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攝影家: 潘小俠
作者 | 鍾宜杰/ 研究主編/ 主筆 |
---|---|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臺灣攝影家: 潘小俠:資深媒體記者潘小俠(1954-2023),於從業初期便透過攝影積極展現他對臺灣政治、歷史、人文與土地的關懷與實踐。潘小俠創作題材觸角極廣,曾深入當年 |
作者 | 鍾宜杰/ 研究主編/ 主筆 |
---|---|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臺灣攝影家: 潘小俠:資深媒體記者潘小俠(1954-2023),於從業初期便透過攝影積極展現他對臺灣政治、歷史、人文與土地的關懷與實踐。潘小俠創作題材觸角極廣,曾深入當年 |
內容簡介 資深媒體記者潘小俠(1954-2023),於從業初期便透過攝影積極展現他對臺灣政治、歷史、人文與土地的關懷與實踐。潘小俠創作題材觸角極廣,曾深入當年治安不佳的艋舺一帶,走入茶室近身拍攝萬華夜生活的樣貌,因而深諳市井文化,時常遊走在底層生活的晝夜與巷弄之中。此外,潘小俠也用光陰捕捉蘭嶼真實動人的面貌,他以鏡頭為畫筆,描繪交織於土地、人民、生活、祭儀的島民與海洋文化,斧刻達悟族現代化過程中流動的人文圖像。他並以其美術專長與人權理念,長期記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受難者、美術家與文學家,為臺灣本土的歷史重建工程不遺餘力。
產品目錄 4 部長序6 館長序8 攝影家自序10 專文12 自覺與認同─潘小俠的紀實攝影之路36 從街頭狂奔到紅燈暗巷─潘小俠57 作品167 口述訪談191 傳記式年表216 潘小俠簡歷218 圖板索引
書名 / | 臺灣攝影家: 潘小俠 |
---|---|
作者 / | 鍾宜杰 研究主編 主筆 |
簡介 / | 臺灣攝影家: 潘小俠:資深媒體記者潘小俠(1954-2023),於從業初期便透過攝影積極展現他對臺灣政治、歷史、人文與土地的關懷與實踐。潘小俠創作題材觸角極廣,曾深入當年 |
出版社 /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329327 |
ISBN10 / | |
EAN / | 9789865329327 |
誠品26碼 / | 2682508573002 |
頁數 / | 215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7.2*21.6*2.4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1070 |
提供維修 / | 無 |
導讀 : 本人閱讀劉其偉老師所著《台灣土著文化藝術》一書,看見蘭嶼雅美族人的丁字褲、獨木舟、飛魚、海洋民族生命的禮儀,深受吸引,自此便掉入蘭嶼的影像世界。
1980年我二十六歲,某日清晨與我一同從臺東搭乘蘭嶼輪的乘客共十多人,我與朋友在橫渡海峽的航程中聊起蘭嶼島上達悟族生活情形,甲板上一位皮膚黝黑、眼睛很大的年輕人望著我們問:
「朋友,你們去蘭嶼做什麼」
我微笑回答:「我想看看達悟族人的天堂。」
最初至蘭嶼攝影的我是個剛拿起照相機、對報導充滿熱情的青年、追求蘭嶼當地人與部落的影像記錄者。在早期拍攝過程中,傳統達悟族人並不喜歡成為被拍攝的對象,當地的耆老認為攝影會吞噬人的靈魂,所以在蘭嶼任意拍照可能會招致辱罵或以石頭丟擊驅離。我在部落總是先與達悟族人飲酒同歡,彼此認識成為朋友後,才開是自然拍攝他們的生活照片。每每酒過三巡才能拍到一張照片,一天從早到晚要喝個五、六回才能拍到五、六張照片,四十年來的影像記錄靠的是米酒、保力達B以及相機間的對撞,才能完成《蘭嶼記事1980-2022:潘小俠影像》的故事。回憶過去的往事,部落裡的生老病死每年都在真實生活中展演,有時我愛莫能助,啤酒與嘆息往往就是我枯坐在一位耆老的涼台上,望夜空聽濤聲的麻醉品,第二天當我醒來,老阿嫂坐在我身邊慈祥地說:「男人應該要早起。」我十分高興,她把我當達悟族人看待,於是請她幫我拍幾張我穿丁字褲的照片。我知道,當她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她已不再懷疑像機會抓走人的靈魂了。
本文節錄自潘小俠於《蘭嶼記事1980-2022:潘小俠影像》所作之〈自序〉,由本書研究主編鍾宜杰代為整理,並於2023年6月6日經潘小俠同意作為本書之〈攝影家自序〉。
最佳賣點 : 資深媒體記者潘小俠(1954-2023),於從業初期便透過攝影積極展現他對臺灣政治、歷史、人文與土地的關懷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