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gen brauchen klare Ansagen: Ein Ratgeber für Kindheit, Schule und die wilden Jahre
作者 | Reinhard Winter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30年實踐之作!◎跟兒子說話不要碎唸,多用重音、適時停頓,直接說指令。◎男孩愛唱反調是天性。少年個性衝,和睪固酮有關。 |
作者 | Reinhard Winter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30年實踐之作!◎跟兒子說話不要碎唸,多用重音、適時停頓,直接說指令。◎男孩愛唱反調是天性。少年個性衝,和睪固酮有關。 |
內容簡介 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30年實踐之作! ◎跟兒子說話不要碎唸,多用重音、適時停頓,直接說指令。 ◎男孩愛唱反調是天性。少年個性衝,和睪固酮有關。先理解他的身體情緒。 ◎跟女生相比,國文特別爛?這叫性別科目──因為他擔心被笑書呆子。 ◎沉迷網路、打遊戲?允許他一週玩兩次,一次玩多久時間?年齡除以10。 作者是德國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萊因哈德.溫特(Reinhard Winter), 德國杜賓根大學(Eberhard Karls Universitaet Tuebingen)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 深耕男性及青少年諮詢經驗超過30年,因長期為學校和社工機構提供建議, 深受家長、老師、教育工作者的好評。 經常有男孩的家長問他:「教兒子真的和女兒不一樣嗎?」 答案是肯定的。 女孩比較願意遵守規定,養育女孩,多數時候給予照顧即可。 但對男生來說,他們天生坐不住、好勝心強、到處搗蛋、不想遵守學校體制…… 格外需要父母明確的指令來引導。 作者除了深入探討男女身心上的差異, 更從探討男孩特質、提升成績,到控管手機, 教你順著天性,像打怪一樣,收服各階段難搞男孩。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 跟兒子說話,語氣要加重音並且停頓,他才聽得進去。 嚴父配慈母,孩子會不知所措,所以管教標準要統一。 作者提醒所有家長,不要太早把孩子,特別是男孩當夥伴。 你要明確告知他:「在你18歲以前,我都是你的老闆。」 還是講不聽?怎麼懲罰最有效?作者用對話示範。 ◎訓練他成為男人,不是大男人 明確要求他分擔家務,不管他願不願意。 母愛很偉大,但不能缺乏界線,不想養出媽寶,媽媽該避免哪些NG教養? 一回家就把自己鎖房內?進入青春期,他的房間就是「他的」, 這是他的領域,父母必須放手。 啥時你才能管教? ◎那些被3C餵養長大的男孩 男孩在3C上花費的時間,比女孩高出2.5倍,怎麼設界線? 允許他一週玩兩次,一次玩多久?用他的年齡除以10就是被允許的時間。 (完全禁止不准玩,他照樣會到朋友家玩。) 能不能帶電子產品去學校?聽聽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怎麼說。 ◎不要害怕對孩子說「不行」 父母不必是聖人,有衝突的教養才正常,沒有衝突,比衝突更嚴重。 媽媽對兒子、爸爸對兒子,該怎麼說指令,他才會聽。 兒子直接回嗆?情緒別失控,冷靜的說:「我再想想,稍後再談。」 教兒子真的和女兒不一樣嗎?是的。 德國最知名專家30年實踐:順著天性對他說指令, 他會成為有勇氣、韌性、溫度的男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萊因哈德.溫特(Reinhard Winter)德國知名男孩教養專家、德國杜賓根大學(Eberhard Karls Universitaet Tuebingen)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在男孩和男性問題諮詢、研究以及社工從業資格評估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並長期為學校或社會機構提供青少年、性別議題的諮詢。同時也是暢銷書作者,備受家長、兒童心理諮詢師、教育工作者的好評。【譯者簡介】任潔德國弗萊堡大學(Universität Freiburg)心身醫學博士、精神科主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皓潔德國威斯巴登市(Wiesbaden)醫院精神與心理科醫師、系統家庭治療師。同濟大學醫學博士。
產品目錄 推薦序 男孩需要什麼?明確的指令/家瑢前言 男孩從來不是問題製造者第1章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1. 父母太在乎成績,孩子容易叛逆2. 在你18歲以前,我都是你的老闆3. 跟兒子說話時,加重音並且停頓4. 嚴父慈母標準不一,孩子會不知所措5. 不要太早把孩子當成夥伴第2章 先別氣,同理他的身體情緒1. 少年個性衝,和睪固酮有關2. 愛唱反調?男孩行為偏好衝突3. 穿衣要顯瘦,脫衣要有肉 4. 過度運動,有時是一種逃避5. 男性特質,就像一塊蛋糕6. 與母親的依戀與疏離7. 爭執與衝突,不是壞事8. 最好的讚美:「你很好,你是個好男孩。」第3章 訓練他成為男人,不是大男人1. 明確要求他分擔家務2. 母愛不能缺乏界線 3. 他的房間,就是他的領域第4章 家長和老師要站在同一條船1. 男生不在意分數很正常2. 不要輕易給他貼標籤3. 對學校的印象通常都不好4. 學校意味著標準化,很多人不適應5. 關心和責任,要有明確界線 6. 鼓勵要精確,具體說出細節7. 男孩特別需要安靜的空間8. 當孩子在家謾罵老師,你一定要制止第5章 那些被 3C餵養長大的男孩1. 電子產品不是妖魔鬼怪2. 善用多巴胺3. 允許他一週玩兩次4. 可以使用的時間:年齡除以105. 青少年每6人,就有一人被霸凌6. 電子產品到底能不能帶到學校?第6章 不要怕對孩子說「不行」1. 作為兒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2. 學校對他們來說,無趣的可憐3. 與其保護,不如鼓勵他冒險4. 沒有衝突,比衝突更嚴重5. 明確的說「不行」6. 有衝突的教養才正常7. 下達指令的四種組合8. 不應把扣零用錢,當作懲罰第7章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1. 問問兒子:「你覺得我是什麼樣的爸爸?」2. 父母不必是聖人,也不需裝作聖人3. 別做分心型父母4. 指令越簡潔,效果越佳5. 保持冷靜:「我們稍後再談吧。」6. 男孩如何學會尊重?7. 先建立好關係,才能討論規則 後記 引導男孩前,父母先照顧好自己致謝
書名 / |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 |
---|---|
作者 / | Reinhard Winter |
簡介 / |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30年實踐之作!◎跟兒子說話不要碎唸,多用重音、適時停頓,直接說指令。◎男孩愛唱反調是天性。少年個性衝,和睪固酮有關。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4803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48032 |
誠品26碼 / | 2682897826000 |
頁數 / | 33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 x 21 x 1.68 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598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
男孩需要什麼?明確的指令
正向教養講師/家瑢
在教養的旅程中,男孩總是比女孩帶來更多挑戰。
我懷孕時,身邊的人只要聽到寶寶是男孩,就會說:「兒子會比較調皮一點。」甚至安慰我:「以後辛苦了。」孩子出生後,這句話真的應驗了。隨著他一天天長大,挑戰也越來越多。在教養男孩的路上,我常常需要在愛與規範之間找尋平衡點。
還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們剛搬進新家,生活作息完全被打亂,許多原本的規則也在那段時間妥協了。孩子似乎察覺到這些變化,開始不斷向我要求更多,這讓我感到疲憊不堪。直到拜讀了《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才讓我重新找到方向。書中提到的精華理念,幫助我重新與孩子討論每日作息,並一步步建立起生活規範。僅僅不到兩週,我和兒子就能完美的互相配合,這讓我深深感受到清楚規範與情感連結的力量。
本書不僅為父母提供縝密的理論,更帶來許多具體案例與實用的操作建議。例如,許多家長心中的難題:該怎麼建立幼年時期的規範?如何平衡使用3C產品,同時也能幫助孩子提升學業責任?甚至為孩子未來的青少年階段做好準備。這些內容既實用,又充滿了智慧。
對於「明確指令」這個概念,許多家長可能會誤解為「命令」。但書中提醒我們,真正的明確指令,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注。當我們希望孩子聽從指示時,不是從遠處呼喊名字,而是走近他,輕拍肩膀,注視他的眼神,讓他注意到我們,再給予清楚的指令。這樣的細節,看似簡單,卻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關鍵。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家長們最常問:「要怎麼改變孩子的行為?」而我總是反問:「你和孩子的關係是否夠緊密?」本書正是如此,既提供具體有用的育兒技巧,也不斷提醒,連結並不是一種方法,它是一份愛。只有當我們先與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基礎,才有可能真正影響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們成長為自信、有責任感的獨立個體。
書中的七大引導關鍵技巧,是全書的精華。每小節的內容都不長,卻充滿了養兒智慧,讓人在資訊傳遞快速的時代,也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正如書中提到的:「遇到棘手的狀況,最好能慢下來。」這樣的提醒,讓人除了學會如何教養孩子,也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我相信,翻開本書的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找到啟發,幫助更多男孩在愛與規範的陪伴下,成長為獨立、自信的男人。
內文 : 跟兒子說話時,加重音並且停頓
語言傳遞出的不只是拼湊起來的話語,更是一種關係。
除了詞語和句子,父母也可以透過肢體語言傳達:「嗨,我親愛的孩子,我在這裡帶領你。」為了讓男孩充分理解,請務必用好理解的句子、清晰的言詞與真誠的態度來傳達。
如果兒子確定收到訊息,那就沒問題;但若溝通卡關,我會建議家長觀察自己的肢體語言是否需要做出調整。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思考自己說的話:他懂我想表達的嗎?領導型父母,會有重音與停頓,這樣男孩的大腦就可以跟著父母思考。
直接說出你想說的話,這就是「明確引導」
孩子越「歡」,你要慢處理
好的領導者,往往善於安排自己的時間。一個努力、穩定、具有領導風範的家長,能認真面對自己的角色,在兒子需要時,有意識且慷慨的把時間交給他。反之,如果家長經常焦頭爛額,在與兒子發生衝突時,像是不守規則、不肯好好寫作業,這會讓家長有壓力,反倒一時反應不過來。
遇到這種棘手的情況,最好能慢下來,或者是用慢動作做出回應,這樣可以幫助你與孩子更順利進入狀態。於此同時,有耐心、有毅力,也是領導力重要的面向,具有強大特質的領導者都明白,孩子總有一天會學會,何不給孩子多一點耐心?
在某次研討會上,有位父親告訴我:「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是必須對兒子說:『把洗碗機裡面的餐具拿出來。』一開始,他總會大發牢騷,直到某一天,他突然說:『好的,我去做。』然後也真的去做了!我不敢相信,現在他會自動自發,直接清空洗碗機的碗盤。我耐心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
在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而尊重正是平等的真正體現。當一個男孩感到被尊重,他和父母就能相處得更好。
什麼叫尊重你的兒子?這意味著要認真對待他、了解他、同理他的需要,關注並接納他的獨特性。尊重你家裡的男孩,將幫助他們看見、欣賞自己的美好、知道自己其實是什麼樣的人,又有哪些進步。
隨時提醒自己尊重孩子,不只是在建立信任,孩子也一定會感受到。
我喜歡父母與兒子可以對等交換意見的關係。舉例來說,有些父母在和兒子說話時會蹲低身子,讓兩個人維持在同個高度。這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也是領導力的一種展現。
重複規則或幽默,怒氣消一半
人與人一起生活,需要規範和協定。成年人知道哪些規定是約定俗成,哪些是不論到哪都適用的規範,因此,父母有責任幫助男孩學習這些規範。
首先,要反覆強化這些規則,直到它在男孩的記憶裡生根萌芽,這需要一些時間。父母的領導力,同樣也展現在他們如何看待規矩,包括怎麼討論與制定,以及面對孩子遵守或違反規定時的回應;這個時候,正是發揮領導力的關鍵時刻。無須大驚小怪,也不用想得太嚴重,多數情況下,規則被破壞並不難解決。
男孩會注意到自己哪裡做錯,所以大可不必一開始就大動干戈或懲罰。規則是達成管理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要談帶領,就要有規矩,為了達成良性結果,有時需要動點腦筋。男孩會在重複學習中習得規範,舉例來說:「晚餐後請幫忙收拾桌子,收拾完就可以去操場玩。」
一般來說,重複幾項固定的規則或用幽默的方式傳達訊息,再適度表態自己的不悅都是有效做法。此外,當父母干預男孩迷戀某些事物時,也能幫助他們建立規範,比如:「你今天怎麼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關掉電視?既然這樣,你明天就不能看電視。」
作為家庭的帶領者,父母經常受到挑戰很常見。
以下兩種衝突可以很快的點燃雙方的怒火:學校以及社群媒體,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逐一介紹。
總而言之,男孩需要正向的帶領與明確的引導,同時也需要建立其他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均衡營養、多元活動以及適度運動;在課餘時間,男孩可以學習樂器或參加各式社團活動。
不過,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令父母苦惱的事,像是如何保持廁所清潔、打掃環境、飯桌上的規矩、性行為、酗酒等。在家庭生活中,你會發現許多年輕父母常常掛心卻又不斷受到孩子挑戰,這些話題或許會讓你面露難色,但正是最需要你展現領導力的時刻。
注意的是:領導力不是萬靈丹,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它無法替代其他需求。例如:父母的愛與平靜、人格和自信。領導力亦無法取代肢體接觸、對身體的關注和溫柔。一個生活在貧窮中的男孩,能幫到他的不是更多的引導,而是實際改變其經濟狀況。
如果男孩的父母整天爭吵不休,或是雙方離異,這對男孩來說無疑是一場危機,再好的領導力也無濟於事,男孩需要的是支持。對於未來沒有願景、沒有信心的男孩而言,談帶領是空談;此外,男孩被同儕排擠時,僅靠領導力也難以解決,還需要給孩子安全感與歸屬感。所以,領導力不是萬能,但沒有領導力是萬萬不能。
母愛不能缺乏界線
多數情況下,母親傾向於過度照顧兒子,使他們無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過度的母愛和照顧,正是將男孩養育成任性小王子的原因之一。這種現象當然也存在於所有孩子身上,也有母親會把女兒寵上天。這些個別現象的背後,隱藏著一種更大的趨勢,即大多數母親和孩子之間都缺乏明確的邊界。
這不是無意識的選擇,而是出於天性。以下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尤其是面對更暴力、更衝動的男孩,母親很少要求他們參與某事或是自力更生,因為她們想避免可能帶來的衝突。
如果每項要求都需要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母親就懶得再說了,為了避開這種衝突的關係,於是她逐漸降低期待:「我還不如自己做!」——這可以理解,但這也成了一種藉口,因為從長遠來看,這種輕而易舉的放棄只會害了他們的兒子:讓他們安於享樂,無法培養出完成任務的動力。
相反的,有些母親把女性化的處理方式帶入與兒子的關係中,因此過度照顧兒子。也許這是我們文化中老掉牙的尊老愛幼觀念,也許是因為母親認為兒子很脆弱,需要更多的幫助。
事實上,與女性相比,男性的發展普遍較慢,因此,也容易延長母親照顧兒子的時間。然而,這兩種原因對男孩來說都有害。當母親過度參與男孩的生活起居時,男孩自己承擔的責任會越來越少——現在是一些日常任務,以後可能就是整個人生。
就男孩而言,他們也會積極配合這種關係,這與他們童年時矛盾的想法有關:既想要「娶」母親,又會迎合母親的行為。這種源自童年的情結在母女關係中較難察覺。
當然,這也與父母的分工有關——母親可能是全職,或部分時間在家照顧孩子,而父親則通常是全職工作,因此這多少會影響到男孩。母親總是在場,她們的無所不在和有求必應,無形中降低了自身的地位。
就像市場經濟中的供需法則,無條件供應就和供過於求一樣,這也讓母親的身分貶值(可能是因為傳統的母性觀念,要求她們對家庭無條件的奉獻)。
如果男孩認為母親理所當然該圍著自己打轉,那麼母親就成了他專屬的服務人員。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男孩,往往容易依賴、缺乏獨立性。
此外,母親若對自己照顧不周,總是犧牲自己來照顧孩子,會讓孩子內疚,進而形成模糊的關係和畸形的依賴。
男生不在意分數很正常
如果家裡的男孩一點也不在意成績,這其實很正常,特別是在青春期開始的時候。有好成績未必能給男孩帶來實際上的好處,被稱作「書呆子」反而更容易被排擠。
然而,父母對學習和成績的態度卻很明確:男孩在學校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盡全力取得好成績。這種態度往往讓孩子感到厭煩,即便許多父母一再強調,只要有成績好,他們就不會再碎碎唸。
一般來說,只要沒有什麼太大的意外,孩子大都能平靜度過學校生活。但,一旦男孩在校表現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許多父母會變得歇斯底里,甚至不知所措。他們對孩子期望過高,總是既擔憂又焦慮,深怕孩子無法成為自主獨立的男人。於是,父母便不自覺的將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 ─因為他們自己做不到。
如果這些男孩無法達到成年人的期待,往往就會出現健康問題或啟動防衛機制,以父母不樂見的方式回應。
對男孩來說,學業成績固然重要,但這畢竟不是全部。在學校裡,認知性(按:指直接透過閱讀或聽講來接收訊息)的學習常被過度強調。男孩真正需要的是,在學校或其他地方學習到未來需要的技能與能力。
討論男孩學業成績,通常圍繞著兩個問題:為什麼他們的學業表現普遍不佳,以及為什麼男孩的成績總是比女孩差。單從認知條件來看,情況本不該如此,因為男女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不大。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觀點也毫無根據。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即使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男孩的考試成績仍略遜於女孩。
長期以來,男孩的平均閱讀能力也比女孩差;有些男孩在課堂上經常搗亂,放學甚至還得回家補進度。像輟學這樣的極端情況,男孩的比例也相當高。男女在語文和數學成績上的差異更明顯,但這與天賦無關。這些科目更像是「性別領域」,性別刻板印象,許多男孩擔心,過度熱衷語文且表現良好,會被認為是書呆子或娘娘腔。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並非所有男孩都有學習上的困難,只是有些狀況特別棘手,例如,有移民背景、在小學期間很常被留級,成績長期不理想;或是來自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家庭。此外,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的男孩,成績也普遍較差。當然,個體差異也不容忽視,這些現象提醒我們:男孩需要學校和家長針對性別提供更多支持。
男孩在學校的表現,和他們與成人之間的關係密切相關。這不僅是男孩與老師之間的問題,家長也扮演關鍵角色。因此,我們應該深入探討,為什麼有些男孩能在學業上表現穩定,這些男孩的父母到底做對了什麼。
最佳賣點 : 德國最知名專家30年實踐:
順著天性對他說指令,他會成為有勇氣、韌性、溫度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