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幹細胞: 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 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 | 誠品線上

先知幹細胞: 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 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

作者 宣明智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先知幹細胞: 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 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一位科技人親身走過的探索與實踐宣明智帶你重新思考能健康多久、聰明多久、快樂多久★走在最前端,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位科技人親身走過的探索與實踐宣明智帶你重新思考能健康多久、聰明多久、快樂多久★走在最前端,分享細胞治療成功的實戰案例★超過20億資金 × 至少20年探究 × 堪比攻讀5個博士學位「醫學的進步從信念開始,從未知到探索,從疑惑到見證。這場醫療革新,讓人看見希望,信者有福,見者亦然。」──宣明智四十年前,宣明智親身參與並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的歷程。而今,宣明智思索的是,下一個能為人類帶來長遠價值的新產業,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答案就是──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為求突破,宣明智親身體驗幹細胞,雖然並未變身成超人,但他確實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力全面提升,能同時處理不同議題與決策,甚至兩天後在高爾夫球場上還揮出了一桿進洞!宣明智透過本書,分享他多年投入生技研發領域的故事與啟發,期許台灣醫療在國際上占有舉足輕重的領先地位,讓細胞醫療得以普及,而非少數人的特權,讓健康成為人人都負擔得起的投資──活得更久、更好、更有尊嚴。一場預見未來的健康醫學革命已然展開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從來不是魔法,而是一門深具潛力的未竟之業。本書以創業家的親身經歷,帶我們深刻思考醫療、健康與長壽的未來:→生能新時代:生能時代來臨,跨入生醫領域的科技人,如何打造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幹細胞技術革命:探索幹細胞技術,期許衝破制度枷鎖,走向幹細胞的變革之路→外泌體新希望:研發幹細胞新藥,尋求突破產業門檻,讓細胞治療越來越普及。→免疫細胞新思維:以科學打造最佳醫療戰隊,在對的時機運用對的療法。→展望未來:幹細胞技術如何改變醫療模式,讓再生醫學成為人類長壽與健康的新希望。◎特別收錄:促成醫界動起來!攜手組織抗癌國家隊宣明智以故鄉台南為起點,號召南台灣等五大醫療機構,跨院攜手對抗癌症,讓不同醫療單位的醫療數據與檢驗技術能彼此切磋、定期交流,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完善且精準的照護。◎本書特色1. 走在最前端,分享細胞治療成功的實戰案例:本書並非空談的理想,而是一位科技人親身走過的探索與實踐,帶你看見細胞治療如何成功。2. 從治療轉向預防,重新定義你對健康的想像:本書強調的不只是壽命的延長,而是健康年齡的延伸,透過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讓我們更早掌握身體主導權。3. 願景宏大,從個人使命到健康產業共好:宣明智認為他有責任宣揚細胞治療的美好,期盼為台灣健康產業開創一條共榮大道。◎醫界讚譽石崇良(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宣董事長描繪出屬於台灣的大健康產業藍圖。沈延盛(成大醫學院院長):宣董走在政府及所有民間產業之前。李岡遠(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我們將一起經歷產業革命的未來旅程。黃璟隆(土城長庚醫院名譽院長):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希望的再生醫學世界。黃忠山(東元綜合醫院院長):為臨床醫療的創新與醫病關係的重塑帶來啟發。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宣捷集團創辦人、公信電子董事長曾任工研院電子所作業部及系統產品部經理聯華電子總經理/董事長/榮譽副董事長矽統科技/智原科技/友訊科技董事長曾獲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卓越成就獎/傑出行銷經理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資策會:傑出資訊人才國立交通大學:名譽博士/傑出校友參與推動台灣半導體、資通訊高科技產業四十年,擁有美國專利五十項。成立並擔任三間創投公司董事長,親身參與成立百餘家新創公司,其中超過五十家上市上櫃,並有豐富併購及重整經驗。長年積極推動體育發展,支持科技公益協進會培育青年高爾夫選手,並於五年前成立「攻城獅」球隊,帶動台灣職籃發展。此外,近期積極關注電動車產業,協助政府及產業攜手大步向前。十三年前投身生技產業,推動幹細胞研究,致力於推廣細胞醫學革命。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創新醫療的起點,就從細胞開始──石崇良先知總是孤獨的──沈延盛為了救人,什麼事都不能等──李岡遠預見醫療未來的細胞革命──黃璟隆從科技先行者到健康推動者──黃忠山前言|未來不在遠方,而在我們此刻選擇的方向PART 1|生能啟航生能時代的序章解答之道,始於問對問題跨入生醫領域的科技人細細鋪陳,再生醫學新樣貌PART 2|細胞革命走在前方的人,用心開啟新路豪賭般的風險,長征般的堅持衝破制度枷鎖,幹細胞新藥的變革之路科技已抵達,制度還在路上COVID-19爆發,鬼門關前救三命PART 3|製藥開疆讓細胞解鎖生命的重啟鍵培養皿裡的意外驚喜細胞治療裡的「福特汽車」外泌體的力量,必須源於純粹PART 4|生技探索上年紀,身體不「生疾」要「升級」細胞覺醒──醫、美、健三位一體當身體需要,免疫力即刻應援未病先備,免疫細胞讓未來少一場硬仗PART 5|未來再生突破知識的局限,觸碰生命本質良知啟航、良能驅動,實踐知行合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體智慧引領生醫路戰場在體制內──醫界齊心打破傳統局限健康彩蛋|抗癌國家隊──改寫生命的可能性後記|見證生命的下一刻──我眼中的細胞醫學革命

商品規格

書名 / 先知幹細胞: 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 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
作者 / 宣明智
簡介 / 先知幹細胞: 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 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一位科技人親身走過的探索與實踐宣明智帶你重新思考能健康多久、聰明多久、快樂多久★走在最前端,分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6267678497
ISBN10 /
EAN / 9786267678497
誠品26碼 / 2682965557003
頁數 / 19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22
級別 / N:無
重量(g) / 415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創新醫療的起點,就從細胞開始
石崇良(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

21世紀的醫療科技,正快速從疾病治療走向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在這轉變的洪流中,「再生醫療」無疑是最具突破性的前瞻發展,運用細胞、基因治療或組織工程等技術,修復、再生或替代受損的人體細胞、組織甚至器官,開創疾病治療與健康促進的新境界,也改寫了科技與臨床的邊界,人們不再是被動對付疾病,更能追求讓生命延長、品質提升的全新可能。
宣董事長在書中不僅分享在生技醫療上的遠見與實踐,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讀者了解幹細胞、外泌體與儲存免疫細胞在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與臨床治療上的潛力。從半導體跨足生醫領域的宣董事長,以豐富的創業經驗與敏銳的洞察力,描繪出屬於台灣的大健康產業藍圖。
健保署是全民健康的守門人,我深知健保制度要能永續普及,光著眼於疾病治療永遠不夠,從源頭強化全民體質才是根本之道;推動再生醫療發展,必須結合產學研的創新動能,再加上政府在法規的鬆綁與政策的引導,方可形成「產業領航、政府助攻」的良性循環。隨著去年(2024)《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的通過,台灣正逐步建構支持創新療法快速導入的法規環境,健保署也推出「加速審查」與「暫時性給付」等制度,讓具有潛力的新興療法能在安全監管下,及早投入臨床、造福患者。
台灣擁有扎實的醫療基礎與完整的臨床試驗環境,更具備強大的科技製造實力,能與再生醫療所需的製程技術、冷鏈物流、資訊管理與自動化設備形成完整產業鏈,讓再生醫療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而要實現願景,產官學研的協力合作缺一不可:政府搭建法規與政策平台、企業投入資源與創新動能、學界提供知識與技術,共同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催化再生醫療產業鏈,營造創新環境,正是宣董事長致力推動的方向,透過跨域整合攜手,讓再生醫療不再只是少數人的選項,而是人人都「用得起、用得到」的普及希望。

-------------------------------------
推薦序
先知總是孤獨的
沈延盛(成大醫學院院長)

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因盜火被宙斯處罰,每天被禿鷹啄食他的肝臟,但他的肝臟每天都會重新長出。這一小段故事,告訴醫界再生醫學的來臨時刻,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以及高齡時代到來,再生醫學及細胞治療已經來到門前敲門。
一個人的一生,只要經歷一個從奮鬥至燦爛的歲月,已經非常不容易且令人稱羨,宣明智董事長卻經歷二段台灣經濟成長至為關鍵的年代:首先是輝煌的半導體產業,這是台灣第一座護國神山,宣董參與及建立護國神山雙角之一的聯華電子,為台灣電子產業的聯電體系扶植超過50家的上市上櫃公司,創造半導體產業的輝煌時代。令人佩服的是,宣董站在事業的巔峰之刻,仍繼續在思索下一個造福人群的新產業,就如他的名字「明智」地選出再生醫學-細胞治療,這個產業已經被政府選為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
閱讀宣董的大作,心中十分佩服,宣董身為科技人,幫政府找出解方,推動此一產業。更身體力行地在20年前投入這座成長中的護國神山,走在政府及所有民間產業之前,小弟未看到他踽踽獨行的辛苦,因為我還太年輕,如今卻看到近百家生技產業跟隨在他身後奮鬥,如同聯電體系一般成長。在宣董的宣捷體系下,已有三個獲美國FDA認定的三大孤兒藥產品,使用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治療及預防老年及新生兒疾病,且宣董也身體力行地接受治療,驗證其療效,提升董事長處理事務的效率。
最後,很感謝董事長願意將他的經歷寫出,因為這本書不但會是政府推動第二座護國神山的重要參考依據,也是所有已投入或將投入再生醫學的所有產官學者的模範,貢獻至偉。


----------------------------------------
推薦序
為了救人,什麼事都不能等
李岡遠(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胸腔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從來都是在電視上才看到的半導體產業領航者,此刻卻儼然以生醫產業的先驅者出書,細讀又如悲天憫人的佈道家傳講及吟詠人生哲理。
2020年6月11日上午八點在雙和醫院11A病房討論室開完試驗起始會議後,我們順利展開第一期臨床試驗的收案。事實上,已經有好幾個病人排隊想參加這個臨床試驗當「白老鼠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個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三號殺手,也嚴重影響病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質。世界衛生組織計算人的「健康壽命」,因為健康狀況不佳或失能而損失的「健康」年歲也含括進去,而有了失能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的指標。COPD雖有一些藥物可用,但以症狀改善為主,缺乏根本改變病程的治療方式。在現行藥物治療下,仍有不少病人長期處於喘息及發作之苦。雙和醫院胸腔內科的病人多已接受「白老鼠」的觀念,因為這並非實驗室中的「白老鼠」,對於一個未來有效的藥物,參加臨床試驗代表今天就得到這個治療機會。第一期臨床試驗看的是毒性。在一次又一次嚴謹的劑量提升委員會中,客觀證據說服了來自不同醫學中心的專家委員,這是一個安全的治療。一些受試者高興的反應說症狀明顯的改善了。然而,第一期試驗只有治療組而無對照組,而且沒有盲性設計,需要更多的客觀科學證據來證實療效。宣捷選擇了馬上進行多中心的第二期臨床試驗,這代表更多的投資,且不能像其他廠商馬上就有收益。在細胞治療的開發過程中,宣創辦人選擇了困難的一條路。在昂貴的臨床試驗中用嚴謹的科學數據來證實幹細胞的價值,說服保守的醫療界接受這個第三次產業革命,生能世代的關鍵材料──細胞。有一天小宣董跟我說:「我們要做GMP,而不只是GTP。」GMP是製藥等級,可以行銷到全世界,而GTP只是醫療技術的規範,局限在使用的機構。兩者的成本和格局天地之別。
2020年全球都在封城,雙和醫院門禁森嚴的COVID-19專責病房只有全身著白色「兔寶寶裝」的醫護人員零星進出,面罩下掩藏的是對未來的茫然及壓抑的恐懼。上午剛走進病房的病人,下午突然就在急救了。還記得「快樂缺氧」這個火紅一時的名詞嗎?其實,根本沒有「快樂」這個元素,沒人知道這個世紀疫情是否真有結束的一天。另一個名詞很多人還記得:「白肺」。冠狀病毒SARS-CoV-2攻擊人類的肺,病人的免疫系統無法有效抵禦,卻引發了一場無效卻致命的免疫風暴。那個時候,我們正在跟宣捷規畫一個相似的疾病的臨床試驗: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小宣董打電話跟我說,宣捷願意無償提供一百劑間質幹細胞質製劑作恩慈治療。從世界各地使用間質幹細胞於ARDS及COVID-19的臨床試驗及真實世界數據,我們知道這很可能是可以救人一命的藥物,而且在我們自己執行的臨床試驗中我們清楚地知道它是相當安全的。於是整個團隊及醫院行政系統快速動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倫理委員會及衛福部的同意,有6位重症的病人接受了恩慈治療。當中在病程較早的3位病人順利好轉出院。另3位病人雖遺憾未能挽回,但臨床數據在初期其實是有改善的。在疫情的緊急狀態中,政府決斷迅速,法規極有彈性,為了救「人類」,什麼事都不能等。原本出不了實驗室的mRNA治療也一夕之間透過加速審查機制衝破桎梏,終於結束這場世紀災難,讓人類回歸正常生活。我們終於了解書中所言「技術已達」,「制度」需趕上。
我從醫學之路跟大家進入大門,但和讀者們將一起經歷的,是產業革命的未來旅程,以及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的眺望。如小宣董的一句話:「我作弊了,因為在考試之前,我已經看到了答案。」

----------------------------------------
推薦序
預見醫療未來的細胞革命
黃璟隆(土城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站在臨床第一線,我們愈來愈頻繁地面對慢性病、老化、免疫失調等傳統醫療難以根治的問題。這些挑戰,迫使我們不能只依賴現有的藥物與醫療技術,必須根本性地去思考生命、組織修復與健康維持的全新可能。而幹細胞與外泌體技術,正是現況再生醫療領域中最具顛覆性的突破之一。
《先知幹細胞》不僅是一本企業創業歷程的紀實,更是一部思考未來醫療形貌的深度啟示。作者宣明智先生,長年領導台灣科技產業走過國際化的關鍵階段,憑藉其卓越的眼見,與對產業趨勢的精準判斷力,毅然跨足生技醫療領域。這並非單一領域的轉換,而是一場結合技術、資本、醫療與制度的跨域整合實驗。
在本書中,宣明智先生從「為何要做細胞治療」這個根本問題出發,延伸至幹細胞藥物開發的制度困境與突破、外泌體純化與應用、臨床實證與風險評估、產業化的挑戰與願景等一系列高度實務而富啟發性的觀點。同時,書中也誠實分享了在創業過程中所面對的技術未知、制度限制與社會誤解,讓我們看見一項未來醫療關鍵技術,在今日如何艱難而真實地被建立與推進。
本書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希望的再生醫學世界。從「生能時代的序章」開篇,描繪宣明智先生作為科技人如何跨入生醫領域的思維歷程,以及再生醫學的全新樣貌。書中我們也看到了宣捷幹細胞生技公司在幹細胞新藥開發上的風險與堅持,甚至在疫情嚴峻時刻,以幹細胞技術成功搶救生命的動人事蹟,並詳細討論人類幹細胞的外泌體如何「讓上年紀身體不『生疾』要『升級』」,實現「細胞覺醒,醫、美、健三位一體」的目標。文中更深入探討了幹細胞新藥衝破制度枷鎖的變革之路,以及「科技已抵達,制度還在路上」的現實挑戰,揭示了生醫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艱辛與突破。
作為醫院的院長,我特別關注這本書所揭示的,不僅是技術本身的發展,更是未來醫療模式的轉向:從治療疾病,走向提升健康;從延緩退化,邁向啟動再生;從反應式醫療,進化為預防與優化生命品質的整體解方。這些觀念的轉變,正是我們這個世代的醫療人必須擁抱並理解的。
我深信,本書的出版將為台灣乃至全球的再生醫學發展,注入強勁的動能。宣捷幹細胞生技提出的以幹細胞治療與外泌體應用,來改變未來醫療產業的願景,不僅是口號,更是他們多年來投入巨大資源,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堅持創新研發的成果。這本書將引導我們預見下一場美麗人生新境界。
願我們一同見證再生醫學開啟的未來醫療新時代!

----------------------------------------
推薦序
從科技先行者到健康推動者
黃忠山(東元綜合醫院院長)

從醫數十年來,我曾在急診室裡與死神爭分奪秒,也在加護病房中陪伴病人穿越生死關卡,親眼見證醫療科技如何挽救一條又一條寶貴生命。然而,我始終思索著:醫學的未來,能否不只停留在「搶救」,而是能更進一步邁向「預防」與「強化」?是否有一種療法,能在疾病尚未蔓延之前,就能喚醒體內的修復機制,讓人生的後半段不再只是與老化搏鬥,而是能朝更健康、更有尊嚴的未來邁進?
我在《先知幹細胞》中,看到了答案。
這不只是一本分享生技創業歷程的書,更結合了實務經驗與前瞻觀點,帶領讀者思考醫療科技的下一步。宣明智董事長以深厚的科技底蘊與豐富的產業經驗,從半導體護國神山的巔峰,毅然進入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的深海。他並非醫師,卻懷有與醫者同樣的初心與責任感,用二十餘年的時間、投入超過二十億資金,與擁有中西醫雙重專業背景的兒子宣昶有,創辦宣捷生技與宣捷幹細胞,不僅投入異體間質幹細胞新藥研發,也致力推動細胞儲存、臨床驗證與法規制度的創新,一步步將幹細胞、外泌體與免疫細胞療法,從想像變成實際,更帶領產業走向新藥開發的國際舞台。
書中詳實記錄了宣家父子如何克服技術瓶頸與制度限制,開發出針對早產、腦中風、肺部疾病與退化性關節炎等多項難治疾病的幹細胞新藥,並將外泌體與免疫細胞的應用導入「未病先防」的臨床構想中,讓這些嶄新的醫學保健與治療不只是論文研究的名詞,而是離人們越來越近的健康選項。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師,我接生過無數新生命,也明白幹細胞具備的強大力量,如今透過書中科學與實際應用案例的分享,我重新看見細胞治療所蘊藏的巨大潛能:生命之初的最小單位,也可能是通往長壽與健康的「關鍵鑰匙」;身為東元綜合醫院的院長,每天都與病人、家屬與醫療同仁面對最真實的挑戰,我更期待未來的醫學不再只是「修補」病體,而是能幫助人們活得更久、更好、更有尊嚴。
《先知幹細胞》是一本結合醫療科技、闡述健康延壽觀點的著作,內容深入淺出,為臨床醫療的創新與醫病關係的重塑帶來啟發。誠摯推薦每位關心健康的讀者,尤其是在臨床服務的夥伴們閱讀,引導我們思考:在面對老化與疾病時,如何擁有更多選擇、活出更有品質的人生。

試閱文字

內文 : 未來不在遠方,而在我們此刻選擇的方向

「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回首過去四十年,我投入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高科技產業領域,見證了這片土地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播的蜕變。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讓我看到了無窮的潛力,同時也激發了我對其他領域的期待。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驕傲,這一點無庸置疑,我們擁有完整強大的產業鏈,也因為長年在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讓台灣在國際上占有舉足輕重的領先地位。然而,只有一座護國神山仍不夠支撐整體經濟的穩健前行,全球局勢瞬息萬變,產業如果過於單一,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就少了轉圜的空間。我深知唯有跨越單一產業的框架,培養多樣化的創新生態,才能讓台灣在全球舞台上更偉大,邁向更寬廣的未來,因此30多年來我陸續在聯電體系和負責的三家創投公司,扶植了數百家的新創公司、其中超過50家的新創公司成功上市、上櫃。
我有幸親身參與並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的歷程,那是一段令人振奮的輝煌時代。然而,當我站在巔峰回望,心中開始思索的,不再是如何延續既有的榮景,而是如何尋找下一個真正能為人類帶來長遠價值的新產業、一條值得我們重新投入熱情與信念的未來之路。我認為答案是醫學,特別是再生醫學、醫療器材與新藥開發這些能真正改善人類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領域。
近年來在國際醫學領域上,台灣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像是在疫情期間台灣因應迅速、防疫有成,獲《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肯定,更被譽為「防疫模範生」;其次,台大醫院與台大生化所合作開發出腺病毒螢光檢測技術,能精確分析癌細胞DNA修復活性,研究成果刊登於《Cell Reports Medicine》等成就,都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實力,而每年的大學放榜,新聞媒體總會以各校錄取台大醫學系的人數來一較高下,有句諺語更直接說了:「第一賣冰、第二醫師」,顯然當醫生是許多家長對下一代的期待,也反映出社會民情對醫師這個職業的高度期待。
醫學系儼然是永不退燒的選擇,而台灣最卓越的人才也有很大的比例選擇往醫學領域發展,但關起門來細想,為何人才濟濟、底蘊深厚的台灣醫學界,卻沒有養成如同半導體、資通訊產業般完整、扎實且更具國際競爭實力的產業鏈呢?
我深思了這問題,發現其中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我們缺乏產業化的活動;
第二,缺乏「殺手級應用」來推動轉型。

為此,我決定開始探索醫學和生物科技的領域,找尋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的機會,不僅投資了許多公司,也接觸很多新技術,慢慢擘劃出心中對未來醫學的想像,花了20多年的時間、投入超過20億的資金,深耕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領域,我親眼看過無數治療案例,也看見臨床研究的成功與失敗,這段歷程比攻讀5個博士學位還精實、更務實!
人類正處於一場以「生命」為核心的新產業革命,而「老」這個字向來不是形容詞,而是明確的醫學現象,並且老化的關鍵就在幹細胞數量變少、體內細胞失去更新能力,人體從30歲開始,幹細胞便會逐年減少,當體內數量幾乎凋零時,就宣告全面邁向老化;同時,免疫細胞的活性與數量也會隨著年齡遞減,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逐漸降低,罹病風險不斷攀升,所以「老」與「病」總是如影隨形,讓身體陷入無法逆轉的惡性循環。
不可諱言的是,人勢必會老,但是否一定就得「又老又病」?人生的最後注定要纏綿病榻?帶病走向終點?這讓我更加有感而發:我們該問的不是能活多久,而是要問能健康多久、聰明多久。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最小單位,也是生命運作的根本,唯有掌握細胞,才能掌握延壽的可能。誰都無法擺脫細胞代謝的變化或青春流逝的焦慮,每個人都必須走上老化之路,我也在變老,也會擔心身體機能大不如前,但我漸漸明白,唯有深入了解造物者賦予細胞的力量,才能為人生開啟更多可能。正如古人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運行不息,生命亦當奮進不止,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有其運行的脈絡與規則,唯有主動與自然對話、學習與自身的細胞和平共處,才能在天地之間活得更久、更好、更有尊嚴。
我所期待的未來是,人類不再受限於生理機能的衰退與疾病的侵蝕,醫學有機會蛻變為每個人都能負擔的日常健康維護方式,人類將從被動的「修復醫學」進化為主動「增強醫學」,透過精準細胞工程與AI驅動的個人化治療,讓身體不僅能自我修復,還能適應環境變遷與壓力挑戰。
因此,我與具有中西醫資歷的兒子宣昶有創辦了宣捷生技與宣捷幹細胞,自2011年起就投身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創業便以開發幹細胞新藥為目標。走在前段的我們步履艱辛,從最初的摸索一路堅持,到成功開發出取得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症(BPD)的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C119-01,以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AIS)、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與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UMC119-06,還有針對膝骨關節炎(KOA)與老人衰弱症(FS)的UMC119-06-05,三款新藥、針對六種適應症,解決過去醫學束手無策的難題。
走在前段班的宣捷終於交出好成績,然而,我們不是那種關起門悶著頭自己做獨門生意的公司。我一直相信,競爭能激發更大的進步,就像當初我在聯電時,看到競爭對手的動作頻頻,反而讓我們更有動力去衝刺、去創新。因此在幹細胞製藥領域,我希望打破傳統醫藥生技界的壁壘分明,打造出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航空母艦,讓更多人登艦才能擘畫出嘉惠眾人、普及大眾的醫療新局。
此外,我也希望透過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技術的純熟進步,顛覆現行的治療程序,為現今醫療難題提出解方,比如價格高昂的免疫療法,往往是在病患試過其他治療無效,已經病入膏肓、氣若游絲了才允許使用,這時從患者本身取出細胞、加以培養再輸回體內對抗疾病,養出的細胞都是「弱兵」怎麼打仗?若是能早點開始治療效果是不是會更好? 
醫學與科學的研究難度很高,然而真正阻礙突破的,往往不是技術的極限,而是來自因循守舊的思維與不合時宜的法規枷鎖。面對這些不確定,多數人不敢成為先行者,寧願停留在安全地帶,等待別人先試探方向。而我認為,真正的突破從來不是「等來的」,而是勇敢「闖出來」的,正因這份信念,我選擇親身實踐、敢於嘗試。2012年4月2日,我以「神農嚐百草」的心情,首次使用幹細胞,內心難免懷抱著一絲科幻式的期待,打完後會變身成超人?還是會像綠巨人浩克般爆發驚人的力量?當然,現實中不可能發生漫威電影中才有的情節,不過當我完成療程,確實感覺到腦袋有種前所未有的清明與透澈,彷彿是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
我自認為頭腦算靈活、反應靈敏,做事效率高,不過用過幹細胞後,我發現大腦運作出現了「質的變化」。現在的我能同時處理很多事,可以兼顧宣捷生技、互貴興業與公信電子三家公司不同的需求與決策,也可以同時掌握抗癌國家隊、社會福利及社會議題等事務,彼此之間的切換毫不費力,「多工處理」不但不會讓我疲累,反而越做越有節奏感,即便中途被打斷,稍作停頓也能立刻接上思路,完全不需要重新暖機。我自己很清楚,這種狀態並不是過去受教育或職場中就具備的能力,這應該就是幹細胞在幫我的腦子「升級」,若是用電腦來舉例,就像是CPU升級了,運算速度加快,記憶力也提升,整體的「知、記、算、通」都進化了。而且這並不是只有我個人的體會,臨床上也看到許多真實案例,不管是兒童受傷後的腦神經恢復,還是中風病患的改善,幹細胞對於確實對大腦有顯著的幫助。
有趣的是,兩天後的4月4日,我在高爾夫球場上揮出了球友夢寐以求的一桿進洞,或許這就是幹細胞帶來的體能奇蹟吧?當然,誰也沒有答案。
親身嘗試幹細胞的經歷讓我更加堅定了方向。我非出身於醫界,拿掉了既有框架的束縛,更能直指白色巨塔內的盲點,用嶄新思維去迎戰疾病與衰老,這比穿上白袍當醫生、一個個治療病患要來得有不同的意義。
多年來我在半導體科技業領域裡,大夥兒追求的是打破物理極限延續摩爾定律,如今,我在生醫領域中試圖延展生命的深度與廣度。這本書談的是我投入生技研發領域的故事與啟發,我希望不僅能為讀者帶來與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相關的新知,也能讓更多人對醫學的未來充滿想像。
畢竟,無論是科技還是醫學,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奇蹟從來不是寄望在電影中的超級英雄,而是源自於人們的智慧與熱情,這才是持續推動世界向前的力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下一個能為人類帶來長遠價值的新產業,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答案就在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宣明智四十年前親身參與並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而今他思索的是下一個有益於全體人類的新產業,於十三年前投身生技產業,推動幹細胞研究,致力於推廣細胞醫學革命,期許每個人都能活得更久、更好、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