本王先謙贈詩趙啟霖贈詩華陽宋濂祠墓【卷七】范仲淹書伯夷頌長卷賜錦堂記沈度麒麟圖王守仁燕居授書小像四忠遺墨杭世駿山水冊周子佩血疏貼黃明遺老尺牘上薛國觀書牘卷子太倉王西廬家書卷子黃宗羲小像王夫之及夫人遺像倪元璐小像陳洪綬詩詞手稿禮烈親王戰馬圖李南磵書札卷子秋江別思圖辯利院觀音畫相東軒吟社圖戴熙晚年最經意之作文徵明拙政園圖雙橋精舍圖憶松圖小棲雲亭圖戴熙山水畫嵩洛訪碑圖榷場本大觀帖符魯自寫詩冊岳鍾琪手書詩草二喬觀書圖退庵手臨趙孟頫千字文陸{日為}棧道圖牛山種樹圖貝葉經歌楊漣手札左光斗手札張遂辰像吳石倉小像劉宗周海天旭日硯南屏七代詩僧【卷八】《困勉齋私記》李文耕論世局世態世味世情楊名時教子孫語蔡世遠論治術錢泰吉開示後學垂訓子孫語家訓語錄三則王雲廷家戒汪由敦謂為大家子弟倍難趙大鯨論巧宦梁履祥云不學不悅曾國藩家訓曾國藩不忮不求兩詩左宗棠家書王先謙之立身為學袁昶記張之洞與左宗棠弛張貴因時袁昶貽書袁昶論學袁昶書牘二則陳豪訓子語王燧巧黠扶乩之說徐大綸異事施成章有義行蕭山民忤母者孝謹之報謹愨之士不可輕於非笑姚益齋有善報柴紹炳歿後為神朱雨田長壽餘杭屠者貪財救縊死丸芭蕉根實義馬義犬耒陽杜墓酉陽孫士毅祠碑李節士祠闕成都亦園青羊宮蜀多奇姓永州新童皆瑤姓遂昌學署後樓之怪異貶俗詩六章楊昌濬異聞一蟹貧家三月粥蜀中綠菜嘉州荔支蒙頂茶成都年景花蜀中子規到處有敘州多蛇峨嵋萬年松黃河九曲燈青面孟子金裝孔聖程晴峰家書李桓自輓聯句日本有唐代歌舞日本藏中國古籍陳遹聲異夢記夢二則

商品規格

書名 / 清朝全觀察: 蕉廊脞錄
作者 / 吳慶坻 原著; 蔡登山 主編
簡介 / 清朝全觀察: 蕉廊脞錄:《蕉廊脞錄》在作者吳慶坻生前尚未定稿,死後由其長子整理分類。近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於一九二八年將《蕉廊脞錄》補入《求恕齋叢書》刻刊問世。《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578924093
ISBN10 / 9578924097
EAN / 9789578924093
誠品26碼 / 2681565129009
頁數 / 32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關鍵絕口不言世事
關鍵字六鈐,號蕉鹿,錢塘人。崇禎癸未進士,甲申除丹徒令。南中擁立,六鈐請設沿江水柵, 阻諸客將之劫商舶者,又以計擒劇賊鄧七。不半年,遽棄官歸。歸隱四十四年,絕口不言世事。尚書宛平王公、相國真定梁公,皆同年交契,欲推挽之,卒不答。兩公語督撫曰:「君部中有吾故人,梅子真、嚴君平之流也,為我善視之。」六鈐謝病不一謁。卒年七十有九。

▍李南賣藥自給
李南字逸度,號遂初,錢塘人,相傳為徐中山後人,官右班。鼎革後,棄家遠遁,因挾崑山李氏子同竄,以伯季相呼,故姓李,以來南,故名南。疾革時,子嘉錫跪請宗姓所自,及名與字,瞋目叱之,終不言,故其子孫懵不知為何氏也。所居曰沙河塘。賣藥自給。不妄與人交,惟施相、徐介諸隱君相往來而已。卒年八十五。

▍一蟹貧家三月粥
蜀中無蟹,有南貨客者,多越人,販南中食品至,以一陶器盎貯一蟹,直白金二流。至成都,官吏爭買以宴客,一餚即費數金。其實遠致失真味,大無謂也。先大父嘗作《瘦蟹行》以諷之,其結句曰:「薑新酢釅一杯羹,價抵貧家三月粥。」藹然仁者之言也。

▍左宗棠家書
左子異方伯寄贈《文襄公家書》印本,錄其最切要語:

既讀聖賢書,必先求識字。所謂識字者,非僅如近世漢學云云也。識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學。終日讀書,而所行不逮一村農野夫,乃能言之鸚鵡耳,縱能掇巍科、躋通顯,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無益,且有害也。馮鈍吟云:「子弟得一文人,不如得一長者;得一貴仕,不如得一良農。文人得一時之浮名,長者培數世之元氣;貴仕不及三世,良農可及百年。務實學之君子,必敦實行」。此等字,識得數箇足矣。科名亦有定數,能文章者得之,不能文章者亦得之;有道德者得之, 無行誼者亦得之。均可得也,則盍期蓄道德而能文章乎?此志當立。

丈夫事業,非剛莫濟。所謂剛者,非氣矜之謂,色厲之謂。任人所不能任,為人所不能為,忍人所不能忍。志向一定,併力赴之,無少夾雜,無稍游移,必有所就。以柔德而成者,吾見罕矣。

近來時事日壞,都由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於專心做時下科名之學者多,留心本原之學者少。且人生精力有限,盡用之科名之學,到一旦大事當前,心神耗盡,膽氣薄弱,反不如鄉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擔當。試看近時人才,有一從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見庸下。此我閱歷有得之言,非好罵時下自命為文人學士者也。

我生平於仕宦一事,最無繫戀慕愛之意,亦不以仕宦望子弟。諺云「富貴怕見開花」。我一書生,忝竊至此。從枯寂至顯榮,不過數年,可謂速化之至,絢爛之極,正衰歇之徵。惟當盡心盡力上報國恩,下拯黎庶,做我一生應做之事,為爾等留些許地步。爾等更能蘊蓄培養,較之寒素子弟加倍勤苦力學,則詩書世澤,或猶可引之弗替,不至一旦澌滅殆盡也。

古人經濟學問,都在蕭閒寂寞中練習出來。積之既久,一旦事權到手,隨時舉而措之,有一二樁大節目事辦得妥當,便足名世。目今人稱之為才子,為名士,為佳公子,皆諛詞,不足信。即令真是才子、名士、佳公子,亦極無足取耳。

吾湘於咸豐初年首倡忠義,至今二十餘載,流風未沫,諸英傑乘時樹績,各有所成,為自來未有盛事。此時正宜韜光匿采,加以醞釀,冀後時俊民輩出,以護我梓桑,為國幹輔。不宜更事鋪張,來讒慝之口,而壞老輩樸願之風也。

吾平生志在務本,耕讀而外,別無所尚。三試禮部,既無意仕進,時值危亂,乃以戎幕起家。厥後以不求聞達之人,上動天鑒,建節錫封,忝竊非分,嗣復以乙科入閣,在家世為未有之殊榮,在國家為特見之曠典,此豈天下擬議所能到,此生夢想所能期?子孫能學吾之耕讀為業,務本為懷,吾心慰矣。若必謂功名事業,高官顯爵,無忝乃祖,此豈可期必之事,亦豈數見之事哉?或且以科名為門戶計,為利祿計,則並耕讀務本之素志而忘之,是謂不肖矣。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