기적의 속근육 스트레칭
作者 | 윤제필 |
---|---|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 每日3分鐘, 對症舒緩X關節修復X脊椎回正, 從自療到預防, 一次到位 (暢銷新版):本書簡介★全球醫界+體壇一致推崇!權威博士名醫的復健奇蹟見證 |
作者 | 윤제필 |
---|---|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 每日3分鐘, 對症舒緩X關節修復X脊椎回正, 從自療到預防, 一次到位 (暢銷新版):本書簡介★全球醫界+體壇一致推崇!權威博士名醫的復健奇蹟見證 |
內容簡介 本書簡介醫學證實!「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能徹底根治身體痠.疼.麻每日只要3分鐘,終身零痠痛!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壘打王、奧運國家代表隊,唯一指定復健名醫,親自傳授!★全球醫界+體壇一致推崇!權威博士名醫的復健奇蹟見證 作者尹濟弼博士為「世界級」權威復健名醫,全球三大洲無數人們都受惠於他的醫術神技,諸多頂尖運動員更由於他的治療與指導,擺脫激烈競爭而導致的運動傷害,維持個人身體最佳狀態與能力,在競賽中持續脫穎而出,甚至勇奪多次世界冠軍。 不勝枚舉的奇蹟實例包括了有──▶ ▶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壘打王秋信守,腿傷痊癒再創個人生涯巔峰▶ ▶LPGA「女子高爾夫冠軍」崔羅蓮,持續鍛鍊勇奪全球最佳排名▶ ▶國際級網球明星李亨澤,消除肩痛強勢回歸世界舞台▶ ▶美國職業高爾夫選手李東煥,根治緊繃肌國際賽力拚爭冠 尹濟弼博士倡導的「深層核心肌群鍛鍊運動」,可說已蔚為「奇蹟復健神技」,深受全球廣大職業選手的無比信賴和指定醫療,也因此尹濟弼博士被譽為「明星運動員主治醫師」,以及美國射箭國家代表隊的指定主治醫生。★超過70%痠痛,病因都是「核心肌群衰弱」 如今,全球最頂尖運動員都在用的《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終於問世,更由於生活中任何痠痛能透過這套「科學鍛練法」對症緩解,並強化「深層核心肌群」打造「零痠痛體質」,因此甫出版立即受到醫療界、運動界、媒體圈等各界的極大矚目,在韓國成為熱門話題,眾多讀者爭相閱讀、運用,也造成書市暢銷。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痠痛治療費用,高達100億!由於長時間作業,姿勢容易僵硬、走樣,不論久坐辦公族、久站服務業、勞力工作者、日夜苦讀的學生……,每年約有600萬人在忙碌生活中深受其苦。 尹濟弼博士多年來科學研究與醫學證實,生活中超過70%的身體痠痛,主要病因都是「核心肌群衰弱」!無論五十肩、滑鼠手、關節炎、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這些反覆發作讓人們困擾不已的「痠‧痛‧麻」,只要運用「深層核心肌群鍛鍊運動」就能夠立即緩解甚至預防。★聽信偏方、亂做伸展,「小痛」很可能變「大病」 痠痛雖不是非得看醫生的大毛病,但發作起來常常讓人覺得「很要命」!許多人因不堪其擾,聽信「偏方」胡亂按壓、伸展,殊不知這樣的舉動,正讓自己陷入危險的「痠痛陷阱」。 若不了解痠痛根源和正確舒緩方法,每個不經意的硬拉,都可能使你筋骨受傷、症狀惡化,甚至會讓小小痠痛演變為需要手術的「重症」。想真正揮別「筋骨不適」的糾纏,一定要做對運動!★3分鐘「自療伸展操」,對症舒緩「痠痛點」最快速 當患部發作時,找對「疼痛點」,準確舒展僵化、衰弱的肌群,遠比就醫診療、服藥抑止都還來得有效。學會國際復健名醫尹濟弼的「3分鐘對症自療操」,便能隨時隨地,高效對症舒緩、改善不良姿勢、回正失衡體線。 《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完整50套「痠痛自療操」,對症緩解最高效,其中包括了有——▶ ▶【上班族頭痛 ▶ ▶ 頭暈、肩頸僵硬 ▶ ▶ 提肩胛肌、斜角肌、斜方肌】肩頸僵硬是姿勢不良所引起,尤其壓力大的人,脖子肌肉更易緊張,還會頭痛、暈眩。建議在身體感到疲累時,伸展頸部的提肩胛肌、斜角肌與斜方肌。 ▶ ▶【低頭族肩痠 ▶ ▶ 肩膀緊繃、難高舉 ▶ ▶ 旋轉肌群】反覆舉手、長時間縮臂用電腦或手機,都會使肩關節僵直。請不時轉動雙手,讓旋轉肌群放鬆。▶ ▶【腰椎間盤突出 ▶ ▶ 腰痛、腿麻 ▶ ▶ 髂腰肌、膕繩肌】 過度用腰、同姿勢久坐引起。身體向前彎曲時痠痛加劇;往後挺則會減輕。腰部肌肉因神經受壓迫,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放鬆緊繃的髂腰肌、膕繩肌,能有效舒緩。▶ ▶【滑鼠手、腕隧道症候群 ▶ ▶ 手指麻木、手腕痠痛 ▶ ▶ 魚際肌】 因手腕的正中神經被壓迫,形成損傷而發痛、手指麻木,嚴重者寫字、扣鈕釦、縫衣服都會有障礙,應多伸展大拇指根部的魚際肌。▶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 ▶ ▶ 肘部疼痛、手指難彎曲 ▶ ▶ 伸腕肌、屈腕肌】 日常生活常用手臂,「手肘病症」往往難以痊癒,最好適時休息、做伸展,舒緩緊繃的伸腕肌與屈腕肌。★「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11招打造「零痠痛」體質 人類的脊椎,每天都依賴「深層核心肌群」的支撐在對抗地心引力。核心肌群衰弱,便是全身痠痛的元凶,而且還會骨骼歪斜、壓迫內臟、引發慢性疾病。打造「零痠痛」體質的科學鍛鍊運動,其中包括了有——▶ ▶ 預防「烏龜脖」,鍛鍊頸椎肌力能辦到▶ ▶ 強化體幹維持肌,久坐辦公背不痠▶ ▶ 腰腹伸展隨時做,姿勢走樣能避免▶ ▶ 強壯腿部核心肌,保護膝蓋的不二法門 尹濟弼醫師親授的11招強化「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能針對部位,鍛鍊各處深層核心肌,幫助你打造「零痠痛」體質,你只要在家輕鬆做,無論是生活品質和運動能力都能大幅提升。本書特色‧美國職棒大聯盟明星球員長期復健醫生、美國射箭國家代表隊主治醫師親授‧50組3分鐘「痠痛自療操」,隨時輕鬆做,對症舒緩70%「痠‧痛‧麻」‧11招「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強化深層核心肌,打造「零痠痛」體質
各界推薦 專業推薦★C-IAYT瑜珈療癒師|王旭亞 Jelly Wang★嘉義長庚醫院復健部 資深主治醫師|許宏志 ★脊椎力學專家|鄭雲龍(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尹濟弼(윤제필)慶熙大學韓醫學院博士,主修韓方再活醫學科。被認為是「明星球員的名主治醫生」,長期為大聯盟棒球選手秋信守、以及高爾夫選手申智愛、崔羅蓮、裴相文、Danny等著名運動選手治療,也曾擔任美國射箭國家代表隊的主治醫生。曾隨KOICA(韓國國際協力團)的醫療服務前往非洲,並在衣索比亞擔任代替醫學中心負責人。回到韓國後於自生韓方醫院國際診療中心擔任總經理,也在美國加州、洛杉磯、聖地牙哥、芝加哥和紐澤西等城市設立自生韓方醫院的分院,以「美國本部長」和「代表院長」的身分留美行醫。譯者簡介陳思妤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曾赴韓國慶熙大學水源校區交換學生。現居台北,兼職翻譯,譯有《用手作 × 料理,陪孩子玩出天賦與美好親子記憶》。
產品目錄 目錄推薦文 醫界、體壇一致推崇的「痠痛自療神技」前言 博士名醫20年研究,高效養成「零痠痛體質」 Part1 痠痛反覆發作的3大關鍵錯誤日常姿勢,傷筋骨的元凶 深層核心肌群衰弱,疼痛不止的根源做錯伸展操,只會惡化難復原大聯盟明星球員,腿傷痊癒屢創佳績(痊癒實證1)善用棘上肌伸展,網球國手肩痛不再(痊癒實證2)十年辦公頭痛,矯正烏龜脖徹底根治(痊癒實證3)改善腰椎間盤突出,孕前身材也恢復(痊癒實證4)肌力鍛鍊兩個月,重啟膝蓋年輕活力(痊癒實證5)Part2 改善長期不良姿勢,啟動自癒力第一步肌肉僵化引「痠痛」,即時伸展可改善拉回前伸頸部,矯正「駝背」的關鍵放鬆肩胛骨肌肉,牆角雙手後伸展(駝背回正操1)舒展緊縮胸椎,椅背上胸伸展(駝背回正操2)拉直前彎脊骨,背後扣指擴胸(駝背回正操3)強化豎脊肌群,平躺抬臀(駝背回正操4)挺腰過度,反而危害脊椎?展開過硬骼腰肌,曲膝骨盆前伸展(過度挺腰回正操1)讓僵化腰部變柔軟,趴跪姿骨盆上提(過度挺腰回正操2)消除豎脊肌疲勞,平躺曲膝伸展(過度挺腰回正操3)Column 緩解腰痛,就該做「貓背姿」?久坐姿勢易走樣,腰椎變形風險大挽救消失腰線,趴姿上身撐高(平背回正操1)放鬆拉直脊椎的大腿肌,單腿前彎伸展(平背回正操2)恢復C型曲線,趴姿手腳交互上抬(平背回正操3)Column 「前彎伸展」,腰部的高壓動作錯誤姿勢傷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病因 舒展結塊旋轉肌群,單腿曲膝平伸展(盤腿回正操1)解決雙腿僵硬,平躺單腿內伸展(盤腿回正操2)拯救弱化髖內收肌,側躺提腿伸展(盤腿回正操3)預防盤腿後遺症,夾枕小腿伸展操(盤腿回正操4)Part3 「疼痛點」對症舒緩,3分鐘自療操肩頸痠痛 久用電腦引頭暈,肩頸高壓是關鍵緩解肩膀活動不便,壓頸左右伸展(肩頸舒緩操1)治療緊張性頭痛,壓頸斜線上伸展(肩頸舒緩操2)舒展提肩胛肌,頸部斜線下伸展(肩頸舒緩操3)「倒C頸椎」,低頭族的痠痛根源分散椎間盤壓力,扶頸後仰伸展(肩頸舒緩操4)烏龜脖壓迫神經,手麻症狀難避免減輕肩臂痠麻,橈神經按摩(肩頸舒緩操5)椎間盤突出疼痛舒緩,正中神經按摩(肩頸舒緩操6)阻止肩痠擴散,尺神經按摩(肩頸舒緩操7)縮臂滑手機,旋轉肌疲乏最傷肩放鬆僵硬棘上肌,雙手交握伸展(肩頸舒緩操8)臂膀活動更順暢,十字單肩伸展(肩頸舒緩操9)手臂難高舉,肩胛下肌過硬惹的禍 舒緩抬臂疼痛,曲肘外伸展(肩頸舒緩操10)治療肩膀下緣痠痛,雙手貼牆上提(肩頸舒緩操11)不動肩頸肌群,五十肩恐找上門過硬肩關節高效舒展,背後毛巾拉伸(肩頸舒緩操12)解決手臂抬舉困難,Y字貼牆前推伸展(肩頸舒緩操13)腰背痠痛長時間坐姿不良,當心痛入「膏肓」久坐背痛能和緩,背部斜線伸展(腰背舒緩操1)習慣趴桌睡,肌群失衡使痠麻不斷提升脊椎柔軟度,胸部前推伸展(腰背舒緩操2)一咳嗽就背痛?腰方肌僵直是主因腰部麻痺的最佳解藥,單腳拉伸肋骨操(腰背舒緩操3)久坐腰痠快速消除,趴姿前伸肋骨操(腰背舒緩操4)「骨刺」易引發炎,脊椎老化的警訊減輕小面關節不適,趴跪臀部坐伸展(腰背舒緩操5)豎脊肌僵硬緩解,平躺脊椎轉體(腰背舒緩操6)「椎間盤突出症」,腰痛腳麻如何舒緩?椎間盤突出疼痛對策,平躺單腳垂伸(腰背舒緩操7)舒緩坐骨神經緊繃,坐姿腿平抬(腰背舒緩操8) 平躺腰更痛,「脊椎滑脫症」的預兆修正腰椎角度,平躺抱膝伸展(腰背舒緩操9)消除下腰部痠麻,平躺骨盆上捲操(腰背舒緩操10)骨盆痠痛彎曲O型腿,舒展內收肌能改善治療關節浮腫,趴姿大腿內側伸展(骨盆舒緩操1)回正位移骨盆,趴姿向後腿拉伸(骨盆舒緩操2)為何走路時,髖關節疼痛有聲?減輕髖關節痠痛,骨盆側邊拉伸(骨盆舒緩操3)解決久坐臀痠的「梨狀肌伸展運動」 放鬆緊繃臀部肌群,4字腿拉伸(骨盆舒緩操4)手部痠痛 常握滑鼠易傷肌,「網球肘」怎復原? 減輕肘部痠痛,手腕下壓伸展(手部舒緩操1) 「高爾夫球肘」,屈腕肌僵直惹的禍 緩和手指抽筋,下壓手腕扭轉操(手部舒緩操2) 何為好發於3C族的「腕隧道症候群」? 指尖麻木的恢復絕招,拇指按壓伸展(手部舒緩操3)手指僵硬難寫字,這樣做立刻舒緩 修復手指緊繃肌腱,雙手交握拉伸(手部舒緩操4)腿部痠痛爬樓梯腳軟,股四頭肌衰弱是元凶 消除膝蓋痛,曲膝大腿前側伸展(腿部舒緩操1) 膕繩肌缺乏鍛鍊,腰痛的不定時炸彈 舒展大腿膕繩肌,平躺單腿舉伸(腿部舒緩操2)腳踝常扭到,放鬆脛前肌能緩和 解決腳踝不適,跪姿抬膝拉伸(腿部舒緩操3) 高鞋跟穿整天,小腿浮腫如何消? 腿常抽筋的良藥,前曲小腿伸展(腿部舒緩操4) Column 禁止伸展的「5大高風險痠痛症狀」 Part4 「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運動,打造「零痠痛」體質頸椎核心預防「烏龜脖」,增強頸椎肌力能辦到 強化頸深屈肌,下巴後推伸(頸椎核心強化1) 背部核心鍛鍊背部肌群,久坐辦公不痠痛 駝背能避免,頸後手肘上提(背部核心強化1)增強體幹維持肌,趴姿曲肘上提(背部核心強化2)減輕背脊負擔,趴姿Y字上提(背部核心強化3) 穩固肩胛骨位置,跪姿推地肩上提 (背部核心強化4) 腰腹核心腰腹伸展隨時做,姿勢端正不走樣 181維持胸椎曲線,跪姿手腳交互抬舉(腰腹核心強化1) 穩定骨盆,腳貼牆抬肩離地(腰腹核心強化2)鍛鍊脊椎支撐力,腳貼牆旋轉離地(腰腹核心強化3)臀腿核心 強壯腿部核心肌,保護膝蓋的不二法門 預防臀中肌衰弱,側躺抬腿(臀腿核心強化1)讓髖關節活動順暢,平躺單腿離地抬臀(臀腿核心強化2)避免O型腿,雙膝夾枕抬臀(臀腿核心強化3)
書名 / | 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 每日3分鐘, 對症舒緩X關節修復X脊椎回正, 從自療到預防, 一次到位 (暢銷新版) |
---|---|
作者 / | 윤제필 |
簡介 / | 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 每日3分鐘, 對症舒緩X關節修復X脊椎回正, 從自療到預防, 一次到位 (暢銷新版):本書簡介★全球醫界+體壇一致推崇!權威博士名醫的復健奇蹟見證 |
出版社 /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4324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43242 |
誠品26碼 / | 2682904798009 |
頁數 / | 19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156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12 |
自序 : 前言
【前言】博士名醫20年研究,高效養成「零痠痛體質」
一開始收到出版邀約時,真的很擔心,雖然身為韓醫已經17年,我仍深感自己有許多不足。但在持續為上百名病人看診的過程中,我的想法漸漸地改變了。
儘管我總是日復一日地叮嚀病人「正確姿勢」和「伸展運動」的重要性,卻始終沒有充足的時間,實際為他們說明該如何做這些動作。再加上,我也想堅持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做一個常在病人身邊的醫生,當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因此轉念開始寫起這本書。
穿梭於世界,貫徹「醫療使命」
從小看著爺爺給病人扎針的樣子,我很自然地就受到了韓醫學的吸引。然而在求學的過程中,漸漸覺得:「只以韓醫學的角度來看,想要了解所有的疾病是有其困難的。」因此,不僅是韓醫學,我也開始廣泛地學習西醫,想成為特定疾病的專門醫師—就這樣,我成了「韓方再活醫學科」的專門醫師。
在最忙碌的住院醫師時期,我前往斯里蘭卡做醫療服務。明明有些病痛只要擁有充裕的時間和經濟條件,便絕對能治療,但我在那裡卻看到有太多的病人深受這些病痛所苦,那個景象一直深深留在我心中的某個角落。
離開了斯里蘭卡之後,我自願加入「韓國國際協力團」,前往非洲的衣索比亞做醫療服務。我用了三年的時間,親身去體會「世界之大,應做的事非常多」這句話的意思。
其中讓我覺得最具意義的事情,就是遇見伊勒葛倫—他是在我回韓國的三個月前,跑來找我治療的一位椎間盤突出病患。
他聽說有一位陌生的東方醫生來幫人治病,因此千里迢迢地找到我這裡,他懇切的眼神讓我感受到身為醫生沉重的責任感。他後來和我一起回到韓國以尋求各方的協助,為了能在自生韓方醫院接受治療,也為了痊癒後可以留在韓國念書,下了一番功夫。
一轉眼就這樣過了十年,他的那個眼神仍時常浮現在我眼前。不久前,我才收到他從美國華盛頓傳來的訊息,說在那邊找到了工作、過得很健康,我深深地感到欣慰。
伊勒葛倫讓我感受到身為醫生無法言喻的價值,也讓我不斷精進自己以成為更優秀的醫生,是我十分感謝的一位病患。
走過斯里蘭卡和衣索比亞,為了讓韓國傳統醫學廣為世界所知,我前往美國。在加州、洛杉磯、聖地牙哥、芝加哥、紐約,都開設了自生韓方醫院的美國分院,稟著「韓醫學世界化」的使命感診治病人。
在融合了各人種、文化的美國遼闊土地上,我遇過許多事情。雖然也因為不熟悉當地語言而發生了許多小插曲,但這些經驗都成為我回韓國後,接待病人時很大的助力。我深深明白—不只透過語言,更要以真誠的心看待病人—那才是可以穿透人心的診療原則。
我認為凡是醫生,都應該要以真誠的心對待、治療病人。因此,每當醫生同仁們來參訪,或是為沒有實際經驗的韓醫學院學生講課時,我都會這樣說:「抱持著當醫生的熱情對待病患吧!直到可以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對醫生的信賴為止。」
對病人擁有同理心,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因為唯有理解病人的心情和狀況,治療才會快速見效。
奇蹟自療操,70%痠痛能解決
我認為「韓醫學的治療方針」,就是延續人類身體本身具有的適應力和自生能力。
我在擔任韓方自生醫院的專職醫生時,所遇到的病患有90%以上都不是因為意外、事故等外傷造成病症,而只是一般的病狀。大部分都不需要透過手術之類負擔較重的治療,便能痊癒。
舉例來說,醫生在診療病人的痠痛時,如果能同時注意預防「感知障礙」或「運動障礙」,再配合上身體對環境的適應力,對大部分的脊椎、關節問題便能產生足夠的治療成效—而其中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即是韓醫學的「保存治療」。
我想藉由這本書帶大家找回身體原本的適應力和自生能力,並分享消除痠痛的方法。我認為有100名的病人,就會有100種不同形式的痠痛,隨著所處的環境,以及關節和肌肉狀況,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隨便聽信流傳的「解痠痛動作」就跟著做,別說消除痠痛,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惡化。我就曾經遇過許多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因為聽信仰臥起坐對腰部有好處,反而情況惡化,最後不得不動手術。
正因如此,我開始仔細地將痠痛依部位和種類分門別類,尋找能靠自己治療且「安全」的方法。在堅持不懈地研究之後,我決定和大家分享這些消除身體痠痛的伸展操,讓每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狀況,以最安全的方式進行。
身體痠痛如果不是外傷使然,有 70%以上都起因於「僵硬的肌肉」。只要能讓僵硬的肌肉放鬆,就能輕而易舉地減緩痠痛與不適。以伸展操消除身體痠痛之後,也要接著鍛鍊肌肉的力量,也就是「肌力」。唯有擁有良好肌力,平時才能保持良好姿勢;維持端正的姿勢,才不會再引起身體痠痛。核心肌群能讓脊椎保持在身體中心,因此我會特別介紹核心肌群的強化運動。
遇到痠痛,就要依照類型對症下藥,找到適合自己的伸展操;至於常常感到痠痛的部位,便試著規律地做些肌力強化運動吧。只要那樣做,就能恢復成「不會痠痛的身體」,找回全身肌肉的平衡。
這本書承載了期望,希望能讓所有人免除身體痠痛之苦,也希望可以打造不再痠痛纏身、端正的身體。
感謝物理治療室的金善德老師、韓方自生醫學科的住院醫師李賢浩老師;總是在物質及心理層面給予幫助的慶熙大學韓醫學院本草學組.金浩哲教授,以及從我進修時就一直指導我的人生導師,韓方自生醫院的申俊植理事長。在此誠摯地獻上我的感謝,謝謝他們為了這本書在百忙之中抽身協助。
2017年春 尹濟弼
內文 : 內容連載
★深層核心肌群衰弱,疼痛不止的根源
脊椎是我們身體的中心軸,由頸部的7節頸椎、胸背部的12節胸椎、腰部的5節腰椎和尾椎的薦骨及尾骨,總共26節骨頭組成,而且在圓柱狀的脊椎骨之間,還有23個以纖維軟骨構成的椎間盤組織。
◎脊椎曲線走位,上身痠痛連連發作
脊椎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支撐身體和保持平衡,而穿梭於脊椎之間的神經,更控制了身體各部位肌肉的活動和感覺。
因此,脊椎出現異常時不只無法維持正常姿勢,還會進而導致疼痛、免疫系統異常或血液循環障礙等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我想這點無須多加說明,凡是有過一點脊椎問題的人,相信都會深有同感。這個連接頸部、背部到腰部的脊椎真的十分重要。
頸部、腰背和骨盆的一舉一動都受到脊椎的影響,因此所有的部位算是相連為一體的。簡單來說,肩頸痠痛的人常常也會有腰痛的問題;而有腰痛困擾的人,在活動骨盆或髖關節時也容易感覺緊繃或疼痛;除此之外,後頸僵硬的人,往往也會有肩胛骨不適的症狀——這都因為,「脊椎」是從頸部、腰背到骨盆,相互連結成的一個骨骼系統。
上半身痠痛的大部分原因,都是「脊椎原本的曲線遭到破壞」。正常的脊椎整體會呈S型曲線,由C字型的頸椎連接倒C字型的胸椎;接著胸椎再和C字型的腰椎連接。脊椎如此呈平滑的S型曲線,是為了平均分配自身所承受的壓力,並且在行走時可以像彈簧一樣吸收並分散接觸地面的衝擊力。
如果脊椎的S型曲線遭到破壞,使得構造變脆弱,我們的身體便容易因為小小的衝擊而受到傷害。短期而言,肩頸和腰部都會開始痠痛;如果長期如此,甚至可能出現椎間盤突出和關節炎等退化性疾病。
破壞脊椎曲線的最大元凶就是「長時間坐著」。長時間維持坐姿,腰部的C型曲線會消失,腰背的肌肉也會因為被拉伸而弱化。
人們所謂的「閃到腰」,其實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腰部扭傷,而是平時腰部肌肉就呈衰弱狀態,於是突然彎腰或拿重物時所產生的負荷,使腰背過度負擔,造成刺痛的扭傷。
因此,為了保護脊椎自然的曲線,我們必須不斷地努力——記得常常變換姿勢,避免長時間維持同樣動作,不管站或坐都一樣;還要做一些簡單的伸展操來緩解肌肉的緊張。
一定要記得,治療痠痛之療程開始和結束的關鍵都在於「正確的姿勢」,即使長時間坐著,只要保持正確的姿勢,給脊椎和關節的壓力也會減少30%以上。
◎「痠痛」,身體緊繃的警訊
平時若不保持正確的姿勢,脊椎附近的肌肉便會弱化,使得脊椎自然的S曲線被破壞。曲線一旦被破壞,便很難再回到原本的樣貌,不僅如此,身體各處也會漸漸地開始痠痛。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脊椎回復原本樣貌,從筋骨不適中解脫?
答案出乎意料地簡單,只要強化「幫助脊椎對抗地心引力」的核心肌群,痠痛便會迎刃而解。
只要平時有在鍛鍊脊椎附近的核心肌群,就能讓身體更有效維持正確姿勢,而且全身肌肉也能因此獲得平衡。換句話說,核心肌群越有力,不論肩頸、腰背、骨盆、膝蓋、腳踝……全身上下的肌肉,都越能穩定地保持原本的機能。
日常生活中會活動到的肌肉,大部分都是表面肌肉,它們位於肌膚表層,可以直接碰觸到,一般的運動都是以訓練外在肌肉線條為主。
相反地,核心肌群位於身體深層的位置,環繞著脊椎、腹部和骨盆,並結實地支撐軀幹。簡單來說,核心肌群是在身體的中心保護並支撐脊椎S型曲線的「姿勢維持肌肉」。因此,儘管看到的表面肌肉十分結實,一旦核心肌群鬆垮無力,就難逃痠痛的魔掌。
脊椎平滑的曲線如果不見,身體靠近骨頭和關節的肌肉組織就會開始過度用力;為了讓超出正常限度的脊椎回到原位,肌肉會變得十分僵硬。這時候,身體便產生痠痛——這是人體所發出的警訊,它在通知你:「肌肉正因長時間用力變得十分緊繃,需要適時調整。」
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是只有脊椎附近的部位會痠痛。雖然核心肌群主要位於身體中心,但身體的肌肉事實上是相互連接的。因此核心肌群弱化時,不會剛好只有那個部位出現症狀。
舉例來說,肩頸痠痛時,手臂和指間都會感到痠麻;腰和骨盆的痠痛,則會使腳踝扭到的機率變大。雖然這些症狀往往不會痛到需要去醫院看醫生,卻很容易造成日常生活中的不適感。
「強化核心肌群」就是使移位之脊椎恢復正常的不二法門,它同時也可以讓我們「活得沒有痠痛」。這就像是在小面積地按摩肌肉一樣,可能會暫時讓你覺得更加緊繃,因此建議你一有時間就要做做伸展操,緩和核心肌肉的僵硬和痠痛。
只有堅持不懈地做肌力運動,才能使核心肌群變得有力,也才能有效防治痠痛。
◎「深層核心肌群」衰弱,關節退化更快速
四肢可以自由活動,全都要歸功於「關節」的作用。骨頭與骨頭皆由關節連接;而包繞著關節的滑膜內具有滑液,能讓身體自由地彎曲或伸展。肩頸、腰背等部位的痠痛,是長時間坐著不運動所造成的;然而相反地,太常活動四肢、過度使用關節,也會導致關節的痠痛。
舉例來說,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使用滑鼠的上班族,或是反覆做各種家事的家庭主婦們,便容易有手腕痠痛的問題。
而在常需要活動四肢的族群身上——例如常打網球或高爾夫球的人,以及需要包裝、搬運物品和耕種的人們——則容易出現俗稱「網球肘」或是「高爾夫肘」等手肘痠痛症狀。
手臂的痠痛雖也可能源自於肩頸,但大多仍是本身的問題;尤其手肘、手腕和手指,由於相互連接,當痠痛出現,更是需要仔細觀察。
手肘的肌肉一路延伸至手腕到手指,因此當手肘肌肉出現異常,活動手臂時,手腕和手指都可能會痠痛。這時便需要充分休息來緩解因反覆動作造成的肌肉痠痛,建議平時也要注意在活動手臂之前先做一些熱身運動,以消除手腕和手指的緊繃感,讓關節能維持良好的狀態。
過度使用特定肌肉和關節不只會導致痠痛,也可能會引發退化性關節炎等慢性疾病。最具代表性的部位,即為膝蓋,撇除外傷導致的痠痛,膝蓋痠痛的主因幾乎都是「過度使用」引起的退化現象。
雖說膝蓋痠痛和軟骨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膝蓋軟骨就算被磨損,也不一定會引起痠痛,只要膝蓋周圍的韌帶和肌肉足夠健康,並維持好關節之間的空隙,也可能不會引發任何症狀。
若平時便能以伸展操和肌力運動將膝蓋周圍的肌肉訓練結實,並讓膝蓋骨保持在應有的位置,那麼即使需要過度使用膝蓋,也依舊能減緩關節退化的速度。
◎一處肌肉失衡,骨牌效應讓全身受傷
沒有受到外傷,而單純是肌肉骨骼系統痠痛的病患,通常很難確切地指出身上痠痛的部位。脖子痛、肩膀也痛、腰好像閃到一樣、連骨盆也痠痠的;或是髖關節僵硬、膝蓋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腳踝常常拐到……痠痛大多都像這樣接二連三地發生。
其原因十分簡單,當一處的肌肉失衡,一定會影響到其他部位。所以頸部僵化會影響到肩胛骨的活動;肩胛骨動作受限也會使手臂用力時,肩膀、背部、頸部都產生痠痛感;為了平衡活動不易的肩胛骨,頸部或手臂過度用力,最後便使得其它部位也開始痠痛。
特別是骨盆和腳底板,因為是支撐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一旦發生異常,便會危及到全身的結構,使痠痛由下而上擴散開來。
附著於骨盆和髖關節的肌肉及韌帶,與站立、行走的動作有緊密的關係,骨盆和髖關節不適時又站三七步、翹二郎腿,會使得腿部肌肉更加不平衡,對膝蓋和腳踝等下半身的關節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再加上骨盆和髖關節與腰椎連接,也很有可能成為腰痛的原因。
反之亦然,有時痠痛也會從腳底往上蔓延。腳底負責支撐身體的重量,並暫時性地吸收附加於身體上的壓力,腳底中間內凹的「足弓」就像彈簧,會均勻分散身體的重量。但若下半身某些肌肉過於衰弱或緊繃地蜷縮,導致腿部無法保持良好狀態,足弓便會變得較不明顯。如此一來,腳底受到的壓力便原封不動地傳至腳踝、膝蓋和骨盆等部位。不只是腳底板,連膝蓋、骨盆、腰部都可能會痠痛。
腳底板的穩定性若是變低,將容易引發腳踝扭傷、小腿抽筋或是慢性腰痛等各式各樣的症狀。
★大聯盟明星球員,腿傷痊癒更創佳績
那是2012年5月的事情,當時我在洛杉磯韓方自生醫院擔任代表院長。某天,從克里夫蘭來了一通電話,拜託我幫忙秋信守選手。
當時的他在前一週和堪薩斯市皇家隊的比賽中,因為左大腿痠痛不得不棄賽,放棄了無出局滿壘的大好機會。雖然已經接受了所屬的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隊醫之治療,但傷勢仍復原得不好,因此對我發出SOS求救訊號。答應之後,我立刻收拾行囊,搭上前往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的飛機。
秋信守選手為了以先發之姿出賽與芝加哥白襪隊的比賽,已經做了熱身,也調整好身體狀態。然而卻在最後一局時,發現大腿後側的膕繩肌(由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組成的肌肉群)感到明顯的痠痛。雖然身為運動選手,已經比一般人更加注重身體管理和受傷後治療,但由於忙碌的行程和比賽,在大聯盟裡,總是很難預防大腿的痠痛復發。
診療的結果,是因為持續不斷的比賽導致身體變差;加上不停歇地揮棒累積疲勞,使身體平衡遭到破壞。
骨盆扭傷會讓脊椎和腳附近的肌肉產生問題,連大腿後側的肌肉也會變得緊繃、無法動彈。維持腰部和骨盆平衡的腰方肌與髂腰肌一旦結塊,對臀部的臀中肌、腳部的肌群和膕繩肌都會有不良影響。
當過度緊繃的肌肉壓迫到神經,就會出現痠麻症狀,嚴重者還會引發劇烈的疼痛,甚至雙腿癱瘓。
由於比賽迫在眉睫,我只好先以推拿矯正扭到的骨盆,並以針灸治療讓緊繃的肌肉放鬆,穩定大腿痠痛。接著集中治療左腳無法正常抬舉的問題,以大腿伸展讓膝蓋和髖關節能恢復一般活動。
經過3天的治療,秋信守便回歸球隊,不但表現得比之前負傷時的成績更加亮眼,甚至在2012年大聯盟全壘打紀錄中得到第一名。他快速恢復後滿意地說:「大腿的痠痛曾讓我對於接下來的比賽毫無頭緒,但沒想到痠痛消失後,身體狀況變得更好,這讓我很驚訝。」
由於僅僅是讓緊縮成團的肌肉放鬆就能有這樣的效果,之後為了保護骨盆、腰部和腳筋,非賽季時他仍持續地接受治療。
膕繩肌受傷可以說是每個運動選手都會有的宿疾,不分項目,大部分的運動選手都有這個現象。
膕繩肌位於臀部到大腿後側,凡是需要爆發力的動作都會用到這條肌肉,因此突然變換方向或衝刺跑步時,很容易受到各種傷害,嚴重者甚至整隻腳都會疼痛,就算痊癒了也有極高機率會復發。
棒球選手每天都要揮上百次的棒、短跑衝刺,因此我們常戲稱打棒球的人為「綜合病房」,因為它是一個容易積累各種痠痛病症的激烈運動。
其中最容易發生問題的,就是腰和骨盆。拿球棒揮棒的姿勢,便是以腰和骨盆為中心,上半身與下半身往反方向旋轉的動作。一直以同一邊揮棒,腰和骨盆都容易出現狀況,並且還會影響到相互連接的大腿和雙腳。連秋信守這樣認真管理自己身體的選手都會受傷了,更遑論一般人。
想要預防生活中微小動作造成的痠痛,或是想要遠離運動傷害,平常就要做好肌力運動、鍛鍊全身的核心肌群;並且要在運動前充分伸展,讓身體變柔軟。
最重要的是,運動完絕對不能忘記要舒展全身緊繃的肌肉,這樣才能預防容易受傷的腰部和膕繩肌僵硬痠痛。
★常握滑鼠易傷肌,「網球肘」怎復原?
手肘痛症中最廣為人知的兩種病症,就是「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因為好發於網球和高爾夫球選手而得名。兩者的差別在於,網球肘是手肘外側疼痛;高爾夫球肘則是手肘內側疼痛。
手肘的痠痛,大部分是因為連接手肘到手掌處的肌肉出現問題。就算沒有打網球或是高爾夫,其實一般人也多少會經歷到這樣的疼痛。尤其是平常清洗、扭乾抹布時需大量使用到手腕的家庭主婦;以及經常使用鍵盤、滑鼠的上班族,都很容易產生手肘痠痛的問題。
「伸腕肌」是從手肘外側延伸至手掌、手指的一條肌肉,它掌控著手掌和手指伸展的動作。當這條肌肉出現異常,以手腕做揮拍等動作時,手肘外側便會感覺痠痛——這就是引起手肘外側、手背和手指痠痛的「網球肘」。
若出現這樣的痠痛症狀,便應該趕快伸展伸腕肌,讓僵硬的肌肉能獲得舒緩。除此之外,在手腕過度往後彎曲的狀態下擊球,也容易引發網球肘,因此,打網球或做其他球類運動時,若覺得手肘痠痛,應更小心,避免後彎手腕。
※CHECK!
網球肘的症狀
‧扭乾抹布或是轉動門把時,覺得手肘外側疼痛
‧反覆提舉重物時,手肘疼痛
‧一直握手,覺得手腕痠痛
‧長時間燙衣服,感到手痠痛
★鍛鍊背部肌群,久坐辦公不痠痛
大多數的人在專注閱讀或是休息放鬆時,頭都會自然地往前伸且彎腰,這樣的駝背姿勢和烏龜脖總是成雙成對地一同出現。
脖子往前伸又駝背時,背部的肌肉就會被迫拉長;而相反地,胸部的肌肉則會短縮。雖然感覺好像是放鬆地坐著休息,但是身體的肌肉為了維持那樣歪斜的姿勢,其實是在被拉伸和短縮的狀態下不斷用力。
背部有菱形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等大塊肌肉,這些肌肉掌控著肩膀和手臂各種角度的動作,也同時有著維持上半身直挺的功能。換句話說,便是負責穩定脊椎的背部核心肌群。
如果背部長時間呈現不良姿勢,上半身的肌肉全部都會出現用力不平均的問題。可能的症狀有:手臂不太能高舉、從肩膀到肩胛骨附近都覺得痠痛,甚至出現胸悶症狀等。背部肌肉一旦弱化,不僅會引起痠痛,更會影響到肩膀和肩胛骨周圍、胸前和側腹等處。
若想消除因駝背引起的痠痛,最先要做的就是矯正歪斜的姿勢——有時間時要常常做伸展,讓蜷縮的肌肉伸展開來。然而光靠伸展是無法完全消除痠痛的,放鬆緊繃的肌肉儘管可以暫時讓不適消失,但是若都不強化衰弱的核心肌群,痠痛隨時都會再度發作。
徹底解決肌肉痠痛的良方,就是讓弱化的背部肌肉變結實。強化背部的肌肉使其變得強壯有力,不僅能讓肩膀、肩胛骨、胸部和側腹的痠痛不再復發,還能矯正不良姿勢,根除惱人症狀。
※CHECK!
有以下症狀,快做肌力強化運動!
‧坐在書桌前的時間很長
‧從後面看起來肩胛骨突出
‧很喜歡騎腳踏車
最佳賣點 : 醫學證實!
「深層核心肌群」科學鍛鍊運動,能徹底根治身體痠.疼.麻
每日只要3分鐘,終身零痠痛!
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壘打王、奧運國家代表隊,唯一指定復健名醫,
親自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