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 從亂世英豪到開創盛世 | 誠品線上

貞觀之治, 從亂世英豪到開創盛世

作者 劉后濱/ 張飄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貞觀之治, 從亂世英豪到開創盛世:從血腥政變中踏出一條血路,又以政治清明成為千古明君;關於唐太宗與他的和平時代──細看李世民的輝煌一生,一睹貞觀風采!以農為本、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血腥政變中踏出一條血路,又以政治清明成為千古明君;關於唐太宗與他的和平時代──細看李世民的輝煌一生,一睹貞觀風采!以農為本、選賢與能、從諫如流、經略四方……前無古人的「天可汗」,開創千年盛世的先局!▎探尋唐太宗的真實面貌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帝王之一,其統治時期被譽為「貞觀之治」,成為後世君主效法的典範。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透過細節描繪李世民的成長經歷、軍事才能、治國智慧及性格特質,讓讀者貼近這位歷史巨人的真實面貌。與傳統研究不同,本書不僅關注政治、經濟、軍事等宏觀層面,更從個人情感、內心掙扎與權力交接等細膩角度,展現唐太宗的多重面向,使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敘述,而是一場生動的探索。▎從秦王到帝王:戰功赫赫的奠基者 本書前半部分重點探討李世民如何從一位貴族子弟成長為戰功卓著的開國功臣。從他的身世之謎、太原起兵的關鍵角色,到玄武門之變的激烈權力鬥爭,層層剖析史料,揭示那些被有意掩蓋的歷史真相。尤其是李世民如何在唐初戰亂中崛起,以過人的軍事才能與果敢謀略,擊敗強敵,奠定唐朝的基礎,並最終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這些過程不僅展現他的智慧與膽識,也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環境與家族鬥爭的殘酷現實。▎貞觀之治:一代明君的治國智慧 李世民即位後,如何將一個內憂外患的國家帶向盛世?本書透過「將心比心換人心」的理念,分析唐太宗如何憑藉寬容與務實的態度穩定朝政,吸納忠臣能士,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共同打造貞觀之治的繁盛。書中不僅探討他的用人哲學,也關注他對社會秩序、法制建設及邊疆戰略的調整,如何在強化皇權的同時,仍能維持朝臣間的良性競爭,並贏得百姓的愛戴,使唐朝走向繁榮。▎權力交接與歷史影響:貞觀之治的遺產 本書最後探討唐太宗的晚年及權力交接的過程。他在選擇繼承人時的糾結與決斷,反映了他對大唐未來的深思熟慮。透過徐世勣、李靖等忠臣的故事,以及儲君爭奪戰的細節,書中呈現出皇權傳承的複雜性。此外,附錄部分還探討貞觀之治在中國古代政治中的地位,並對現代政治管理提出啟示。本書不僅是對唐太宗的全面剖析,也讓讀者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理解一代聖君如何開創盛世,並思考這段歷史對當代社會的借鑑價值。【本書特色】:本書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不僅涵蓋其軍事才能與政治智慧,更關注他的內心世界與情感掙扎。與傳統史書不同,從細節切入,結合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兼顧時序與事件脈絡,透過豐富的歷史資料與史實分析,還原被隱藏的歷史真相,並探討貞觀之治對現代社會的啟示,讓歷史不只是過去的故事,更能成為今日的借鑑。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后濱,畢業於歷史學系,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歷史學院教授、大學圖書館館長。曾任美國哈佛燕京學社(HYI)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代表作有《唐代中書門下體制研究》、《唐代選官政務研究》和《盛唐政治制度研究》等。講授課程主要有中國古代史通論、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唐詩與唐史、《資治通鑑》選講等。張飄,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現任農業歷史研究所講師,講授課程主要有中國通史專題、國學概論、漢語精讀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引言第一章 帝王之謎—李世民的身世與血統第二章 太原風雲—起兵反隋的關鍵抉擇第三章 開國元勳—李世民的戰功與忠義第四章 戰場之王—秦王的軍事奇蹟第五章 皇權陰影—開國皇帝的次子第六章 生死對決—玄武門政變始末第七章 美人與江山—唐太宗的後宮世界第八章 君臨天下—擺脫玄武門的陰影第九章 治國之道—以誠換心的統治術第十章 選才用能—帝王與賢臣的博弈第十一章 忠臣智囊—唐太宗的最強輔佐第十二章 忠言逆耳—魏徵與太宗的恩怨第十三章 群雄並起—李世民的能人收攬術第十四章 喋血雙雄—李世民的生死盟友第十五章 門神傳奇—唐太宗的生死守護者第十六章 名將風雲—唐太宗與李靖第十七章 託孤重臣—李世民的最後信賴第十八章 太宗遺澤—權力交接與歷史影響附錄論文增訂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貞觀之治, 從亂世英豪到開創盛世
作者 / 劉后濱 張飄
簡介 / 貞觀之治, 從亂世英豪到開創盛世:從血腥政變中踏出一條血路,又以政治清明成為千古明君;關於唐太宗與他的和平時代──細看李世民的輝煌一生,一睹貞觀風采!以農為本、選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64245
ISBN10 /
EAN / 9786264164245
誠品26碼 / 2682858765003
頁數 / 32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吳宗國

  說到唐太宗,當然離不開貞觀之治,但是成就貞觀之治的不僅是唐太宗一個人。對貞觀之治有所貢獻的,有隋煬帝,他從反面為唐初的人們留下了豐富而生動的經驗教訓;有在浩繁的工役和連年戰爭中的農民,他們以生命的代價喚醒了貞觀統治者的良知;有從隋朝末年一路打來的各路英雄,他們不僅為了百姓的生存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而且有著豐富的政治閱歷。正是他們讓貞觀君臣了解到「為君之道」和「安人之道」。

  因此貞觀之治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貞觀君臣和百姓共同努力的成果。而唐太宗李世民身為創造這一段輝煌歷史的領軍人物,也有特別的貢獻,因而成為歷代人們稱頌的對象,成為歷代帝王學習的楷模。

  對於唐太宗這樣一位帝王,相關研究著作已經出版的不下數十種。本書只是其中較晚出版的一本。

  本書從天子的身世之謎和太原起兵說起,以託孤和最後的權力交接收篇,也是圍繞唐太宗的生平展開的。但與過去的著作往往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個方面作全面的鋪敘不同,本書則從細節入手,讓讀者更貼近一個真實的唐太宗。對於身為秦王的李世民在唐朝開國過程中的貢獻;對於玄武門之變以後身為皇帝的李世民如何透過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做皇帝「所以養百姓也」,而不是為了家族的私利;對於唐太宗能夠將心比心,順遂人性,在大部分情況下尊重人性,也都透過具體事件和情節來加以說明。作者不是板起面孔說教,而是透過生動的敘述,向讀者揭示唐太宗輝煌的一生,以就事論事的議論,和讀者一起討論唐太宗的內心世界和思想。

  本書內容基本上按照問題來加以安排,同時又兼顧時間順序,把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加以結合,方便讀者全方位地了解唐太宗。

  這些都說明,作者不僅在唐太宗相關歷史問題上有深入精到的研究,而且在表現形式上也作了許多探索,使讀者能夠更了解這一段歷史。將歷史的智慧送到大眾手中,讓大眾也能享受歷史的精采與深邃,這是史學工作者的神聖使命。在這方面,本書又邁出了堅實而可喜的一步!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帝王之謎──李世民的身世與血統

  歷來帝王的相貌總是被描繪得神乎其神,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同樣也不例外,說他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那麼,這個體貌特徵是否也是編出來的呢?根據史書的描述,李世民的長相像是胡漢混血兒,還有的說他就是一個純粹的胡人。那麼,李世民的身上究竟有沒有漢人的血統呢?他的父系和母系家族分別是怎樣的?他的身世對他日後的治國理政又會有哪些影響?傳說李世民的母親從小不但聰慧過人,個性極強,而且頗有主見。有這樣的母親,少年時代的李世民表現出了怎樣與眾不同的才能和膽識?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李世民的家世和身世。

一、關隴貴族的家世

  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是當時掌握西魏實權的軍事霸主宇文泰的重要助手,因而位列「八柱國之家」,是統兵的「六柱國」之一,被賜姓大野氏,所以當時又稱大野虎。

  西魏的八柱國,包括實際控制政權的宇文泰和西魏王室成員廣陵王元欣,但他們二人只是掛名而不帶兵。真正領兵的有六人,每一柱國各督兩位大將軍,統領整個府兵系統,構成了西魏和後來北周政權的基礎。他們分別是:李虎、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八柱國」之下的「十二大將軍」,包括元贊、元育、元廓、侯莫陳順、宇文導、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王雄。

  看這份名單,可知西魏、北周都是以鮮卑貴族為基礎的政權,其中許多人是胡姓將領。西魏時期,為了結成一個以關中、隴西為根據地的利益集團,宇文泰把跟隨他一起進入關中的漢人將領,都改為鮮卑姓氏。後來楊堅接掌北周政權後,又恢復了他們原本的漢姓。

  李虎死於西魏時期,但他對於北周的建立有佐命之功,故北周初被追封為唐國公。他的兒子李昞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在北周擔任內外要職。

二、胡漢混血的身世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李世民的家族成員多有「狀貌類胡」者,其體貌特徵為:濃眉,眼睛較深,鬍鬚微卷,臉部線條硬朗,身形矯健,英俊而不失勇武,這多少有點不同於中原漢人。實際上,李世民是典型的胡漢混血。李世民的祖父李昞,娶了西魏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獨孤是鮮卑族八大姓之一,就是胡族血統。也就是說,李世民的祖母是胡人。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同樣出身於北方游牧民族中的鮮卑部落。

  這是一個貴族間的強強聯姻。北魏分裂後,宇文泰控制了關隴地區,並逐漸組成了一個以府兵制為依託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這個集團成為西魏、北周政權的基礎。其中最有權勢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八柱國」,而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和獨孤信都是八大柱國之一。獨孤信有七個女兒,長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最小的女兒嫁給了楊堅,隋朝建立後成為獨孤皇后。獨孤信的四女兒嫁給了李虎的兒子李昞,生有李淵,也就是後來的唐高祖,而唐朝建立後她被追封為元貞太后。

  這獨孤信也真是了不起,生了這麼多女兒,出了三個朝代的皇后,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老丈人了。不過,獨孤信生前可沒有享受到國丈的榮寵,北周建國後不久他就因為牽涉一宗謀反案而被賜死於家。

  後來唐朝人因為楊貴妃得寵而光耀門楣,以至「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其實,獨孤信才是值得羨慕的。他的這幾個女兒,在歷史上都赫赫有名。

  例如,隋文帝的獨孤皇后就很有個性,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她知道隋文帝要娶小老婆後,堅決不同意。隋文帝就離家出走以示抗議。不過,最後還是拗不過獨孤皇后,只好又回來了。其實,這也說明他們倆的感情好。能夠讓皇帝死心塌地,當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在西魏、北周的時候,那些軍功貴族最重視的就是婚姻和官位,他們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裡互相通婚,以維持門第和血統的高貴。獨孤信把女兒嫁給了李虎的兒子,使兩個「八大柱國」結為親家。同樣,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當時是獨孤信的部下,八大柱國之下的十二大將軍之一,所以楊家也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核心家族之一。

  不僅李世民的祖母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人,他的母親竇氏(即紇豆陵氏)同樣也是鮮卑人。李唐皇室屬於胡漢混血的家族,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所以李世民那種濃眉虯鬚的體貌特徵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隋唐是魏晉南北朝以來民族融合開花結果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新民族和新文化形成的時期。在那個時代,有許多人是很難用胡人或漢人來區分的,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界定唐朝人的民族身分,那就只能說是「唐人」而不是「漢人」。

  大詩人李白到底是漢人還是胡人?其實在唐朝這不是一個問題。就連李白自己也不在意自己的民族身分。還有先世為拓跋鮮卑的元稹,先世出自匈奴的劉禹錫,他們都是把自己看成是「唐人」而不是「胡人」。這麼多著名的「唐人」都忽略了自己「胡人」的身分,這就是唐朝的一個重要歷史特徵。

  那麼,李世民胡漢混血的家世和他的「貞觀之治」又有什麼關係呢?

  李世民胡漢混血的家世,為他日後的治國統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他對待不同民族的態度和制定的民族政策,都少了許多的隔閡和歧視,顯示出來的是包容和尊重的態度。另外,李世民的家世除了胡漢混血的特徵外,就是隸屬於一個當權的貴族集團。因為,從父系來說,李唐皇室是北周和隋朝的皇親國戚,而從母系來說,也是北周的皇親國戚。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不僅涵蓋其軍事才能與政治智慧,更關注他的內心世界與情感掙扎。與傳統史書不同,從細節切入,結合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兼顧時序與事件脈絡,透過豐富的歷史資料與史實分析,還原被隱藏的歷史真相,並探討貞觀之治對現代社會的啟示,讓歷史不只是過去的故事,更能成為今日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