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不是一座山
作者 | 蔡易澄/ 林晏/ 劉錡豫/ 阮芳郁/ 張哲維 |
---|---|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阿里山不是一座山:阿里山是一座山嗎?當然不是。翻開任何時期的臺灣地圖,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阿里山是指位於玉山山脈西側、南北縱走的山脊 |
作者 | 蔡易澄/ 林晏/ 劉錡豫/ 阮芳郁/ 張哲維 |
---|---|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阿里山不是一座山:阿里山是一座山嗎?當然不是。翻開任何時期的臺灣地圖,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阿里山是指位於玉山山脈西側、南北縱走的山脊 |
內容簡介 阿里山是一座山嗎? 當然不是。 翻開任何時期的臺灣地圖,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 阿里山是指位於玉山山脈西側、南北縱走的山脊,受東西兩側河川長年侵蝕,形成了高低起伏顯著的複雜地貌。最高峰是大塔山,周圍還有烏松坑山、松山、對高岳、祝山、霞山等等,一整片山頭組成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阿里山」。 但阿里山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處地理位置那麼簡單。 當人們發現這片森林資源之後,它很快就變成眾人眼中的焦點。對總督府來 説,它是林業開發的重要場域;對醫學界來説,它是適合移民的住所;對城市人來説,它是避暑、觀光、登山的理想勝地;甚至,到了一九三〇年代,當「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的構想出現時,嘉義市民還曾發起所謂的「正名」運動,積極擁護阿里山別上國立公園的名牌。 在此浪潮下,無數臺灣本地或遠從日本而來的人們莫不前來朝聖阿里山,他們各有不同的身分與目的,但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將旅途經驗轉化為繪畫作品的畫家們。 運用彩筆捕捉阿里山的風景,不單是一種對景觀的紀錄,更是畫家經歷及歷史情境的留存,涵蓋了自然、社會、政治、族群等諸多層面。隨著畫作的引導,我們將重返人們初見阿里山的時代,一窺那如今不復見的景象和故事。 「阿里山不是一座山」除了指涉阿里山由群山組成的特殊性,也意味阿里山超越自然生態的範疇,在人文方面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本書各篇文章即是希望透過畫作與畫家的串接,將阿里山珍貴的藝術資產傳遞下去。
作者介紹 蔡易澄/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畢,現為臺大臺文所博士生。合著有《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冷不防》導讀別冊。個人小說集《福島漂流記》,曾入圍第48屆金鼎獎。林晏/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現為藝術文字工作者與光棲工作室負責人。致力將汪洋蔓延的藝術文獻史料,穿針引線成引人入勝的小說情節。文章散見於《現代美術季刊》、《典藏今藝術雜誌》、《聯合文學》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名單之後」系列、《漫遊按讚藝術史》合著。劉錡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現為典藏ARTouch專欄作家。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從事臺灣美術史的推廣寫作。著有《神明離去之後:臺灣神社的收藏物語》,以及合著《吉娃娃入侵地球計畫:尼爾森式症之吉娃娃名畫系列》。阮芳郁/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就讀中,現任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活動企劃專員。研究興趣為戰前臺灣文學,關注在臺日人的文化活動與移動經驗。採訪作品散見國科會《人文‧島嶼》、《幼獅文藝》、《聯合文學》與《歷史文物》。合著作品《她們將往何處去》。張哲維/現任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研究推廣專員,負責「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的網站營運,亦從事藝術史寫作及科普教育。相關文章散見於《議藝份子》、《國語日報》等刊物,並曾參與編輯《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一書。
產品目錄 I 打造的風景阿里山名物 神木的誕生畫家登山記 以神為名阿里山名物 黑鐵的便乘畫家登山記 人的蹤跡II 獻納的風景阿里山名物 新高在前方畫家登山記 走在獻納的路上阿里山名物 祝山御來光畫家登山記 尋找日出的人III 自然的風景阿里山名物 塔山面面觀畫家登山記 塔山的一百種面貌阿里山名物 海上孤島畫家登山記 天空裡的那片海IV 畫家的風景阿里山所見 丸山晚霞的旅行紀錄畫家登山記 花落之前阿里山所見 陳澄波的踏查足跡畫家登山記 未完的風景後記 不斷變動的山林──畫家筆下的阿里山與創作足跡(1912-1943)附錄 畫家簡介 阿里山作品索引
書名 / | 阿里山不是一座山 |
---|---|
作者 / | 蔡易澄 林晏 劉錡豫 阮芳郁 張哲維 |
簡介 / | 阿里山不是一座山:阿里山是一座山嗎?當然不是。翻開任何時期的臺灣地圖,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阿里山是指位於玉山山脈西側、南北縱走的山脊 |
出版社 /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5141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51414 |
誠品26碼 / | 2682946433005 |
頁數 / | 26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3:英文 |
尺寸 / | 17x22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609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好評推薦
山不是山,它是故事的容器,是歷史的折射。或許,我們都應該重新學習怎麼去看一座山,去聽一棵樹的名字。──蘭陽女中高一吳昀宸
我想用這句話形容本書:「用藝術講述,比檔案和數據更穿透人心。」──蘭陽女中高一吳奕芩
你可以手拿一本《阿里山不是一座山》走入步道,讓自己的視野與畫家取景的角度重疊,感受近百年來五光十色的阿里山形象。──臺中一中高三陳羿帆
《阿里山不是一座山》中將「阿里山」、「畫作」與「畫家心理」三者緊密結合的書寫手法,讓文章整體讀起來生動且富有情感,畫作搭配文字解析讓讀者確實地貼近並傾聽阿里山的故事。──臺南女中高三吳若昀
最佳賣點 : 好評推薦
山不是山,它是故事的容器,是歷史的折射。或許,我們都應該重新學習怎麼去看一座山,去聽一棵樹的名字。──蘭陽女中高一吳昀宸
我想用這句話形容本書:「用藝術講述,比檔案和數據更穿透人心。」──蘭陽女中高一吳奕芩
你可以手拿一本《阿里山不是一座山》走入步道,讓自己的視野與畫家取景的角度重疊,
營養標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