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日攻擊: 原創劇本書 (限量簽名版 附製作思考 專家導讀) | 誠品線上

零日攻擊: 原創劇本書 (限量簽名版 附製作思考 專家導讀)

作者 鄭心媚/ 蘇奕瑄/ 羅景壬/ 曾令毅/ 渡邊將人/ 阿潑/ 許世輝/ 丁啟文/ 鄭婉玭/ 黃鵬仁/ 林志儒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零日攻擊: 原創劇本書 (限量簽名版 附製作思考 專家導讀):★連俞涵、杜汶澤隨機限量簽名版★十個不同面向、不同類型的故事講述台灣人心中對戰爭的恐懼一部只有台灣人能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連俞涵、杜汶澤隨機限量簽名版★十個不同面向、不同類型的故事講述台灣人心中對戰爭的恐懼一部只有台灣人能說的故事給下一輪世界和平的備忘錄「台海危機從來不是新聞標題裡的概念,而是壓在每個台灣人胸口的壓力──那種已經活在戰爭的陰影中,卻逃避去談,因為,面對大國的壓制與侵略,我們是如此無奈與無力。談了又能如何呢?台灣人只想保有現在的生活方式不要被改變,這個願望看似卑微,卻也無限遠大,在國際局勢如此巨變的狀況下,這個小小的東亞島嶼,能不能承載對自由的向望,航向未來?」──《零日攻擊》製片人、編劇統籌鄭心媚俄烏戰爭衝擊、美中對峙,台海戰爭一觸即發,兩強夾縫中第一線的台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個位於東亞太平洋上的小島,與中國關係千絲萬縷;一直以來也仰賴美國提供軍事協助,以「自由中國」的名義,從冷戰時期一路與中共對抗到現在。在兩強對決及中共對台灣發動的新形態戰爭──混合戰中,台灣該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處在這裡各懷心計的人們,又如何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威脅;屈服於壓迫與名利的誘惑?還是惶惶不安地逃離家園?抑或在危難中求得自身最大利益?台灣人如何面對和抵擋即將面臨的戰爭脅迫?如何在危機中掙扎求生與抉擇?這是《零日攻擊》深入探討的人性議題。《零日攻擊》以廣受歡迎的《黑鏡》詩選劇集模式,呈現各個創作者不同的觀點與風格,卻具有內容上的一致性,講述同一主題──台灣島內經濟、政治、宗教、媒體、網路等議題,及各個不同面向的紅色滲透景況,可謂擁有全面的觀點。 《零日攻擊》是台灣首部對國際發聲,集結台灣十名金獎導演,講述台灣內部面對台海戰爭危機景況的劇集。故事在戰爭倒數間進行,每集間的主配角互相勾串,直到最後一集尾聲,所有角色的逃亡與醒悟,串起這個詩選劇集,讓每段故事看似各自表述的同時,又擁有影集類型的鉤子與串連並前後呼應。涵蓋人文關懷與國際局勢觀察、囊括本土優秀團隊的《零日攻擊》,受到國內熱烈的討論及國際媒體的熱切關注。「戰爭早就已經開始了」,既是《零日攻擊》的台詞,也是創作核心。《零日攻擊》原創劇本書收錄製作思考、專家導讀和十集定稿劇本,在台海局勢緊張、全球高度關注台灣的壯況下,極具參考價值。《零日攻擊》原創劇本書收錄製作思考、專家導讀和十集定稿劇本,在台海局勢緊張、全球高度關注台灣的狀況下,極具參考價值。「這部劇不是預言,而是一面鏡子。它映照的不是戰爭,而是我們在危機逼近時,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會恐懼、會動搖,但也可能,會用力去守住心底最後的一塊土地。」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王 師|牽猴子共同創辦人王小棣|導演矢板明夫|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朱福銘|黑熊學院執行長朱詩倩|金鐘導演汪 浩|國際政經專家林穎佑|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張茵惠|SAVOIR影樂書年代誌總編輯黃兆年|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劉玉皙|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專任副教授劉 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盧建彰|詩人、導演(按姓氏筆畫排列)「《零日攻擊》是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帶你探索中國共產黨如何利用人們的恐懼和欲望來發動認知戰。中共在認知戰上越成功,台灣保持民主與自由的可能性就越低。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零日攻擊》的製作團隊和演員們將一道強烈的光束投射到北京在台灣及其他地方所進行的隱密、犯罪與腐化的活動上。」──博明(Matt Pottinger),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編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鄭心媚,從新聞編輯室到職業編劇,始終捕捉著台灣政治與文化現實的脈動。作為金鐘獎得主與前新聞記者,以擅長描繪東亞民主、媒體與身分認同的張力而聞名。主要作品有:《零日攻擊》、《商魂》、《鏡子森林》、《國際橋牌社》、《奇蹟的女兒》、《燦爛時光》等。羅景壬,金獎廣告導演,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1996年起從事劇場/電視節目企劃、編導等工作。執導包括台灣、中國兩地的商業廣告片超過1500部。蘇奕瑄,大學畢業後進入巴黎法國自由電影學院學習電影導演實務,作品兼具人文關懷與影像敘事張力。以《公視人生劇展-青苔》獲得第53屆金鐘獎電視電影獎。其他代表作品:《失物招領》、《家族無共識》、《返校》、《青春並不溫柔》等。曾令毅,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渡邊將人,芝加哥大學碩士、早稻田大學博士、慶應義塾大學教授。阿潑,文字工作者。許世輝,1983年生於台南。曾參與劇組工作,現專職編劇工作,擅長將社會觀察與鄉土情懷融入創作中。曾以《沉默風暴》獲優良電影劇本首獎、《1989:叛國青年返鄉必修課》入圍優良電影劇本。並以《講話沒有在聽》、《查無此心》分別入圍第24、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丁啟文,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和哲學系雙主修畢業,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劇本創作藝術碩士。劇本曾多次獲台北文學獎,短片作品《失去》曾入選台北電影節,並獲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入圍金穗獎的作品還有《當代溝通的文本方式》、《高清有碼》、《注意看,這個女人》。鄭婉玭,作品橫跨電視電影、連續劇、綜藝節目等。2009年以《我的阿嬤是太空人》獲第44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獎』,公視《大債時代》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其他代表作品有:《粽邪3:鬼門開》、《戀戀木瓜香》、《搖滾保姆》等。黃鵬仁,曾任中天新聞台主播、公視台語台《台灣新眼界》主持人,早期曾與編劇吳洛纓共同撰寫《滾石愛情故事》單元〈最後一次溫柔〉,擅長展現都會關係題材的敘事能量。 林志儒,1984年參與了柯一正執導的電影《淡水最後列車》導演組工作,自此投身於影視產業。其戲劇作品屢獲金鐘獎多項獎項肯定,也曾以電影《牆之魘》獲得印度國際影展最高榮譽金孔雀獎。其他代表作品:《有生之年》、《不能沒有你》、《肉身蛾》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曹興誠輯一 製作思考起心動念:「怕再不做,台灣會變成香港」/鄭心媚給下一輪世界和平的備忘錄/羅景壬媒體即戰場/蘇奕瑄輯二 專家導讀透過歷史看見真實的臺灣,凝聚相同的國家認同/曾令毅一齣為台灣有事施打「預防針」的影視作品:民主主義與自由正是台灣的軟實力/渡邊將人「台灣有事」的十種劇本/阿潑輯三 定稿劇本第1集 戰爭或和平第2集 蛇仔第3集 On Air第4集 Mind Fuck第5集 兩岸密屍第6集 金紙第7集 海倫仙渡師第8集 反分裂家庭第9集 突圍第10集 破膽行動

商品規格

書名 / 零日攻擊: 原創劇本書 (限量簽名版 附製作思考 專家導讀)
作者 / 鄭心媚 蘇奕瑄 羅景壬 曾令毅 渡邊將人 阿潑 許世輝 丁啟文 鄭婉玭 黃鵬仁 林志儒
簡介 / 零日攻擊: 原創劇本書 (限量簽名版 附製作思考 專家導讀):★連俞涵、杜汶澤隨機限量簽名版★十個不同面向、不同類型的故事講述台灣人心中對戰爭的恐懼一部只有台灣人能說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EAN / 8667106522632
誠品26碼 / 2682995429004
頁數 / 44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 * 23 * 2.9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起心動念:「怕再不做,台灣會變成香港」
鄭心媚

  其實,想拍《零日攻擊》,一開始的動機非常單純,只是覺得,在台灣說故事、寫劇本,為什麼會受限這麼多?老是要想著這個能進中國市場嗎?那個中國會生氣嗎?那個在編劇室裡不存在的中國,是個擁有結界力量的無形鬼魅,不時地會跳出來,緊扣著我們的腦袋,糾纏著我們奔馳的想像與訴說故事的慾望。
  我應該是那個走進鬧鬼黑暗房間裡,日文所說的「天邪鬼」吧!那麼多的恐懼跟擔憂,限制我們的創作自由,看不見的紅線,踩一踩,會發生什麼事呢?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
於是,懷著「創作自由」的浪漫想像,一腳踩進所有人覺得的禁區。本來想著想像力的魔戒在手,慢慢地走,總有一天可以到達自由地仙境。但現實世界,惡魔張著爪牙,不斷地侵襲而來。2019年,發生了香港反送中事件;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同年裴洛西訪台,中共揚言要把她的專機打下來……。這些都讓我感到焦慮與擔憂,我心中自由的魔戒光環,正在這些威權侵略與壓制中,逐漸消逝。我慢慢感受到,已經沒有緩步邁向彼岸的時刻,如果再不去講這個故事,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說了。「香港已經失去了拍電影的自由與想像,台灣還有,而且這份自由,得來不易,我們不能放棄。」
  台海危機從來不是新聞標題裡的概念,而是壓在每個台灣人胸口的壓力──那種已經活在戰爭的陰影中,卻逃避去談,因為,面對大國的壓制與侵略,我們是如此無奈與無力。談了又能如何呢?台灣人只想保有現在的生活方式不要被改變,這個願望看似卑微,卻也無限遠大,在國際局勢如此巨變的狀況下,這個小小的東亞島嶼,能不能承載對自由的向望,航向未來?
  曾經是媒體記者的我,留下了許多記者圈的朋友,有次一位擔任媒體高層的朋友告訴我,他雖然主掌整個新聞部,卻有個大陸新聞中心的單位,他完全碰不得,那個中心產出什麼樣的新聞,得聽命於中國官方的指令。那個指令,甚至包含了:「六四是個暴民動亂活動,沒有死人……。」那張站天安門前,阻檔著坦克車的照片,清晰地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這個世界,正在以扭曲的方式,重新建構真相。所謂的紅色滲透、認知戰,在那瞬間,不再僅僅是紙上的理論,而是生活裡的危機。於是,我開始以「紅色滲透」為主題發想故事,完成了講述媒體、政治遭遇灰色地帶戰爭的政治驚悚劇本《紅手指》,最後卻因為種種人為因素,不了了之。但內心,我仍有一股想要為自由而寫、為這個時代的台灣危機而寫的慾望,並有了必須要站出來,自己擔任製作人,才能保護這樣敏感題材作品的覺悟。於是,2022年底,我先有了一個粗略地故事大綱,開始一通通電話、簡訊,尋找願意一起為這件事努裡的導演群,在預設一切都會很困難的狀況下,意外地,我居然在表明沒有任何資源下,兩週內找齊了八個導演。有了同行的夥伴,我們一邊持續往下開發故事,一邊開始籌組團隊、找投資。我們共同的願景,就是要把這個劇做出來。證明台灣是自由的,擁有自由創作的空間,能夠把恐懼指出來,把焦慮化為創作的養分,開出逼視自我那痛苦而美麗的花朵。
  後來,我才知道,當時跟我一起工作的導演們,沒有人相信,這一切會成功,即使如此,大家還是抱著,試試看也無妨,那就一起往下走走看吧的心情,大家一起經歷了一場場地輿論轟炸,卻也在一片荒蕪地廢墟中,堅強綻放著。

構想與募資的煎熬:從資金困境中透出的光

  一開始,募資極度艱難。資金方肯定題材的深度與價值,但一聽到「台海戰爭」就退縮。好幾次談到關鍵時刻,潛在投資人都說「太敏感了、太危險」。直到我們遇到了企業家曹興誠,他聽了我們的企劃後,幾番來回,在終於相信我們團隊的決心後,曹董答應投資。記得,簽下投資合約的那一刻,他笑著說:「只要做出來就好了。」有了曹董的加入,等於打開了一扇天堂之門,後續我們依照計畫,打造了17分鐘的前導片、簽下幾位國際演員、搭建核心團隊──這一切成了越來越多人全心投入的基礎。
  然後就是文化部和國發基金的加入:文化部「匯聚台流文化黑潮計畫」補助約7,100萬新台幣,國發基金投資約4,170萬,使整體前期到整季的預算攀升至約2.3億元。有人因此批評我們拿大筆政府補助拍「武統片」,還說我們是政府的政策宣傳影片,這些都是無謂的攻擊與臆測。在台灣內部的紛擾,跟中國的壓力下,要能成就這樣一部戲,是非常困難的。所有參與的人,都冒了或多或少的職涯風險加入,播映後,眾多的網軍、政治人物的追殺與攻擊,就是我們當初所預期到會面臨的強風吹拂。當初審查我們補助與投資的文化部與文策院,也跟我們一樣勇敢,堅守著專業與自由的信仰,沒有讓我們在「政治風險」的考量下,排除我們的申請,讓這一部集結了台灣眾多崇尚自由民主影視工作者的創作,得以順利完成。
  我們是一部劇作、自主創作,不是政府宣傳。我們準備完整劇本、拍好前導片,甚至找齊了所有的投資方,才送審,比其他同期的申請案件,都做了更充足的準備,這是可以公評的。我相信,我們端出的成果,不只是藝術創作,也是社會討論的刺激劑,不該被汙名化。

敲定形式與命名:用「詩選劇」寫台海焦慮

  《零日攻擊》不是傳統的長篇大段敘事,而是採「詩選劇」形式,總共十集。每集彷彿一首小詩,從不同面向、時空、角色,拼貼出戰前夕的恐慌、掙扎與人性裂縫。每位導演執導一集,讓風格多元、觀點多面向,也讓題材更貼近人性情感。
  劇名借了資安的「zero day attack」(零日攻擊),包含漏洞還未修補的寓意,一切威脅悄然啟動;象徵劇中社會危機突如其來、不可逆轉。這個隱喻,也是一記嘗試給予觀眾的警鐘:戰爭不只是砲火隆隆、乒火短接,現代戰爭,更是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人性縫隙地穿透,在威脅、利誘、威嚇、恐懼下,動搖我們的意志、分化我們的信仰與認同,摧毀我們的良善價值。

拍攝困境:創作者意志的考驗

  《零日攻擊》在十集上,都選擇了不同的場景,包括台北總統府、賓館、凱道,到高雄科工館、捷運、糖廠、小琉球、以及燒王船祭典,我們在不同場景間記錄那戰爭迫近的生活,讓劇情更貼近人心,也更加具象。
  選角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好比Janet飾演台灣女總統,我們花了快一年,最後才敲定。當時我苦於這個重要角色該由誰擔綱,看見電視上甫當選的副總統蕭美琴,我想到了同樣具有美國背景的Janet,由她來飾演總統,更能代表台灣的海島性格、群族的包容與多樣性。也安排了Jamet做田野調查、訪談女性政治人物,讓語氣、思維帶出角色的專業與衝突;後來高橋一生和水川麻美加入演出,更令本劇注入跨國視野與戲劇張力;杜汶澤大膽演出共諜網紅,角色矛盾卻又相當真實,像極了我們日常中見過的某些人,這些都是一次次充滿挑戰與信任的合作。

從編劇角度談創作理念:探討極端情境下的人性抉擇

  作為編劇統籌,我始終在想:在極端戰爭情境下,我們要怎麼談人性?怎麼逃離刻板印象?所以每集我們都讓角色在不完美中掙扎,有政治人物的理性分歧、有學生的恐懼,有媒體的操控,有宗教、家庭的煎熬……這一系列故事想呈現的是:在危機逼近時,人的選擇,往往出於恐懼、出於天性,也出於對親近的人與土地家園的愛。
  而戲劇不該淪為、被視為宣傳工具,尤其在民主自由國家,把戲劇創作當成宣傳,只是政治人物自以為是的威權想像。一如《指定倖存者》的精神:戲劇應被視為一種「情境模擬」,讓社會能想像危機、理解選擇,而不是煽動恐懼。就像是《紙牌屋》、《黑鏡》的影像語言,我希望《零日攻擊》既有戲劇上的驚悚、張力,也飽含深邃的政治思考。

首映與國際回響:「讓國際看到,台灣一直生活在戰爭威脅下」

  「這份創作,不只是台灣的,也關乎全球民主如何在危機中堅持。」在《零日攻擊》受邀在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上,我這樣告訴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媒體人。我希望《零日攻擊》能讓國際看到台灣70幾年來,沒有一刻不在戰爭的威脅下生活。這部戲,能站上國際舞台,代表的不僅僅是文化輸出,更是開啟台灣危機意識的對話,這個對話契機,不只是在台灣內部,也是面向全世界的。
  後來《零日攻擊》在台北、日本東京接連上映,一些批評與討論逐漸熱絡起來:有人說這是「引戰神劇」、有人質疑它太偏激,但也有媒體讚它「多面向呈現混合戰爭本質」,「對台灣社會深入理解,也替大國衝突拉出人性弧線」。這樣的劇,不管評價如何,能夠打開自由創作的窗、對話的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結語

  《零日攻擊》從一個敏感到可能被封口的構想,走到今天在國內外的銀幕上亮起,是一段漫長而孤獨的路。有人質疑、有人退場、有人勸我「別鬧了」,但也有人伸手拉我、願意和我一起扛起這個題材的重量。
  拍片的過程像是在戰場與工地之間奔走──要擋下現實的子彈,也要築起故事的骨架。資金卡關、演員臨時婉拒、場景談不攏……種種過程中的挑戰,沒有停下來與退卻的餘地,因為有這麼多的人在支持著;這樣多熾熱的心在這裡燃燒著,在我們還有自由,還有選擇的時候,我們就要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直到聲嘶力竭為止。
  這部劇不是預言,而是一面鏡子。它映照的不是戰爭,而是我們在危機逼近時,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會恐懼、會動搖,但也可能,會用力去守住心底最後的一塊土地。
  《零日攻擊》是一封寫給台灣,也寫給世界的自由之信。希望當觀眾看完後,不只是被劇情震動,更會在心裡問自己:如果那一天真的來了,我會怎麼做?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連俞涵、杜汶澤隨機限量簽名版★
十個不同面向、不同類型的故事
講述台灣人心中對戰爭的恐懼
一部只有台灣人能說的故事
給下一輪世界和平的備忘錄