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九十年的人生影劇之旅 | 誠品線上

王玨: 九十年的人生影劇之旅

作者 黃仁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王玨: 九十年的人生影劇之旅:王玨(GeorgeWang),是現存兩岸三地唯一重慶時代就當主角,拍片最多的碩果僅存的巨星,也是台灣電影真正的開山祖。1948年主演台灣光復後第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王玨(George Wang),是現存兩岸三地唯一重慶時代就當主角,拍片最多的碩果僅存的巨星,也是台灣電影真正的開山祖。1948年主演台灣光復後第一部影片《花蓮港》的男主角,又是政府遷台後第一部影片《惡夢初醒》的男主角,更是重啟台北中山堂話劇史的開拓者,也是兩岸三地唯一拍歐美片最多的東方巨星。2010年,已93歲仍馬不停蹄在拍戲。是第一位演歐美片最多最走紅國際影壇的台灣影人、第一位開拓台灣影劇事業永不退休的影人先行者、也是第一位從影七十年兩度跨越一甲子的國寶級影人。 序 我所知道的王玨先生 最早見到王先生是在銀幕上,1951年由農業教育有限公司出品的影片《惡夢初醒》及1981年由中影公司拍攝的《皇天后土》,因為時空的條件不同雖然兩部都是政策影片,影片表達方式迥然不同,《惡》片背景對日抗戰結束,國共內戰開始,女主角回到老家,和男友一起加入共產黨,不久,人民解放軍入城。本以為共產黨的財富均分,脫離貧窮是真正在幫助人民,沒想到這一切都是謊言。土地改革只是將辛苦賺來的農地分給好吃懶做的人,而禁止浪費奢侈卻連病人都不能吃肉。看清共產黨的真面目後感到非常痛心,無能為力也抽不了身。片中王先生飾演高層幹部羅平,他看上女主角,利用職務之便性侵得逞,不擇手段控制她的行動,強留在身邊。數年間,女主角曾試著逃跑卻屢次失敗,最後被羅平送至人民解放軍的慰勞隊,任人魚肉,直到她染上梅毒,衰老已無用處便趕她離開。「皇」片中以中國科學院的人事更替為戲劇的主軸,將「文化大革命」和「四個現代化」在大陸風起雲湧的經過做為背景,時間則經歷父母和子女三代,長達二十多年。不同一般的反共宣教片,《皇》片不僅有壯闊的場面調度,影片的剪接亦十分乾淨利落。在道具和佈景也十分考究,亟求重現文革的大陸面貌,尤其紅旗飛揚的色彩運用和強弱並濟的音樂節奏搭配,使無論是紅衛兵的示威遊行場面或中共官場的權利角逐都充滿震撼性。王先生飾演中國科學院沈副院長,身居權利核心,操弄鬥爭手段殘酷,王先生不僅是反派而且是大反派。反派有兩種,小混混耍賴使壞,窮凶惡極,有勇無謀的反派;大惡人奸險惡毒,深沉冷靜有謀略,王先生飾演大反派的特質,是有一般小反派缺少的架勢與氣派。王先生演技勿庸置疑,並以《皇天后土》一片獲得第18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第一次見到王玨先生距離很遠,1980年我在金馬獎頒獎典禮觀眾席,王先生在台上領獎。王先生領獎致謝,雖然匆匆一瞥,確是氣宇與眾不同。王先生曾於1958年隨著義大利影片《萬里長城》(改名《上海最後列車》)外景隊赴義大利,時逢義大利影業蓬勃之際,進而留在當地發展,拍過近五十部電影,其中包括《北京五十五日》、《蒙古人》等片,為當時唯一活躍於歐洲影壇的東方男演員,以「George Wang」走紅國際影壇,也促成義大利到台、港拍片等。他旅居羅馬多年,重返台灣影壇。身上有一種特有的風度,可能是經過歐洲文化的洗禮之後的「歐風」。 接著在2009年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再度閱讀王玨先生的大量資料,不得不肅然起敬。王玨先生於1918年(民國7年)至今2011年(民國100年),已有94歲高齡,王玨先生於中國大陸東北,如今定居台北,他先從東北到華北求學,再往華西四川投入抗戰宏爐,抗戰爭勝利後轉南京至台灣,再由寶島長征羅馬16年,同時奔波歐亞非,橫跨世界。在他悠長的歲月中,南征北討,飽經大時代的憂患顛沛流離,他跨躍國際,長征羅馬,在歐洲創造佳績,在異國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王玨先生的生命如流金歲月,他的經歷不同凡響,如今回首往事,他不僅在影劇業留下不可抹滅的功績,與大時代的波濤浮沉起落。王玨先生的經歷不僅可稱為華語電影史,更可稱為中國近代史的見證者。王先生在台灣電影界創下許多的紀錄,這些成績不只是機運而已,還有他身上具有的特質與風格。如今年逾九十,在很多場合出現,仍然健康硬朗、神采奕奕。像是曾經叱吒風雲的獅王,雖然已有了年紀,鬃毛依然美麗,氣勢仍如當年。聊起從前,順手拈來一段往事,經過王先生的敘述,那封塵的回憶漸漸明朗,經過王先生再次的分析,如鍍金般的閃亮著,王玨先生不僅成就了自己,而且以生命為歷史作了最好的見證。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黃仁黃仁,本名黃定成,1925年出生於福建連城。1946年來台後,1948年起主編《台北晚報》影劇版兼寫「影評」,1951年轉至《聯合報》任職長達43年。出版過李行、白景瑞、胡金銓、李翰祥、李安等人評傳及《日本電影在台灣》、《跨世紀華語電影創意先行者》等20多種電影叢書。曾擔任金馬獎、金鐘獎、國家文藝獎、電影輔導金評審。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一講章、新聞局特別貢獻獎、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 序一 序二 正視台灣影史文化的荒謬現象 白山黑水孕育豪邁性格 愛國熱潮投入抗戰洪流 《花蓮港》開拓台灣影劇事業 重啟中山堂話劇時代 在台電影又從頭 為華人爭光 返台打拼的影壇父子兵 兩度跨越一甲子 王玨演出的華語電影 王玨演出歐美片主要片目 王玨演出話劇一覽表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王玨: 九十年的人生影劇之旅
作者 / 黃仁
簡介 / 王玨: 九十年的人生影劇之旅:王玨(GeorgeWang),是現存兩岸三地唯一重慶時代就當主角,拍片最多的碩果僅存的巨星,也是台灣電影真正的開山祖。1948年主演台灣光復後第一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6094170
ISBN10 / 9866094170
EAN / 9789866094170
誠品26碼 / 2680607763003
頁數 / 19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正視台灣影史文化的荒謬現象
今年九十三歲的臺灣資深影人王玨(George Wang),是現存兩岸三地唯一從重慶時代就當主角拍片最多的碩果僅存的巨星,也是臺灣電影的真正開山祖,1948年主演臺灣光復後第一部影片《花蓮港》的男主角,又是政府遷臺後第一部影片《惡夢初醒》的男主角,更是重啟台北中山堂話劇史的開拓者,也是兩岸三地唯一拍歐美片最多的東方巨星(近五十部歐美片)。這樣一位中國影史、臺灣影史甚至世界影史都是碩果僅存的國寶級重要人物,但在臺灣文建會和國家電影資料館2001年5月出版的430頁八開巨型的《世紀回顧圖說華語電影》 書中,居然從頭到尾找不到一張有王玨人像的劇照,也沒有王玨主演臺灣拍得最好、最賣座的反共片《罌粟花》的劇照,台灣農教時代,唯一因穿插平劇在義大利特種影片展得獎的《軍中芳草》,是台灣軍教片的始祖,是王玨唯一主演兼聯合導演的作品,竟然被刪掉。還有重慶時代,王玨主演的兩部抗日戰爭片《保家鄉》和《好丈夫》是抗戰影史上非常重要的關鍵影片,居然全漏了。更可笑的是,該館出版另一部臺灣影史書《臺影五十年歷史的腳踪》書中,也沒有一張曾任臺製技術主任、製片主任的王玨的照片,這本書雖有《罌粟花》的劇照三張,卻沒有一張劇照中有男主角王玨。臺製在廖祥雄廠長時代、和饒曉明廠長時代,都分別出版過臺製歷史書,這兩本臺影史書都有不少王玨的映像圖片。不過,國家電影資料館曾做過王玨的口述歷史,不會不知道王玨在兩岸影史上的重要性,上述兩本書卻做了排斥王玨的事實,漏了許多影史上重要圖片,可能是由於主編者對電影史的外行造成,世界上可能沒有一本耗資百萬的巨型史書會這麼荒謬。現在有關方面正重振臺灣電影文化歷史的此刻,又是迎接中華民國百年大慶的前夕,為了珍惜王玨這稀有的臺灣影劇國寶,並為糾正官方影史書的嚴重錯誤,2009年的金馬獎已頒給王玨特別貢獻獎,現在為他立傳出書正是適當時機,事實上王玨的個人傳記就是一部整個中華民國電影史,可作為中華民國百年大慶,廣送海內外同胞及友邦人士最好的禮物。

王玨還有一項對台灣電影有更重大的貢獻,王玨說:記得在政府遷台前,我已來過台灣三次。第一次是1947年從上海到台灣霧社拍《花蓮港》內景在台製拍,這是第一次和「台製」接觸;第二次是1948年,我們籌拍《緬甸蕩寇誌》,到鳳山看景,但因上海已亂,所以無法拍成。1949年夏天,共軍到了南京尚未進入上海,上海的各電影製片廠,都已被中共埋伏在各廠的地下工作人員控制,王玨因對台灣情況了解,不顧中共人員阻止,搶運中製的電影器材去台灣,將中製廠做地板的木板,訂了三百多個箱子,連夜將可用的電影器材,裝了三百多箱,另一方面去找船、找車,將器材吊上輪船,一百多個員工和眷屬,每人配備武器。每輛車上架起機關槍,中共人員看見王玨這樣積極行動,也不敢再阻止,船到基隆碼頭又全部運往岡山。

上海還有國民黨中電三個廠的電影器材。由於沒有王玨這樣的行動派強勢的領導,竟連一個燈泡都沒有運出來,完好的設備全變為中共所有,這時,台灣正籌拍《惡夢初醒》,由於農教公司所有設備都是拍十六糎影片,缺少拍35糎影片的器材設備,好在中製器材運到,及時解決了農教的大難題。
中製廠人員撤退到台灣,部份人員和器材,分配到台中農教廠,在攝影棚旁建了鐵皮屋居住及沖洗房,解決了《惡夢初醒》的開拍問題,還有部份人員支援正愁無法開拍的《阿里山風雲》,中製立即派攝影組組長陳繼光,負責該片攝影,中製人員撤退來台,不但協助了兩部影片開拍,還有部份人員進入台製,加強該廠新聞片的攝製,可以當天出片。去年金馬獎就是為王玨搶運中製器材人員來台奠定台灣製片基礎,頒給王玨特別貢獻獎。感激他對台灣影業奠基盡了最大貢獻。

還有一點令人傷心的是,臺灣報紙在報導王玨得《皇天后土》最佳男配角金馬獎時說:臺灣年輕影迷認識王玨是從八○年代《皇天后土》開始。王玨在重慶時代、上海時代及從臺灣去羅馬之前,至少拍了20部片。他到羅馬後又拍了近50部歐美電影,居然臺灣很少人知道。可見臺灣影史文化的落後。王玨在羅馬拍歐洲片,此間中央社曾有多次發出圖文報導,都刊在報紙的國際版,作為臺灣新一代的影劇記者,不進修中國影劇史和臺灣影劇史嗎?如此孤陋寡聞,不有愧職守嗎?

最使王玨傷心的是,重修臺北市中山堂後,文化局撰寫的中山堂話劇史,居然漏了王玨重啟中山堂劇運的一章,原來1948年11月(民國37年)南京國立劇專劇團來臺演出《文天祥》和《大團圓》後,1949年大陸政局大變,中共即將於1950年元旦建國,劇專劇團奉命即刻返回大陸,臨行匆匆把中山堂幕布燒壞,還偷走一個萬支燭光的大燈泡,臺北市議會決議,今後中山堂不得出借演營業性話劇。1949年中製廠撤退來臺,隸屬發生問題,同人領不到薪水,生活無著,想演話劇維生,當時臺北中山堂是唯一可演大型話劇場所,卻有禁令,身為大哥的王玨為同人生活去找當時臺北市長游彌堅獲特准,才推出王玨導演兼演出的《密支那風雲》,重新啟開中山堂的話劇時代。接著在中山堂推出《桃花扇》、《文天祥》、《碧血黃花》、《董小宛》等連串精采話劇,帶動整個臺灣劇運。這是臺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頁,也是王玨自認對臺灣劇運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希望臺北市文化局趕快補正。更希望文建會、新聞局、文化局等有關單位不要再忘了王玨,應給予93高齡的資深影人適當的尊重。王玨是兩岸三地碩果僅存的國寶,他留在臺灣,應是臺灣的光榮,也是國家的文化財 。王玨的委屈,不是他個人問題,而是整個臺灣文化歷史的荒謬現象,值得朝野人士共同來正視。

最難得的是,2006年,王玨在家裡摔傷骨折,進行治療,當時文建會主委邱坤良獲悉,立刻坐車到王玨家中,親自慰問,並贈新台幣五萬元慰問金,這才是文化主管對資深文化人的尊重,其他有關單位仍不聞不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