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螺旋一樣
作者 | 吳佳駿 |
---|---|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像螺旋一樣:你如果總是想著要有所看透,終究會陪著自己失敗。光眩迷盲,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楊富閔專文推薦──一覺醒來,竟被從事醫美的高中死黨換了張臉!山林中 |
作者 | 吳佳駿 |
---|---|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像螺旋一樣:你如果總是想著要有所看透,終究會陪著自己失敗。光眩迷盲,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楊富閔專文推薦──一覺醒來,竟被從事醫美的高中死黨換了張臉!山林中 |
內容簡介 你如果總是想著要有所看透,終究會陪著自己失敗。光眩迷盲,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楊富閔 專文推薦──一覺醒來,竟被從事醫美的高中死黨換了張臉!山林中傳來槍響,可是明明我才是槍的主人?如果姊姊是石原聰美的話,人生會是什麼樣子?……這些都太誇張了嗎?但是你又如何有把握自己真切了解身邊的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如一道長河,一趟只能自己完成的旅程,在偶然的節點上彼此交織,或者錯失。每一次的互動,都是一次交流、轉譯,甚或錯解誤讀;總有些美好印象會被篩留,然而或許最終其實我們都只是困守在自己的沙渚上,想像著那自以為是美好的一切……吳佳駿以《新兵生活教練》初試啼聲之後,再次透過小說之筆叩問世間的真實與偽裝。作者以八個短篇,書寫八位各自關聯的男女;藉由不同視角的切換讓人物立體鮮活起來,同時帶引讀者看見每個角色,在「真」與「偽」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灰階」。而所有意圖將真偽界線判然二分的努力,終究是徒勞。小說收尾的過港隧道是一個高度迷人的文學意象,那樣一條隧道,從幽暗出發,由佳駿帶路,鯨魚作陪。散落八篇小說的男一女一,不同人際關係的排列組合,不同的組織、單位,正在通過,通過這一條交錯閃著黃日光與白日光的暗路,這分分合合的世界──突然就像螺旋一樣。——楊富閔
作者介紹 吳佳駿1995年生,高雄人。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積電文學賞、葉石濤短篇小說獎等。著有《新兵生活教練》。
產品目錄 推薦序推薦序 過港隧道/楊富閔夜永唄無本生意京都的星巴克們最後的神木川上的舞孃木在層林中在演習的早上開始寫的小說(如果)我的姊姊是石原聰美後記
書名 / | 像螺旋一樣 |
---|---|
作者 / | 吳佳駿 |
簡介 / | 像螺旋一樣:你如果總是想著要有所看透,終究會陪著自己失敗。光眩迷盲,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楊富閔專文推薦──一覺醒來,竟被從事醫美的高中死黨換了張臉!山林中 |
出版社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876854 |
ISBN10 / | |
EAN / | 9789863876854 |
誠品26碼 / | 2682485265006 |
頁數 / | 26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7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過港隧道
楊富閔
最初接觸佳駿的小說是《新兵生活教練》,首先被他瞄準的軍事題材吸引,這條始終潛伏在台灣文學的一條文脈,重新浮現在佳駿的筆下,讓人驚喜;那是百年大疫,處處都在封閉。佳駿描述的那座新訓中心,好巧從我家門口出發,直直騎機車五分鐘就到了。那年剛好我人在大內,而且也在服役,只是我服的是家庭因素替代役,一整年都關在圖書館,本就低調安靜的圖書館,遇到三級警戒,入館人數更加低迷,而我就在退伍前夕讀著佳駿的新作。
再讀到佳駿的小說,則是在許多文學獎的初審會議,其中一篇〈川上的舞孃〉記得我勾起來了,那年我剛好要編年度小說選,一直在找吳佳駿的作品,不想錯過。這些不同場合遇見的小說,總感覺那像是一個結構更為複雜的長篇。佳駿似乎正在盤整,或者建構一個屬於他的小說範式,那樣的格格不入。佳駿作品一定會入圍,未必能獲獎,可是卻刺到了我的神經。譬如佳駿的第一本書就是兩個中篇,他一登場,就展現對於小說與眾不同的體感。這位新兵新人,心中有事,一定有他非寫不可的理由。
《新兵生活教練》之後,佳駿又以〈爺爺和我說〉拿下終於給出第一個首獎的「葉石濤小說獎」。〈川上的舞孃〉也是得獎作。看似探討時興的翻譯,打動我的是故事中錯縱複雜的人際關係。佳駿正在操偶,他的小說人物總是閃閃藏藏。讓我想到小學生的成績單,有個指標叫做「群育」。而在這社群無處不在的年代,佳駿以小說為中央伍,這世界於他眼前,排成講話隊形。
這樣的隊形,來到這本收納八篇小說的新作,書名即是方法,曰之「像螺旋一樣」。那是一種怎樣的技藝?我們不妨從文本佐證,佳駿這裡寫的是一記槍聲:「撕破空氣的速度在山腳校園的頭頂響著,一圈一圈,朦朧又清脆地剝落著。像螺旋一樣,以為是在同個地方不斷轉著,但其實離自己越來越遠。」
而回到新作,「像螺旋一樣」的小說編排,作為支撐八篇小說的內在結構,未必來自故事的延續補白,或者人物的前世今生,而更像是一種關係的建立。八篇小說得以綰在一起,也是靠著那樣若有似無的關係。所以我們看到如同新訓中心一般的組織,練習交流,嘗試溝通,適應陌生,這樣的設計,持續瀰漫在這本新作:無論是留日交換生的工作坊、課堂分組報告、論壇、傳統藝能發表會、宿舍交誼廳、登山隊伍、駕訓班,乃至於一起長大的芳鄰。佳駿正寫著它的「論友誼」。佳駿的小說寫出社群世代一百種脆弱的「關係」。
脆弱的關係,像螺旋一樣,往下深拴:「我在工廠裡最喜歡的一個部分,是那些機器旋轉的時候。旋轉得越快,物質會變得愈銳利和堅硬。就算只是紙,軟軟的東西在快速旋轉後,都會變得好像可以切割任何東西。但一直加速,最終物體將會無法抗住強大的離心力,分崩離析。」
這樣的離心力,落在前面三篇以日本尤其是京都為背景的小說,佳駿展現驚人鋪採擒文的敘事魅力,我們幾乎是目瞪口呆的跟著佳駿走讀,這些符號的靈活運用與繁複的修辭技法,甚至是風土民情的知識展演,具現了佳駿的小說底氣與筆力。而〈最後的神木〉、〈川上的舞孃〉與〈木在曾林中〉則在氤氳的水氣與山霧之間延續關係,我以為是這本集子的主力所在,許多情節近乎象徵層次:比如林晴與佳蓉的摸黑尋找水塔;比如對於翻譯的較真,這世界其實無法截然二分,而這樣的覺悟需要用生命來證陳;比如那樣一棵生在人類有足跡與無足跡交界處的華參樹,似乎可以作為小說的代言:「因為它總是單獨生長,所以總是獨自待在陌生的樹裡面。那是一棵沒有辦法理解它旁邊樹的樹。也是一棵沒有別的樹了解它的樹。」
試圖從各種寫作指南解讀這本小說的構造,總有不能滿足之感,談人物的立體塑像,他們各個抱頭竄逃,很怕當主角;從故事主旨替小說的跳躍與斷裂找「全部」,我們也讀到了作者對於數據流量的高度自覺;對我而言,試圖聽聲辨位,找出其中最關鍵的那個說故事的「我」,更是解讀這本小說的樂趣所在。我特別喜歡萬里花這個角色,也對佳駿寫的旗津、恆春念念不忘。提醒我們佳駿的小說還有一整片的海。
於是小說收尾的過港隧道是一個高度迷人的文學意象,那樣一條隧道,怎樣打鑿而出?那樣一條隧道,從幽暗出發,由佳駿帶路,鯨魚作陪,以及散落八篇小說的男一女一,不同人際關係的排列組合,不同的組織、單位,正在通過,通過這一條交錯閃著黃日光與白日光的暗路,這分分合合的世界──突然就像螺旋一樣。
(本文作者為小說家,台南人,台大台文所博士。著有《花甲男孩》、《合境平安》等作品。)
最佳賣點 : 《花甲男孩》作者楊富閔專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