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桌遇見大師: 1001次舌尖上的精神的饗宴 | 誠品線上

The Kitchen Chronicles: 1001 Lunches with J. Krishnamurti

作者 Michael Krohnen
出版社 台灣明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在餐桌遇見大師: 1001次舌尖上的精神的饗宴:● 通篇充滿輕鬆、愉快的敘述口吻,沒有嚴肅板起面客的教條和訓示。● 一窺偉大心靈導師的日常起居生活,滿足讀者你我的仰慕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通篇充滿輕鬆、愉快的敘述口吻,沒有嚴肅板起面客的教條和訓示。● 一窺偉大心靈導師的日常起居生活,滿足讀者你我的仰慕之情。● 在餐桌旁的友善對談,天南地北,知性分享像朋友、又像家人的相處方式。● 內文一半以上都是故事和笑話,讓你仿如置身其中,聽聞幽默笑語。● 哲人雖逝,精神長存;昔日所留身影、場景風韻,深深影響後人,令人永誌不忘。一九六六年一個不同尋常的早上,我在加州聖地亞哥偶然讀到一本書,是關於(不是由其創作)一位名叫克里希納穆提的人及其冥想哲學的。這本書頓時引起了我的興趣。吸引我的不只是作者對於真理的清楚闡釋,還有書中對克氏語錄精彩的引述。這些話觸動了我,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深刻的影響。不久,我便找來了克氏本人寫的幾本書。我立刻意識到,他的聲音是對人類生存狀況理性、敏銳的洞察。這是我從未聽到過的聲音。他不是為你提供一種信仰體系、一種方法或解釋,而是用清晰和簡單的語言準確地描述人類整體的生存狀況,揭示宗教和國家、組織的破壞性。他敦促人們為了自我去發現真理,並且拒絕承認任何形式的精神或宗教權威,包括他自己。他不僅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整體觀,還用精確的語言闡述了我一直感到含糊不清和無法理解的問題。閱讀他的作品使我如獲至寶,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如同閃電,使我徹底頓悟。我決定盡我所能,將其有關的所有書籍全部找來閱讀。而且,如果他還在世,我一定要找到他並與他見面。●名人談克氏一九六六年一個不同尋常的早上,我在加州聖地亞哥偶然讀到一本書,是關於(不是由其創作)一位名叫克里希納穆提的人及其冥想哲學的。這本書頓時引起了我的興趣。吸引我的不只是作者對於真理的清楚闡釋,還有書中對克氏語錄精彩的引述。這些話觸動了我,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深刻的影響。不久,我便找來了克氏本人寫的幾本書。我立刻意識到,他的聲音是對人類生存狀況理性、敏銳的洞察。這是我從未聽到過的聲音。他不是為你提供一種信仰體系、一種方法或解釋,而是用清晰和簡單的語言準確地描述人類整體的生存狀況,揭示宗教和國家、組織的破壞性。他敦促人們為了自我去發現真理,並且拒絕承認任何形式的精神或宗教權威,包括他自己。他不僅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整體觀,還用精確的語言闡述了我一直感到含糊不清和無法理解的問題。閱讀他的作品使我如獲至寶,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如同閃電,使我徹底頓悟。我決定盡我所能,將其有關的所有書籍全部找來閱讀。而且,如果他還在世,我一定要找到他並與他見面。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編輯推薦」 [在餐桌遇見大師:1001次舌尖上精神的饗宴]是一部令人動容、驚喜又充滿幽默的回憶錄。由一位廚師,對二十世紀最偉大人物之一,印度出生的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所寫的描述。對真理十分渴望與追求的作者,逐日記載下克里希納穆提在廚房和餐桌上的日常生活。 這樣深刻精闢、快節奏的回憶錄,揭示了克里希那穆提的私人生活:那令人讚嘆的幽默感,他的深摯友誼,和探索的高度覺察力。照片都是克里希那穆提在 加州家中,與朋友和同事的合影。 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靈性導師之一的哲人,克里希納穆提,著作將近百本,演講遍及全球七十餘國。但是,有關他的側寫,也就是他私下的生活狀況,必定也是眾人心中極於想要了解的事情。 本書作者受到克里希納穆提的靈性啟發,決心追隨他,並且擔任他所創立學校的廚師十餘年,常有機會就近觀察和接觸這位偉人。本書由這位親近他的人士寫成,書中滿是克里希納穆提的身影、笑聲,和幽默的話語。他本人散發的不凡氣質和經歷,讓他走到哪裡,都是眾人注目的焦點,而他所闡釋的真理,常常可以從他的笑語談話中,窺見一二。 本書生動活潑的介紹哲人的生活起居狀況,和與朋友親切的互動等等,深刻描繪出哲人平凡中不平凡的點點滴滴,也讓我們透過書中篇章得以一探究竟。 讀者對本書的熱烈 評價 ●這是一本易讀,有趣和輕鬆的書。讓人用貼近的角度,去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生活,並且在其它有關克里希納穆提的書中,都從未出現過。 ——亞馬遜讀者 ●這是一本奇妙的書,我真的很喜歡它。對於我們這些無緣親自見到或聽到他說話的人,本書猶如珍寶一般。其中充滿克氏愛說和他自己所編造的笑話。筆者給讀者營造了一個與克氏日常互動的實境。書中還包含不少菜單,可惜沒有詳細的步驟以便照做。作者麥可克羅恩,在加州擔任克氏生命中,最後10多年的廚師。 ——Ilkingston2 ●這是一個美妙的書,具娛樂性又發人深省!對整體了解克里希那穆提,是極佳的補充資料。我多希望克氏還在,這樣作者可以多煮幾餐.....即使是筆電中的記載而已。 ——R.Ellingson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麥可•克羅恩(Michael Krohnen)克里希納穆提是20世紀最具權威的靈性哲學家之一---他環遊世界倡導他的對覺知和完整性的訊息,是一位革命性的導師和作家。麥可.科南從沒想像過他會成為一位主廚;更別提是為了替這位他所鑽研和崇拜多年的人物奉上餐點。但他確從1975年的九月開始他的廚師生涯,直到1986年、克氏逝世為止。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Contents致謝 免責聲明作者自序第一部分 步入無路之國Chapter1 初次結緣Chapter2 建立友誼Chapter3 充分品味Chapter4 再度聚首第二部分 與克氏共進午餐Chapter5 在月亮谷Chapter6 與克氏相聚Chapter7 等待克氏Chapter8 與克氏共進午餐Chapter9 「有新聞嗎,先生?」Chapter10 天堂之水Chapter11 宗教情懷Chapter12 不朽的靈魂第三部分 多年的圓覺之路Chapter13 心靈之交Chapter14 思想盛宴Chapter15 解開生命之奧秘Chapter16 空性的力量Chapter17 聚集所有的能量Chapter18 對話的高潮Chapter19 創造力Chapter20 鷹之翱翔第四部分 善行傳世Chapter21 世界和平Chapter22 心靈科學家Chapter23 漫長的告別Chapter24 最後的日子跋尾註

商品規格

書名 / 在餐桌遇見大師: 1001次舌尖上的精神的饗宴
作者 / Michael Krohnen
簡介 / 在餐桌遇見大師: 1001次舌尖上的精神的饗宴:● 通篇充滿輕鬆、愉快的敘述口吻,沒有嚴肅板起面客的教條和訓示。● 一窺偉大心靈導師的日常起居生活,滿足讀者你我的仰慕之
出版社 / 台灣明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074025
ISBN10 / 9869074022
EAN / 9789869074025
誠品26碼 / 2680904492002
頁數 / 36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
八零年一共舉行十五場對話,最後五場也被錄製下來,作為一個連續的系列,最終以書籍的形式出版,題為《時間的終結》。

第十四章 思想盛宴
開胃菜
蔬菜沙拉,以油醋汁或農場奶油醬調製成沙拉醬汁。沃爾多夫沙拉,主要有蘋果、葡萄、芹菜和核桃。黃瓜沙拉,搭配酸奶油、檸檬汁和蜂蜜、芫荽葉。
主菜
白豆湯,食材有洋蔥、芹菜和蕃茄。自製義大利千層餅,搭配蕃茄和新鮮羅勒醬,以及帕爾森乾酪丁。烤製的整顆夏南瓜。
甜點
三種類型的冰淇淋和果汁露。新鮮的時令水果。

因擔心被大雨延誤,一九八零年的歐亥演講沒有像往年那樣在四月舉行,而改在五月初。連續三個週末共有六場演講,中間穿插四場對話,均有專業人員錄影。
聚會結束後數天,我們在胡椒樹下同克氏告別。他看上去充滿能量,也感染了我們所有的人。
接下來的九個月,我一直在歐亥忙於學校的工作。而我的心,卻一直追隨著他的旅程——從歐洲到印度、斯里蘭卡,並熱切關注演講和座談會舉辦的消息。
*
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日週五下午晚些時候,克氏和瑪麗•Z回到松舍。他們是由孟買繞道英格蘭過來的,途中在布洛克伍德公園學校停留五天。因長途跋涉,加上在印度過於緊湊的日程安排,使克氏看上去身體虛弱、疲憊不堪。
我為第二天的午餐準備了一份沃爾多夫沙拉、一份黃瓜沙拉,拌以酸奶油、白豆湯、義大利千層餅,搭配蕃茄沙司和烤南瓜;甜食為三種冰淇淋和果汁露。這是學校春假的第一天,只有十二位常客前來用餐。最重要的是,克氏想了解學校的情況。他仔細聽取了主管的彙報,不時提出一些問題。我終於等到一個適當的時機向他發問:「你最近聽過有趣的笑話嗎,克里希那吉?」
我坐在他對面,隔著兩個座位,用很高的聲音跟他說話。他顯得有些慌亂,用驚訝的目光看著我。臉上浮現出寬厚的微笑,用了不到一秒,便從他的笑話寶庫中找出最新的一個。環顧餐桌四周,作為開講之前的鋪陳,他問:「這裡有基督徒嗎?我不願褻瀆或冒犯任何人。」見沒人回應,他繼續道:「上帝和聖彼得在天上用監視器觀察人間的活動。他們驚訝地看到,人們在一刻不停地東奔西跑,不斷地挖掘和建設,建造大型城市,到處一片忙碌、忙碌、忙碌,從清早一直忙到深夜。上帝感到難以置信,問聖彼得:『人們都在做什麼?從天明忙到日落,從不休息,總是在奮鬥、對抗、競爭。這究竟是為什麼?』聖彼得回答說:『哈哈,主啊,這些人都是你的追隨者。他們信仰你,服從你。是你告訴他們幸福生活是靠辛勤勞動得來的。』上帝對聖彼得說:『我不過開個玩笑罷了。』」
我們大笑起來。克氏提示大家平靜下來。「不,先不要笑,故事還沒講完。聖彼得換了個頻道。他們看到了梵蒂岡的豪華宴會廳。裡面擺滿巨大的餐桌,餐桌上放著昂貴的美味佳餚,有魚子醬和巧克力,以及最優質的葡萄酒等等。數以百計的大人物,身穿紫色長袍圍著餐桌相互寒暄,談笑風生,喝著白蘭地,抽著雪茄。他們是紅衣主教和主教,在舉行宴會。『但這些人呢?』上帝問聖彼得,『這些人並不勞動。但依我看,他們似乎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聖彼得說:『啊,主啊,那些都是知道你在開玩笑的人。』」
等興奮的笑聲平靜下來,克氏轉向我,眨了眨眼睛問:「有新聞嗎,先生?」
過去幾天,我一直忙於整理廚房,以便迎接他的到來,所以沒花太多時間關注最近國際形勢發展。我深吸了一口氣,很快急中生智。「嗯,克里希那吉,大部分事件你可能已經熟悉。如果不介意,我想對要聞作簡要陳述。如你所知,上個月雷根宣誓就任新總統;湊巧的是,就在當天,被囚禁在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近一年半之久的美國人質獲得釋放;與此同時,蘇聯入侵阿富汗造成的流血衝突仍在持續;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衝突也在加劇。」我把數月來發生的天下大事作了標題式彙報。克氏全神貫注地聽著,眼睛和嘴唇都流露出頑皮的微笑。講完要聞後,我轉向他,「而你,克里希那吉,也是一條新聞的主角。利利菲爾特先生和胡克先生告訴我們,在許多荷槍實彈的武裝警衛的嚴密保護下,英迪拉•甘地與你在瑞希山谷會面。且在此之前,你受邀與斯里蘭卡首相舉行會談。是這樣嗎,先生?」
克氏聳聳肩,做了一個很有特色的手勢,表示這一切沒有什麼。艾倫•胡克和西奧•利利菲爾特兩人都坐在餐桌旁,他們曾於一九八零年十二月跟隨他去印度,並在返回歐亥的途中詳細介紹了印度總理在瑞希山谷拜訪克氏一事。大家遂將目光轉向克氏,渴望聽他講述對珠寶之島——斯里蘭卡的訪問情況。斯里蘭卡,原名錫蘭。
他有趣地把臉拉長,看著我們,問道:「你們想聽嗎?」
「是的,先生。」有幾個人回應道。
「那好。斯里蘭卡政府邀請我們去做客,我們下榻在官方賓館。幾個政要和部長前來迎接我們。我們同其中的一位接受電視採訪,並舉辦了四場演講。他們分別在報紙、電台和電視都做了報導。這段時間,她一直和我在一起,可以告訴你們更多的情況。」他補充道,一邊指向瑪麗•Z。他一般不願講述個人的經歷,在談到自己時,甚至會說對不起。
瑪麗•Z從容不迫地接著說:「那些日子我們一直忙於應付記者會和電台電視採訪。我們到達後的第二天,克里希那吉獲得首相普馬達撒先生的接見。他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克里希那吉在科倫坡舉辦了四場演講,有成千上萬名聽眾參加,整個島嶼通過電台現場直播。此後,他與佛教僧侶舉行了數場座談,還在科倫坡大學演講。一天下午,斯里蘭卡總統邀請我們去喝茶。他對克里希那吉的演講非常感興趣,要求和他作一次私人會談。會談持續將近一個半小時。最後,他還請我們參觀該國內陸地區的康堤。」
我曾在十二年前遊覽過康迪。這座斯里蘭卡的前皇家首都坐落於熱帶高原地區一個小湖旁邊,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城鎮,在佛教中聲名顯赫。它最著名的景觀是佛牙寺,珍藏著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佛的遺物。每年八月月圓之夜,這裡都會舉行為期一週的盛大遊行法會。數以千計的康堤安舞蹈家,身著銀絲裝束,在鼓手、長笛手、以及成百上千頭裝飾華麗大象的伴隨下,穿過城鎮裡被火把照亮的街道。該遊行被稱為「佛牙遊行盛會」,具有重大的宗教意義。遊行的起點和終點均為佛牙寺。置身於成千上萬的遊行人群中,我不禁為遊行隊伍的輝煌壯麗和熱烈狂歡深深地陶醉。我問克氏:「在康迪時,你參觀佛牙寺了嗎,先生?」
「沒有,先生。三位女士去了,我休息一會兒。」他回答道。靜靜思索片刻後,他補充說:「二十多年前我在科倫坡演講時,他們曾帶我們參觀過島上所有的紀念碑和廟宇,當然也包括佛牙寺。」他眼睛閃著光,微笑著解釋道:「他們保存了佛教最神聖的遺物,一顆佛牙。所以當我們進殿時,一切都顯得十分莊重、肅穆。身穿藏紅花長的僧人前來迎接我們,引領我們進入聖室。」想起那些往事,他笑了起來,「他拿出一個小盒子,上面裝飾著瑰麗的珠寶,那顆佛牙就在裡面。他鄭重地打開盒子,讓我們觀看。那是一顆碩大而老舊的牙齒,呈黃色,上面滿是侵蝕過的痕跡。」 他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了一下牙齒的大小,幾乎有一英寸寬。「我懷疑它是否真是一顆人類的牙齒。看上太大了,很可能是一匹馬的牙齒。」
聽了他的敘述,我們都大笑不止。其實,同歷史上任何其他宗教人物相比,他最尊崇的便是佛陀了。但就像他剛才所表露出的那樣,從未放棄過對任何宗教儀式和宗教傳統的根本性質疑。
*
此後一週,大雨一直下個不停。時而傾盆大雨,時而狂風驟雨。在峽谷高聳入雲的山脊上,雨水凝結成了茫茫冰原。一些老師開始輪流來A.V.與我們共進午餐,可惜的是克氏最近幾天身體不適,不能前來和我們一同用餐。
日漸虛弱的身體有時會讓他痛苦不堪,如花粉病、竇炎症和聽力問題等。但他對此相當超然和達觀。他經常以此開玩笑,「先掉牙,然後失去聽覺和視力,最後連人也埋入黃土。」
我有時會觀察克氏這一說法是否準確。我不僅觀察自己,也觀察克氏。或許因為在印度的行程太緊張,也或許因為長途旅行和一連串的氣候變化,讓他感到十分疲憊。此外,可能是胃流感發作的緣故,他還出現反胃症狀。中午時分,我去松舍送午餐。他自己開了門。當我端詳他的臉龐時,查覺到一些重大變化:他的嘴唇異常地向內收縮,以致拉近了鼻子與下巴之間的距離,從而改變了臉部的整體結構。他很快察覺到我的驚訝,試探地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嘴部,毫不尷尬地說:「我的牙齒出了些問題。拔掉了幾個,醫生在那裡裝了幾顆假牙。我忘記戴了。」
不知何故,當他以完全開放的態度說明其健康狀況時,我卻感到深深的自卑。見我沒有反應,他接著說:「先生,我的牙齒一直非常敏感。可能與遺傳有關。」
三月的首個星期一,春假結束,學校開學。當天下午,瑪麗•Z到洛杉磯國際機場接幾位由法國來的朋友,所以他獨自前來用餐。他來到廚房和我打招呼時,我注意到他的嘴唇向裡凹陷。猶豫了片刻,我問:「對不起,克里希那吉,你是不是忘戴假牙了?」
他為自己的健忘大吃一驚,馬上用手捂住嘴,說:「天呀,先生,你說得沒錯,我忘記裝上了。我將它們忘在浴室裡,我得回去一趟。」
他一面笑著,一面在自己的衣袋翻找東西。最後,他掏出一串鑰匙,「嗯,幸好鑰匙還在這兒——我會馬上回來的。」
十分鐘之後,他回來了,漂亮的臉龐又恢復昔日的飽滿。他問我:「午飯吃什麼,麥可?」
我指著每一種菜餚,將菜名講給他聽。「有蔬菜沙拉,還有涼拌麵沙拉和一個酪梨沙拉,是用酪梨、蕃茄、洋蔥和青椒做的。還有烤土豆和烙餅,是用南瓜和奶酪做的。而這盤看上去有點像燉菜蔬菜,則是用西葫蘆和茄子做的,還加了蕃茄醬。」
他仔細地聽著,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枝微末節,他同樣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至於甜點,克里希那吉,」因為他喜歡吃甜點,所以我用略微誇張的語調說,「我們將吃芝麻酥糖。這是一種中東甜點,用芝麻和蜂蜜做成的。」
他高興地抬高眉毛,指著菜說:「但今天菜量不太充足,是不是?」
「今天只有五個人用餐,克里希那吉,」我回答道,「所以比平時要少得多。」
他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誰來吃午飯,先生?」
「嗯,利利菲爾特夫婦、胡克先生、還有你和我——就這些人。」 我回答道。
「啊,太好了。」他說,「正好來個家庭宴會。」
這的確是一次輕鬆友好的午宴。在回顧了當今世界形勢後,我們談起共產主義制度以及蘇聯在東歐國家的霸權主義。厄納•利利菲爾特提到,在上述幾個國家中,尤其在波蘭和羅馬尼亞,人們對於克氏有著極大的興趣。
「就像搞地下運動,克里希那吉。」她說,「他們把你的書翻譯出來,偷偷印上幾份,然後手手相傳。」
「不可能沒有危險。」我補充道,「儘管這些國家相對獨立於莫斯科,但齊奧塞斯庫政權在國內實行白色統治,任何形式的不同意見都會遭到殘酷鎮壓。那天我讀到一則消息:一個人若想擁有一台打字機,必須去政府部門登記。」
「為什麼?限制打印任何形式的公共信息?」艾倫問道。
「我想是這樣。」 我回答道,「在打字機上用碳紙複印文件很容易。」 我問克氏:「克里希那吉,你訪問過東歐國家或在那裡作過演講嗎?」
「記得那是在1930年代早期,當時我在雅典演講,取道君士坦丁堡,去了布加勒斯特。」他敘述道,「那位女王——我忘記名字了——邀請我們到過皇宮幾次。但有一些狂熱的民族主義天主教學生曾威脅過我的生命。」
我感到難以置信,喘著氣問:「但為什麼,先生?」
他發出溫和的笑聲。「他們認為我們威脅到他們。我們談到反對有組織的宗教活動和反抗民族主義等等。我並沒有把那種威脅當回事,但當地政府很緊張,在我們留宿的賓館安置武裝警衛。每次進出,他們都跟在後面,日夜相隨。但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當我們離開時,我在火車上大病一場——嘔吐,吐血,等等。好幾天,吃不進任何食物。」
我不太理解威脅他的生命安全和他生病之間有什麼聯繫,便問:「但,是什麼原因導致你急病呢?」
「他們一定用什麼方式偷偷在我的食物裡放進毒藥。但非常奇怪,只有我一個人生病,我不知道他們怎麼搞的。」他說,「而且這病伴隨我很長一段時間。」
「你是說這種疾病一直伴隨著您?」
「是的。」他回答道,「病菌,毒素,或者什麼東西。此後數年之久,一直不同程度地復發,我只能慢慢地恢復。」
「它現在還在折磨你?」
「噢,不,現在早沒有了。」他說著,做了個不屑的手勢。
接著,我們談到羅馬天主教會及其巨大的財富和權力,以及在歷史上它如何與世俗權力相勾結,而那些權力碰巧是極權主義政體,如法西斯。
克里希納穆提突然問我們:「你知道斯特雷薩嗎?」
我以為他指某個人,便問:「不,不知道。他是誰啊?」
他笑著說:「那是一個小鎮,是義大利北部馬焦雷湖畔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三十年代早期,墨索里尼執政時,我應邀去斯特雷薩演講。第一天,前排坐的全是主教、紅衣主教和將軍。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來聽演講——也許覺得我是他們國家的客人吧!我談到不受權力制約的自由,談到盲從於任何人的破壞性等等。第二天,前幾排座位全都空空如也,只剩後排有一位老太太獨自坐在那裡。」
這是五十年前發生的一幕場景,他的生動描述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他嚴肅地轉過頭,說:「不,先生。任何人,只要對他們的權威提出質疑,他們都一概聽不進去。阿根廷的情況也是如此。我曾遊歷過南美洲,在幾個不同的城市作演講。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報紙上連篇累牘全是對每一場演講的報導,並配以照片等等。他們不僅在收音機播放,還在很多街道角落安裝擴音器,對演講進行廣播。但教會卻對我進行攻擊,說我是反基督者,要把我驅逐出境。」
「他們真的那樣做嗎?」一位女士問。
「不,沒有。」 他回答,「有些報紙和知識分子站在這邊。他們把演講翻譯成西班牙文印刷發行。」
我們沉默了一會兒。克氏接著說:「這使我想起幾天前聽到的一個很好的笑話。教皇死後,來到天國之門,聖彼得在那兒迎接他。教皇對他說:『你一定是聖彼得吧?』聖彼得反問道:『你是誰?』教皇很吃驚,『你不認識我?我是教皇啊。』聖彼得拿起名冊看了一遍,『教皇,教皇,對不起,名冊上沒有這個名字。很抱歉,你不能進入天堂。』教皇大為震驚,『你一定弄錯了。這怎麼可能呢——我一定在名冊上。請您仔細看看,我是教皇。』聖彼得不耐煩,讓他走開。這時,教皇聲淚俱下地哀求道:『求求您了,聖彼得,我是你的繼任者,是耶和華在地球上的化身。我是神聖的羅馬教堂的首領。我有權進入天堂。』聖彼得惱怒了,說:『我從未聽說過這麼愚蠢的事。如果你不馬上走開,我就要召喚佩帶火焰劍的天使。』教皇徹底絕望了,『不,請不要這樣,求求你。你能否問一下還有誰認識我?也許耶和華或其他聖徒可以替我擔保。』聖彼得妥協了,說:『好吧,我去問一下。你呆在這兒。不要碰任何東西。』於是,他走了進去。裡面有耶和華、母親瑪麗亞、使徒們,還有一些天使和聖人。『打擾了,上帝,』聖彼得說,『外面有個名叫教皇的人想進入天堂。他聲稱是您在地球上的化身。』上帝笑了,『我在地球上的化身?那不是很荒謬嗎,是不是?我從未聽說過有人叫教皇。』他轉向其他人,問:『你們中有誰聽說過一個叫教皇的人嗎?』似乎沒人知道這個名字。突然,聖母瑪麗亞大聲叫道:『等一下。教皇——他是不是到處傳播我和聖靈謠言的那個人呀?』」
我們都大笑起來,五個人一起分享著這個有點不敬的幽默故事。門廊外面,大雨仍嘩嘩地下著,不時傳來幾聲沉悶的驚雷。
「我得回辦公室了。」厄納•利利菲爾特說著,從餐桌旁站起身來,收拾她的盤子和餐具。像平時一樣,我很快站起來,去收拾克氏的盤子。「我可以把你的盤子拿走嗎,先生?」我禮貌地問。他微笑著抬起頭看著我,我把他的餐具收起來。不知何故,我很樂意為他做一些類似的小事情。
「這些是乾淨的,先生。」他說著,指著那些未曾用過的餐巾紙和玻璃杯。然後站起身來幫忙清理餐桌。
我把剩飯倒進塑膠容器,放到廚房的冰箱裡。這時我發現架子上放著一大塊芝麻酥糖。剛才作為甜點吃時的微妙滋味立刻又回到我的舌邊。我很想再吃一些。於是我掏出一把小摺刀,割下一塊。就在這時,身後突然傳來一個溫和的聲音:「請你也給我切一塊好嗎?」
我轉過身面對著克氏。原來他跟隨我穿過廚房門,走上台階,突然,我內心升起一種罪惡感。我尷尬極了——好像被人逮了個正著。然而,克氏卻站在門口慈祥地微笑著,撫慰著我的窘迫。
我有點抱歉地說:「這酥糖真好吃,不是嗎?」接著,用小刀劃下一塊,問:「你想要多少,先生?這麼多夠嗎?」
克氏靜靜地站在那裡,全身散發出鏡子般明亮的品質,帶著真誠和毫不掩飾的開放性端詳著我。我感到我們之間沒有任何間隙,也沒有任何相互串通的感覺。他看了看正對著我的那塊酥糖。
「也許可以再多一點。」他請求道,然後轉過身,仔細研究起掛在牆上的一張立體塑料地形圖。
「我想最好掛到廚房,用塑膠薄膜覆蓋起來。」
「好吧,先生。」他表示同意,接著問,「這是做什麼用的?」
「是此地的地形圖,克里希那吉。」我解釋道,「你看,這是歐亥山谷。這是托帕托帕山脈,而我們就在這裡,安德魯大道上。當然,山脈的比例被誇大了。那是凡吐拉市,沿著這個方向走,那邊是洛杉磯。」
「嗯,非常詳細。」他微笑著說。
我返回廚房,用薄膜將酥糖包起來,遞給他。他向我道謝之後從後門出去,走回松舍。此時我才想起酥糖,迅速切了一塊,享用這甜蜜的美食,繼續清理廚房。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