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直送: 拆開華麗的包裝紙, 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 (第2版) | 誠品線上

東京直送: 拆開華麗的包裝紙, 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 (第2版)

作者 張維中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東京直送: 拆開華麗的包裝紙, 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 (第2版):拆開華麗的包裝紙,∖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旅人好奇卻沒被解答的提問,來自日常中微小卻巨大的線索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拆開華麗的包裝紙, ∖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旅人好奇卻沒被解答的提問,來自日常中微小卻巨大的線索 在東京的日常裡,他看見繁華背後的執著與細節,以及不為人知的滋味。張維中以每篇千餘字的散文,帶出城市和人的微妙互動。「除了從日常小事窺看跨進令和時代的東京,是否習性有異,敏感的寫作者也沒錯過隱藏四季遞嬗中的訊息,一如日本短歌必含『季語』,季節既是穿戴在街頭的花葉顏色枯榮,也是生活其中的人們,體膚心緒的潮汐高低。與純粹介紹日本文化的專書不同,《東京直送》毋寧是張維中以自身所歷,加進身旁日本同事、朋友所回饋,必要時結合新聞報導數據做為輔助,而裝箱為一份帶有私人情感的東京見聞錄。」——引用自【自由副刊・愛讀書】新書推薦文《東京直送》是一本文學散文集,也是東京文化觀察書。書中不僅描繪東京人和城市的微妙互動,還忠實紀錄了新冠疫情期間的東京現場,在後疫情時代讀來,如同打開一扇重新理解東京的窗口,帶領讀者看見繁華背後的真實與溫度。▍丟不掉的日式執著・搭新幹線入座的瞬間,一秒看出誰是日本人,誰又是外地人。・網路通信已到了5G時代,唯有日本的公司還堅持回信要用傳真機!・從日誌手帳到履歷表,散發出日本人愛紙也愛手寫字的溫暖偏執。▍拆開華麗包裝,看見真東京・「會鞠躬的印章」是日本職場的都市傳說。印章和人,都得學著鞠躬?・每當下過雨,滿街盡是被丟棄的塑膠傘,那就是日本最不環保的時候。・日本人一但失去「SOP說明書」,就失去應變的能力。▍四季流轉的東京・日本的雪分成濕雪和乾雪,在東京想見積雪,就得知道往哪個方向去才行。・「五月病」、「五月蠅」……日文中關於五月的名詞都不怎麼美好。・台灣四季不分明,秋天總被曖昧帶過,直到住在東京才看見秋日的獨有表情。▍飲食好日子・日本人愛咖哩,愛到發明出只有在日本才能吃到的限定版印度烤餅。・和菓子、味噌湯和飯糰,這些和食美味,日本年輕人漸漸不愛了嗎?・能說出「我最愛的台灣小吃是麵線!要香菜!」的日本人是殿堂級哈台族。▍東京,日常直送・每逢三月到五月,要小心東京公寓陽台上掛著的衣架會莫名地消失不見。・車尾掛著兩個紅燈籠,沿街移動叫賣的拉麵車,竟會在東京都心出現,顯得好夢幻。 ・日本提款機真貼心,零錢鈔票可存可提,連換存摺都幫你自動完成。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張維中以東京為生活據點,書寫一系列的跨城市文化觀察,出版類型除散文、旅記以外,橫跨小說、童書與繪本,曾獲金鼎獎。代表作有散文《東京模樣》、旅記《日本,旅人的形狀》、《日本小鎮時光》、《東京半日慢行》、小說《划船去摘星》、《不在一起不行嗎?》和少兒繪本《麒麟湯》等書。張維中官方網站:www.weizhongzhang.comFB:張維中。東京模樣IG:@weizhong925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Part1.丟不掉的日式執著餐廳總是上冰水就愛傳真機 微妙的入座儀式帶薪休假的罪惡感 全年無休的殘酷最愛鄧麗君生活的小禁忌不愛生日太驚喜微妙的外來語:蘋果、林檎與阿婆滷大叔的小確幸旅人追求住宿的差異蓬勃的手帳文化敗部復活的手寫熱潮Part2.拆開包裝見真章下起雨的時候會鞠躬的印章危險置物櫃公共電話前傻眼 圖書館裡的事背著竹籃的狗:犬張子火車是魔幻的大人味的世界青春,日本人的二十歲情懷當天災成為常態忽然遙遠的日本怎麼了,日本?自肅與待機脫序暫停的世界Part3.四季流轉的東京東京,大雪過後豬突猛進又逢櫻花季櫻花盛開的麻煩事五月的日語颱風一過熱死人的東京日傘男子推廣隊看花火最美的角度過夏天的方式秋日,知性與感性的收穫關東煮的季節銀座聖誕Part4.飲食的好日子日本人的年菜吃七草粥的日子 日本限定版印度烤餅半炒拉麵中秋吃漢堡愛吃牛的日本人日本的早餐馬肉痠痛貼布一人前湯湯水水的冬天失寵的和菓子遠離味噌湯和御飯糰日本珍珠奶茶風潮日本人最愛的十樣台灣飲食在東京吃台菜Part5.東京,日常直送陽台衣架失蹤事件陽台上的螢火蟲沒有電梯的公寓才高級?日本公寓生活記趣移動販賣車生活味的百圓商店令人敬畏的提款機東京老鼠不願面對的小強電扶梯的速度窩在雲端空間走在高架橋下小野君的生存之道 風的使命感後記 東京直送

商品規格

書名 / 東京直送: 拆開華麗的包裝紙, 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 (第2版)
作者 / 張維中
簡介 / 東京直送: 拆開華麗的包裝紙, 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 (第2版):拆開華麗的包裝紙,∖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旅人好奇卻沒被解答的提問,來自日常中微小卻巨大的線索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669778
ISBN10 /
EAN / 9786267669778
誠品26碼 / 2683010423007
頁數 / 27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
級別 / N:無
重量(g) / 388

試閱文字

自序 : 【後記】東京直送

每到下午三點多,在晴朗的午後,太陽會走到陽台能望見的遠方。

我所居住的樓層在公寓四樓,見不到天際線,而四周高樓包圍,太陽的行走路線多半會被樓房給遮蔽。然而,唯有在下午三點多時,在一段樓與樓的縫隙中,太陽會現身。

在那個時候,我會特地拉開落地窗簾,邀請日光入座,看見它瀟灑地穿越清澄的空氣,照亮起整個空間。縱使僅僅只有半小時的日照,在盈滿著療癒感的氛圍中,不知道為什麼,我常常覺得這一刻「很東京」。我偶爾在想,倘若有一天我回想起在東京生活的日子時,這一幕或許將是很重要的場景。

自從二〇〇八年移居到東京以來,晃眼就過了這麼多年。即使已經在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時至今日,我對東京依然有著十分複雜的情緒。

說起「東京」的時候,你最先想起的又會是什麼呢?

在許多東京的壽司店門外,常常能見到商家貼著一張告示,標榜自家食材來自於豐洲或築地直送。直送,這兩個字嚴格說起來並非中文,而是取自於日文的漢字辭彙,指的是將物品「直接送到對方手中」,多用在漁獲蔬果及食材的宅配,強調一收穫就從產地快遞到府,內容物的新鮮不失真。因此「東京直送」這本書想借用這樣的說法,希望透過我的文字,將東京這座城市裡發生的點點滴滴,不失真的,遞送到讀者的眼前。

《東京直送》是一本文學散文集,也是東京文化觀察書。書中寫下的是我個人的生活,但同時也觸及了在我眼中的東京人和城市的微妙互動。

書裡有許多無論經過多少年,都很難改變的人際關係、文化落差與社會習俗以外,還觸及不少當時下筆的時事。

這本書成書於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忠實紀錄了新冠疫情期間的東京現場,在後疫情時代讀來,希望如同打開一扇重新理解東京的窗口,帶領讀者看見繁華背後的真實與溫度。

事過境遷,新聞雖然已成為歷史,但也是為這變動的城市留下紀錄。經歷過那些事件的我,激起的情緒,最真實的喜怒哀樂,我想是不會因時間流逝而失去「賞味期限」的。

丟不掉的執著,往往來自於日常中微小卻巨大的線索。拆開日本華麗的包裝紙,發現東京很頑固又不失可愛的真實面。希冀個人的生活書寫及城市觀察,能為在乎這座城市的人,發掘出更難忘的東京模樣。

試閱文字

內文 : 01. 丟不掉的日式執著

●微妙的入座儀式

到日本自助旅行的人,多半會嚮往安排一趟新幹線的鐵道旅程。在車站月台挑一款別緻的鐵道便當,再從琳瑯滿目的自動販賣機裡選一罐飲料,坐進窗明几淨的車廂裡,一邊品嘗飯盒裡凝縮的和食美味,一邊看窗外呼嘯而過的風景。那一刻應該很能體會,所謂旅行的愉悅,從來不是來自於什麼激動的狂喜,而是在移動當下,這樣一段平穩且靜好的醞釀。

說到搭新幹線,光是從入座這件事,就可以立刻分辨出誰是日本人,誰又是外地人。每個人都很習慣在搭車時,一入座就先調整椅子,把座椅往後稍微傾斜一下才感覺坐得舒服吧?要是在搭新幹線時,看見那種頭也不回,直接就把座椅往後倒的人,十之八九就是外地人了。

日本人習慣在搭乘交通工具要傾斜座椅時,會很慎重其事的回過頭,向後座的人說聲:「不好意思!座椅要往後倒了。」也許有些人因為內向,只會含糊地說聲「不好意思」而已,但肯定都會翻過身向對方點頭致意。

見過很多次,後座的人陷入天荒地老似的昏睡,甚至座位上根本沒有人,前座的人還是行禮如儀。每當深夜搭新幹線遇到這種情況時,都不免令人狐疑會不會那個我以為的空位,其實前座的人確實看到了些什麼呢?畢竟日本最不缺的就是鬼故事。

搭新幹線時經常會把椅背上的桌子放下來擺飲料和食物,或者放筆記型電腦工作的關係,所以若不事先知會或注意,猛然把座椅往後倒,便會把後座的人給嚇一跳。說到底是有這麼容易被嚇到嗎?還真的是。日本人為什麼那麼愛貓?我以為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性格真的還滿像是貓的。對於周圍敏感,很體貼的懂得察言觀色,但也很神經質的容易被預期外的行為給驚嚇到。因此不少剛搬來的朋友,會向我抱怨不適應這裡的生活,不知道如何跟日本人相處時,我常會建議他們不如先養隻貓。

微妙的入座也表現在日本人搭地下鐵。比起台灣來說,東京人在電車上,似乎並不怎麼主動願意禮讓老弱婦孺入座。年輕人佔據博愛座滑手機,旁邊就站著年長者也不動聲色的大有人在。不過,很極端的是卻又有不少人,當他們發現自己坐的位子隔開了左右兩個空位,而眼前正好出現兩個彼此認識的人想入座,卻發現用站著才方便繼續聊天時,那個正坐著的人多半會察覺到,然後體貼的站起來移動,默默挪出一個兩個連坐的空位給對方,好讓他們可以坐在一起聊天。

還有一種狀況。東京的地下鐵跟新幹線的前後座形式不同,都是兩排對坐的無間隔橫式座位。這種座位當然是會跟鄰座的人靠在一起,尤其是擁擠的時段。每當有人入座時,隔壁的人多半會稍微起身挪動一下身子。而入座的人一發現對方挪動身子了,也會很緊張的趕快往反方向移開一點。有時候根本很擠了,有動跟沒動一樣,但大家還是會習慣這麼做,像是反射動作。

日本人天性習慣保持距離,無論是心理或生理上的,更遑論跟陌生人貼得太近這樣的事。但是偏偏電車又總是擁擠,讓大家心不甘情不願的得前胸貼後背。此外,在東京的地鐵上,還常常會見到睡到不省人事的人,把整顆頭倒在隔壁陌生人肩膀上的畫面。被當作枕頭的人其實想抽身,卻大概又害怕猛地離開太失禮,只好保持原狀,面露尷尬的表情。

這些分明討厭卻又無法逃避的事,一種矛盾的共存,竟也始終是東京的弔詭魅力。

這麼不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的民族,想當然耳在傳統的餐廳裡,很少會出現「並桌」這樣的情形。像在台灣的夜市攤位、百貨公司美食街或香港的茶餐廳裡,常得跟陌生人坐在一小張桌椅共食的狀況,在日本少之又少。

餐廳裡偶有一種四人座桌椅,是兩張桌子看似分開來,但其實中間和椅子是整套連起來的形式。七、八年前有個經驗,帶著從台灣來的朋友們到速食店用餐,店裡唯一還能夠容納三人的位子,正是這樣的四人座桌椅。不過,已經有一個女人坐在其中一個位子上了。我還沒來得及向那個人詢問,三個空位是否方便入座,兩位朋友就一股腦兒的坐下去。結果,那個女人立即變臉,一副驚弓之鳥的模樣,瞪了我們好幾眼,碎碎念著幾句日文抱怨起來,把我們都給嚇到。

朋友們一聲不吭入座或許冒失,但說到底其實也不是坐到那女人同張桌子的對面,只是坐到她身旁桌子分開,椅子連起來的空位而已。該說是誰的問題呢?只能說民情不同,人與人之間對於距離感的差異,造就這般反應。

不過,近年來,日本對於並桌用餐的接受度也漸漸有了改變。可能是異國料理愈來愈多的關係,影響日本人的用餐文化。例如在新宿,有一間我很愛吃的泰國菜餐廳,座位幾乎都是大圓桌。你要進來用餐,無論一個人或一群人,都得跟人並桌才行。生意依舊很好,每晚川流不息。

這兩年,甚至出現一間叫做「相席屋」的居酒屋連鎖餐廳。「相席」在日文中就是「並桌」的意思,顧名思義是一間專門並桌吃飯的居酒屋。原來,這是為了促成男女交友聯誼而想出來的點子。只要是女生來店,跟男生並桌的話,女生就能享有免費暢飲飲料的優惠。

以為生意會不怎麼樣的,沒想到廣受歡迎,在全國各地都開設不少分店。因為它精準抓到客層,除了一群愈來愈不知道如何談戀愛的日本年輕人以外,還吸引到了中年也尚未有對象的族群。

在我家附近有很多居酒屋,原本只在晚間營業的,現在白天也會開門,專賣午間套餐給上班族。這些店家的位子都很少,空間也狹窄,但因為人多,老闆就會希望客人並桌。於是,原本在晚上絕對不可能跟陌生人並桌的居酒屋空間,只有在中午,像是一段期間限定的時光,出現大家共享一張狹小桌椅的情形。

有時候就近聽著隔壁客人聊天的話題;有時候察覺對坐的客人在觀察我吃飯的樣子;有時候發覺這個人在偷瞄我邊吃飯邊看什麼小說;有時候發現那個人的手機畫面竟跟我停在同樣的網頁。

許多的人間故事,就在這個並桌的場合,緩緩的從心底編織出來。

沒有微妙的入座,也沒有神經質的介意,在這座過度敏感的城市裡,那一刻,令人忍不住喜歡也珍惜,這樣自然而然的風景。


03.四季流轉的東京

●東京,大雪過後


一夜大雪後的晴朗東京,給人一種大夢初醒,飄飄然的不踏實感。

清晨醒來時,躺在床上,看見日光從窗外竄進屋內,忽明忽暗的,像含蓄地暗示著什麼訊息。好不容易慵懶地從被窩裡脫身以後,拉開落地窗簾,望見昨日灰撲撲的一切,已恢復成清澈的藍天。

雪停了。一場襲擊東京的大雪結束了。風雪來臨與離開的前後兩天,都是非常好的天氣,中間夾了如此極端的天候差異,來去匆匆,因此覺得很不真實。尤其是下在睡前而清晨就停的雪,更是增添了幾分恍若夢境的況味。

然而陽台護欄上厚厚的積雪,畢竟是露了餡。陽光的照射下,一點一滴的融解,像是努力想要消滅掉什麼證據似的,卻因此搞得汗流浹背,很是狼狽。

出門下樓,放眼望去,那些披掛在樹上、草皮上的殘雪,像極了一大群調皮的孩子洗完澡,卻沒有清理乾淨身上的泡泡浴。

光是看,當然充滿趣味,但真要走過積雪的街,可就不是一件稱得上可愛的事了。

氣象報告說,這是四年來東京最大的一場雪。原本預估東京都心的積雪是五到十公分,結果最終達到了二十一公分。

東京很少會下這種規模的大雪,一般人家裡絕少備有鏟雪的工具,當然也不會有雪靴。如果沒有好心人剷雪,闢出一條好走的路,那麼你就得踩著雪去上班上學。要是傻傻的穿著一般鞋子出門,肯定寸步難行,還沒從家門口走到電車站,雙腳濕透也就罷了,腳趾頭還會被凍傷。

東京的雪,多半是水分較多的「濕雪」。雪停了以後,因為溫度回升,濕雪更易融化。同樣是踩在積雪上,東京的雪會比北海道的「乾雪」更容易弄濕鞋子。因此住在東京,稍微有點經驗的話,就會知道即使不買雪靴,也至少該準備一雙高筒的防水雨鞋。與其說是為了防範豪雨,更是為了因應幾年來才會來一次的大雪。

我的北海道朋友曾告訴我,在他還未搬來東京以前,常看到電視新聞裡的東京人會在雪裡撐傘,他總是百思不得其解。

「戴頂帽子不就行了嗎?雪飄在身上頭上,拍拍就掉了。」他說。

但是,後來當他實際體驗到東京的雪以後,才知道這裡下的濕雪,要是不撐傘的話,很快就會變成一塊像是被泡水浸爛的北海道馬鈴薯。

另外,同樣的積雪厚度,如果是在北海道,狀況和東京亦大相徑庭。因為北海道早就習慣多雪,所以無論是從居民、住宅、道路或到各種交通設施,都會特別針對積雪做防範。

每當預報東京要下大雪前,每一家電視台的新聞報導都顯得特別緊張。在雪國居住的日本居民,常在網路上笑話東京人過度焦慮。其實只是因為跟北海道、東北和新潟這些地方相較之下,東京的一切,對於大雪都顯得脆弱許多。況且東京的交通主要依賴大眾運輸工具,只要某一條電車或公車線路停擺,就會造成上萬人的「歸宅難民」。

東京的公司行號從未放過颱風假,卻會因為大雪來襲而宣布提早下班。如果氣象預報說降雪會在傍晚以後趨漸高峰的話,趁大雪還沒有嚴重影響交通以前,大概下午三、四點左右,公司就會下達「歸宅命令」要大家立刻回家。

雖然如此,提早下班其實也只是提早擁擠而已,整個都心的電車站從下午就開始水泄不通,過了傍晚,甚至還可能實施入場限制,管制人潮分批進站。

雪開始下了,身在東京不同的地方,感受到的雪量也會有「溫度差」。例如以山手線為中心來說,下雪時西邊、西南邊(新宿、池袋、澀谷等)都會比東邊(東京、銀座、上野等)來得大,且容易積雪。因為東邊靠近東京灣之故,濕度和溫度的影響下,比起內陸來說較不易下大雪。所以如果是憧憬雪景的南國子民,冬天想賭賭是否能在東京遇到雪,記得旅館挑西邊。

大雪後的隔天,走進東京都內的超市和便利商店,最常看見的店內風景,就是架上空空如也。便當、麵包到生鮮蔬果都缺貨得很嚴重,因為積雪影響了物流的配送。

總在這時候,更深刻地感受到東京這座大都會,其實是多麼的脆弱。這座城市看起來機能龐大,但維持其順利運作的許多細節,都必須仰賴著都心周圍的外縣市才行。一旦對外道路斷了,都心就像是血液輸送不進來似的,難以躍動。

就像是每一個表面上說不需要朋友,彷彿獨來獨往也能撐起一片天的人,在看似十足堅強的背後,其實,總藏著無助時,希望誰可以拉一把的脆弱。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東京直送》是一本文學散文集,也是東京文化觀察書。
以每篇千餘字的散文,帶出城市和人的微妙互動。
書中不僅描繪東京人和城市的微妙互動,還忠實紀錄了新冠疫情期間的東京現場,在後疫情時代讀來,如同打開一扇重新理解東京的窗口,帶領讀者看見繁華背後的真實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