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伊凡: 托爾斯泰寫給每個人的人生寓言 (譯自俄文.最新增訂版)
作者 |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傻子伊凡: 托爾斯泰寫給每個人的人生寓言 (譯自俄文.最新增訂版):傻子伊凡象徵我們心中最接近真我的狀態。這段「堅持美好價值終能戰勝歪斜」的故事歷程,也是每一個人成 |
作者 |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傻子伊凡: 托爾斯泰寫給每個人的人生寓言 (譯自俄文.最新增訂版):傻子伊凡象徵我們心中最接近真我的狀態。這段「堅持美好價值終能戰勝歪斜」的故事歷程,也是每一個人成 |
內容簡介 宮崎駿推薦此生必讀一出版就被查禁的童話一翻開就顛覆世俗的價值觀✦✦✦「智者有腦,傻瓜有種」✦✦✦史上最著名的傻瓜宣言短短1.6萬字潛藏著認識自我、改變世界的力量讓每個世代的讀者一讀再讀一再汲取其中的人生智慧你要當呆傻的伊凡,還是聰明的魔鬼?該聽從你的心,還是你的腦?托爾斯泰透過俄國民間故事的智慧,帶你探詢人生最終極的幸福。▌傻,是一種天分,更是一種智慧只有真正的傻子,才能通過人生的試鍊,辨認出真正的幸福。▌大智若愚,天生天養正是無數的傻瓜,成就了歷史和世界。原來,智者,把腦子用在了其他地方,原來,傻瓜,才是改變世界的力量——傻瓜哲學,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大智慧!▌比所有精靈都精,能戰勝一切邪惡表面上傻乎乎的,什麼也不幹,實際上做的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別人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財富,他也能得到。──俄國民間故事《傻子伊凡》◆◆◆在托爾斯泰筆下,脫胎自俄國民間故事的傻子英雄,變幻為依靠自己雙手、認真過活的平凡人。他雖然沒有聰明的機心與權謀,卻用一股單純的執拗與善良,打敗了老魔鬼,通過了命運的考驗。傻子伊凡象徵我們心中最接近真我的狀態。他是每個人心中的無名英雄、超級隊友,完全肯定自我的價值,因此能夠不畏艱難險阻,追隨心的直覺,面對人生的挑戰。這段「堅持美好價值終能戰勝歪斜」的故事歷程,也是每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英雄旅程,擊打著那些探詢自我的惶惑心靈、扣問著世世代代讀者的心。《傻子伊凡》的故事,成為「傻瓜精神」的代表,影響後世無數「傻瓜文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撒辛格知名的短篇故事《有錢人不死的地方》,即是一例。《傻子伊凡》中所隱含的「傻瓜哲學」跨越時空,揭示了關於勇氣、堅毅、力量、金錢、幸福等永恆的人生命題,更隱隱與東方道家思想相呼應;它精悍短小的形式、淡淡勾勒卻深入人生底蘊的筆法,更將傻瓜文學傳統帶上了顛峰,令大小讀者讀來雋永莞爾、歷久彌新。✦✦✦ 能帶來歡欣的力量,才真正強大 ✦✦✦✦✦✦ 能帶來友誼的金錢,才真正萬能 ✦✦✦
各界推薦 【專文導讀】◎《傻子伊凡》⋯⋯以最簡單的語言、最素樸的筆觸,寫出最深刻反叛的故事。愚人的行動雖然看似無知,但那是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真誠與堅定,是拒絕被社會機制馴化的一種勇敢。這不是激進的革命,而是一種從內在出發的道德起義。托爾斯泰用這個故事給後人留下了一面鏡子:讓我們不只看到社會的樣貌,也看見自己心中的陰影與渴望。而那個傻子,或許就是我們在浮世中不斷壓抑、卻又始終渴望召喚出來的那個自己。——鐘穎(愛智者)|作家、諮商心理師◎主角傻子伊凡,並非心智有何欠缺,只是和心思複雜、更世俗化的兩個哥哥比起來,他的無欲無求確實「傻」。⋯⋯即使他娶沙皇的女兒為妻、繼位成為沙皇,能過上有軍隊、金錢的富裕生活,他內心仍不為所動,脫下豪服換上農民裝,自己下田生產自己的吃食。——安石榴|童話作家【專文推薦】◎《傻子伊凡》以「傻」作為切入點,反襯出追求更好生活的聰明人們,卻離真正的生活越來越遠。這是諷刺而荒謬的,加上帶點童話色彩的劇情,總讓人有些想笑。但仔細想去,這些誇張的情節,正暴露了血淋淋的人性。——陳茻|《地表最強國文課本》作者◎《傻子伊凡》裡的主角伊凡並不是真的很笨很蠢,他只是堅信那些基本價值。托爾斯泰說的,並不完全是個「傻人有傻福」的寓言,而是一個「堅持美好價值終能戰勝歪斜」的故事。——臥斧|作家【經典推薦】◎蔡璧名|《正是時候讀莊子》作者◎謝金魚|《崩壞國文》作者◎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趙千雅|閱讀治療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列夫・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1910)十九世紀中期俄國寫實主義作家,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世界文學史最傑出作家之一。1852年匿名發表處女作《幼年時代》。1853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獲得許多寶貴的戰爭題材。1855年辭去軍職,前往彼得堡,結識了許多當時著名的文人,萌發了人道主義的種子。1862年結婚,婚後15年當中,完成劃時代的作品《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1910年10月底的某個深夜,托爾斯泰離家,11月7日死在火車站站長的小屋裡。托爾斯泰身為貴族地主,卻關心農民生活,甚至致力於農奴解放,曾在自己的領地上爲農家子弟開辦學校,編寫字母書,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著有《復活》、《窮人》、《伊凡・伊里奇之死》等多部名作,也寫了許多寓言及童話故事,包括著名的《傻子伊凡》、《三隻熊》等書。托爾斯泰不僅是傑出的作家,也是傑出的學者及哲學家,從海明威到海德格,許多作家及哲學家都受他影響,更讚譽他是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人物:✦杜思妥也夫斯基稱托爾斯泰為「崇高的藝術家」。✦吳爾芙稱托爾斯泰為「最偉大的小說家」。✦普魯斯特稱托爾斯泰就像是「沉著、全能的上帝」,操縱著自己小說中每一個角色的行為與思想。✦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中分析死亡,也不得不提及乃至借鑒托爾斯泰的作品。✦俄國猶太裔劇作家巴別爾也曾說:「若這個世界能夠寫作,那它會像托爾斯泰那樣寫。」【譯者簡介】魏岑芳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學士、碩士,曾獲教育部辦理赴俄羅斯交換獎學金至國立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交換一年。譯有《伊凡・伊里奇之死》、「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前半。
產品目錄 【導讀】伊凡的選擇|安石榴【導讀】愚人的行動,是拒絕被社會機制馴化的一種勇敢|鐘穎(愛智者)【推薦序】聰明的人都離開了|陳茻【推薦序】倘若有夠多的伊凡,世界就仍有滌清汙穢的可能|臥斧傻子伊凡【跋】從俄國民間故事,到托爾斯泰的《傻子伊凡》|漫遊者文化編輯室【附錄】一出版就被查禁的童話
書名 / | 傻子伊凡: 托爾斯泰寫給每個人的人生寓言 (譯自俄文.最新增訂版) |
---|---|
作者 / |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
簡介 / | 傻子伊凡: 托爾斯泰寫給每個人的人生寓言 (譯自俄文.最新增訂版):傻子伊凡象徵我們心中最接近真我的狀態。這段「堅持美好價值終能戰勝歪斜」的故事歷程,也是每一個人成 |
出版社 /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409110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4091107 |
誠品26碼 / | 2682917964002 |
頁數 / | 15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14.8×0.9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235 |
推薦序 : 【推薦序1】
聰明的人都離開了
——陳茻(作家)
(摘錄)
《老子》一書中,曾描繪過理想世界的形貌。那是一個有著古老風俗的群落,有兵器與車船,但都沒 有被使用,人民安居樂業,滿足於生活的種種。幾乎沒有對外的交通,人們似也聽得見鄰近村落的雞犬聲,但人民至死也不會遠徙,更不會與其他城市有任何交流溝通。
我想我絕不會是第一個指出《傻子伊凡》中最 後的國度,與《老子》中展現的理想社會極為類似的人。人們也很容易會聯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幾個文本勾勒的社會輪廓,有著高度的類似性。
但《傻子伊凡》裡談的究竟是不是理想世界呢?傻子伊凡、《老子》或桃花源所要談的,真的只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世界嗎?
仔細想想,這幾個夢幻國度都過於遙不可及,那個世界展現的越純樸、越善良,帶給人們的失落感也就越巨大。那個美善的社會畢竟不存在,且永遠不可能到來。原因無他,只因為文明的列車正飛快朝著 相反的方向駛去,速度只會越來越快,方向也越來越失控。
《傻子伊凡》以「傻」作為切入點,反襯出追求更好生活的聰明人們,卻離真正的生活越來越遠。這是諷刺而荒謬的,加上帶點童話色彩的劇情,總讓人有些想笑。但仔細想去,這些誇張的情節,正暴露了血淋淋的人性。
《傻子伊凡》逼出文明路上兩個巨大的問題:「選擇」與「欲望」。文明的列車駛去的方向,大抵受到這兩者的影響。人因有了選擇的能力,是以開啟了更複雜的世界,人因為意識到自己有選擇的權力,所以也開始計較一切的利弊得失。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的機會出現,讓人開始相信自己的選擇如若一路正確,最終將會換來更好的人生,欲望也由此而生。欲望會持續餵養出新的欲望,新的欲望帶來新的可能,新的可能又提供了新的選擇。人類的世界越來越色彩繽紛,漸漸失去最初的顏色。⋯⋯
【推薦序2】
倘若有夠多的伊凡,世界就仍有滌清汙穢的可能
——臥斧(作家)
(摘錄)
伊凡所遵循的,其實是很多人在幼年時期會被教導的、關於身而為人的基本價值,但在成長過程當中,現實的狀況常會扭曲這些價值觀,堅守原有教誨的反倒被視為不知變通或者愚昧。
也就是說,《傻子伊凡》裡的主角伊凡並不是真的很笨很蠢,他只是堅信那些基本價值。托爾斯泰說的,並不完全是個「傻人有傻福」的寓言,而是一個「堅持美好價值終能戰勝歪斜」的故事。
況且,《傻子伊凡》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任務要去解決:伊凡的大哥二哥,一個代表的是武力,一個代表的是金錢,透過這兩者,都能夠在人類社會當中獲得權力;但當擁有這兩者的大哥二哥因為權力遇上麻煩,真正可以倚靠的,只有固守基本價值、沒有爭取過更多權力的伊凡。
但基本價值構築的和諧狀態是魔鬼看不順眼的東西——這個故事裡的「任務」不是主角要出門解決的,而是自己找上門來的。大哥二哥並沒有真正體悟到基本價值的重要,是故要讓他們再度陷入困境相當容易,畢竟人心當中本來就存在自私貪婪等等劣性,所謂「魔鬼的誘惑」,其實是人心原有的欲望。
欲望沒有什麼不好,但逾越基本價值、無限膨 脹的欲望,就可能危及他人或自己,對整個社會結構造成傷害。⋯⋯
內文 : 第三章 重拾釣竿,也重新找回了自己
當我感受到那股將我拉回垂釣的力量時,我其實並不在水邊。我也不是在釣具店,儘管我已開始逛那些商店,但只是看看那些裝備,考慮再次從事釣魚活動。事實上,我當時正和母親在一間珠寶店,一起選購我二十一歲的生日禮物。看了很多件之後,我又試戴了一只美麗的古董紅寶石戒指,而我們似乎認定就是它了。它的尺寸剛剛好,濃豔紅寶石的切割邊緣閃耀著光芒。不過,當一張張期待的臉孔轉向我時,我卻毫無感覺。我只能勉強說出:「讓我們再考慮考慮。」事實上,我心意已決。我知道有某件東西是
我想要的,但不是這枚戒指。
幾個星期以來,這成了我和父母之間反覆出現的笑話。「妳決定好了嗎?」而我總是支吾以對。我就快二十一歲,一直試著把生命中最難過的歲月拋諸腦後,並不想要一個會令我想起過去的東西戴在手指上。我想要一個可以使用的東西,一件我可以做的事─—最重要的是,去感受到自己渴望行動的那個部分。然後,我母親建議買釣竿。在她提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是對的,於是我很快同意—─兩支釣竿,一支釣鱒魚的單手竿,一支釣鮭魚的雙手竿,這是我第一批可以稱之為專屬於我自己的釣竿。
雖然現在看來顯而易見,甚至可說是命中註定,但我回到垂釣這條路上並非必然。我們依然會全家出遊到蘇格蘭釣魚,可是我從來不曾單獨行動,也沒有自己的裝備。釣魚極可能仍是我一年做一次的事,一種我與母親共處的方式,一份我對童年的懷念,僅止於此。
然而,我知道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離開紐西蘭之後,我回到倫敦,選擇在那裡完成我的學位,而非接受諾森伯蘭郡(Northumberland)提供的入學機會。我在學校苟且度日,只達到最低要求。畢業後,我繼續壓抑自己,放棄了平面設計,去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做櫃檯接待員,因為我知道這份工作可以讓我勉強度日。我失去了基本的自信與抱負。
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需要釣魚。
我沒有察覺到任何一部分的我有表達出對更偉大事物的渴望,那是一種與一個更大、更有意義的世界的連結,而那個世界超越我每週所經歷的這個世界。當我跨過成年的門檻,進入最開放、脆弱的領域時,卻沒有目標可以指引我。似乎我註定要隨波逐流。
但是現在,一股潮水帶著我,不知怎的將我帶到了我需要去的地方。就好像我一直在尋找這塊遺失的拼圖,而它一直隱藏在我的眼前。要求買釣竿只是出於一時的衝動;這種感覺只會漸漸地使其背後的動機變得明朗。我還沒有想清楚任何事—─尤其是在倫敦的狹小公寓裡,我要把新的釣具收在哪裡。
但結果發現,那件事竟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在當時我還不明白這一刻的重要性。假若事先有人告訴我會發生什麼事,那麼我現在邁向的,正是一種似乎完全不可能且令人無比興奮的生活,包括所有它將帶我去的地方和未來所有的體驗。不知不覺間,我已經邁出了人生至今最重要的一步。
新釣竿幾乎像是在責備我,彷彿知道自己落入了外行人的手中。為了安裝我的裝備,我靠著幾乎沒有訓練的肌肉記憶,回想著如何從竿先到握把依序向下操作,把各部分塞緊,然後對齊導環(guide)—用來穿引釣線並固定其位置的金屬孔。當我把捲線器的底座裝到釣竿上的卡座時,我回想起母親的忠告:不要只拉出一段釣線,而是拉出兩段,把它對摺當作保險,以防穿線時釣線從手指上滑落。綁毛鉤時,我的手指忙亂地打著結,我低聲咒罵自己,這是準備裝備最重要的部分,對於新手來說,也是最需付出努力的部分。最後檢查:將綁好的毛鉤勾在袋子或外套的拉鍊上,然後拉緊。它固定住了。
然後,釣線平放在我前方,完全延伸在寂靜的湖面上,是時候了。抬起竿先,盡量輕柔:不要快速提竿,以免擾亂水面,使鱒魚四處逃竄尋找掩護,導致追逐還沒開始就結束。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向上將釣線「剝離」,藉著手肘動作將竿先提至剛好超過眼睛的高度。接著上臂加速,將釣竿成一直線往回拉,停在我身後一點鐘的位置。停頓一下,剛好足夠讓魔法開始發生。環圈在我身後展開,從我的右肩上方可以看到這幾何圖形的瞬間展示。最後的動作:後拋(backcast)的鏡像動作,將釣竿和釣線快速向前拋擲,停在十點鐘方向,一次又一次,直到鬆弛的釣線從我身邊消失,將毛鉤送上水面—─投向我看到鱒魚浮上水面覓食的位置,也是我一整個早上觀察牠耐心等待時機的地方。
這些例行的動作—─組裝我的新釣竿和基本的過投拋(overhead cast)─—是我二十歲出頭時用來定義週末的儀式,一個週六接著一個週六,我帶著自己前往我能找到最近的垂釣地點:倫敦西部郊區錫永公園(Syon Park)的鱒魚湖。這個湖位於莊嚴的錫永宮(Syon House)內,最初是由十八世紀傑出的景觀建築師布朗大師(Capability Brown,全名為Lancelot Brown)打造的。就在這裡,我的釣魚生活獲得了重生。
錫永公園是一處奇特的世外桃源。這裡既不完全是城鎮,也不完全是鄉村:湖邊的籬笆外圍著牛群,鵝群在湖岸徘徊,遠處看得見高樓大廈,飛機在上方希斯洛機場的航線上轟鳴而過。然而,就在我生命中迫切需要某種寄託的時候,錫永公園成了我的避風港。我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到此,偶爾與一位熱愛釣魚的老同學同行,有時也會拉一位不釣魚的熟人作伴。但是大多時候我都是單獨一個人,一想到可以無憂無慮地度過一整天,我的精神就會振奮起來。
那些日子我釣魚的次數非常頻繁,以致釣魚開始占據我全部的生活。工作時,我會把空閒的時間花在思考新的垂釣地點,而不是海灘假期。朋友們有時會冷冷地嘲諷我花那麼多時間待在河邊。一個星期六晚上,當我正要出門去參加一個派對時,才意識到我沒有東西可以帶去送人。匆忙之中,我能想到的只有那天下午釣到的鱒魚,正躺在我的冰箱裡。我在朋友的家門口遞出這份禮物,滿懷驕傲地把一個滴著水的包裹交給他們,他們則是禮貌卻困惑地收下。
在湖邊垂釣的這些日子,不只是單純的童年懷舊。從紐西蘭回來以後,我就一直在黑暗的池子裡繞圈游泳,這些日子也慢慢將我從那池子拉出來。童年時期的釣魚經驗讓我嘗到釣魚帶來的興奮與挑戰,以及對下一次釣到魚的追求,卻很少讓我理解到釣魚能如何放空思緒和撫慰心靈。當我手持釣竿,心思只專注於眼前的事物時,干擾和有害的想法就會消退—起初只是那個下午,但漸漸地,這種效果也延續至一整個星期。我的焦慮會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我對觀察水面、聆聽水的樂音,以及解讀那些提示在何處及何時拋投毛鉤的線索的需要。我學會愛上釣魚的單純感受:置身於一個其他事物都不重要的環境中,你腳下的水從你存在以前就一直這樣流淌著,而且在沒有人記得你以後還會繼續流淌。
重新拿起釣竿也讓我想起真正的自己:一個堅定獨立、雙手靈巧、有能力立定方向的人。垂釣幫助我記起我能做的事和我想做的事,減少那些為出錯的事和無法改變的決定而痛苦所占據的心理空間。
我不在河裡釣魚的時候,就在思考下一次可以去哪裡、我想造訪的河川,以及我想試驗的技巧。我很少有不在想釣魚的時刻。在一次和朋友去挪威健行的旅途中,我堅持要在一條河邊停下來,因為我看到了一根差不多能做成釣竿的樹枝。儘管我們沒有釣魚的計畫,我還是把帶在身上的捲線器接上,然後把釣線甩到水面上。令我欣喜的是,一條小褐鱒探出水面,咬住了我的毛鉤。
即便是我陪朋友去見一位通靈人,並決定為自己算命時,釣魚也離我不遠。我喝著茶,看著被發到我面前的牌,懷疑除了一連串模糊不清又難以驗證的預言之外,我還能聽到什麼。我生命中有某個人在嫉妒我,我不會嫁給我當時的男朋友—─雖然這個最後的預言結果證實是準確的。在她說出最後一句話時,我其實已經快失去興趣了。「我看到的最主要的東西,事實上這是我唯一一直看見的東西,就是到處都是水。我不確定妳是在水中還是在水上旅行,但我看到的就是水。」
通靈人的預視可能是大概的,但當我離開時,我很清楚它可能代表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代表的意義。我找到了能帶領我向前行的目標。當時我還不知道釣魚會成為我的職業,但我已經將它視為重心和抱負的源頭,驅使我不斷需要進步並證明我可以做得更好。為了在我的生命中開闢出一片可以靠自己去打造的天地,在那裡成功是我努力工作的贈禮。垂釣是獎勵和挑戰的完美平衡,可以同時滿足我性格中安靜和喧鬧的一面。到那時我已經確信,沒有什麼事比釣魚更能讓人保持正念、平息焦慮和建立自信了。
最佳賣點 : 宮崎駿推薦 此生必讀
一出版就被查禁的童話;一翻開就顛覆世俗的價值觀
短短1.6萬字潛藏著認識自我、改變世界的力量,讓每個世代的讀者一讀再讀,一再汲取其中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