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種崛起, 從市井無賴逆襲成為大漢帝王: 芒碭山裡的大王、賣狗肉的販子、刺殺失敗的刺客……英雄不論出處, 只要確認過眼神, 走對路跟對人, 混混也能當皇帝! | 誠品線上

龍種崛起, 從市井無賴逆襲成為大漢帝王: 芒碭山裡的大王、賣狗肉的販子、刺殺失敗的刺客……英雄不論出處, 只要確認過眼神, 走對路跟對人, 混混也能當皇帝!

作者 朱耀輝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龍種崛起, 從市井無賴逆襲成為大漢帝王: 芒碭山裡的大王、賣狗肉的販子、刺殺失敗的刺客……英雄不論出處, 只要確認過眼神, 走對路跟對人, 混混也能當皇帝!:◎當初的芒碭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初的芒碭山大王,要如何逆襲成大漢皇帝? ◎戰亂之中,誰挖了誰的牆角,誰又忍不住跳槽? ◎「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其實也很苦? 漢初的生死棋局,風趣的文字下是驚心動魄的權謀詭計 項羽封王,劉邦大統,一覽牽動著千年轉折的命運抉擇 【從小混混到大佬的開端】 故事一開始,我們的主角劉邦,完全就是街頭最普通的小混混──喝酒、打架、夢想當大俠,雖然滿腦子江湖夢,但現實卻是天天被中年危機支配。但人生就是這麼捉摸不定,天下突然亂了,劉邦趁亂從一群市井兄弟中脫穎而出,既是熱血的草根崛起,又充滿了出乎意料的巧合,東拼西湊地組起了「創業團隊」,讓人不得不感慨──亂世真是個拚人緣的時代啊! 【和項羽打架,得靠演技】 等到秦朝完蛋了,劉邦和項羽的「楚漢雙雄」也就開始了正面對決。打不過項羽怎麼辦?打不過就演!「戰爭戲劇表演課」,授課老師劉邦正式登上講臺!靠著運氣爆棚和兄弟助攻,硬是撐著撈到了不少「勝利的尾巴」。大哥不僅能打架,還得會演戲,才能在項羽這樣的霸王面前屹立不倒。 【垓下大決戰──正面硬剛】 戰鼓聲起,劉邦和項羽的最終對決拉開序幕。西楚霸王項羽的確神勇,卻將自己的智囊團都趕跑了,最後便宜了劉邦。韓信用人海戰術慢慢磨掉了楚軍的戰力。最後,困獸之鬥的項羽被圍攻於垓下,英雄氣短,楚歌四起,終於悲嘆:「天要亡我!」以悲壯的謝幕成全了傳奇。是無賴還是英雄,是懦弱還是大義,看官且聽作者娓娓道來。 【背後捅刀,才是高手對決】 當劉邦終於成了大漢皇帝,結果麻煩才剛開始。別以為當皇帝就能高枕無憂、走向「人生巔峰」,外有匈奴天天敲門打卡,內有太子之爭、朝廷內鬥,還有自己隊伍裡那些不安分的「小弟」,各個都摩拳擦掌。劉邦冷笑一聲,總有刁民想害朕!當大哥不僅要有王者風範,還要會捅刀子,更要狠下心來清理門戶。這皇帝,劉邦也當得有點心累。 本書特色:本書以詼諧的語氣,娓娓剖析大漢王朝開國歷史,巧妙的比喻和現代語言,讓讀者輕鬆吸收豐富的歷史知識。作者善於透過風趣的筆觸,打破眾人對劉邦、項羽等歷史人物的固有刻板印象,讓他們的形象逐漸「活」了起來,而複雜的政治脈絡在幽默的文字風格下清晰易懂,讓人會心一笑。本書既有趣又富啟發性,讓歷史變得不再枯燥。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朱耀輝,自媒體人、文史作家。自幼喜好文史,博覽群書,學富思博。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欲以文學之法,書寫千年歷史,並載筆者思道。已出版《李斯傳:從一介布衣到帝國宰相》、《人心至上:劉邦》、《這個漢朝太有意思了1-7》等多部歷史作品。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代序第一章 草澤「龍種」 我是混混我怕誰 少年劉邦的俠客夢 劉邦的中年危機 芒碭山裡當大王第二章 日薄西山 秦始皇: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李斯被拉下水了 胡亥:大秦帝國的掘墓人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三章 沛縣起義 就從這裡起步 刺客張良 周文遇上對手了第四章 立志圖秦 項羽的崛起 帶頭大哥很重要 劉邦和項羽組團打仗 趙高的算計 有一種病叫「章邯恐懼症」 鉅鹿之戰,項羽一戰封神第五章 滅秦之路 西征,可靠嗎? 酈食其的求職之路 張良的計謀 最後的審判 帝國死亡倒數計時第六章 王的盛宴 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 信不信我打你呀? 命懸一線的飯局 項羽真的火燒阿房宮了嗎? 排排坐,切蛋糕第七章 屈就漢王 蕭何跑路了 「胯下之辱」的真相 夢想的舞臺在哪裡 千金易得,一將難求第八章 還定三秦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和田榮,先揍誰? 盜嫂陰謀家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九章 楚漢爭雄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挖牆腳的正確姿勢 魏王豹背叛了第十章 韓信北伐 置之死地而後生 一代謀士李左車 帝王師與縱橫家 范增中招了 滎陽拉鋸戰第十一章 龍戰於野 被拖垮的項羽 出來混,演技很重要 閒不住的酈食其 爭功的韓信 濰水囊沙破龍且第十二章 垓下悲歌 大丈夫定諸侯,奈何做假王! 趁他病,要他命 垓下合圍楚霸王 英雄的完美謝幕 項羽為什麼敗了?第十三章 君臨天下 終於當上皇帝了 劉邦的煩惱 咬牙封雍齒 田家兒郎夠血性 人和人不能比 落寞的韓信第十四章 內憂外患 崛起的匈奴 劉邦對決冒頓 白登山的七天七夜 狡兔死,走狗烹 廢立太子風波 王者孤獨

商品規格

書名 / 龍種崛起, 從市井無賴逆襲成為大漢帝王: 芒碭山裡的大王、賣狗肉的販子、刺殺失敗的刺客……英雄不論出處, 只要確認過眼神, 走對路跟對人, 混混也能當皇帝!
作者 / 朱耀輝
簡介 / 龍種崛起, 從市井無賴逆襲成為大漢帝王: 芒碭山裡的大王、賣狗肉的販子、刺殺失敗的刺客……英雄不論出處, 只要確認過眼神, 走對路跟對人, 混混也能當皇帝!:◎當初的芒碭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595824
ISBN10 /
EAN / 9786267595824
誠品26碼 / 2682755209006
頁數 / 37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代序
  要了解漢朝,不可不讀《史記》。
  我初次讀《史記》,還是受錢穆先生的影響。
  很早以前,偶爾讀到錢穆先生為孫女錢婉約開的書單,其中關於《史記》部分有這樣一句話:「《史記》需全讀不宜選讀,遇不易解處,約略讀過,遇能解又愛讀處,則仍需反覆多讀,仍盼能背誦。」
  盼能背誦,區區四個字把我驚呆了。
  後來便找來《史記》,有時間就讀,尤其最愛大漢開國的部分。
  讀得多了,也不再糾結於表面的傳奇故事,反而更在意太史公字裡行間的韻味。由於寫史往往需要為尊者諱,或者很多事情不方便明說,史家只好把真相隱藏在細節之中。
  在這個意義上,項羽能舉多大的鼎、劉邦能喝幾斤酒、樊噲吃生肉會不會拉肚子等,都屬於細枝末節。
  過去的史書,很少有人去深挖字裡行間的細節,並且試圖還原真實的人物,以及大漢開國的波瀾壯闊的時代。
  以至於有人居然認為,劉邦只是街頭的小混混,那些豐沛功臣也只是小人得志而已。
  其實大不然。
  大漢王朝的建立,正處於中華歷史從封建向帝制轉型的重要時期,究竟是大一統還是分封,不僅是秦始皇和六國的分歧所在,也是劉邦和項羽、韓信等諸侯爭論的焦點。
  很多事情都圍繞這條線展開。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並且把自己的首都定在彭城,雖說免不了富貴還鄉的心思,其內心又何嘗沒有恢復周政的理想藍圖?
  韓信終生都相信,自己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裂土封王是應得的獎賞,劉邦沒理由,也不會奪走齊國。仔細來看,韓信不就是典型的春秋戰國思想嗎?
  立功就封土,君臣始終以禮相待。
  而劉邦恰恰是秦始皇的繼承人。
  為了打敗項羽,他不得不以關東土地為誘餌,吸引諸侯加入自己的隊伍,但是在秦國故地,劉邦始終沒有分封一寸土地。
  那些豐沛功臣,只能以侯爵在朝廷任職,和漢家朝廷實現深度的利益捆綁。
  漢初的異姓諸侯王,算是劉邦的妥協,一旦時機成熟,他還是要為大一統做準備。這也是劉邦殺的功臣為什麼都是封王的人,而長安朝廷的侯爵幾乎都能保全的原因。
  這條暗線,在過去的史書中都沒有寫出來,只能由讀者慢慢找。為了留下真實的歷史,太史公殺死無數腦細胞,才在字裡行間埋下伏筆。
  我一直認為,歷史是有規律的,人物也是有感情的。
  所謂規律,是無數事件、因素、巧合推動時代發展,逼迫當事人做出某些不得已的選擇。
  可能劉邦未必想殺韓信。畢竟劉邦可以因為蕭何曾經多給了他兩個大錢,後來多封蕭何兩千戶,可見劉邦是知恩圖報的人,可大一統的歷史規律,讓他不得不殺韓信和彭越。
  能把這條線挖出來,漢朝歷史才具規模。
  和朱耀輝相識的時間不算短,每次聊天都要說到漢朝,尤其是波詭雲譎的漢初開國歲月。
  對於歷史,我只是半路出家,本以為《史記》讀得熟就可以在人前賣弄,沒想到,總是被這個傢伙打臉。
  不過,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劉邦乃大英雄。
  試想一下,劉邦很年輕時就仗劍遠遊,跑到魏國投奔信陵君,餐風露宿日晒雨淋,只為跟在偶像身邊求教學習。到達魏國後才知道,信陵君早已去世,劉邦還跟在信陵君曾經的門客張耳身邊,端茶倒水伺候了很久。
  一個年輕人,圖什麼?
  應該是夢想和情懷。
  如果是我們,能不能為了心中的憧憬和夢想,而拋棄一切去追尋?恐怕能做到的人很少。
  回到沛縣後,劉邦又團結了一批兄弟,夏侯嬰甚至能為他坐牢,可見劉邦的人格魅力。
  那些縣裡的官吏如蕭何、曹參等人,也和劉邦的關係匪淺,這就絕不僅僅是有求於人的利益關係,只能是欣賞這個人。
  雖然劉邦出身低微,但是在沛縣,他已經是成功人士。
  和作者聊天的時候,我們曾經生出一個邪惡的念頭,假如穿越回秦末的沛縣,我們肯定會一人抱住一條大腿,求劉邦帶我們飛。不過,人家能不能看上還不一定呢!
  可能是愛這段歷史太過深沉,他毅然提筆,寫下這套百萬字的書籍,用唯恐天下不亂的語氣,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劉邦,以及波瀾壯闊的時代,並且從史料中挖掘歷史的規律和脈絡。
  書中幽默跳脫的語言,彷彿劉邦邊洗腳邊罵人的灑脫,又有一種功成名就之後,回到沛縣高唱〈大風歌〉的豪邁和深沉。
  集輕鬆和睿智於一體,嗯,這個漢朝確實太有意思了。
  如果這本書能夠穿越時空,被劉邦看到的話,他肯定會一拍大腿:「終於有人為我們正名了。」
  來人,快帶作者上來洗腳──不對,馬上賞千金封萬戶!
  謹為序。
溫伯陵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草澤「龍種」
我是混混我怕誰
  一切的一切,都要從西元前256年說起。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苟延殘喘了三百多年的東周王朝被秦國一勺燴了。
  周王朝自從搬到洛陽後,就像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雖然住進了療養院,但是畢竟年紀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想當年,周王朝在滅了商朝時,分封諸侯,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而如今,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不肖子孫,眼看著自己快不行了,個個蹬鼻子上臉,逢年過節也不來探望,只想著瓜分家產。作為家長的周朝一心想恢復往日的榮光,可惜已是有心無力了。
  周赧王接手的就是這樣一個爛攤子。
  從他即位開始,天下就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競爭階段,大國為了搶地盤,紛紛發力,衝突不斷,戰火紛飛。周赧王每天都會收到小弟們互相廝殺的消息,而周王室又剛好處在天下的中心,使得周赧王每天晚上睡覺都得睜一隻眼睛,指不定哪天某個小弟就帶著自己的隊伍衝進來了。
  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周赧王一過就是幾十年,真是佩服他的毅力。
  雖然小弟們都不聽話,但是周赧王卻不敢擺臉色,尤其是在面對秦國時。在戰國的天下格局中,秦國就像一匹黑馬,趁著東面的小弟們亂哄哄之際,三十餘位幫主奮發圖強,一棒接一棒,終於將小作坊做大做強,做成了一家上市企業,眼下正磨刀霍霍,準備對自己下手。
  周赧王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三晉,也就是趙、魏、韓。然而,韓、魏兩國早已奄奄一息,只有趙國還算堅挺。不料,長平一戰,趙國被打趴下了,元氣大傷,再也沒有人能保護周天子了。
  就在周赧王內心忐忑時,楚國派了使者前來,希望周赧王能夠用「天子」的名義號令其餘各國協助攻秦。
  周赧王欣喜不已,他讓西周公拉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隊伍。為了籌備糧餉,他又開始向一些土豪地主們籌借軍資,說好聽點叫「發行國債」,說難聽點就是打白條,承諾他們在周軍回朝之時,可以拿手中的白條來換取戰利品。
  西元前256年,在周赧王的指示下,西周公率領軍隊伐秦。不料,臨到出發的日子,很多小弟或害怕秦國,或出於儲存實力的想法,一個個玩起了失蹤,只有楚、燕兩個小弟響應周赧王號召。
  眼見盟軍遲遲不來,聯盟只好解散,不過,周赧王借來的軍資卻已是所剩無幾。地主們紛紛來討債,他們手裡拿著白條,聚集在宮門外,要求周赧王兌現承諾。周赧王只好躲到宮後的一個高臺上去避債。於是,一個成語誕生了,這就是「債臺高築」。
  所以說,中華民族第一個「發行債券」的,是周赧王。
  偷雞不成蝕把米,周赧王憂憤而死。就在這一年,秦國收取了九鼎,吞了周天子的土地,這家持續經營了八百年的周家老店自此宣告破產。
  其實,那年冬天,還有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楚國沛豐邑豐陽里一戶劉姓人家,一個叫劉季的男嬰出生了,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但是他另外一個名字路人皆知:劉邦。
  關於劉邦的出生,還有一個比較玄的神話故事。
  這一天,雷聲大作,狂風驟起,剛才還是晴空萬里,一瞬間天空就昏暗了下來。家裡的劉太公想起太太還在地裡忙活,於是趕緊抄起把雨傘就出了門。
  他氣喘吁吁,好不容易趕到地裡時,抬眼看去,瞬間就羞紅了臉,因為他看到太太躺在一塊大石頭上睡得正香,一條若隱若現的龍正伏在她的身上,做著羞愧之事。
  劉太公揉了揉眼睛,再次睜眼看,沒錯,確實是一條蛟龍!
  不一會兒,雲收雨散,太太從夢中醒來,說自己剛打了個盹兒,夢到自己和某個神明迸發出了激情的火花,劉太公不好多說,扶著剛睡醒的媳婦回了家。十個月後,一個男嬰呱呱墜地,沒錯,他就是劉邦。
  特此宣告,上面的這個故事,純屬司馬遷杜撰。
  為何要杜撰?待我細細道來。
  自古以來,歷代的帝王為表明自己乃真龍天子的權威性,無時不在刻意修飾、神化自己。這種神化自其出生便已開始,他們的神化之筆雖各有差異,但是雷同之處也頗多,主要以龍、蛇、日、光、氣、異香、人言等為依託,從視覺、聽覺、嗅覺幾方面包裝。比如,天上星星閃啦、地上冒紅光啦什麼的,總之就是想告訴你,這個孩子與別人不一樣。
  為了編出新意,後世史家絞盡腦汁,在神話的道路上越跑越遠。比如,趙匡胤出生時據說紅光搖曳,滿街飄香。許多人以為隔壁著火了,紛紛提著桶,端著盆來救火。趕到趙家門口,才聽說是老趙家生了娃。小趙全身金色,持續三天才逐漸退去,街坊傳言,小趙出生有異象,必非常人。因出生時滿室飄香,鄰居就稱呼趙匡胤為「香孩兒」。
  這顯然就是在欺負讀者沒常識了,淺薄如我都能一眼就看出,這哪是什麼異象?明明是典型的新生兒黃疸嘛!是膽紅素代謝異常造成的,要是現在,護理師一定會把小趙放進光療箱去照藍光。
  明太祖朱元璋更勝一籌,不發黃了,全身發紅光,映出滿堂紅,鄰居以為隔壁老朱家房子燒起來了,提著水桶跑來救火,結果空忙一場。
  無論如何,劉邦的出生也算是一件喜事,劉太公平常樂善好施,東家一顆瓜,西家一顆棗,鄰里關係不錯,聽聞劉太公又生了一個孩子,眾人紛紛趕來祝賀。望著襁褓中的劉邦,眾人交口稱讚,什麼天庭飽滿啦,地閣方圓啦,並且一口斷定,此子將來必定是大富大貴之人。
  劉太公之前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劉伯早逝,幸好老二劉仲還算孝順聽話。家中添了一子,按理說是喜事,可是劉太公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這日子本來就過得不順遂,如今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能不能養活還不知道呢!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一轉眼,劉邦成年了。看著眼前這個青壯年勞動力,劉老爹笑呵呵地遞給他一把鋤頭:「來吧,季兒,拿起你的鋤頭,奮鬥吧!」
  然而,劉邦卻說了一句:「我不!」然後腳底抹油,眨眼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種地有什麼意思?頂多混個溫飽,難道我劉邦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父母兄長鄰里朋友的輕視中,這樣平庸地過一輩子嗎?不!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不能在這裡苟且一輩子!」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以詼諧的語氣,娓娓剖析大漢王朝開國歷史,巧妙的比喻和現代語言,讓讀者輕鬆吸收豐富的歷史知識。作者善於透過風趣的筆觸,打破眾人對劉邦、項羽等歷史人物的固有刻板印象,讓他們的形象逐漸「活」了起來,而複雜的政治脈絡在幽默的文字風格下清晰易懂,讓人會心一笑。本書既有趣又富啟發性,讓歷史變得不再枯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