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基因啟動碼: 商業周刊30週年最強創業案例精選 | 誠品線上

創業基因啟動碼: 商業周刊30週年最強創業案例精選

作者 商業周刊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創業基因啟動碼: 商業周刊30週年最強創業案例精選:想幫老產業轉型、開拓新市場,或創建個人事業,規畫藍圖卻欠缺想像?《商業周刊》送上30年精彩成功案例!8大創新面向╳5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想幫老產業轉型、開拓新市場,或創建個人事業,規畫藍圖卻欠缺想像?《商業周刊》送上30年精彩成功案例!8大創新面向 ╳ 58則實例故事 ╳ 87個秘訣讀一則,偷學他人十年功!◎他們這樣開創新事業旅遊業搶客、湊團競爭激烈→可樂旅遊建立共享平台,成同業最大夥伴美妝品牌林立,紅海難突破→@cosme藉網友評論大賺數據錢經營秘訣必須絕對保密?→珂珂瑪大方教新手,掀起娃娃機店新氣象老企業問題解決不完→宏碁直接走新路,跨越各種疑難窠臼在乍看飽和、處處紅海的市場環境,因為科技、產業、社會的變化,仍然有消費者未被滿足的空間,潛藏著創新機會。有些人運用技術能力開闢藍海,有些人身為後進者仍搶得一席之地、有些人帶領老企業打開新途徑,靠的就是為實踐目標不屈不撓的「創業精神」;包括綠河到泰國做木材生意、維京集團足跡遍及各大行業、老絲襪廠變接案平台串聯同業……。這些企業為什麼能走出自己的路?曾經歷哪些困難與如何克服?本書精選《商業周刊》30年歷來成功的企業創新實例,針對①意外事件、②現象不一致、③流程所需、④產業和市場改變、⑤人口結構改變、⑥觀念改變、⑦新知識、⑧創業精神等8大面向,提供讀者國內外經典創業案例,透過看前人故事,壯自己心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為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以先進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事蹟與全球產業趨勢,傳遞給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1章 找出市場缺口à機會:意外事件──創業者掌握意外狀況的本質01 大膽放棄舊獲利模式/客戶愛改機,愛普生順應改產品02 把「在地」賣上國際/研究生創立台灣雜糧啤酒品牌,打開新市場03 利用剩餘資源/運用不同市場特性,仲介、轉手,賺價差04 信任是資產/美妝評論網 @cosme,把認證貼紙變鈔票05 放大小生意/路邊攤芒果冰,賣到亞洲五國06 開闢新市場/勇闖南洋打天下,綠河翻身泰國木材大王第2章 痛點就是商機à機會:現象不一致──創業者用創意填平期待與現實間的落差07 媒合閒置產能/把婆婆媽媽拉進來,e袋洗創造洗衣業新模式08 打造即時、共享新生態/可樂旅遊互利共榮,成就四百億旅遊帝國09 建立管理平台/把投資商品變網購,十分鐘完成專屬套餐10 小工具大改變/一顆小插座,智慧家庭立即成真11 實踐減廢思維/過期食品超市,打擊浪費兼做公益12 解決麻煩事/代辦同學會,輕鬆重溫「那些年」13 別被問題綁架/跳過問題,宏碁靠專注而逆轉勝14 鎖定消費者需求/維京集團先找到「價值帶」,然後搞破壞第3章 改變方法把餅變大à機會:流程所需──創業者解決別人怎樣都解決不了的問題15 分散式組織形態/二十八人總部啟動全球二萬八千員工16 去中心化的製造業/最大3D列印平台,工廠分散一百六十國17 同業共利模式①/老絲襪廠變接案平台,串聯同業來搶單18 同業共利模式②/五金加工小廠,靠交叉持股吃全球復古車市場19 同業共利模式③/大和宅配運用外部資源如同內部資源20 用人脈做生意/「我在旅行」透過網路蒐集同好與人才21 做B2B串聯者/宜睿智慧專幫企業搞定電子票券繁瑣流程22 配角修煉成主角/美德耐把醫院「邊陲」業務做成專業23 「切身」貼近消費者/handy 旅遊手機,打入飯店客房生態圈第4章 洞燭機先的本事à機會:產業和市場改變──創業者敢於違背市場既有的遊戲規則24 拒絕追隨老大/網飛擊敗一千倍大的對手百視達25 看到市場就衝/兩歲小電商,破解陸客團一條龍模式26 做商業化平台/英國啤酒補習班,把釀酒變熱門行業27 新零售思維/蔦屋書店:手機能做的一律放棄28 社群網站轉型/中國醫界批踢踢,先做信任再做生意29 店面不賣產品/下一個優衣庫,Factelier 推翻快時尚規則第5章 要比客戶更善變à機會:人口結構改變──創業者對焦經營沒人在乎的客群30 擴大目標市場/日本嬰幼兒食品轉攻銀髮族31 切合新價值觀/跟團旅遊不為享樂,卻做公益32 消費族群轉移/全台最大藝術電商,靠年輕消費者崛起33 體驗經濟這樣玩/一小時公主夢,大學生願花一萬三34 拒絕過路客/比爸媽還挑剔,親子餐廳每逢假日必滿座35 別讓顧客傷神/驚奇「盲旅」,去哪玩上機前才揭曉36 去中間化/瞄準自助客,KKday 重塑旅遊業生態37 職家平衡方案/帶小孩上班 !親子工作室超搶手38 為一棵樹造一片林/亞洲最大設計電商 Pinkoi,專門滿足小眾需求第6章 換個腦袋思考à機會:觀念改變──創業者用與一般人不一樣的角度看事情39 倒過來想生意/正瀚生技先鎖定大客戶,再尋找突破口40 改造生態系/把代工廠當夥伴,萬魔聲學三年當上中國耳機王41 槓桿商品價值/好萊塢最賺錢片商,漫威不賣大咖賣智慧財42 善用弱者優勢/繩索理論:資源越少,越能激發潛能43 有錢大家賺/打破框架,珂珂瑪讓街機店賺通路錢44 長線思維/找出讓客戶一再上門的營運模式45 認清服務的核心/彩生活物業公司,成為社區生活的大平台第7章 知識創新à機會:新知識──創業者用還沒人有的真本事打天下46 轉型再轉型/廣達花二十年養出雲端伺服器小金雞47 C2B模式/車聯網小兵,以客製化實力賺取高毛利48 開放帶來創新/向外部找幫手,淘金更省力49 以技術突破傳統困境/運用大數據徵信,WeLab 成中國最大P2P借貸網第8章 創業精神50 找到對的位置/二十九歲台灣青年,生意遍布一百三十八國51 贏在企圖心/台灣爆米花,成高端品牌征服十一國52 把自己變品牌/親身試用才推薦,部落客變超級團購王53 打破本位思考/海爾打造創新平台,向全球人才借腦袋54 內部創業文化/台達電轉型就磨一招:幫別部門賺錢55 莫忘初衷/智遊網跳出財務迷思,回頭拚技術56 用「相信」扭轉挫敗/從魯蛇翻身為改變世界資金流動的創業家57 成長管理/擴張時的「一、十、一百」法則58 跨國創業/沒有背景、創投支持的自力更生須知

商品規格

書名 / 創業基因啟動碼: 商業周刊30週年最強創業案例精選
作者 / 商業周刊
簡介 / 創業基因啟動碼: 商業周刊30週年最強創業案例精選:想幫老產業轉型、開拓新市場,或創建個人事業,規畫藍圖卻欠缺想像?《商業周刊》送上30年精彩成功案例!8大創新面向╳5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7778222
ISBN10 / 9867778227
EAN / 9789867778222
誠品26碼 / 2681581478006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摘錄1】 

第1章‧找出市場缺口

→機會:意外事件──創業者掌握意外狀況的本質


1930年代早期,IBM 為銀行開發現代化計算機,卻因銀行不想購買新設備,而使公司陷入困境,後來卻因意外抓住「紐約公共圖書館想買機器」的機會而救了公司。1957年,福特推出「艾索」(Edsel)車款的失敗,讓福特發現新的市場區隔原則,並推出「野馬」(Mustang)回應市場而獲得成功。真正有創業精神的企業,經理人應該在「機會」與「問題」兩方面花費相同的時間。


01:大膽放棄舊獲利模式/客戶愛改機,愛普生順應改產品


二○○八年,愛普生創立以來最年輕的社長碓井稔接手時,正值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崛起,印表機市場日益萎縮,產品價格也暴跌。然而,逾七成營收來自印表機的愛普生影像機器事業部,營業利益卻六年大增三.四倍(自獲利最低點二○○九年算起),使愛普生起死回生。除此之外,市占率更從二○一三年的一九.五%成長至二○一四年的二一%,是全球前三大印表機品牌中,唯一市占率成長者。


碓井稔改變局勢的秘訣,正如他所說的:「重新認識自己。」


在二○○八年之前,所有印表機的市場商業模式是:便宜賣硬體,搶攻市占率,後續再靠賣耗材賺錢,在管理學裡稱為「刀片與刮鬍刀」模式。二○○六年,愛普生印表機的營業利益還創下新高,一年賺進八百多億日圓的利潤。然而,金融海嘯後,市場競爭越趨激烈,同業開始賠錢賣硬體,一台兩千元的印表機,需要消費者再買三次墨水才能賺錢,七千元以上的高價機種得賣出五組墨水才有獲利。


相較於同業,愛普生的硬體賠錢,卻更無力在耗材獲利。二○○八年,影像機器事業部賺的錢,只剩下前一年的三六%。




●消費者改機,破壞原有獲利結構

這是在印表機產業裡,一直浮不上檯面的灰色地帶。

二○○八年,愛普生成立專案小組到中國調查,走進廣州當地人稱為「假貨一條街」,小店外面堆了十幾台愛普生的印表機,都快碰到天花板,一詢問下全部都是要改機。店家說,因為「愛普生最耐用,惠普和佳能改了,動不動就故障」,粗估中國每年改機至少有兩百萬台,約占愛普生每年近一○%的出貨量。

這群改機業者,在光華商場隨處可見。他們會跟消費者收新台幣一千元到兩千元的改機費,把印表機改成「連續供墨」,就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其他廠牌墨水。後者的價格是原廠的一半不到,單張列印成本是原廠的十五分之一。愛普生等於用虧錢價格賣硬體,又賺不到墨水錢,形同兩頭空。

在改機風潮中,愛普生受傷最深。惠普原廠耗材回購率高達八成,愛普生卻僅有六成,等於有四成消費者,都因為改機而不再埋單愛普生的耗材。

多數人碰到這個窘境,直覺都是狀告這群改機業者,讓灰色地帶消失,或是警告消費者,這樣改機會損害印表機壽命。


●向傷害自己獲利的對手學習

碓井稔走入了光華商場,跑到各國市場看完後,回到日本卻問大家,為什麼不跟這群改機業者學習?他認為,很多人都去改機,就表示這是他們需要的;而做產品本來就應該做出客戶想要、需要用的東西。

碓井稔希望內部可以開發連續供墨機種,等於不用消費者改機,而是直接推出改機後規格的機種。新的機種,硬體售價拉高兩倍到三倍,但是把墨水匣印量增加七倍,讓消費者單張列印成本是原本的十五分之一,等於讓消費者不用買他牌墨水就能享受低單價。

但這個策略大轉彎,讓愛普生內部吵翻。新社長要跟光華商場的改機小店學習,而這群人就是間接吃掉自己獲利的人 !甚至,這等於把過去二十多年深信的「賠硬體,賺耗材」信念,一次改為提高價格從硬體獲利。原本習慣賣便宜硬體的業務更是反彈:「價格太高了,賣不出去吧?」更何況,當時印表機市場還在走下坡。賣耗材的業務單位則質疑:「我們不再從墨水賺錢了嗎?」

內部依照區域不同,還分成兩派。原廠墨水購買率低的新興市場國家贊成,但是反對最強烈的是歐美市場,因為當地消費者有九成都會買原廠墨水,現在不僅要改機,還一次給消費者比以前多七倍的墨水,等於自砍獲利。

即便碓井稔已經決定要跟董事會報告策略轉變,但報告前卻發現,部屬提供的資料根本不齊,必須一再退回重修,顯示大家根本沒有決心轉變。


●豪賭,是為回應消費者需求

一邊是已經沿用超過二十年的成功模式,一邊是過去被認為非正規的灰色市場邏輯,大家都質疑,這是場豪賭。

然而,碓井稔對內部說:「每個人都想要贏,但我希望大家想想,現在市場上,到底是誰回應了消費者需求?是改機業者最了解顧客吧 !終究還是得回歸客戶的價值。」既然要聽消費者的聲音,就徹底、認真、放下姿態地傾聽,即便這個訊息是透過自己曾經看不起的競爭對手傳達出來的。

「與其說我們是學習改機業者做的東西,不如說他們定義了市場需求在哪裡。」他說。低迷的環境,給了碓井稔一股斷然改革的助力。二○一○年,愛普生就推出第一台連續供墨印表機。

為讓內部方向一致,碓井稔強化了經營階層報酬與股價和獲利連結,並且簡化機型,由每年銷售二十五種機型減少一半為十二種,聚焦行銷資源。到了二○一五年,連續供墨機種已占全球出貨量四成以上,影像機器事業部的營業利益率也比二○○六年獲利創新高時多了五.六%。

碓井稔坦承,從客戶心聲中,才讓愛普生看清自己─其實,他們的噴頭更耐用,因此也許不該採用跟對手一樣的策略,該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更耐用的噴頭,讓愛普生可以大膽走大印量的連續噴墨道路,其他對手想學也跟不上。

【一點就通】

●真正把客戶聲音聽進去,即使要革自己的命,也要義無反顧地滿足顧客,才能看到新機會,受到顧客的熱情擁抱。

【BOX】聽進客戶的聲音,愛普生社長這樣做

狀況1:當客戶意見很多,什麼才該聽?

●到現場去:仔細觀察客戶怎麼使用產品。

●自我檢視:回應需求前,先認清自己的強項,在自己能給目標顧客最大價值的地方發揮。

狀況2:如何避免技術本位阻擋顧客傳達心聲?

●換位思考:技術只是一種手段、工具而已,真正滿足客戶,讓客戶開心使用產品,才是工程師的最高目標。


【摘錄2】

06:開闢新市場/勇闖南洋打天下,綠河翻身泰國木材大王

在泰國南端的宋卡府,有一片接近台灣大小的橡膠樹林,綠河公司就在此用廢棄的橡膠樹淘金,成為台商木材王。

綠河是泰國前五大木材加工企業中,唯一一家台商,董事長謝榮輝和總經理黃登士,是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勇闖南洋創業的國小同學檔。

他們生產的實木板材和塑合板(Particle Board)是目前木質家具材料、建材主流,謝榮輝豪氣說,該產品原料一○○%來自當地橡膠樹,「做跟樹木相關的生意,這個地方是五星級環境。」

當年,這條南洋拓荒創業之路的難度很高。敢挑難走的路走,正是他們的成功心法。

最早選泰國,源自謝榮輝任職建設公司時曾外派泰國工程專案,三十歲時到泰國創業當貿易商賣主機板和零件,三年後賠了三百萬,只好回台做包裝棧板生意。

沒想到,幾次和台灣南部木材前輩到馬來西亞、印尼東馬婆羅洲等地,深入原始熱帶雨林找木材的經驗,讓他發現了別人沒看到的機會。

之前的泰國南部,沒有台灣人要去收橡膠木,因為早期在東南亞經營木業的台商,主要集中在華語較通的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加上和柚木、紫檀木、花梨木等傳統高價木源相比,橡膠樹樹徑僅約三十公分,須蒐集大量才能進一步運用,當年並非受歡迎木材。


●做同業不要的生意,付現以取信農民

但謝榮輝相信,環保是長期趨勢,東南亞熱帶雨林可能因禁伐無法長久使用,而橡膠樹屬於農作物,橡木過了二十五年採收期後,橡膠汁液便無經濟價值,許多膠農將其整片焚毀,再種新樹,正好可以把橡膠樹廢物利用。

若和木材業前輩在紅海競爭,比快比不過,比大比不過,三十七歲的他要替自己找舞台,只能挑同業不要的生意做。

原本在上櫃公司長鴻營造上班的黃登士,在老同學號召下來到泰國,看到泰國政府獎勵農民種橡膠樹取膠,木材來源無虞匱乏,團隊又有當地人沒有的橡木處理技術和管理能力,於是決定留下來和老同學一起打拚。

儘管發現藍海,接下來的難關,卻是和當地人缺乏互信,買不到橡膠樹原料。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建立第一個原料木材集散站時,他們連橡膠樹實際種在哪裡、農民是誰、道路、運送路線等都不熟悉。

等到實際接觸到膠農,對方看他們是外國人,寧可優先把過了採收期的橡膠樹賣給同時崛起的泰國商人,或認為外國人早晚都會走,不如現在先騙,「他會跟你說我這一萊(編按:泰國面積單位,約合○.一六公頃)賣你多少,我們甚至到園裡面點一棵棵樹,要是不去算,看地籍圖上十萊,實際可能有五萊都死了,」謝榮輝回憶。

雙方諜對諜,兩個月後收貨仍不順利,為爭取信任,他決定使出撒手鐧:付現,「付款快而且沒有減價,就賣方利益我們是第一選擇。」但這不是沒有風險,他們創業之初資金有限,若客戶訂單不如預期、週轉不及,流動現金很可能就會出現缺口。


●和對手合作,用品質和數量綁住客戶

溝通障礙也是大問題。

原本,膠農習慣把木材剪成一百公分賣,謝榮輝卻因家具規格要求長度增加二五%,光這點就很難落實。因為泰國人跟台灣人不同,台灣人對買家,邊聽買家需求就邊在想要怎麼解決,但泰國人沒等買家講完,就已經說No。

謝榮輝剛去的前兩年還不太能適應泰國人,後來他告訴自己:對方不改變,只好自己改變。畢竟急也沒用,只能耐著性子,花時間從基本觀念開始教。

就在他第一年設廠苦熬時,天上掉下來一個機會。馬來西亞為保障國內家具業者,開始禁止木材出口,又遇上台商家具業在中國快速崛起,需求量大增,兩因素造成橡膠木材供不應求。而和泰國競爭者相比,他有人脈、技術和中文優勢,率先搶下中國家具製造代工台商客戶。

他們也打破藩籬,和競爭對手合作,讓他們的木材集散站持續擴點,甚至二○○三年躋身泰國最大實木出口商,一個月能出口三百貨櫃。

當時中國家具製造代工台商的木材用量非常大,光只有綠河一家也供不應求,與其和泰國對手惡性競爭,他們寧願攜手合作,用穩定的品質和數量綁住客戶。黃登士透露,當地競爭者不懂技術,他們就免費開放參觀,又替對方介紹客戶;對手拜訪農民時,發現有些區域離自己太遠,也開始釋出善意主動打電話轉介,就這樣一步步建起規格、勢力範圍等遊戲規則。

泰國是全世界橡膠產量最多的國家,年底東協經濟共同體(AEC)上路,關稅與物流門檻更低,有助綠河把原料蒐集範圍擴大到馬來西亞等國,並拓展東協內需市場。市場與公司前景帶來的機會,吸引各國人才進駐。

「我在全世界最好位置賣最好材料,潛力可以想像,」謝榮輝說,以地理位置看,泰南是東協的中心,距離中東、印度、南洋、中國、東北亞都不遠,整個亞洲都將是他的目標市場。

【一點就通】

●盤點自身條件,勇敢與供應商、對手合作開發新環境,就能闢出新市場,並造就自身難以取代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