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遊灣區: 廣州
作者 | 陳萬雄/ 主編; 劉集民/ 編撰; 小白楊工作室/ 策劃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穿越歷史遊灣區: 廣州:廣州作為嶺南地區的首府和樞紐,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三百餘年的歷史。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歷史上長盛不衰的對外貿易城市。本書帶你徜徉這座南 |
作者 | 陳萬雄/ 主編; 劉集民/ 編撰; 小白楊工作室/ 策劃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穿越歷史遊灣區: 廣州:廣州作為嶺南地區的首府和樞紐,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三百餘年的歷史。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歷史上長盛不衰的對外貿易城市。本書帶你徜徉這座南 |
內容簡介 廣州作為嶺南地區的首府和樞紐,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三百餘年的歷史。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歷史上長盛不衰的對外貿易城市。本書帶你徜徉這座南陲明珠、千年商都,在珍貴的歷史遺跡中窺見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感受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的嶺南文化;了解大灣區的城市風貌,認識國家與地區的發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主編陳萬雄博士,歷史學家、資深出版人,歷任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總經理、董事長,以及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總裁。主要著作包括:《歷史與文化的穿梭》、《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源流》、《讀人與讀世》、《陳萬雄集》(東莞學人文叢)、《三國傳真》(一套四冊)等。
產品目錄 序:舊邦新命的大灣區導言:五羊銜穀、南國名都——廣州第一章:先秦印記○五羊銜穀、萃於楚庭的傳說○西漢時期的南越國專題:南越國史專題:靈渠之於嶺南第二章:史跡印記○南越王博物院(南越王墓)專題:南越遺珍○南越王博物院(南越國宮署)南越國宮署遺址嶺南珍寶——南越木簡南漢宮殿遺址南漢十六獅柱礎○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南漢二陵博物館第三章:交流印記○禪宗初來——華林禪寺○中國最早的清真寺——懷聖寺○海洋貿易的橋頭堡——南海神廟小話題:中華文化的包容——番鬼望波羅第四章:商都印記○北京路○大佛寺○廣州都城隍廟○天字碼頭 ○書坊街 專題:越秀古書院——全國罕見的書院羣 第五章:安居印記○沙灣古鎮○何氏大宗祠——留耕堂○餘蔭山房○陳家祠○西關大屋第六章:百工印記○石灣陶○灰塑○磚雕○廣東木雕○象牙雕 ○廣繡○廣州漆器小話題:「蕃禺」漆奩第七章:海貿印記○開洋裕國○黃埔古港○十三行○十三行的覆亡○世界貿易中緊俏的「中國貨」外銷瓷卜瑞斯扇通草畫專題:西學東漸○沙面——廣州的租界○廣州三塔蓮花塔琶洲塔赤崗塔
書名 / | 穿越歷史遊灣區: 廣州 |
---|---|
作者 / | 陳萬雄 主編; 劉集民 編撰; 小白楊工作室 策劃 |
簡介 / | 穿越歷史遊灣區: 廣州:廣州作為嶺南地區的首府和樞紐,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三百餘年的歷史。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歷史上長盛不衰的對外貿易城市。本書帶你徜徉這座南 |
出版社 /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8862023 |
ISBN10 / | |
EAN / | 9789888862023 |
誠品26碼 / | 2682627995006 |
頁數 / | 128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6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 舊邦新命的大灣區
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大灣區」,從地理範圍以至歷史文化,與「珠三角地區」、「廣府地區」、「嶺南地區」相差不遠。「大灣區」這張新名片,其實是歷史文化悠久的「舊邦」,是國家發展宏圖而賦予新的使命。
追溯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進程,或者從世界文明史的角度,「嶺南地區」、「廣府地區」、「珠三角地區」,在推動歷史的發展、文明的創造,一直擔當過重要的角色。以珠三角洲為核心的「嶺南文化」,乃中國「一體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結構體系的重要一元。但長久以來,普遍視之為中土的邊陲地區,屬邊緣文化。這樣的認識既不完
整,也不充分,更不能從「嶺南地區」、「廣府地區」、「珠三角地區」歷史文化的本身,去說明它在建構中國歷史文明上曾起過的重大作用。
先秦時代的「嶺南」,也稱為「南越地區」,是一個大區域概念,包括了現在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等地方。《呂氏春秋》統稱在其地的族羣為「百越」。「百越」各族羣在四五千年前,就先後建立了許多方國。其中以今日廣州為中心的地區稱為「番禺」。進入戰國時期,嶺南地區新崛起了「西甌」與「南越」兩個方國,逐漸吞併其
他細小的方國,佔據了整個嶺南地區。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年),派大將屠睢、任囂、趙佗率兵南征嶺南。及後於公元前214 年,將整個嶺南地區納入秦朝的版圖,並設置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奠定了今日嶺南的基本範圍。公元前209 年,中原爆發反秦起義,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兼併嶺南三郡而建立了南越
國。南越國作為一個地方政權長達九十多年,到西漢漢武帝才重歸中央政府的管轄。自此,嶺南地區一直納入中央王朝直接的管轄區域。
早在東漢起,每逢中原喪亂,中原居民就會大量南遷,輾轉流寓於珠三角洲。珠三角洲逐漸發展成為漢族居民為主體的地區。人口大量增加之外,也帶動了珠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文化教育進步,並與當地本土文化風俗進一步融合,逐漸形成自成特色的嶺南文化。唐以後,中國發展中心南移,嶺南地區尤其珠三角地區,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顯得愈益重要。
隨着近世世界海航的打開,洲際貿易開通。珠三角洲地區成為了中國最早與世界海洋交通和洲際商貿的前沿地區。由於洲際貿易的開通,文化交流也日漸頻密起來。在珠三角地區,我們仍不難見到其間留下的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交流的遺跡,是洲際文化交流的實物證據,也成為中國與世界的珍貴文化遺產。
19 世紀,面對西歐工業化而啟動的近代化和帝國主義向外侵略的大潮,珠三角洲也是中國最早受到侵略與最早步趨近代化的地區。在這樣的世界大歷史背景下,珠三角洲地區在近百多年中國歷史變革運動中,一直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從而影響了全國歷史的發展。
到了1970 年代、1980 年代,中國開始對外開放,實行四個現代化,珠三角洲再次成為了中國開放的先驅與推動現代化的前沿地區。在短短幾十年間,創造了人類歷史與文明發展的一個奇跡,至今仍方興未艾。
以上簡單的素描,旨在指出「嶺南地區」、「珠三角洲」、「大灣區」,是認識中國歷史文化以至人類世界文明的發展,不可忽略的地區。
嶺南文化,承襲中原文化之精粹,融和本土之根本,廣納四海之新風,融匯昇華,自成體系;並以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等特點,在中華文化之林獨樹一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這是我們應該認識的。以嶺南文化為核心的大灣區,在未來的發展中,自能發揮重大的作用。這是我
們所期望和努力的。這就是我們編撰這套《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的目的。
主編 陳萬雄博士
2024 年5 月
最佳賣點 : 獨特編排——紙上深度遊模式,領略大灣區城市歷史文化
豐富圖片——大量文物與實地拍攝照片
有趣歷史——敘述史實與趣味知識結合,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