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貝塞爾‧范德寇醫生(Bessel van der Kolk, MD)
1943在德國軍事封鎖下的荷蘭家庭中出生,父執輩及許多鄰居皆為納粹或戰爭受害者,母親也為童年創傷所苦。他的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創傷研究。
14歲開始對醫學產生興趣,畢業於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在哈佛完成博士後教育。實習時輪調到精神科時,震驚於人類的心智還有我們彼此連結、相互依附的方式,竟是如此不可思議得複雜,相對之下,精神科醫師對病患問題的根源所知又是如此之少。從1970年代開始投入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治療、研究及教學。擔任波士頓創傷中心的醫療主任長達三十多年,也是國家兒童創傷壓力中心複雜型創傷網絡的主任、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曾擔任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理學教授、國際創傷壓力研究學會的主席。
他是創傷研究的先驅,發表了超過150篇經同行審查的文章,涉及創傷的各個層面。他也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PTSD現場試驗的計畫共同主持人,並撰寫大量文章,探討如何以神經科學的研究來找出PTSD的適當治療方式,也在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的資助下,完成了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的首例研究。目前的研究計畫包括:
1. 在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的資助下,研究PTSD的瑜伽治療
2. 在疾病管制與防治中心的資助下,在波士頓的公立學校以劇場表演來預防暴力
3. 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的機制
4. 感覺統合
5. 將神經回饋用於PTSD
■作者簡介
劉思潔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專教師及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譯者,譯有《原諒就是力量》《回應生命的邀約》《巾幗領導學》《金齡教會的願景》《泰澤傳奇:和好、自由、信仰之旅》等書。
退貨須知:
依「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下列商品不適用七日猶豫期,除產品本身有瑕疵外,不接受退貨:
若您退貨時有下列情形,可能被認定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而須負擔為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或影響您的退貨權利,請您在拆封前決定是否要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