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下的兩岸經貿1990-2023 | 誠品線上

WTO下的兩岸經貿1990-2023

作者 鐘守宏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WTO下的兩岸經貿1990-2023:在WTO架構下,兩岸經貿關係如何兼顧國際規範與政治現實的挑戰?兩岸在WTO架構下的貿易互動,如何影響台灣的經貿政策調整與產業發展?中美貿易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WTO架構下,兩岸經貿關係如何兼顧國際規範與政治現實的挑戰?兩岸在WTO架構下的貿易互動,如何影響台灣的經貿政策調整與產業發展?中美貿易戰擾動全球供應鏈,如何影響台灣經濟與產業布局?鐘守宏長期研究世貿法與兩岸經濟,隨著2000年代兩岸先後加入WTO、經貿交流日益密切的同時,也衍生出對貿易金融法律知識的需求。本書作為國際經濟法律的入門書,從商業及法律觀點出發,詳實介紹WTO的歷史、相關法規的發展歷程,以及在WTO架構下,兩岸三地的經貿關係在法律上如何定位,兩岸經濟是否有整合的可能性等議題。本書為作者前作《搞懂規則,賺遍大陸───WTO下的兩岸經貿》之修訂版,進一步補充了2010年至2023年間兩岸經貿關係的新趨勢,包含:不公平貿易與大型自由貿易協定的趨勢,以及中美貿易戰如何擾動兩岸經貿新秩序。鍾守宏指出,台灣須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如:CPTPP,以維繫經濟成長動能,避免因關稅弱勢而影響在產業供應鏈上的地位。書中回顧WTO的發展及對兩岸經貿的影響,不僅可供研究教學、商務實務的參考,也有助讀者掌握經貿環境的變化,提前部署未來。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曾建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台灣獨家傳媒智庫執行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鐘守宏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碩士。曾任司法院台灣高等法院法官助理。現任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研究員並兼任致理技術學院企管系講師、中華不動產仲裁協會副秘書長、詹姆士國際法律事務所暨多元服務企業有限公司顧問著有:《投資大陸市場法律與實務解析》2002.12(學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編按語推薦序/曾建元第一章 兩岸經貿交流之現況與展望 第一節 兩岸經貿交流現況與問題 一、兩岸經貿交流現況 二、交流熱絡之因素分析 三、兩岸經貿關係面臨之問題 第二節 亞太營運中心與兩岸產業分工 一、亞太營運中心與提升國家競爭力 二、亞太製造中心與兩岸產業分工 三、境外航運中心與兩岸通航規劃 第三節 世界貿易組織與兩岸經貿新秩序 一、建立國際經貿新秩序的世界貿易組織 二、世界貿易組織與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三、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內涵 四、世界貿易組織對國際經貿體系及兩岸的影響第二章 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與影響 第一節 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範體系與架構 一、貨品多邊貿易協定 二、服務貿易總協定 三、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 四、爭端解決程序瞭解書 第二節 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發展 一、兩岸與GATT WTO的關係 二、WTO的會員國及其入會程序 三、中國加入WTO的基本分析 四、台灣加入WTO的體制調整 第三節 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效益與影響 一、兩岸加入WTO的整體效益 二、中國加入WTO的影響評估 三、台灣加入WTO的影響評估第三章 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兩岸經貿新秩序 第一節 排除適用條款與兩岸經貿關係 一、GATT WTO會員國間的排除適用 二、兩岸是否排除適用的整體政策考量 三、WTO架構下兩岸經貿互動可能模式 第二節 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兩岸三地經貿關係 一、兩岸三地經貿關係的法律上定位 二、間接通商與通航政策的檢討與維持 三、WTO架構下兩岸三地經貿互動因素 第三節 兩岸經濟整合的可能性與發展趨勢 一、兩岸經濟整合的意義與形式 二、區域經濟整合與GATT WTO多邊貿易體制 三、兩岸經濟整合的限制因素第四章 WTO架構下論兩岸經濟合作模式之展望─試以自由貿易法律機制為中心(代結語) 第一節 背景與問題討論─WTO架構下台灣因應新情勢之道 一、經濟全球化之發展 二、經濟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之趨勢 三、台灣加入WTO之挑戰(台灣入世之效益與影響) 四、台灣因應新情勢之道 第二節 全球化脈絡下兩岸四地經貿架構之鉅視與微觀 一、過渡性審議機制 二、防衛措施之互動 三、反傾銷措施之互動 四、爭端解決之互動 五、多邊回合談判互動 第三節 不公平貿易與大型自由貿易協定趨勢 一、台灣宜加速爭取加入大型自由貿易協定例如TPP 第四節 WTO是否名存實亡?中美貿易戰下夾縫中之兩岸經貿 一、美國主導企圖孤立中國的貿易戰 二、台灣對CPTPP還是沒準備好 三、CPTPP新情勢,台灣當自強 四、中美貿易戰擾動經貿新秩序附註:名詞定義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WTO下的兩岸經貿1990-2023
作者 / 鐘守宏
簡介 / WTO下的兩岸經貿1990-2023:在WTO架構下,兩岸經貿關係如何兼顧國際規範與政治現實的挑戰?兩岸在WTO架構下的貿易互動,如何影響台灣的經貿政策調整與產業發展?中美貿易戰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6267511695
ISBN10 /
EAN / 9786267511695
誠品26碼 / 2682907880008
頁數 / 3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74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64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曾建元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是當前世上最重要之國際經濟貿易組織,迄今共擁有一百四十九個會員,另有三十二個觀察員。世貿會員係以共識決或多數決之方式,決定世貿各協定規範之內容及各會員之權利義務,將多邊貿易體系予以法制化及組織化,各會員並據此制定與執行其國內之貿易法規。此外,世貿為會員間討論如何建置經貿規範之論壇,監督會員執行及遵守相關協定之規範,並協助會員進行執行協定之技術合作。
  自烏拉圭回合談判完成以來,世貿所規範之領域除傳統之貨品貿易議題外,尚包括服務業與智慧財產權等議題。自一九九六年新加坡世貿第一屆部長會議後,世貿更進一步對經濟發展、競爭政策、投資、政府採購透明化與資訊科技等議題進行討論,並將繼續就農業、服務業等議題展開新回合談判。此外,世貿各會員可將任何與世貿協定相關之貿易爭端訴諸具準司法性質之爭端解決機制,且其裁決對於各會員具有拘束力,故世貿實質上,可稱為「經貿聯合國」。而世貿透過與聯合國及各個專業性國際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世界關務組織、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等之密切合作,實際上已成為國際經貿體系之總樞紐。
  回顧我國申請入會歷史,自始即面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擾。一九九九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企圖施壓世貿,在我國之「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個別關稅領域」(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名稱上加入「中國的」三字,二○○○年七月間更要求世貿秘書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入會工作小組報告中加上「台灣、香港、澳門係中國的個別關稅領域」文字,意欲將我國地位貶同香港、澳門以作為其所屬個別關稅領域。此舉導致以美國為首的國家的強烈反對,該一企圖乃未得逞。但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改採「先中後台」的入會程序策略,用以自我標榜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母體,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個別關稅領域只是中國之子體,而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確實於二○○二年一月一日,在國際的安排和諒解下,稍早於我國入世。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欲將我地位貶同港、澳的企圖,吾人必須瞭解:世貿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的加入主體,為「政府」或「代表個別關稅領域的政府」,我國當年如同絕大多數締約方,係依〈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第三十三條規定自行申請加入;而港、澳則係依據〈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第二十六條第五項C款規定在其宗主國宣示支持(upon sponsorship through a declaration)下加入,故我國與港、澳入會的依據,自始即為不同。一九九二年九月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為我國入會成立審查工作小組時,理事會在印度籍主席舒其(B. K. Zutshi)的主持下,發表了主席聲明(Statement by the Chairman),此則於後來列入C/M/259號會議紀錄的一部分,其中的關鍵文字為:「作為諒解之一部分,中華台北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作為觀察員及事後成為締約方的過程中,其代表機構將循香港、澳門模式,代表機構人員之職銜,不應具有主權意涵。」。明顯地,當時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理事會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下,縱使瞭解我國擁有等同於一般會員的地位,並且在入會程序上適用於一般國家會員之規定,但仍做出一些小動作,在形式上矮化我國,有意使我國常駐代表團的名稱及官員頭銜和港、澳同一,藉以混淆視聽,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淫念。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小動作不斷,諸如以上該主席聲明施壓世貿秘書處在二○○六年出版的通訊錄上更改我國駐世貿使節之記載,畢竟主席聲明並非法律文件,世貿終究無法據此取消我國常駐代表團和常任代表的職銜,矧且世貿本係非政治性的組織,在在強調各會員以公平地位參與國際經貿規範的制定,故我國加入後的地位與其他會員完全平等,洵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任意橫加阻撓者。
  本書作者鐘守宏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副研究員,前在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兼任講師,在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就讀期間,即受業於國際經濟法學者王泰銓教授。他之所以對於世貿法律有相當之注意與關切,除了追隨王教授從事有關世貿和兩岸三地經濟貿易法律的研究之外,作為國內極富潛力的一位青年財經法律學者,他更深感到世貿法對於以對外貿易為經濟發展導向的我國的重要性,而認為需要有更多人的參與與瞭解,才能使我國法律與世貿法順利接軌,使世貿法的精神深植到我國整個法制當中,而使我國的對外貿易能在世貿法的架構內獲得最大的發揮,除此之外,特別是在兩岸經濟貿易關係中,世貿法對於同是會員的兩岸的規範效力,更可以使我國的法律地位及人民權益獲得最大的保障。本書原為鐘副研究員一九九七年即完成的法學碩士論文而經增訂者,而我國於二○○二年始加入世貿,可見得作者負有遠見,很早就看到時代的趨勢,並且做好了準備。本書就世貿法有一詳實的解析,除了可以對於學者的教學與研究有所幫助之外,並對於政府部門關於兩岸經濟貿易之「積極管理」必當有所參考之價值,更相信是在中國的台資企業經營者最佳的法律指南。茲於該書新版付梓之際,樂而為之推薦並序。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兩岸經貿交流之現況與展望(節錄)

  當前國際經濟情勢急遽變化,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日益明顯,歐洲經濟區域協定已於一九九四年開始運作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亦於一九九四年開始生效,亞太地區各國雖然在政治及經濟發展階段上仍有差異,但彼此間的經濟關係日益密切,使得全球經濟逐漸形成歐洲、北美及東亞三足鼎立的局面。再者,隨著交通與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及貿易與投資自由化趨勢的推動,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更加蓬勃,在企業因應全球化的趨勢下,跨國企業迅速興起,因而當前的國際經濟情勢就在區域化、自由化與全球化的趨勢發展下,呈現多樣且急遽變化的趨勢。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世所矚目的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結束,除進一步促使全球貿易與投資自由化、降低各種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使全球經貿朝向單一化與規則化趨勢發展外,「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TO)之成立呈現全球經貿體系與秩序進入一個新的紀元,顯示當今國際社會已將經貿事務視為國際關係中重要的一環,世界各國更期待WTO及其所建立的多邊貿易體制,能公平、開放且成為全球抗拒保護主義的中心機制。WTO規範的適用範圍不再限於工業產品,更逐步擴及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保護及跨國投資等層面;WTO組織的職能不但具有管理及監督世界貿易運行,對在WTO架構下進行的各種雙邊或多邊貿易談判及其結果更擁有高度執行權利。WTO成立揭示未來世界各國將面臨一個更為開放的貿易自由化時代,同時意指各會員國政府在對外經貿關係上,必須服膺於如WTO等國際組織及多邊規範,無論是否為WTO的會員國,均難以避免此一趨勢與要求。
  反觀國內經濟情勢,台灣在一九八○年代中期以後,國內經濟環境亦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動與挑戰。一方面對外貿易的大量順差導致新台幣巨幅升值,加上工資不斷上揚,促使勞力密集產業陸續移往東南亞國家及中國;另一方面,在勞動與土地成本偏高、基礎設施不足與法律規範陳舊過時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國內投資意願漸趨低落,外來投資更自一九八九年創高峰後即逐年滑落;再加上東南亞國家及中國極力吸引外資的推波助瀾下,台商對東南亞及中國地區的投資日益擴大,並引起台灣「產業空洞化」的疑慮。如何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使對外直接投資的廠商能「根留台灣」,避免「產業空洞化」的危機,成為政府當局首要的任務與挑戰。
  為了因應當前國際與國內經濟情勢的急遽變化,政府於一九九三年起公布實施「振興經濟方案」,並將「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列為經濟發展的長期目標,以進一步提升台灣經貿自由化、國際化的程度,促使國內外人員、貨品、勞務、資金及資訊能夠便捷流通,發揮台灣在亞太地區以及兩岸間的經濟戰略地位,吸引跨國企業並鼓勵本土企業以台灣做為投資及經營東亞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根據地。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一度成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方針,是所謂「跨世紀的大行動」,然而,兩岸經貿關係的穩健發展,對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的成敗,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尤其是跨國企業在營運中心的區位選擇上,極為重視兩岸關係的可能變化,缺乏中國做為經濟腹地,雖然不代表台灣就無法發展營運中心,但會導致營運中心的規模大為縮小,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由於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地區,台灣近水樓台,當然不宜自外於此一重要市場,兩岸關係對台灣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乃至於整體經貿的持續發展與擴張,均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自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政府開放民眾赴中國探親以來,兩岸交流隨著探親、觀光及考察等活動浪潮湧起,至今未曾稍歇。回顧過去這十多年的期間,兩岸經貿交流由地下的、無規範的,漸漸調整為合法的、有秩序的經濟行為。目前基本上每種經貿行為都已有法可循,雖然各項立法規範可說都是在廠商投資或貿易衍生問題以後,政府才追趕補訂出各項法令,執法的時間落差雖令人不盡滿意,但過程及結果可說差強人意。另一方面,由於意識型態的考量,舊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國統綱領為主軸,為突破兩岸不能直接通航所形成的障礙,不得不採取變通作法,在中國產品「不通關、不入境」的前提下,規劃高雄港做為「境外航運中心」,試圖以「兩岸轉運」代替「兩岸直航」,迴避國統綱領近程階段兩岸不得直航的禁忌,面對香港九七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趨勢,促進兩岸產業分工體系形成並配合台灣亞太營運中心的發展。這樣的運行架構,是否符合兩岸加入WTO後的作業方式,仍有待探討。新政府將來在WTO架構下,能否妥善安排兩岸面臨的新的經貿關係,值得我們注意。
  在全球經貿與投資自由化及國際化的潮流趨勢中,兩岸政府均無法置身事外而仍以傳統的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為對外經貿政策的基礎。本章既為探討兩岸經貿交流活動的現況與展望,首先即應針對兩岸經貿交流的現況與問題加以說明,並分析其交流熱絡的因素及其所面臨的發展瓶頸;其次,針對台灣發展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的內容及其關鍵基礎,分別探討其對兩岸經貿關係及產業互動的影響,尤其是境外航運中心對兩岸分工體系形成的效益與需求;最後,說明兩岸政府在面對WTO所形成的國際經貿新秩序時,加入WTO所具有的實質意義及其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可能影響。當然,瞭解WTO的歷史發展及其組織與規範架構,是分析兩岸在WTO架構下經貿互動與調整的前提,本章亦將說明WTO的歷史發展及組織架構,至於其規範體系與內容,則留待次章探討兩岸入會進程與影響時併予說明,以顯現其關聯性。
────────────────────────────────

第四章 WTO架構下論兩岸經濟合作模式之展望——試以自由貿易法律機制為中心(代結語)

 第四節 WTO是否名存實亡?中美貿易戰下夾縫中之兩岸經貿(節錄)

 一、美國主導企圖孤立中國的貿易戰
  美國總統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二○一七年七月廿五日在會談後共同宣布,雙方達成協議,美歐結盟抗中。最有意思的是,之前中國要聯歐抗美,被歐盟拒絕;這次歐盟答應進口被中國課以重稅的美國黃豆,破解中國打擊支持川普的選區。加上七月十七日歐盟與日本簽署了範圍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美國與日本亦將簽署,意味著世界最大的幾個經濟體將中國踢出局,自組新群,世界貿易組織(WTO)或將名存實亡。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受訪表示,這份協議讓中國的處境相當艱難,中國正在被孤立。
  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期間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鼓勵頑固勢力的統戰策略。現在正被美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現在擔任川普顧問的白邦瑞就專門研究中國如何欺騙美國的古今策略予以反制。
  其實,在經濟上孤立中國以前,美國已經開始在政治上孤立中國。歐巴馬的「重返亞洲」就是從中東抽身回到亞洲對付中國,只是歐巴馬的軟弱性格,說多做少,在哥本哈根與杭州還被中國領導人欺凌也不敢聲張,縱容了中共的氣焰,把目光當紙老虎,導致這次在經貿戰中的誤判。
  二○一六年十一月上旬川普出訪中國時,美國就推出「自由印太戰略」,這比「重返亞洲」範圍更加廣泛,明顯也是反制習近平的「一帶一路」。配合這個政治戰略,美國在軍事上也空前活躍,與這個戰略的四個頂端國家日本、印度、澳洲展現軍事合作,並且得到法、英歐洲國家的支持。二○一七年五月更把一月已經邀請的中國踢出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受邀參加的國家卻新增以色列、巴西、斯里蘭卡與越南,等於納入印度洋與中東國家。因此同時也將美軍的太平洋司令部擴大為印太司令部。這是在軍事上真正孤立中國 。
  這個行動對中國是巨大的震撼。可能成為習近平下一個中美經貿戰犧牲品的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七月三十一日在駐美使館為慶祝中國建軍節的酒會上講了一句無厘頭的話:「推動兩軍關係成為兩國關係發展的『穩定器』。」
  這等於把中國外交部的責任推給中國軍方。難道是軍方鷹派綁架了外交部?但是不管外交還是軍隊,其中央的「委員會」主席都是習近平啊。
  民主國家的經濟聯盟因為「孤立中國」而政治化;自由印太聯盟也從政治軍事開始而經濟化。美國商會二○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舉行「印太企業論壇」,國務卿龐皮歐發表演說指出,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與印太地區的交往並沒有中斷,因為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他宣布美國將為「印太倡議」投入一億一千三百萬美元的頭期款,以推動數位經濟、網路安全與基礎建設,這是美國政府對印太地區的承諾,但真正的資金必須來自私部門。
  如果這個趨勢發展下去,TPP將被規模更大的跨印太夥伴關係所取代。不但WTO將被架空,聯合國也會被架空。因為從安南擔任秘書長以來,聯合國幾乎被中國半控制。二○一八年六月十九日,美國正式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對WHO偏幫中國、排斥台灣的不滿也顯而易見,加上還有許多聯合國屬下組織都被中國以種種不當手段侵蝕介入,因此不排除未來將會有新的國際組織出現與聯合國分庭抗禮,進而取代聯合國 。
  川普的中國政策得到民眾與企業界的支持,所以兩份重要民調上升到四成五與四成的支持度。這對習近平絕對是噩耗。「孤立中國」,還是把它當地球村的一員希望它改惡從善,融入國際社會。如果中國堅持其頑固立場,一旦矛盾激化而爆發戰爭,那就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你死我活誰消滅誰的問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回顧WTO的發展及對兩岸經貿的影響,不僅可供研究教學、商務實務的參考,也有助讀者掌握經貿環境的變化,提前部署未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